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1)
- 2023(18969)
- 2022(16167)
- 2021(15091)
- 2020(12833)
- 2019(29285)
- 2018(28932)
- 2017(56222)
- 2016(30234)
- 2015(34183)
- 2014(33777)
- 2013(33471)
- 2012(30760)
- 2011(27684)
- 2010(27698)
- 2009(25801)
- 2008(25689)
- 2007(23000)
- 2006(20556)
- 2005(18065)
- 学科
- 济(125121)
- 经济(124957)
- 业(108078)
- 管理(95800)
- 企(89191)
- 企业(89191)
- 方法(56555)
- 农(49902)
- 数学(45874)
- 数学方法(45219)
- 业经(35929)
- 财(35929)
- 农业(33156)
- 中国(31087)
- 贸(28838)
- 贸易(28823)
- 易(28014)
- 学(24931)
- 务(24790)
- 制(24764)
- 财务(24714)
- 财务管理(24669)
- 地方(23642)
- 企业财务(23302)
- 理论(22624)
- 技术(22148)
- 和(21862)
- 策(19586)
- 划(19002)
- 环境(18576)
- 机构
- 学院(438018)
- 大学(434922)
- 济(178465)
- 管理(174908)
- 经济(174766)
- 理学(150857)
- 理学院(149310)
- 管理学(146699)
- 管理学院(145927)
- 研究(144571)
- 中国(110529)
- 京(92284)
- 科学(89709)
- 农(83885)
- 财(80536)
- 所(73257)
- 业大(69324)
- 中心(66389)
- 研究所(66367)
- 江(66033)
- 农业(64972)
- 财经(64419)
- 经(58561)
- 北京(57721)
- 范(55434)
- 师范(54868)
- 州(53024)
- 经济学(52470)
- 院(52451)
- 财经大学(47480)
- 基金
- 项目(295372)
- 科学(231927)
- 研究(215633)
- 基金(214223)
- 家(187042)
- 国家(185373)
- 科学基金(159270)
- 社会(135823)
- 社会科(128475)
- 社会科学(128435)
- 省(116348)
- 基金项目(113350)
- 自然(104228)
- 自然科(101755)
- 自然科学(101727)
- 自然科学基金(99898)
- 教育(97850)
- 划(96585)
- 编号(88530)
- 资助(88381)
- 成果(70919)
- 重点(65844)
- 部(65162)
- 发(63664)
- 创(62352)
- 课题(59761)
- 创新(57839)
- 科研(56616)
- 国家社会(55668)
- 教育部(55463)
- 期刊
- 济(201465)
- 经济(201465)
- 研究(125336)
- 中国(81273)
- 农(80837)
- 学报(70084)
- 管理(65636)
- 科学(64560)
- 财(63122)
- 农业(55025)
- 大学(53570)
- 学学(50678)
- 教育(43401)
- 融(38532)
- 金融(38532)
- 技术(38377)
- 业经(37668)
- 财经(31020)
- 经济研究(29972)
- 业(28623)
- 问题(27739)
- 经(26679)
- 贸(22747)
- 技术经济(22378)
- 版(21662)
- 图书(21340)
- 科技(20562)
- 世界(20529)
- 现代(20251)
- 理论(19895)
共检索到649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姜冰 李翠霞 张琳 曹亚楠 张楠楠 何书慧 彭勃
东亚是亚洲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农产品产量在亚洲甚至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蒙古5大经济体为研究载体,在对东亚5国农业基本情况概述的基础上,分别从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贸易等视角对东亚5国农业发展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以科技合作、贸易合作和资本合作等多边合作为主要路径的东亚农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东亚农业 比较优势 发展趋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燕锋 燕存露
美国和日本对东亚地区商品贸易结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燕锋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燕存露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东亚地区许多国家(地区)工业化相继取得明显成效,它们对美、日商品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制成品在对美、日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且向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鹏
本文利用Kandogan方法测算东亚七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贸易角度研究该地区的产业分工形态。认为是产业特征、要素禀赋及国内政策差异导致东亚地区各个产业分工形态迥异。
关键词:
制成品 产业内贸易 分工形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昭阳 周昕
本文从零部件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文中计算了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1992~2005年的零部件贸易额,在大量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区域外市场之间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到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中,东亚地区的"三角贸易"模式发生了转变: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进口来自于区域内较发达经济体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进行装配加工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区域外市场。
关键词:
中国 东亚 零部件贸易 三角贸易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伟宏 李惠娟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测算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在东亚生产网络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日、韩参与东亚生产网络对分工地位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来自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高,而发往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低;中国服务贸易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偏低,分工地位落后;中国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来自中、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日、韩相反;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中、日、韩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伟宏 李惠娟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测算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在东亚生产网络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日、韩参与东亚生产网络对分工地位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来自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高,而发往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低;中国服务贸易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偏低,分工地位落后;中国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来自中、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日、韩相反;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中、日、韩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雁行"国际分工与组织模式逐渐衰落,其带动东亚贸易发展的作用下降。