- 年份
- 2024(12806)
- 2023(18419)
- 2022(15863)
- 2021(14936)
- 2020(12430)
- 2019(28589)
- 2018(28268)
- 2017(54581)
- 2016(29502)
- 2015(33137)
- 2014(32878)
- 2013(32029)
- 2012(29006)
- 2011(26070)
- 2010(26102)
- 2009(24066)
- 2008(23197)
- 2007(20461)
- 2006(17848)
- 2005(15562)
- 学科
- 济(115719)
- 经济(115565)
- 管理(92801)
- 业(85858)
- 企(74080)
- 企业(74080)
- 方法(54455)
- 数学(47153)
- 数学方法(46355)
- 财(31301)
- 中国(29925)
- 农(29606)
- 业经(27061)
- 制(24556)
- 学(24267)
- 地方(24044)
- 技术(22573)
- 理论(21236)
- 务(19942)
- 财务(19847)
- 财务管理(19805)
- 农业(19771)
- 贸(19231)
- 贸易(19218)
- 企业财务(18761)
- 和(18663)
- 易(18649)
- 环境(18294)
- 银(18167)
- 银行(18121)
- 机构
- 大学(413517)
- 学院(412679)
- 管理(165784)
- 济(160699)
- 经济(157122)
- 理学(144285)
- 理学院(142696)
- 管理学(139827)
- 管理学院(139057)
- 研究(131781)
- 中国(98308)
- 京(87267)
- 科学(82643)
- 财(75615)
- 所(64452)
- 农(62351)
- 业大(60983)
- 中心(60918)
- 财经(60601)
- 江(60211)
- 研究所(58784)
- 经(55117)
- 北京(54512)
- 范(54274)
- 师范(53734)
- 州(48794)
- 院(48669)
- 农业(48666)
- 经济学(48455)
- 财经大学(45357)
- 基金
- 项目(287843)
- 科学(228259)
- 研究(210372)
- 基金(209586)
- 家(182371)
- 国家(180895)
- 科学基金(157104)
- 社会(132664)
- 社会科(125769)
- 社会科学(125738)
- 省(113287)
- 基金项目(110838)
- 自然(103188)
- 自然科(100852)
- 自然科学(100832)
- 自然科学基金(98979)
- 教育(98553)
- 划(95148)
- 资助(86164)
- 编号(85765)
- 成果(68700)
- 重点(64496)
- 部(63180)
- 创(62486)
- 发(60636)
- 课题(59166)
- 创新(57856)
- 科研(54856)
- 教育部(54621)
- 国家社会(54488)
- 期刊
- 济(171403)
- 经济(171403)
- 研究(116841)
- 中国(79886)
- 学报(63863)
- 管理(62620)
- 科学(59163)
- 财(58691)
- 农(55440)
- 教育(49772)
- 大学(49371)
- 学学(46302)
- 技术(39217)
- 农业(38385)
- 融(33083)
- 金融(33083)
- 财经(29209)
- 业经(28508)
- 经济研究(27191)
- 经(24945)
- 问题(21668)
- 图书(21604)
- 科技(20860)
- 技术经济(20300)
- 业(20268)
- 理论(19161)
- 版(19142)
- 统计(18966)
- 策(18090)
- 现代(17861)
共检索到592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唐书林 肖振红 刘强 苑婧婷
超网络现象是以合作创新为基础的区域创新系统功能演化的体现。本文引入了合作创新和标准化协同对协同创新的贡献率概念,通过刻画监管部门激励与创新主体努力投入建立了双重线性分离契约模型。研究发现:(1)收益分享率是风险偏好、努力成本系数和协同创新不确定性的递减函数;(2)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有效降低超网络不同任务间的关联程度,提高创新主体在不同任务间切换的积极性;(3)只有当高水平创新主体所占比例超过一定的门槛值时,双重线性分离激励契约才会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总体收益;(4)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合理控制合作创新风险,但会影响创新主体对标准化协同的风险偏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月坤
本文以现代激励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游戏激励机制的实质,论述了游戏激励机制的成功经验并尝试将其移植到普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提出了创新员工激励机制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
游戏激励机制 激励理论 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冉翠玲 杨桂元
针对由单制造商和单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提出了供应链双方需求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激励机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双方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运作策略模型。制造商通过折扣,运用激励相容机制使销售商诚实申报需求信息,使得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供应链成员实现双赢。数字试验结果表明:①所提策略是有效的;②该策略不仅能提高制造商利润,而且也能改善销售商的利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德鹏 杨晨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顾客的日渐成熟,顾客创新的战略重要性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Dufwenberg&Kirchsteiger(2004)的动机公平模型,结合物质支付和心理互惠支付,建立创新顾客团队协作激励模型。通过激励模型的求解与分析,探讨互惠敏感度与最优顾客有效参与时间、个人绩效报酬系数、团队产出分享系数以及企业期望收益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雇佣具有互惠偏好的顾客参与产品创新,能增加企业的期望效益;团队协作的实现需要满足基本条件;积极互惠对于最优顾客有效参与时间、个人绩效报酬系数、团队产出分享系数的影响效应与消极互惠情况下的影响效应恰好相反。此外,通过产品提升项目的算...
