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45)
2023(21118)
2022(17940)
2021(16697)
2020(13828)
2019(31786)
2018(31240)
2017(59208)
2016(31999)
2015(36114)
2014(36202)
2013(35819)
2012(33396)
2011(30430)
2010(30352)
2009(27860)
2008(27265)
2007(24099)
2006(21553)
2005(19216)
作者
(94749)
(78920)
(78296)
(74465)
(50260)
(37871)
(35618)
(30916)
(30234)
(28272)
(27059)
(26717)
(25337)
(25153)
(24623)
(24411)
(23421)
(22877)
(22654)
(22643)
(19788)
(19490)
(19173)
(18221)
(17775)
(17703)
(17431)
(17244)
(16049)
(15546)
学科
(144942)
经济(144796)
管理(89038)
(82125)
(65534)
企业(65534)
方法(57589)
数学(49917)
数学方法(49313)
中国(41614)
(37757)
地方(33895)
(31808)
(31126)
业经(30989)
农业(25766)
(24994)
贸易(24975)
(24581)
(24183)
环境(22062)
(21780)
(21279)
银行(21213)
理论(21212)
(21025)
金融(21022)
(20432)
技术(19798)
(19171)
机构
大学(460179)
学院(457411)
(191149)
经济(187176)
管理(173992)
研究(166534)
理学(149052)
理学院(147308)
管理学(144566)
管理学院(143750)
中国(125611)
科学(102853)
(100834)
(85800)
(85076)
(78402)
研究所(77379)
中心(74349)
(68687)
业大(68379)
财经(67674)
北京(64530)
(61909)
(61618)
师范(61228)
农业(61214)
(60972)
经济学(58367)
(55168)
经济学院(52223)
基金
项目(308913)
科学(242049)
研究(223872)
基金(223276)
(196634)
国家(195033)
科学基金(165708)
社会(141530)
社会科(134094)
社会科学(134059)
(119346)
基金项目(116915)
自然(107307)
自然科(104707)
自然科学(104677)
自然科学基金(102780)
教育(102637)
(101330)
资助(92907)
编号(90126)
成果(73678)
重点(70229)
(69134)
(68183)
课题(63401)
(63321)
创新(59259)
国家社会(58944)
科研(58907)
教育部(57963)
期刊
(217357)
经济(217357)
研究(140298)
中国(97169)
学报(75546)
(71278)
科学(69275)
管理(66402)
(64130)
大学(56970)
学学(53203)
教育(53129)
农业(49524)
技术(41563)
(41167)
金融(41167)
经济研究(35368)
业经(33682)
财经(33557)
(28970)
问题(27746)
(26401)
图书(25726)
技术经济(23044)
(22221)
资源(21744)
世界(21497)
科技(21293)
统计(21280)
(20958)
共检索到701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杰  包倩  欧名豪  
研究目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合理分配是实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考虑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分异,构建包括人口、二三产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可拓展空间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下达指标分配体系,并结合区域建设用地经济增长贡献率分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折抵指标,为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提供方法参考。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经济计量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差异构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下达指标分配体系,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又兼顾区域资源禀赋的供给约束,评价体系更为全面;(2)考虑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对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佩佩  杨桂山  王晓旭  葛京凤  
耕地变化的区域分异研究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依据。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太湖流域1985~2015年耕地数量、质量和动态结构的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近30a流域耕地呈现以城镇为中心面的边缘扩散和以乡镇为中心点的散布流失特征,导致耕地净减少了38.87%,其中环湖、沿江城市密集区及县域空间拓展区是耕地流失的热点区域。耕地集中连片分布区与经济发展快速区的空间复合导致耕地缩减与建设用地扩张呈现空间对应关系,建设占用始终是驱动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不同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政策影响,不同地类对耕地转移的贡献率和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且转移比例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对等。总体上,耕地变化呈现由缓慢零散占用到快速集聚流失的过程,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高值和低值区亦表现由分散到集中的格局,最终驱动了耕地优势区由环湖平原区向西南丘陵区的空间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柯新利  马才学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结合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结果率定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据此开展武汉城市圈耕地空间优化布局。结果表明:①通过将耕地适宜性和耕地非农化压力内化为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可以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自然和经济耦合约束下耕地空间优化布局;②由于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耕地空间优化布局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使耕地非农化压力得到释放,并且能实现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的协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浙  
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异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浙自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上一直实施的是不平衡发展战略。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我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突出。即使是在地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晓云  
