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01)
- 2023(22034)
- 2022(18648)
- 2021(17355)
- 2020(14551)
- 2019(33237)
- 2018(32902)
- 2017(62928)
- 2016(34067)
- 2015(38331)
- 2014(37998)
- 2013(37432)
- 2012(34554)
- 2011(31290)
- 2010(31741)
- 2009(29590)
- 2008(29061)
- 2007(26049)
- 2006(23282)
- 2005(21014)
- 学科
- 济(154736)
- 经济(154554)
- 业(111518)
- 管理(109281)
- 企(97795)
- 企业(97795)
- 方法(62666)
- 数学(51722)
- 数学方法(50917)
- 农(40659)
- 中国(40541)
- 业经(39603)
- 财(39349)
- 地方(33173)
- 学(29803)
- 制(29488)
- 农业(27915)
- 理论(26765)
- 务(26398)
- 财务(26300)
- 财务管理(26253)
- 技术(25874)
- 和(24949)
- 企业财务(24869)
- 贸(24215)
- 贸易(24194)
- 易(23399)
- 银(22838)
- 银行(22792)
- 融(22063)
- 机构
- 学院(488280)
- 大学(486143)
- 济(202358)
- 经济(198140)
- 管理(192616)
- 研究(164881)
- 理学(164722)
- 理学院(162909)
- 管理学(159910)
- 管理学院(159003)
- 中国(126730)
- 京(104739)
- 科学(99872)
- 财(93883)
- 所(83080)
- 农(78328)
- 研究所(74886)
- 中心(74584)
- 江(74521)
- 财经(73780)
- 业大(69993)
- 经(66917)
- 北京(66818)
- 范(63646)
- 师范(63056)
- 经济学(60834)
- 农业(60808)
- 院(59986)
- 州(59948)
- 经济学院(54382)
- 基金
- 项目(321006)
- 科学(253412)
- 研究(236293)
- 基金(232157)
- 家(201583)
- 国家(199824)
- 科学基金(172779)
- 社会(149527)
- 社会科(141726)
- 社会科学(141688)
- 省(126161)
- 基金项目(121782)
- 自然(111582)
- 教育(109061)
- 自然科(108974)
- 自然科学(108949)
- 自然科学基金(107018)
- 划(105129)
- 编号(96332)
- 资助(96269)
- 成果(77986)
- 重点(71897)
- 发(70657)
- 部(70387)
- 创(68734)
- 课题(66746)
- 创新(63725)
- 国家社会(61465)
- 教育部(60660)
- 科研(60506)
- 期刊
- 济(234460)
- 经济(234460)
- 研究(147187)
- 中国(101414)
- 管理(78018)
- 财(74833)
- 学报(72814)
- 农(71729)
- 科学(68854)
- 教育(56443)
- 大学(56151)
- 学学(52688)
- 农业(49226)
- 技术(47319)
- 融(45340)
- 金融(45340)
- 业经(38510)
- 财经(37174)
- 经济研究(37076)
- 经(32070)
- 问题(29673)
- 业(28073)
- 技术经济(26815)
- 图书(24683)
- 统计(23832)
- 科技(22907)
- 现代(22773)
- 商业(22262)
- 策(22180)
- 理论(21887)
共检索到74639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来生 李占芳 孙磊
循环经济概念下的资源稀缺已由传统经济下的含义扩展为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稀缺。从资源稀缺的角度出发,在定义了资源稀缺度的基础上探讨并构建了企业适应力模型,得出企业只有进行循环经济创新才能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的战略行为模型。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稀缺度 企业适应力 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亚军 向来生 李占芳 郭莉
从资源稀缺出发,讨论了企业循环经济的一些理论问题。定义了稀缺度,并由此给出了企业适应力模型,指出企业只有进行循环经济创新才能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的战略行为模型。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稀缺度 企业适应力 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瑾瑜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最基本的单位。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外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在技术创新、政府规制、企业文化的建立、修订和补充现有的会计系统方面,存在着制约因素,因此,应制定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制约因素 创新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业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德敏 李世龙 何凯
基于传统范式上对资源稀缺性的量度具有诸多缺陷,市场机制在旧有生产方式上对资源利用的自我调节不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良策。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及其理念下的资源稀缺性问题的分析,指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资源稀缺性表征指标不足以完整地反映资源稀缺性,因此有必要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来思考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资源稀缺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蔡宁 郭斌
从环境资源稀缺性到可持续发展:西方环境经济理论的发展变迁浙江大学外经贸学院蔡宁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郭斌西方环境经济理论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到“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经历了一个从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相对约束和绝对约束相分离到相对与绝对约束的辩证统一,从早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迪 张象枢 陈禹
