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1)
- 2023(14005)
- 2022(12333)
- 2021(11482)
- 2020(9743)
- 2019(22545)
- 2018(22518)
- 2017(44663)
- 2016(23811)
- 2015(26911)
- 2014(26748)
- 2013(26406)
- 2012(24111)
- 2011(21655)
- 2010(21433)
- 2009(19550)
- 2008(18782)
- 2007(16254)
- 2006(14120)
- 2005(11964)
- 学科
- 济(98842)
- 经济(98739)
- 管理(69463)
- 业(66656)
- 企(54625)
- 企业(54625)
- 方法(48522)
- 数学(42929)
- 数学方法(42401)
- 农(26605)
- 中国(25596)
- 财(24332)
- 业经(22090)
- 地方(19243)
- 学(18616)
- 贸(17764)
- 贸易(17757)
- 制(17750)
- 农业(17341)
- 易(17278)
- 技术(16194)
- 环境(15530)
- 务(15427)
- 财务(15358)
- 财务管理(15325)
- 和(15129)
- 理论(15024)
- 银(14574)
- 银行(14538)
- 企业财务(14521)
- 机构
- 大学(339654)
- 学院(339022)
- 管理(139938)
- 济(139101)
- 经济(136306)
- 理学(122544)
- 理学院(121328)
- 管理学(119300)
- 管理学院(118701)
- 研究(106472)
- 中国(78286)
- 京(70908)
- 科学(64826)
- 财(62784)
- 财经(51700)
- 所(51071)
- 业大(49910)
- 农(49759)
- 中心(48771)
- 经(47051)
- 研究所(46682)
- 江(46291)
- 北京(44438)
- 范(43031)
- 师范(42654)
- 经济学(42116)
- 院(39179)
- 农业(39070)
- 财经大学(38791)
- 经济学院(38353)
- 基金
- 项目(236554)
- 科学(186937)
- 研究(174227)
- 基金(172513)
- 家(148866)
- 国家(147689)
- 科学基金(128316)
- 社会(110413)
- 社会科(104807)
- 社会科学(104779)
- 基金项目(92483)
- 省(92108)
- 自然(83342)
- 自然科(81398)
- 自然科学(81378)
- 自然科学基金(79889)
- 教育(79828)
- 划(77040)
- 编号(71622)
- 资助(70885)
- 成果(56236)
- 部(52608)
- 重点(52185)
- 发(50659)
- 创(49368)
- 课题(47890)
- 创新(46046)
- 教育部(45526)
- 国家社会(45201)
- 科研(45190)
- 期刊
- 济(144326)
- 经济(144326)
- 研究(96951)
- 中国(53914)
- 管理(50518)
- 学报(49481)
- 科学(46652)
- 财(45693)
- 农(44277)
- 大学(38408)
- 学学(36304)
- 教育(33293)
- 农业(31319)
- 技术(30433)
- 融(25934)
- 金融(25934)
- 业经(25448)
- 财经(24473)
- 经济研究(23506)
- 经(20885)
- 问题(19871)
- 理论(17377)
- 技术经济(17074)
- 图书(16484)
- 科技(16283)
- 商业(16216)
- 实践(15947)
- 践(15947)
- 现代(15384)
- 统计(15206)
共检索到471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庆芝 何枫 赵晓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建立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我国钢铁产业2002~2008年间的能源效率,衡量了企业的节能空间,同时测算了我国钢铁产业2002~2008年间效率的变迁过程。结果显示:首先,自2007年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平均能源效率有所提升,企业之间效率差距较大;其次,钢铁产业的节能潜力巨大,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平均每年能源消耗仍有20%左右的可降空间;进一步,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提升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提升而非技术进步,这反映了整个产业能源效率差距在缩小但缺乏技术创新动力。
关键词:
超效率 DEA模型 钢铁产业 能源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震勤 王维才 张斌
以中国2005~2010年间24家钢铁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和比较。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技术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经营费用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流通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技术效率 企业绩效 超效率DEA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海刚
自从2005年国务院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备受关注。本文以2002~2007年钢铁上市公司的DEA技术效率为基础,首先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技术效率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然后结合中国转轨过程中钢铁产业的特征,研究了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的管理效率、规模水平、技术创新、市场结构、价格、区域市场市场化等因素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管理效率、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抛物线关系;区域市场化水平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尚难确定。
关键词:
竞争力 技术效率 企业绩效 市场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庆芝 何枫 雷家骕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模型及DEA-Tobit模型,选取了我国钢铁上市企业2005~2008年间的数据,引入了钢铁企业对能源及水、电等资源的消耗,研究了该时期内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
关键词:
资源消耗 企业规模 科技创新 技术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玉瀛