从生产要素视角,以旅游业要素投入、旅游收入等为测量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DEA相对效率等量度法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以1993—200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结论表明:①产业的要素投入和产出从不均衡走向均衡,区域差异逐渐减小;②当前区域差异处于良性水平;③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区域差距突出;④政策推动对西部旅游产业发展效果明显;⑤提高产业效率是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尝试性给出了解决区域差异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庆泳  陈忠暖  
选取广东省各地市1990年、1995年和2000—2004年7个年份的人均GDP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各地市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结果表明其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揭示了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正在逐年增大,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最后通过对各研究年份空间联系局域指标(LISA)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变化特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健  焦兵  
文章利用CRn指数、H指数、Ellison-Glaeser指数等指标,对中国油气资源开发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对石油行业的上、下游环节进行了细化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上游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群性,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但是油气资源开发下游产业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群性。油气资源开发业的产业链布局存在缺陷,这导致油气资源密集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宁启蒙  欧阳海燕  汤放华  曾志伟  
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法等方法,实证测算了2005—2014年湖南省各地级市外向型经济的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出口贸易区域内呈现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的态势,而实际利用FDI在各市之间呈扩散发展趋势;(2)湖南省外向型经济区域存在显著差异,长株潭城市群为主要开放阵地;(3)不同区域之间的对外开放度差距逐年缩小但依旧较大,湖南省的开放度水平整体得到了提高;(4)湖南省各地级市的对外开放度存在较强空间自相关性,出现空间集聚的情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钱立洁  
福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基础和优势,但也存在着城市化进程仍显滞缓、投资环境不够优化、文化资源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作为沿海省份,福建必须充分发挥现已具备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这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铁鹰  李京梅  
本文以环境污染中的重要指标工业废气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在中国的存在性及相应的拐点研究,并以实证检验为基础对工业废气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气排放量在工业化发展的整个阶段始终处于上升趋势,而EKC拐点一般出现在工业化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截至2050年,将有30个省份越过拐点;就各个区域而言,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总体上能够较早地到达拐点;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拐点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点,拐点的变化取决于环境污染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贤  
本文分析了区域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结合中国的区域物流情况,提出了发展区域物流的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铁鹰  李京梅  
扩展性地分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将环境容量统一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中,在理论上放宽了基本假定。在此基础上,通过199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入海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除环渤海地区外,其他沿海省份的实际入海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均小于其环境容量,除辽宁、河北等省份污染物排放的极大值要高于环境容量外,其他省份没有超过环境阈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蔚兰  曾鹏  
关于广西经济发展差异,曾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过定量研究,得出过一些非常有益的结论。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这一切都改变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因此,这里我们顺应形势的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殷少美  金晓斌  周寅康  赵姚阳  李纪军  
为从理论上科学合理地配置各子区域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以江苏省为例,初步选取了影响区域新增建设用地合理配置的13项指标,为避免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指标综合归并为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城镇发展3个综合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AHP-GEM模型对江苏省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了理论上的配置,结果表明:江苏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值可以分为4个层次:①苏州、无锡和南京,理论上所应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占全省总量的比例均大于10%,其中,苏州最多,为18.80%,无锡、南京次之,分别为16.78%和11.20%;②南通和常州,分别为7.93%和7.81%,其比例在7.5%至8%之间;③扬州...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耀  陈钰  
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检验方法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经验检验,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历史演变分析,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各省份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中国总体上存在着能源资源型的"资源诅咒"现象,矿产资源则不明显。同时,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市场经营环境和出口贸易影响,虽然有较高的教育经费投入比,但是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对本地经济的发展却没有显著的作用,应着力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引入外部产业进驻来发挥后发优势。地处沿海的省份,引进外资和市场经营环境变革的边际效应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