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7)
- 2023(15878)
- 2022(13446)
- 2021(12561)
- 2020(10160)
- 2019(23513)
- 2018(23350)
- 2017(43673)
- 2016(23608)
- 2015(26614)
- 2014(26472)
- 2013(25889)
- 2012(23979)
- 2011(21579)
- 2010(21408)
- 2009(19150)
- 2008(18573)
- 2007(16243)
- 2006(14115)
- 2005(12591)
- 学科
- 济(98623)
- 经济(98524)
- 管理(64018)
- 业(59046)
- 企(46012)
- 企业(46012)
- 方法(37663)
- 数学(32743)
- 数学方法(32274)
- 中国(30705)
- 地方(29990)
- 农(28235)
- 业经(22223)
- 财(21767)
- 农业(19574)
- 学(19480)
- 环境(16986)
- 贸(16606)
- 贸易(16590)
- 制(16459)
- 易(15927)
- 理论(15738)
- 和(15595)
- 地方经济(15205)
- 发(15174)
- 技术(14595)
- 银(14214)
- 银行(14189)
- 融(14039)
- 金融(14035)
- 机构
- 学院(323193)
- 大学(318957)
- 济(126139)
- 经济(123156)
- 管理(121071)
- 研究(109736)
- 理学(103166)
- 理学院(101859)
- 管理学(99908)
- 管理学院(99272)
- 中国(83089)
- 京(69507)
- 科学(69062)
- 财(57357)
- 所(54678)
- 农(53423)
- 中心(51964)
- 江(50639)
- 研究所(49440)
- 业大(47710)
- 范(46604)
- 师范(46118)
- 财经(45167)
- 北京(43856)
- 州(41640)
- 农业(41291)
- 经(40935)
- 院(40700)
- 经济学(38057)
- 师范大学(37028)
- 基金
- 项目(220097)
- 科学(172224)
- 研究(162640)
- 基金(156135)
- 家(136250)
- 国家(135045)
- 科学基金(115993)
- 社会(101526)
- 社会科(95962)
- 社会科学(95941)
- 省(87798)
- 基金项目(83319)
- 教育(74924)
- 自然(74900)
- 划(73822)
- 自然科(72967)
- 自然科学(72946)
- 自然科学基金(71552)
- 编号(67434)
- 资助(62672)
- 成果(53511)
- 发(52275)
- 重点(50109)
- 课题(47174)
- 部(47065)
- 创(45851)
- 创新(42794)
- 科研(41756)
- 国家社会(41643)
- 发展(41246)
- 期刊
- 济(145370)
- 经济(145370)
- 研究(93585)
- 中国(70344)
- 学报(49400)
- 农(48320)
- 科学(46056)
- 财(45481)
- 管理(45100)
- 教育(40963)
- 大学(37438)
- 学学(34671)
- 农业(33218)
- 技术(31598)
- 融(28673)
- 金融(28673)
- 业经(25616)
- 经济研究(21732)
- 财经(21456)
- 问题(20409)
- 图书(19830)
- 资源(18633)
- 业(18598)
- 经(18573)
- 发(16096)
- 版(15363)
- 科技(14987)
- 技术经济(14751)
- 现代(14640)
- 书馆(14344)
共检索到492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承华 周立
基于城市转型和内城复兴的需要,城市滨水地区的再开发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文章以昆明市草海片区城市设计为例,立足滨水地区的历史背景、资源特色和价值判断,从规划层面探索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滨水地区再开发的模式、策略,将保护环境、提升功能、彰显特色、绿色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目标的融合,以此促进滨水地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滨水地区 资源特色 可持续发展 草海片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春 何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滨水地区再开发的现象。通过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滨水地区开发的复兴,受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功的滨水地区再开发需要重视开发策划、规划设计、主体建筑以及严格管理等要素。
关键词:
城市开发 滨水地区 规划设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子江 何雄 隋心 张军
中国大量城市在其规划中均提出空间发展战略,但通过有效途径识别城市空间结构是否达到规划预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2016—2018年昆明市主城区1338610条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关联指数,根据不同类型的POI数据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分析出城市不同功能的城市中心之间的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在人为规划引导下,城市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多中心、多组团";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也呈现多中心分布;昆明市各级中心发展相对完善,但发育程度及其差异性显著,公共、生活、商务城市多中心多发育较为成熟,居住、休闲城市多中心发育还在起步阶段。
关键词:
POI 多中心 中心演变 空间结构 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戴光全 保继刚
通过分析’99世博会前后节庆活动的发展对旅游业带来的影响,研究了昆明城市节庆活动的整合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表明:通过举办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时间长短的系列节庆活动,对节庆活动进行整合,可以实现城市节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一个城市节庆开发的CSD理论框架。
关键词:
城市节庆 整合 可持续发展 昆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琦 窦小东 和克俭 曹言
结合昆明市主城区中水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估,探讨城市中水回用的发展特点、潜力和对策。首先,回顾昆明城市中水回用的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次,分析昆明城市中水利用的发展基础、利用水平及影响因素,并定量评估了中水回用的开发潜力及效益。最后,从工程建设、技术与机制创新、法规与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城市中水开发利用产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洪 金杰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和土地利用优化理论,并以这些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了单一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再运用昆明市2001年~2005年土地出让交易的实际地价案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昆明市不同用途地价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影响地价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①不同用途的土地利用方式,地价空间变化各不相同;影响各类用途地价空间变化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离市中心距离;②随着城镇土地有偿有限期制度的确立和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育,中国省会级单一中心城市土地利用及其表现形式——地价空间分布,越来越接近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
关键词:
地价 空间变化 计量经济 昆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波,陈喜波