关键词:
互惠偏好 激励机制 创新顾客 团队协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丽梅
采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主体创新参与意识和知识贡献精神。在团队知识创新个体成员角色划分的基础上,论述团队知识创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分析双重关系中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并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差异的激励措施。团队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表明,个体成员的拟线性效用令有效努力水平与其收益独立分配,符合科斯定理的"行动有效,与利益分配无关"的思想;个体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表明,实施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差异化激励合约,其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知识贡献者的产出份额、努力程度以及确定性等价收入明显得到优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永波
区域产业创新系统建设是一个重新配置创新资源的过程,合理地构建区域产业创新系统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必要构建由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产业创新资金筹集机制、产业创新人才机制、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等几个方面相互协调构成的产业创新运行机制,并分析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
关键词:
创新 产业创新 产业创新系统 运行机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美丽
现阶段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但在这过程中也不定期出现缺乏创新动力,陷入弱势平衡状态的情况。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模型的建立,可以使得人力资源的现状评判更加科学化,有利于精细化企业激励机制的应用,将企业激励机制更好地转化为促进人力资源优化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创新动力。
关键词:
企业激励 人力资源 区域经济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向阳 郗玉娟 谢静思
[目的 /意义]以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为基础,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转移模型,解析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库的知识如何转移到企业层面并被企业整合与利用。[方法 /过程]通过对组织学习和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回顾,以区域知识库为起点,根据知识流动决策过程和组织学习过程,构建基于区域系统的知识转移模型,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转移是一项复杂过程。该过程的顺利实施以区域知识库为知识源,即实现知识资源的聚集。同时,通过组织学习促进知识流动,实现知识从区域知识库层面到企业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国旺 李柏洲
文章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评价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的定量评价方法。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与C2R模型,可以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进行评价。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效率 评价 DEA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王宏起 李佳 李玥 王珊珊 孙亮
[目的/意义]为有效发挥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创新服务支撑作用,提高区域科技资源利用率,基于创新券设计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共享平台利用率和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方法/过程]以政府购买技术与服务为理念,将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为载体,创新券为激励科技企业创新新工具,依托两者有机融合,设计一套包括创新券分配机制、奖励与衰减机制和监管机制的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激励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得出针对我国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使用效率偏低、创新券激励效用发挥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基于创新券的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新舟 何自力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结合创新型企业经营者的特性,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设计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促使经营者选择对所有者最有利的行动,进而增加企业利润。具体措施包括: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工作设计激励、成就激励、荣誉激励、文化激励、道德和情感激励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崔百胜 朱麟
本文基于创新系统视角,将系统中活动的各个参与主体方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了包含创新产出部门、总生产部门、家庭和政府的DSGE模型。利用实际数据实证分析了在政府创新资助冲击下,创新生态系统中技术创新产出、消费、投资的变化以及人才、资本等要素的流动情况。实证结果发现:(1)政府创新资助确实可以激励创新产出,但具有时滞性,激励效果需要在2~3年后才能达到峰值。政府创新资助对技术创新部门的研发投资有诱导作用,但对非创新一般部门的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且从数量关系上看,挤出效应大于诱导作用,这会导致总产出暂时受到负向影响。(2)政府资助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远远小于创新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冲击的影响程度,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引起的经济周期较短,约为10年。(3)在相同的政府创新资助冲击下,随着技术创新产值转化率上升,一般部门的社会投资受到的挤出效应越来越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亦文 胡宗义
提出了与传统激励机制不同的柔性激励机制,具有敏捷性、适应不同情况的能力及灵活性、柔韧性等优势;包括经济激励等正向激励和以威胁激励为代表的负向激励;构建的柔性激励模型包括柔性激励工资和工资模型、威胁激励模型、柔性激励机制的约束模型及有效性检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柔性激励对企业员工具有诱导性作用,非诱导型员工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变成可诱导型员工。企业激励越高,员工维持激励的积极性就越高。由此可以得出柔性激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策略、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员工激励 柔性激励 激励模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莎莎 谢铁军
针对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所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基于市场需求为指数形式,分别建立了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模型以及以零售商的单位营销支出为类型的非对称信息激励模型。首先,研究了对称信息情况下的集中控制模型和分散模型的最优解;其次,在对称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极值原理得到了激励模型的最优解;最后运用数值仿真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置的激励机制对整个供应链的收益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
供应链 非对称信息 激励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宁培中 田莉
高级技术工人短缺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桎梏,其中激励不足是造成该问题的重要原因。针对目前我国高级技术工人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运用理论假设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的胜任能力模型,并探讨胜任能力模型与激励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级技术工人薪酬激励和精神激励机制。
关键词:
高级技术工人 胜任能力模型 绩效考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