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84)
- 2023(18481)
- 2022(15926)
- 2021(14789)
- 2020(12174)
- 2019(28181)
- 2018(27508)
- 2017(52770)
- 2016(28605)
- 2015(31911)
- 2014(31910)
- 2013(31402)
- 2012(29107)
- 2011(26226)
- 2010(26154)
- 2009(23750)
- 2008(23024)
- 2007(19985)
- 2006(17671)
- 2005(15539)
- 学科
- 济(120975)
- 经济(120837)
- 管理(78825)
- 业(75914)
- 企(61414)
- 企业(61414)
- 方法(51764)
- 数学(45028)
- 数学方法(44388)
- 中国(35424)
- 农(32401)
- 地方(30909)
- 财(27697)
- 业经(26691)
- 学(25507)
- 农业(22058)
- 贸(20066)
- 贸易(20049)
- 制(19856)
- 环境(19617)
- 易(19335)
- 理论(18858)
- 和(18733)
- 技术(18451)
- 银(17801)
- 融(17790)
- 金融(17787)
- 银行(17742)
- 行(17022)
- 务(16661)
- 机构
- 大学(401416)
- 学院(399894)
- 济(159694)
- 管理(157918)
- 经济(156164)
- 研究(138770)
- 理学(136582)
- 理学院(134962)
- 管理学(132429)
- 管理学院(131709)
- 中国(101817)
- 科学(86928)
- 京(86647)
- 财(71617)
- 所(69289)
- 农(65686)
- 研究所(63315)
- 中心(63069)
- 业大(60297)
- 江(58725)
- 财经(57359)
- 范(55690)
- 师范(55143)
- 北京(54897)
- 经(52290)
- 院(51383)
- 农业(51161)
- 州(47921)
- 经济学(47662)
- 师范大学(44923)
- 基金
- 项目(278940)
- 科学(219679)
- 研究(202926)
- 基金(201263)
- 家(176522)
- 国家(174864)
- 科学基金(150007)
- 社会(127883)
- 社会科(121163)
- 社会科学(121127)
- 省(109379)
- 基金项目(106833)
- 自然(97765)
- 自然科(95503)
- 自然科学(95479)
- 自然科学基金(93703)
- 教育(93294)
- 划(92384)
- 资助(82712)
- 编号(82554)
- 成果(66146)
- 重点(62943)
- 发(62588)
- 部(60931)
- 创(57576)
- 课题(57413)
- 创新(53790)
- 科研(53250)
- 国家社会(52543)
- 教育部(51932)
- 期刊
- 济(174983)
- 经济(174983)
- 研究(117848)
- 中国(78460)
- 学报(63310)
- 农(59231)
- 科学(59209)
- 管理(57718)
- 财(52854)
- 大学(48144)
- 教育(47550)
- 学学(45142)
- 农业(41462)
- 技术(36502)
- 融(33408)
- 金融(33408)
- 业经(29448)
- 经济研究(27434)
- 财经(26901)
- 问题(23814)
- 经(23064)
- 业(21943)
- 图书(21771)
- 科技(19666)
- 技术经济(19426)
- 资源(19317)
- 理论(18773)
- 统计(18594)
- 版(18313)
- 商业(17758)
共检索到590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力 魏奇锋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大国家级城市群,基于超效率DEA与Malmquist指数测算2016-2018年各城市群科技研发效率。超效率DEA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效率均值最高,其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由于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区域研发效率均值处于四大城市群之尾。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实现了技术效率正增长,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技术效率逐渐下降,与其它三大城市群存在一定差距。整体而言,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技术进步率均值高于技术效率均值,由此可见,增强地区科研能力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实证分析我国区域研发效率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群资源配置、优势资源禀赋、区域协同创新水平以及产学研深度合作等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燕珠 张洋 吕俊霖
以“十四五”规划中位列优化提升范畴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结合TOPSIS模型对各城市群及其区域内各省份的科研竞争力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城市群科研竞争力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为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的格局;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增长极;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各省份的科研竞争力差异最为显著;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二者科研竞争力评价表现虽居五大城市群的下游,但其区域内各省份科研竞争力整体实力较为均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皖东 田双清 马贤磊 赵爱栋
【目的】产业集聚是城市协同分工发展的产物,是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产业集聚对城市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其作用路径与效果,可为优化城市群资源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首先从城市经济理论出发,构造“产业集聚—生产改善—土地利用—配置效率”作用路径阐释产业集聚影响土地配置效率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9—2018年全国九大国家级城市群128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松弛值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其与产业集聚水平的关联,从区域阶段效应、产业集聚特征效应视角分析了其作用差异与机理。【结果】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中国城市群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演化趋势,且在地理分布上大致表现出东部和东北部上升、中部平稳、西部下降的空间差异。(2)产业集聚程度提高能显著促进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的提升。(3)产业集聚对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边际递减。(4)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结论】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群生产性用地配置的促进作用存在着空间区域差异、集聚效应差异。因此,优化中国城市群产业发展格局需要契合城市群发展特征而进行差异化政策改进,包括加强产业集群资源配置、调整资源向优势区域倾斜、革新地区产业结构形成区域协作三方面内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聚辉 黄诗华
本文基于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14—2016年中国科技研发效率进行评价研究,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通过建立传统的DEA-BCC模型对三年的指标进行静态分析,然后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作出动态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科技研发效率呈现逐年递增状态,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各省域科技研发活动的绩效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从投入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邹炀 薛蕾 申云
城市群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创新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04—2020年中国十大国家级城市群样本数据,结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编制的创新创业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探究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多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群分工协作和城市经济集聚是城市群空间结构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关键机制。多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其中,对中小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比大城市更显著。此外,同侪政府竞争在城市群多中心结构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表现出负向调节效应。因此,需不断优化多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着力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和经济集聚,助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海良 黄德春 姚惠泽
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水平。通过研究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关系,可以较好分析能源效率提高的原因,从而为全国节能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本文将知识存量纳入生产函数,使用1995-2008三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选取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三大经济区域的能源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回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各指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能源效率普遍要高于环渤海区域;2007年经济危机导致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降低,同时却迫使产业转型,技术进步增长较快。另外,能源效率的改善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都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晓霞 傅春 王宫水
