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43)
2023(17996)
2022(15533)
2021(14754)
2020(12277)
2019(28707)
2018(28270)
2017(54280)
2016(29111)
2015(32975)
2014(32753)
2013(32140)
2012(29406)
2011(26467)
2010(26200)
2009(23930)
2008(23054)
2007(19621)
2006(17018)
2005(14608)
作者
(81270)
(67696)
(67129)
(64083)
(43304)
(32369)
(30632)
(26606)
(25858)
(23901)
(23156)
(22768)
(21359)
(21253)
(20931)
(20647)
(20047)
(19955)
(19428)
(19372)
(16614)
(16462)
(16238)
(15377)
(15085)
(15037)
(14701)
(14682)
(13484)
(13212)
学科
(119258)
经济(119130)
管理(82671)
(76207)
(62338)
企业(62338)
方法(56423)
数学(49991)
数学方法(49206)
中国(33674)
(31699)
(27716)
业经(25325)
地方(24272)
(24211)
(21840)
贸易(21828)
农业(21233)
(21215)
(19830)
理论(19751)
环境(18954)
(18859)
技术(17624)
(17509)
财务(17422)
财务管理(17387)
企业财务(16382)
(16250)
银行(16212)
机构
大学(407435)
学院(405219)
(164111)
管理(162521)
经济(160665)
理学(141928)
理学院(140358)
管理学(137571)
管理学院(136838)
研究(135271)
中国(101504)
(87585)
科学(83915)
(71345)
(65952)
(61973)
中心(61937)
研究所(60756)
业大(59651)
财经(58672)
(56302)
北京(55582)
(54608)
师范(54151)
(53739)
经济学(50031)
(49833)
农业(48447)
(46360)
经济学院(45212)
基金
项目(286321)
科学(226366)
基金(209541)
研究(208525)
(182541)
国家(181105)
科学基金(156806)
社会(132478)
社会科(125591)
社会科学(125558)
基金项目(110983)
(109188)
自然(102635)
自然科(100243)
自然科学(100219)
自然科学基金(98396)
教育(96263)
(92773)
资助(86956)
编号(84614)
成果(67149)
重点(63799)
(63622)
(60521)
(58928)
课题(57556)
国家社会(55097)
创新(55070)
教育部(54845)
科研(54644)
期刊
(170735)
经济(170735)
研究(116155)
中国(74793)
学报(62048)
科学(58589)
管理(57600)
(54942)
(53125)
大学(47634)
教育(44500)
学学(44491)
农业(38735)
技术(36649)
(30258)
金融(30258)
经济研究(28323)
业经(27830)
财经(27628)
(23736)
问题(23472)
图书(22532)
(20882)
资源(20697)
技术经济(19343)
统计(19256)
科技(18869)
(18207)
理论(18194)
(17532)
共检索到578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英涛  陈磊  雷晓霆  
城市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合理性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且就问题的本质——城市间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却鲜有研究,更缺少相应城市协调发展路径的进一步研究。为此,基于2005—2015年中国275个地级城市的有效数据,从城市间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新视角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样本城市间资源配置效率呈下降趋势,即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并未趋于合理,具体表现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规模偏小了,因为规模越大的城市综合要素生产率更高。同时,不同规模城市应有不同发展路径:特大与超大城市应适度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发挥土地生产率优势,适度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高质量高效益的投资规模;大城市应继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劳动力规模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加强投资效率的管理和提升;中小城市应谨慎扩张建设用地规模,应加大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加强产业发展实现城市规模扩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苗洪亮  
文章基于1990年至2011年中国地级市市辖区人口的数据,通过城市规模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城市规模恩格尔曲线、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总结了近20年来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演进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此外,文章还对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进行了帕累托定律和Zipf定律的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符合帕累托定律,但不符合Zipf定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从明  聂军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分析了城市规模分布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首位城市生产集中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存在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的城市规模分布,城市规模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分布均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在不同时间段,最优首位城市生产集中度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据此认为中国城市化问题的实质是如何构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城市规模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行东  鲁志国  王云霞  
借鉴汉森提出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密度为门槛变量,采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率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在经济密度的任一区间,城市规模对经济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密度的提升,城市会获得更多源自城市规模的效率提升。据此认为,应重视城市规模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并有效提高经济密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彬  郭贝贝  李鸿磊  
本文采用DEA方法对中国285个地级市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变化、效率变化,按照不同区域、不同城市规模评价中国城市效率的总体分布状况,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状况。研究发现:(1)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已逐步达到城市效率峰值;与技术进步相比,技术效率的提升是推动区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中纯技术效率变化明显高于规模效率变化;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效率水平降低最为严重的区域。(2)我国城市规模与城市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是城市规模却与规模报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与非合意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3)城市效率空间分布逐渐趋于均衡,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东北环渤海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云南省,这些地区呈现出较高的空间聚集效应的分布特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诗一  刘朝良  冯博  
在资本市场上,由于制度和政策等原因造成了资本没有配置到生产力较高的城市去,这种资本配置扭曲对城市体系发展和社会福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从空间一般均衡的视角出发,使用结构模型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首先建立模型来分析资本配置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然后用工业企业数据估计出城市间资本配置情况,最后通过反事实分析量化资本配置效率低下对城市规模与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配置扭曲是导致中国大中城市偏少、小城市数目过多的重要原因,消除资本配置扭曲会使得社会福利提高38%,并伴随着50%的人口重新配置。另外,资本扭曲会带来劳动力配置的扭曲,这种扭曲加剧了当前中国居民的福利损失。因此,在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全面加强资本配置的有效性,可以促进中国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优化,提高社会福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嘉诚   周凯  
