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07)
- 2023(18208)
- 2022(15437)
- 2021(14349)
- 2020(12138)
- 2019(27552)
- 2018(27261)
- 2017(52522)
- 2016(28245)
- 2015(31781)
- 2014(30935)
- 2013(30389)
- 2012(27639)
- 2011(24622)
- 2010(24486)
- 2009(22476)
- 2008(22207)
- 2007(19538)
- 2006(17030)
- 2005(14953)
- 学科
- 济(116956)
- 经济(116830)
- 业(104120)
- 管理(96321)
- 企(93687)
- 企业(93687)
- 方法(54440)
- 数学(43944)
- 数学方法(43345)
- 业经(34940)
- 财(34304)
- 农(34293)
- 中国(28984)
- 技术(25286)
- 务(24939)
- 财务(24861)
- 财务管理(24828)
- 农业(24141)
- 理论(23786)
- 企业财务(23546)
- 学(22066)
- 和(21529)
- 制(21509)
- 地方(21066)
- 贸(19280)
- 贸易(19268)
- 划(19092)
- 易(18698)
- 策(18096)
- 环境(17695)
- 机构
- 学院(398759)
- 大学(395813)
- 管理(165356)
- 济(160937)
- 经济(157618)
- 理学(143035)
- 理学院(141597)
- 管理学(139285)
- 管理学院(138550)
- 研究(124575)
- 中国(94870)
- 京(83804)
- 科学(76481)
- 财(73665)
- 农(61934)
- 所(60689)
- 财经(59414)
- 江(58539)
- 业大(57817)
- 中心(57171)
- 研究所(55148)
- 经(54168)
- 北京(52392)
- 范(50504)
- 师范(50059)
- 农业(48310)
- 经济学(47968)
- 州(47386)
- 院(45670)
- 商学(44182)
- 基金
- 项目(272261)
- 科学(216201)
- 研究(201996)
- 基金(198139)
- 家(171105)
- 国家(169611)
- 科学基金(148446)
- 社会(128201)
- 社会科(121611)
- 社会科学(121579)
- 省(107204)
- 基金项目(105059)
- 自然(96040)
- 自然科(93800)
- 自然科学(93779)
- 教育(92811)
- 自然科学基金(92129)
- 划(88610)
- 编号(82821)
- 资助(80705)
- 成果(65121)
- 重点(60257)
- 创(60141)
- 部(59912)
- 发(57936)
- 课题(55876)
- 创新(55482)
- 国家社会(52895)
- 教育部(51882)
- 科研(51483)
- 期刊
- 济(175840)
- 经济(175840)
- 研究(113426)
- 中国(74919)
- 管理(65248)
- 财(59558)
- 学报(57926)
- 农(56156)
- 科学(55526)
- 教育(44989)
- 大学(44937)
- 学学(42169)
- 技术(39786)
- 农业(39409)
- 融(30858)
- 金融(30858)
- 业经(30856)
- 财经(29283)
- 经济研究(27181)
- 经(25229)
- 业(23066)
- 问题(22691)
- 技术经济(22403)
- 图书(20675)
- 科技(20354)
- 现代(19120)
- 理论(18316)
- 商业(18269)
- 财会(17940)
- 资源(17873)
共检索到579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珊 李相银
产品自主创新是当前企业增强自身活力与竞争能力的核心,也是振兴我国民族经济的根本途径。由于现代企业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与竞争本土化是突出的特征。文章从我国企业管理者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探讨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与渠道,进而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新 高山行
在提出自主技术创新定义和测度指标库的基础上,根据定义内涵删除了不合适的测度面,比对了各测度面及其指标,归并含义相近的测度面和指标,保证测度面及其指标的唯一性和覆盖性。根据自主技术创新过程构建了逻辑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净化及补充了相应指标。分析结果指出,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测度应包含3个测度面,它们又分别包含5个资源指标、12个能力指标及2个技术成果归属指标。
关键词:
自主技术创新 技术成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缪胜光 陈国宏
以问卷方式抽样调查了福建福清光电产业集群内的27家企业,收集了其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相关信息。运用云理论将问卷调查中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性评价以及随机性评价转换成具有解释意义的具体数值,并进行综合考量,判定出该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说明了云理论的适用性,丰富了集群评价的内容。
关键词:
云理论 云重心评价法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礼龙
文章在分析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及其挑战的基础上 ,指出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进行自主技术创新 ,关键在于中小企业具有不同于大企业的特质资源。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自主技术创新 特质资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向波 李叔涛
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判。以提供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为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芳 刘永安 何家林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重点是其构成及评价指标。本文分别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加以评价,认为未来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将会朝着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构成 评价指标 述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学美 宋述秀
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业创造自主品牌的唯一出路。首先基于过程方法构建了汽车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2009年我国主要汽车企业的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汽车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发展状况,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指出了各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劣势及需要改进的方向。最后从企业和国家的角度提出少许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许方 朱卫东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时有必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价。文章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关键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实现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过程 项目流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斌 李黄鑫 李含伟
本文基于关系嵌入性理论、结构嵌入性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互动机制模型,运用Any Logic University仿真平台进行仿真模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互动作用关系,为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提供了优化策略和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林海 郑丕谔
通过对企业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辨析,本文认为,知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获取和开发资源的能力严格相关,通过分析企业在其生命周期内经营的特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就可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资源的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实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群,吕鸣伦
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国家计委国民经济综合司李群,吕鸣伦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这种竞争尤其集中在经济领域,哈佛大学教授米歇尔·波特指出的更直接:“竞争实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安同良
技术能力的研究在国际经济、管理学者中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构建了以技术能力的研究范式替代、补充技术创新这一泛化的研究框架。尤为重要的是,技术能力的研究可指明我国企业技术学习行为方向并深刻揭示技术追赶的内在机理,从而为我国整体产业的技术能力跃迁提供坚实的微观基础。
关键词:
技术追赶 技术创新 技术能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熊胜绪 崔海龙 杜俊义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企业动态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企业动态能力各种理论观点的梳理,描述了各种动态能力观对企业变革的认识。基于动态能力内含的企业变革思想,可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界定为:企业为了应对当前和未来的环境变化,通过吸收或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基础,重构企业技术创新的流程和惯例,进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能力。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性质上是一种动态的高层次的技术变革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静态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由企业感知和识别技术机会的能力、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和环境适应性的组织变革能力构成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毅
以8家重点工业企业(哈电、大唐电信、中国船舶、海尔、海信、奇瑞、长庆油田、鞍钢)为案例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需求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中的作用机理,提出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理论模型———"需求导向-实践积累-能力跃迁"模型。该模型包括以下3个命题:第一,需求导向是指企业主动把握需求带来的创新实践机会,这些机会来自需求宽度(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需求)和需求深度(首次需求、需求升级和创造需求)的不同组合及其动态变化;第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表现为能力宽度(整体产品/工艺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