文章首先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钢铁工业主要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评价,然后依据企业兼并重组行为变量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Tobi t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兼并重组对钢铁业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和技术效率影响存在时滞,在国家大力推动钢铁业兼并重组步伐的同时,钢铁企业应该着力加快重组后公司的整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基于我国钢铁产业2002年-2008年间的21个省市面板数据,对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平均规模,产业集中度,产业产权结构,产业对外贸易程度与钢铁产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就钢铁产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均衡关系中,技术进步对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贡献最大,其次为产业集中度和产权结构,对外贸易因素对钢铁产业能源效率贡献较小;从短期动态均衡关系来看,钢铁产业平均规模和产权结构对钢铁产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贡献度最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庆芝 何枫 赵晓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将钢铁企业综合总能耗及总耗新水量作为重要的投入变量,分析了我国钢铁上市企业2005~2008年各企业的生产效率,并计算出各钢铁企业距离效率前沿面、能耗和耗新水可降低的空间。结果表明:首先,这一时期我国钢铁企业综合生产效率有所上升,其中规模效率提高显著;其次,钢铁企业能耗和耗新水有所降低,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依然有较大的节能和节水空间;第三,各企业能耗与耗新水的可降空间差距较大,平均而言,对于样本中的企业特大型钢铁企业可降空间最小,中小型钢铁企业次之,大型钢铁企业可降空间最大。
关键词:
钢铁企业 能源消耗 水资源消耗 生产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丽晖 李玉凤 高会姣
本文以循环经济为研究背景,为实现河北省钢铁产业的生态化转型,以生态效率为主线,探讨河北省钢铁产业生态效率的内涵,构建钢铁产业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核主成分分析法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减少指标选择的工作量。从不期望产出的角度出发,将钢铁产业的环境负荷作为一种非期望输入引入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从而构建河北省钢铁产业生态效率模型。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为促进河北省钢铁产业生态化转型给出改进对策和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学之 黄敬 王玉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我国钢铁企业的能源效率和排放效率,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通过DEA交叉效率模型分析,呈现企业能源效率评价结果及排序,充分挖掘和揭示影响钢铁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钢铁企业提升能源效率的改善途径,为政府部门制定钢铁行业整体宏观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能源效率 DEA交叉效率模型 钢铁企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岭 戴淑芬
循环经济效率是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合适测度。结合循环经济的内涵和钢铁行业的特点构建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模型对我国钢铁行业2006—2010年的循环经济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进行测算与衡量,同时采用Malquist指数分解对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的变迁进行动态评价。结果显示:自2006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综合效率在平稳中有所上升,其中规模效率的贡献大于纯技术效率的贡献。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变迁的主要因素在于技术进步的变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建新
本文通过对全球钢铁产业集中度与其上下游产业集中度进行比较,分析了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意义,指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远低于世界主要产钢国家,并提出了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产业集中度 钢铁产业 联合 重组 并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伟进 陈伟 郭明晶
文章提出了运用模糊白化法实现定性指标定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数变异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以及考察指标关联系数变异水平这四个有机相连部分的评价模型。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钢铁产业的实证分析,认为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生态化水平的突破口主要是降低SO2排放量、改善产品结构和区位布局;虽然近几年钢铁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步提高,但进一步提高生态化水平仍然是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甘卓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溪骏 贺尔蓉 潘若愚
建设临海大型钢铁基地,淘汰内地落后产能,以优化钢铁产业布局,这是我国建设钢铁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从自然资源、能源动力、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环境容量、人力资源、历史基础七个方面构建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我国沿海10座备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备选的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分为优势区、潜力区以及良好区三类加以研究。通过分析,论证了现有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的合理性,提出唐山、大连、宁波等地为钢铁产业沿海布局的最佳区位。希望研究成果对优化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起到指导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维达 何丹 张孟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钢铁产业安全态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状况。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安全态势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十二五” 钢铁产业 安全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