我国许多省级行政区划内的城市规模分布存在失衡现象,这导致区划内城市之间发展差异显著,使得物流业布局缺乏科学性,因而城市间物流业发展差异巨大,物流业配置效率参差不齐。显然,科学的城市规模分布无疑能够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引导区域物流业均衡发展,驱动区域物流业发展效率提升。故而,探寻一种最佳的城市规模分布对于促进区域物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起到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城市规模分布与物流业配置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各地方政府优化城市规模分布、促进物流业资源高效配置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城市首位度、城市中心度与物流业配置效率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城市集中度与物流业配置效率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东、中、西部首位度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东、中、西部中心度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中、西部区域中心度回归系数相比东部区域显著更低;中、西部区域城市集中度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而东部区域则显著为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余宇莹  余宇新  
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区域,利用中国地级城市数据,检验两个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和集聚效应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分布符合齐普夫定律,城市规模分布相对过于均匀,存在进一步集聚的空间和必要性。中国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城市规模集聚效应,东部地区的提升空间不大,未来的发展依赖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利用空间较大,可通过引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来扩大城市规模,获取城市集聚效应,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晓丹  张军  吴利学  
本文以城市空间作为企业生产率分析边界,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生产率分解方法对中国大城市企业生产率优势进行分析,间接测度出大城市具有较高和改进较快的资源配置效率,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视角为大城市的制造业生产率优势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并指出之前对集聚效应、选择效应等的估计可能有偏。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城市的制造业兼具企业生产率的静态和动态优势,即不但生产率水平高,而且提升快,这可以构成大城市吸引和汇聚企业的主要经济原因。虽然城市加总企业生产率提升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成长效应,但不同规模城市间生产率提升差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不同,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能够解释大城市企业生产率提升的39.50%,而中小城市仅能解释22.95%,大城市因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贡献而实现了企业生产率的较快提升。研究还发现,大城市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在逐步放大,大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24.98%,而小城市却下降了25.56%,同时城市内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主要来自于非国有企业。可以预见,大城市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这一系列发现对于破解"大城市病"、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爱梅  杨德才  
目前,部分城市的房价等资源要素价格高涨,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规模与资源配置的"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非平衡增长城市化模式,认为非平衡增长的城市化模式造成了房价等资源要素的高涨和经济的非平衡发展,并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利用全国287个地级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类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上,中部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4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其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显著降低。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城市化模式问题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陆远权  秦佳佳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了2007—2014年我国25个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进一步考察基于两者联合关系的地域划分情况。结果显示:(1)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即存在使区域创新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城市规模分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城市规模分布均不利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2)我国各地区可划分为四种新类型,不同类型区域内部城市规模分布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来说,东部沿海城市两者的匹配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研究表明:为有效地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进一步优化城市规模分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力  
在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理论梳理、因子分析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基于Au-Henderson模型,利用2004-2015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态视阈下我国城市的规模效率特征与最优规模。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效率的"倒U型"曲线规律在经济与生态层面均成立,且城市规模的生态最优值为750万人;产业结构升级、市场潜能扩大能够显著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但是城市污染治理成效只有在人口高度集聚时才会显著提升;宜居环境建设仍是城镇化的薄弱环节。据此认为,超大城市应控制人口规模,加快改善人居环境;特大城市应降低重化工业比重、节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业强  
关于城市规模问题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受到广泛关注,各种关于城市规模的理论和政策争论的焦点在于,城市规模效率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倒"U"假说是否成立。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系统测算和分析了中国城市和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5-2010年的规模效率及其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规模效率与其规模正相关,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规模效率与其规模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倒"U"曲线顶点对应的城市规模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据此,本文提出"促进中小城市发展、限制超大城市、完善城市管理、协调区域城市发展"的政策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朱媛媛  曾菊新  
1983—2017年的35年里,学术界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研究聚焦于特征事实、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和合理性评价等议题。相关研究文献十分丰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概言之,城市规模分布特征事实考察有待规范,城市规模统计分布模式的形成机理研究仍需拓展,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亟待强化,城市规模分布影响效应研究较为薄弱,城市规模分布合理性评价研究尚不充分,城市规模分布优化理论和政策研究缺乏。因此,今后应在规范研究设计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研究内容,着力深化全球因素和本土因素对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影响机理研究,加强城市规模分布的资源环境效应、合理性评价理论、系统模拟方法、优化模式与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并综合集成理论和方法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