文章基于2010—2016年长江流域18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再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计算及分解,最后对运算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分析结果来看,2010—2016年大多数地区年均绿色发展效率较高,云南、青海、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均绿色发展效率偏低,整体处于平稳发展期,无显著上升,且地区差异显著;从动态分析结果来看,技术落后是导致长江流域各地区绿色发展效率增长缓慢或下降的主要原因。各地区应当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完善创新体制,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地区间集合协同创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绿色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彦华 牛蕾 张克勇 张月婷 马洁
文章以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区域内农林类院校为研究主体,运用两阶段DEA及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其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区域内农林类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在知识研发及知识转化阶段的不同表现。结果表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中农林类院校知识转化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远低于知识研发阶段,东部地区创新效率在两阶段中呈现较高值,西部地区较为薄弱,其中投入与产出规模比例协调度低、科研资源利用不足、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平衡均是影响创新效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兆峰 杨显
以我国中部地区的晋中、江淮、环鄱阳湖、中原、武汉和长株潭六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5年旅游面板数据,采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测算这六大城市群的旅游产业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 2005—2015年中部城市群旅游产业年均技术效率为0. 712,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且总体呈波动下降状态。(2)中部城市群的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3. 8%的速度增长,且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技术进步并没有引起技术效率的显著提高,中部城市群旅游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3)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发现,中部城市群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在空间上均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域分布特征,且纯技术效率是影响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同时中部城市群旅游产业规模效率普遍较高。(4)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的分解可以看出,晋中、中原、武汉、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低下是造成中部城市群技术效率总体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看,中部城市群中旅游发展落后地区存在后发优势,它们能高效模仿先进地区技术,完成自身发展,但中部城市群中旅游发展相对先进的区域旅游发展速度则较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华军 乔列成 石印
本文测度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生态效率,比较二者的空间格局、区域差距、无效率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两大战略区域生态效率均呈现"U"形变动趋势,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在加速赶超黄河流域;(2)在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上,长江经济带"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而黄河流域"西高东低、南北均衡",且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更为明显,多数时期的整体差距高于长江经济带;(3)在无效率的来源上,两大战略区域极具相似性,生态无效率主要来自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4)两大战略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在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均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禀赋特征,为两大战略区域生态效率提供了差异化提升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振华 龙婧宇
鉴于湘江流域独特的区域位置及经济地位,且由于江河上游城市的污染产出会影响下游城市的环境表现,结合非期望投入-产出提出改进的RAM-Undesirable模型和Global-Malmquist指数来测算湘江流域城市群河流环境效率。研究发现:(1)湘江流域城市群河流总体环境效率相对稳定且逐步改善,但区域内差异明显;(2)考虑非期望投入可以消除河流流动性及初始水质差异造成的误差,从而更客观地反映效率水平;(3)各城市河流的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发展不平衡,存在互补现象,其中技术变化是导致全局Malmquist指数波动的主导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泽 许东梅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入全面推进阶段,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效率也引起较大的关注。本文基于2008-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35个重点国家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法对投资效率及其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总体效率不高,且国别差异较大,多数国家的投资规模收益处于投资有效或递增阶段;同时,考察期内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效率呈现略有下降趋势,技术进步率是制约投资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应优化投资结构与区位选择,加强投资的技术创新,构建跨国知识网络体系,深化双方产能合作,提升投资产业集聚力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尼鲁帕尔·迪力夏提 郭静利
结合农业科研院所特点选择变量,运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基于国内某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31家研究所2015—2019年数据进行科研效率静态和动态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影响科研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所科研效率水平整体平稳上升但表现差异较大,且不同学科类别下研究所的科研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类研究所表现较好;影响研究所科研效率高低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其中对于科研效率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无显著影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呈制约作用,获奖成果激励有显著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果,从调整资源配置、优化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和完善成果奖励方案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悟移 杨云飞
文章首先运用DEA方法对201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行静态评价,其次运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动态分析了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8-2012年的经济发展效率,由此得出了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中国经济发展效率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静态时间考虑,全国大部分省份存在投入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由此导致经济发展效率不高。另外,由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关系的拟合优度分析,发现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效率;基于动态时间考虑,2008-2012年这5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茂榆 冯豪
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使用2006-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地级市数据,计算环境技术效率以考察经济质量,利用断点回归从双维度考察了城市群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水平及转型,在保证经济稳步提升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区域一体化、绿色发展等内在路径发挥政策效应。此外,应针对珠三角"畸重畸轻"、长三角和京津冀"稳中求进"、成渝潜力尚待释放的发展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总体上,我国应适应城市群为主的空间形式,以交通、产业、环境等为中间渠道,形成"大城市为主,多管齐下,因地制宜"的驱动模式,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经济能促进城市减霾降碳吗?—基于八大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的准自然实证分析
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创新效率的测度与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
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对城市群绩效差距的影响——基于国家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动态测评及比较研究——基于超效率CCR-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的度量
中国区域税收征管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分法DEA-Malmquist的分析
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中国区域环境治理效率研究
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水平差异评估——基于七个国家级城市群地级及以上城市2018年数据的测算
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基于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