文章在概述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要求的基础上,讨论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行为及其驱动因素,并由此建立分析框架:在经典的"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基础上,借鉴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外部驱动机理,提出适宜于分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结构—驱动力—行为—绩效(SMCP)"模型。可用于分析与评价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驱动力、行为及相应绩效,为政策研究提供系统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
企业 循环经济 行为分析 模型 评价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晓东 汪克夷
首先以企业产权边界、企业间联系两个维度为依据,归纳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五种模式。随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在充分考虑了循环经济本身特有的稀缺性、外部性、稳定性、收益性等经济学特性后,提出企业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决策模型。最后通过模型计算分析,指出企业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该是未来企业推进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重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昼 于涛
由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和大城市现代服务业兴起的时代背景出发,从对稀缺性城市公共景观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的角度阐释了城市公共景观资源对新一轮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义,通过对稀缺性城市公共景观资源的属性及国外成功案例及国内现状的研究,指出了政府应当从调整土地出让制度、减少住宅形态的用地需求等五个方面制订必要的措施,对有限的稀缺性城市公共景观资源进行强有力的保护及利用,以期求得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能够胜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发兵 巫景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功为 刘洪涛 郭建华
本文以2004-2014年我国31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比对的视角出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尝试解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虚拟经济需要适度发展,而虚拟经济的‘度’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用熵值法构建的各项指标的Moarn’I值及变化趋势表明多项指标空间相关性不仅存在,而且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和多种态式并存;过去的那种粗放、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将是无法持续;东部地区正在发生深刻的经济转型,西部地区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多项指标正出现积极变化,排头兵的作用日益显现,其自身的发展,越发依赖于路径突破;西部地区,依据适宜理论,路径依赖应该是当下最佳选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晓明 王红瑞 董艳艳 张可刚
水资源价值评价是水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水资源短缺条件下,水资源的价值计算显得尤为重要。在综述国内外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模糊-灰色关联分析复合的水资源价值模型,并用其对北京地区的水资源价格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目前各类现行水价均低于其计算所得的实际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光明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但存在着数量不多、覆盖面不广和参与率不高等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措施去积极创新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生态 发展模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钊 孔凡萍 李海波 陈娜
危机是创新的根源,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构建基于危机的民营科技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模型,提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包括初创起步、快速成长、稳步发展、成熟定型、变革重生等五个阶段,并面临着门槛危机、爬梯危机、天花板危机、短板危机和变革危机等危机形式。只有经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协同互动,才能度过阶段性危机,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 民营科技企业 危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牛璐 陈志军 刘振 徐鹏
现有实践表明,单纯的技术研发并不能实现“卡脖子”问题的完全脱困,从技术到市场的过程仍需要跨越从创新到创业的鸿沟,以公司创业突破“卡脖子”困境正在成为我国大企业突围式发展的重要模式。但国外厂商技术和市场的垄断,既阻隔了行业内创业机会,又带来了我国企业特定创业资源的稀缺,如何解决这种双困局并构建关键技术驱动的创业赶超,成为我国大企业突围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依托资源拼凑和编排理论,以海信集团在芯片领域的公司创业为对象,遵循“创业困局—驱动机制—行动机制—创业模式”逻辑主线,探索大企业应对“逆机会”和“资源稀缺”困局的技术突破动机、路径及实现方式问题,挖掘大企业通过公司创业突破“卡脖子”瓶颈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这一过程的主导逻辑为手段与目标导向并存、交互与分阶段演化;“逆机会”和“资源稀缺”困局的动态纾解,遵循“手头资源—资源重构—资源结构化—资源捆绑—资源利用转化”的演进机制;关键技术驱动的大企业创业呈现出追赶型—超越型—市场导向型的动态演进过程。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创业研究的差异化情境,对剖析我国企业成功突破“卡脖子”瓶颈的内在机制,以及对拓展资源拼凑和编排理论的适用情境,均具有积极意义。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