城市文化生态建设不仅对城市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应摈弃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错误思潮,使文化、生态、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优美人居环境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双赢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双赢战略 共生空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史正涛 刘新有
探讨了城市应急水源地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的作用。在对昆明市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昆明市城市供水安全存在结构单一、季风降水不稳定、调水线路过长、地质情况复杂四个方面的潜在威胁,并提出了从应急地下水勘查、应急地下水补给、修建地下水库、建立水安全应急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昆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水安全 应急水源地 地下水 昆明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继刚
选择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寨——小水井苗族村为案例,分析了其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指出该村寨的旅游开发应定位在"实地旅游民族村"的模式上,这样,可以和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模型化云南民族村进行互补定位,形成单一型民族村和多元化民族村对比,真实型和模型化共存互补的主题民族村格局。并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从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开发步骤、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构架及开发思路,包括村寨分区建设的构想、旅游接待设施硬件建设方案,以及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参与等一系列系统化软件工程。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 开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洪 金杰
研究目的:借鉴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理论,分析中国省会级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特征,探讨影响中国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的因素,地价空间变化曲线及其优化土地利用模式。研究方法:采用昆明市2001—2005年的实际交易地价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结果: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加,地价呈逐步衰减的趋势,但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和方位差异。地价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其次是商业中心分布、城市公用设施和自然条件等。研究结论:昆明市地价空间变化实证研究表明,经过10余年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地价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已发挥作用,省级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基本符合阿朗索空间结构理论模...
关键词:
土地价格 离市中心距离 空间分析 昆明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董仁 李琳 韩汶 韩刚
老龄化社会的交通需求变化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大城市需要面对的新问题,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的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针对当前对老年人出行行为认识的不足,以昆明城市老年人为对象,在深入访谈和预备调查基础上设计问卷,获取了407份有效样本的个人、家庭、居住地等多项属性以及日常活动与出行的原始数据,同时获得了107份有效的一周出行日志数据。经统计分析和交叉印证,得到了异质个体老年人日常出行行为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的出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都与目前对通勤交通的认知有显著的不同。研究结果为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的城市系统基本功能完善、服务水平提升和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易琦,赵筱青,陈玉姝
本文结合生态城市对绿地建设水平的要求 ,分析了昆明城市绿化的地理背景特征、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由重建城市生态及完善城市防灾体系的角度 ,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发展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文 吴启焰
为了深刻认识我国城市住房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运用路径依赖的相关理论,以昆明市住房供给为案例,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住房供给制度出现的几次大的变革。研究中,将公房供给部门和商品房供给部门进行分离,并从二者的机构变迁、其与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机构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住房供给是在政府决策与市场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发展变迁的,这些制度变迁及其路径依赖现象不仅导致了住房供给管道中公房供给和商品房供给的不平衡,而且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问题激化、住房价格过高的根本原因之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江苏 骆华松 曹洪华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本文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用两地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来表达以往惯用的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然后以昆明市为例,用新的表达式测算了昆明市城区与各郊区县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区与郊区互动的建议。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引力模型 城区 郊区 昆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宏镔 合丽英 肖丁 梅向阳
本文搜集了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区1990~2002年共13年来的人口、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四个子系统数据,运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制作出几个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趋势图。结果表明: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区1999年以来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有显著提高,但不同年际间有一定波动。文章最后讨论了关于可持续发展核算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昆明市 可持续发展 核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