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4)
- 2023(13439)
- 2022(11411)
- 2021(10404)
- 2020(8670)
- 2019(19592)
- 2018(19272)
- 2017(36542)
- 2016(19523)
- 2015(22031)
- 2014(21858)
- 2013(21345)
- 2012(19672)
- 2011(17938)
- 2010(17774)
- 2009(16253)
- 2008(15254)
- 2007(13284)
- 2006(11665)
- 2005(10157)
- 学科
- 济(102625)
- 经济(102537)
- 管理(56733)
- 业(48562)
- 企(39492)
- 企业(39492)
- 方法(38446)
- 数学(33754)
- 数学方法(33381)
- 地方(25969)
- 农(22946)
- 中国(22254)
- 业经(20630)
- 学(20542)
- 财(17891)
- 环境(17473)
- 地方经济(16179)
- 农业(15496)
- 制(15118)
- 和(14815)
- 产业(13953)
- 贸(13783)
- 贸易(13773)
- 理论(13457)
- 易(13276)
- 体(12877)
- 技术(12629)
- 划(12468)
- 资源(12409)
- 融(12082)
- 机构
- 学院(280670)
- 大学(277540)
- 济(125111)
- 经济(122787)
- 管理(108701)
- 研究(97687)
- 理学(93897)
- 理学院(92875)
- 管理学(91280)
- 管理学院(90767)
- 中国(71623)
- 科学(59496)
- 京(58104)
- 财(52158)
- 所(48181)
- 农(45163)
- 中心(44556)
- 研究所(44172)
- 财经(42234)
- 江(41399)
- 业大(41376)
- 经济学(39160)
- 经(38375)
- 院(36008)
- 北京(35919)
- 范(35862)
- 师范(35463)
- 农业(35074)
- 经济学院(35025)
- 州(32619)
- 基金
- 项目(195953)
- 科学(155384)
- 基金(142717)
- 研究(142342)
- 家(125041)
- 国家(124092)
- 科学基金(106909)
- 社会(92755)
- 社会科(88094)
- 社会科学(88076)
- 省(77224)
- 基金项目(75538)
- 自然(68386)
- 自然科(66578)
- 自然科学(66557)
- 自然科学基金(65328)
- 划(64456)
- 教育(63750)
- 资助(57542)
- 编号(56155)
- 发(44698)
- 重点(44657)
- 成果(43505)
- 部(42717)
- 创(40895)
- 国家社会(39217)
- 课题(38838)
- 创新(38296)
- 科研(36959)
- 教育部(36628)
共检索到412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贵明 匡耀求
资源与生态问题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转型期,主体功能区与资源承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石,产业生态经济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以及经济与环境冲突的根本途径。将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网络型可循环产业组织,传统的产业集聚转变为产业生态化集聚战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刚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是我国实施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以省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单元,采用2006年的统计数据,选取20个统计指标分别从资源、环境、经济三个角度,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承载力和承载压力,进而构建承压度指标作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整体承载压力相对较大,建议作为优化开发区;而吉林、云南、湖南、江西等地区承载压力相对较小,建议作为重点开发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鼎 宋世杰
本文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计算了2005-2008年青岛市主要辖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对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而言,平度市处于富余状态;莱西市处于临界状态;胶州市、即墨市、胶南市处于超载状态;青岛市市区则处于严重超载状态。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序列(由富余到超载):平度市>莱西市>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市区。②青岛市各辖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全部处于富余状态,其中市区的相对经济资源承载能力最大。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序列(由富余到超载):市区>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莱西市>平度市。③青岛市各主要辖区综合承载力全部处于富余状态,且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贵明
传统产业结构注重产业构成比例和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注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却忽视了生态要素的制约,忽视产业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难以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产业生态学理论,探讨以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的生态化结构调整,提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要注意与环境的适应性和产业多样化,并加强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解决产业与环境冲突,对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慧爽
为探究建设中原经济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对构建生态型经济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利用集对分析和置信度准则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地区中心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系统及子系统多数处于基本可载(II级)、弱可载(III级),不容乐观。因此,应采取一些具体的优化环境承载力的调整措施,保证和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环境的较好承载。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中原经济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吉婷婷 陈童 毛广雄
[目的]评价发展规划驱动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特征,为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对象,采用熵权重的Topsis评价方法,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不同市县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介于0. 305 8~0. 698 8之间,其中盐城市最高,桐柏县最低;境内江苏、安徽、河南3省的水资源承载力分别为0. 585 2、0. 478 2、0. 524 9。[结论](1)淮河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在淮河干流上、下游承载力高,但中游偏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水资源系统层面,水资源总量是承载力高低的供给侧决定性因素,是水资源承载力高低的重要基础。(3)社会系统中,用水量与用水结构是提升和优化水资源承载力的调控性因素。(4)城镇化发展与人口增加是水资源承载力高低的胁迫性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是水资源承载力调控的重要保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舒克盛
在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现有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重点放在了多级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设置上,因而造成标准过于繁冗、应用受限的问题。通过考查资源承载力与主体功能区的内在联系,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建立在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测度之上,构建了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模型。将这一模型运用于长江流域,得出如下结论:在全国层面上,长江上游地区应划为重点开发区;在区域层面上,重庆、四川为优化开发区,云南、贵州为重点开发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晓华 钱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章选择长江生态经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江浙沪为主)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地等5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并运用均方差分析法对各要素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最主要的是土地与水资源承载力;长三角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别。
关键词:
长江生态经济区 城市群 综合承载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振华 荆浩森 李生清 李念春 韩琳
在分析地区土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耕地保障能力、生活空间、经济和生态承载力等方面建立起评价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评价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强,寒亭区、昌邑县和博兴县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在单项评价中,土地承载能力整体较弱。通过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掌握了地区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土地利用的特点,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土地开发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安翠娟 侯华丽 周璞 刘天科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分析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我国的永续发展,二者密不可分,但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存在综合分区结果实用性不强、环境单要素承载力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资源单要素承载力对资源节约集约指导不足、承载力研究缺少制度支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增强综合分区结果的实用价值、拓展单要素承载力研究方法思路、科学建立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承载力制度体系框架设计的建议,并以广西北部湾为例加以佐证。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资源 环境 承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娟 汪明进 孙坤鑫
本文从"胡焕庸线"这一地理学的概念出发,以基于沿"胡焕庸线"垂直递减假说而量化的生态承载力作为核心解释变量,选取中国大陆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未含拉萨市)2003—2013年间的面板数据,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实证了经济集聚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用固定效应向量分解模型分别实证了生态承载力与经济集聚、生态承载力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环境质量是生态承载力和与之相关的经济集聚共同作用的结果,较高的生态承载力会提高地区的经济集聚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杰 郑国璋 郭鹏军 罗悦 郭政昇
[目的]通过探讨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状况,可为经济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2007~2016年相关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构建指标体系对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得分由2007年的-0.067增加至2016年的1.877,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潜力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而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则呈逐渐增大趋势。(2)经济区各地市间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西安、咸阳两地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分最高,均超过1.300,但水资源承载力和开发利用潜力最小;而杨凌、铜川两地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分最低,均小于-2.250,但水资源承载力和开发利用潜力则最大。(3)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水资源供需量、工农业生产用水是影响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最大。[结论]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潜力变小,开发利用强度增大;各地市间水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区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为了促进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废水处理,合理控制经济区人口容量,提高社会节水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行节水型与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金雨泽 张鑫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义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金雨泽 张鑫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