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5)
- 2023(13117)
- 2022(10427)
- 2021(9832)
- 2020(8230)
- 2019(18765)
- 2018(18850)
- 2017(36835)
- 2016(19755)
- 2015(22214)
- 2014(22065)
- 2013(21292)
- 2012(18810)
- 2011(16621)
- 2010(16317)
- 2009(14614)
- 2008(13980)
- 2007(11972)
- 2006(10182)
- 2005(8817)
- 学科
- 济(80127)
- 经济(80049)
- 管理(56762)
- 业(54555)
- 企(44750)
- 企业(44750)
- 方法(39757)
- 数学(35666)
- 数学方法(35012)
- 农(22554)
- 中国(21583)
- 财(19296)
- 业经(17837)
- 地方(15493)
- 学(15188)
- 农业(14921)
- 制(14140)
- 理论(13561)
- 技术(12688)
- 务(12658)
- 财务(12590)
- 财务管理(12567)
- 贸(12318)
- 贸易(12311)
- 和(12125)
- 企业财务(11996)
- 易(11964)
- 环境(11396)
- 银(11172)
- 银行(11157)
- 机构
- 学院(269716)
- 大学(268374)
- 管理(107702)
- 济(107416)
- 经济(105194)
- 理学(94238)
- 理学院(93276)
- 管理学(91243)
- 管理学院(90744)
- 研究(84716)
- 中国(63111)
- 京(55077)
- 科学(53289)
- 财(48067)
- 农(43505)
- 所(40925)
- 业大(40684)
- 中心(40392)
- 财经(39462)
- 江(39436)
- 研究所(37721)
- 经(36129)
- 范(34758)
- 师范(34385)
- 州(34096)
- 农业(33937)
- 经济学(33566)
- 北京(33325)
- 院(31215)
- 经济学院(30426)
- 基金
- 项目(193884)
- 科学(154208)
- 基金(142617)
- 研究(139055)
- 家(124932)
- 国家(123972)
- 科学基金(108010)
- 社会(89452)
- 社会科(84968)
- 社会科学(84948)
- 省(76016)
- 基金项目(75265)
- 自然(71447)
- 自然科(69809)
- 自然科学(69790)
- 自然科学基金(68520)
- 教育(65298)
- 划(63851)
- 资助(58726)
- 编号(55961)
- 重点(43570)
- 成果(43469)
- 部(42871)
- 发(41291)
- 创(40733)
- 创新(38122)
- 课题(37849)
- 国家社会(37796)
- 科研(37556)
- 教育部(36991)
- 期刊
- 济(109492)
- 经济(109492)
- 研究(70816)
- 中国(49895)
- 学报(42476)
- 管理(39516)
- 科学(39436)
- 农(39258)
- 财(37341)
- 大学(32615)
- 学学(30760)
- 教育(28126)
- 农业(26824)
- 技术(26057)
- 融(21398)
- 金融(21398)
- 业经(19182)
- 财经(19049)
- 经济研究(17999)
- 经(16331)
- 问题(14848)
- 业(14533)
- 统计(13887)
- 资源(13590)
- 图书(13432)
- 技术经济(13087)
- 策(13003)
- 版(12962)
- 科技(12360)
- 商业(11741)
共检索到376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龙奋杰 王爵 王雪芹 邹迪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山地崎岖、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发展资源匮乏、城镇化水平较低。资源稀缺地区更需要每个城市根据资源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根据贵州省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了五种可能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分别为农业产业型、工业产业型、交通物流型、生态旅游型和综合都市型。基于每种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及其对资源可达性的要求建立城镇化模式选择模型,测算贵州各县适宜的城镇化模式,为贵州省未来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提供选择建议。
关键词:
资源可达性 新型城镇化模式 选择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龙奋杰 邹迪 王雪芹 王爵
可达性是指克服障碍到达指定地点的难易程度,资源可达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通可达性。通过分析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提取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交通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等九种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资源。根据资源的流动性特征,将这九种资源划分为固定资源、可变资源和流动资源三种类别。分别从公路、铁路和航空三个方面计算了交通资源的可达性,依据交通可达性计算结果进一步测算了其他八种资源的可达性。研究了各种资源可达性的测度方法,并且以贵州省为例,从县域层面上测算了贵州省各地的资源可达性,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资源可达性 县域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叶晓甦 向微 石世英
对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视角,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贵州省2010—2014年的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并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效果。结果显示,人口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内生动力,优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提高二者耦合发展的关键,质量提升是二者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丛茂昆 张明斗
以政府全面主导的城镇化思路与实践是一种外生型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市场主体的自主性,造成城镇化效率低下。在我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应选择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内生型城镇化模式。本文通过城镇化发展模式全面梳理,系统分析了我国内生型道路及其要素,提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的逻辑关系、强化新型城镇化包容性的发展力度、合理有效分配城市级差地租收益等一系列的内生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庆华 周志波 陈丽华
本文基于市场和政府发挥的作用,比较研究国外几种典型的城镇化模式,分析各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在中外对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内城镇化的几大模式和典型案例,进而提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必须尊重基本经济规律,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我国自身实际,突破国内外城镇化模式的发展瓶颈,在政府调控与市场运行之间寻求合理平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型、集约化、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城市化 新型城镇化 比较研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闻海燕 陈飞跃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决定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推进人的城镇化。浙江店口、江苏华明、天津新桥三个小城镇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为新时期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一是差异化推进市民化;二是促进产城融合;三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四是加快中心镇建设。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建设模式 小城镇 样本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闫志利 王伟哲
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资源总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均、整体利用率不高、服务能力较差等问题,应采取建设新型职教集团、农村社区学院、职业教育联盟、职业教育园区以及实行"类产业化"经营等五种资源整合模式,运用政府调控、市场调节以及综合推动等手段,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理念、资金投入、运行规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办学形式、物质资产等方面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对职业教育服务的现实诉求。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资源整合 内容 模式 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霁 班永飞
为了解贵州省城郊农民身份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文章抽取469名城郊农民,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城郊农民身份认同的有效预测因素。调研发现:城郊农民对城市居民的身份认同度较低,仅有22.4%认为自己是城市居民,认同自身农民身份的占63.3%;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个人收入水平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是影响城郊农民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城郊农民身份认同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殷红敏
为了研究农民安全感与依恋对其城镇化意愿的影响,采用安全感量表(SQ)、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抽取贵州省1796名农民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差异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贵州省农民的人际安全感均分为3.415,确定控制感均分为3.135;成人依恋从高到低依次为亲近分量表、亲近依赖复合分量表、依赖分量表和焦虑分量表。2)人际安全感、亲近、依赖与农民城镇化意愿存在显著差异。3)农民安全感、成人依恋与城镇化意愿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人际安全感、亲近与依赖能显著影响农民的城镇化意愿。结论,农民安全感与依恋对城镇化意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城镇化意愿 安全感 依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爱华 赵炜涛 何海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对贵州省城镇化质量问题的研究比较少。文章建立适合贵州省情的城镇化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找出贵州省城镇化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贵州省的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对加快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城镇化 质量 脸谱图 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爱华 赵炜涛 何海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对贵州省城镇化质量问题的研究比较少。文章建立适合贵州省情的城镇化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找出贵州省城镇化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贵州省的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对加快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城镇化 质量 脸谱图 综合评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媛 吴长勇 徐筑燕
为持续健康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综述了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促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开展对实现城镇化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促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及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严昕 郑建明
[目的 /意义]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是我国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从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互动模式入手,揭示"两化"融合发展的具体内容。[方法 /过程]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文献和国家相关文件的查阅、梳理,在回顾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从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两化"互动模型、要素模型以及目标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互动模式。[结果 /结论]在新型城镇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两化"应该从要素、目标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对接,通过"两化"良性互动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智慧城市是"两化"良性互动的初级产物,也是今后一段时期"两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 智慧城市 互动模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克强 路江林 李岳存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能否践行以人为核心是其质量评判的重要标准。创新性地基于产城融合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PPP模式如何通过宏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研究发现:①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PPP模式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提升了项目建设效率、强化了政府监督职能、增强了公众参与水平,整体促进了产城融合,有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质增效。②PPP模式既直接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又通过宏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间接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③生态环境保护和优秀文化传承对宏观层面产城融合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而公众生活便利性和生活水平改善则较好地解释了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④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PPP模式显著增强了宏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水平,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宏观层面的产城融合不直接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而是经由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间接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因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PPP模式的优点,又要重视宏微观层面产城融合的作用,从多方面提升公众生活质量,进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浩 张京祥 陈宏胜
城镇化的发展与"土地红利"及其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未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土地红利"的支撑。文章系统分析了土地红利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演进规律,指出新型城镇化阶段"土地红利"的转型路径不是单一化的,为适应新型城镇化高公共投入并解决以往遗留的城镇化问题,未来应从"调节红利的分配结构"和"增进红利的总量"两大要求出发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转型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