然而,东亚贸易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失去发展的动力,相反东亚贸易继续快速发展并在贸易发展模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从国际生产网络这一新的主导东亚贸易发展的分工与组织方式的视角,考察近年来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变,并对东亚未来贸易发展模式进行展望。
关键词:
东亚 国际生产网络 贸易模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于晓燕
东亚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在多数服务部门存在贸易竞争力上的互补关系,并已形成了以东盟为核心的交错复杂的服务贸易一体化制度安排网络,具备了实施东亚服务贸易一体化的良好基础。为如期完成RCEP,各方需共同努力,在具体的谈判机制、部门自由化安排以及承诺表形式等方面作出合理安排。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捷 黄盛平
近年来,中国大陆和东亚诸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形成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从理论和统计数据分析视域,提出中国大陆与东亚各经济体的贸易方式主要为制成品的加工贸易,国际分工方式为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大陆处于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的末端,这种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使得中国大陆从东亚各国大量进口中间产品,这是造成中国大陆与东亚地区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东亚 垂直专业化 贸易失衡 国际分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伶
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互补指数(TCI)分析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研究显示,中—日、中—韩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弱,但在某些农产品上中一日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是竞争性和互补性并存,但有较大的合作潜力。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比较优势 互补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莉莉 张亚楠
基于增加值的视角,利用WTO-OECD发布的TiVA数据库,测算东亚13个经济体服务贸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分工地位、出口竞争力及最终需求贡献率。结果显示:第一,东亚各经济体服务贸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其服务贸易规模和国际分工地位无显著正向关系;第二,相较于世界市场,东亚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在区域内有着更强的出口竞争力。但在增加值的视角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第三,东亚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依赖关系日趋平衡,服务业出口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降低,世界其他市场的服务需求对东亚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第四,东亚区域内服务贸易联系愈发紧密,分工逐步深化,多数经济体对区域内上游供给者的依赖度提高。
关键词:
东亚区域 增加值贸易 服务贸易 分工地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日明 郭贞贞
在深挖区域贸易协定质量内涵、梳理区域贸易协定质量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贸易协定质量测度指标,将东亚区域贸易协定质量研究范围置于RCEP框架下,采用世界银行PTAs数据库数据,测算了东亚区域贸易协定的质量。根据测算结果,从覆盖力指标和法律约束力指标两个维度,按照总体、区域、国家、条款进行分类,多角度分析东亚区域贸易协定质量,归纳出东亚区域经济体深度一体化特征,为推进RCEP框架下的东亚区域各经济体间的高质量贸易投资合作、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提供有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东亚区域 区域贸易协定 贸易协定质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波
澳日已于2007年正式开始FTA的可行性研究,受到两国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如同中澳FTA谈判一样,农业在澳日的FTA谈判中也是最为敏感的领域和难点之一。日本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按照食品的热量计算,其食品总量的60%来自于进口。但在目前公开的立场表述中,日本称农业问题是其敏感领域,要在两国的FTA谈判中做出让步困难很大,而澳大利亚则因有巨大的农产品生产潜力和优势渴望全面打开日本食品市场。农业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将是两国FTA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之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钱志权 杨来科
随着中国在东亚垂直分工体系中角色日渐凸显,其产业及贸易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变化,这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可比价格的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日、韩、印尼、马、菲、新、泰、中国台湾、越等东亚国家(地区)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运用MRIO-SDA技术对1997-2002年、2002-2007年、2007-2012年中国对东亚地区出口隐含碳进行了跨期比较。研究表明:1东亚垂直分工导致了中国隐含碳排放增长,而且虽然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隐含碳的增加有缩减效应,但减幅明显收窄。贸易结构恶化与贸易规模扩张是中国对东亚地区出口隐含碳增长的重要因素;2由于隐含碳排放区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齐军领 范爱军
在各国关税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及中间产品贸易盛行的情况下,贸易时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愈发明显。本文把贸易时间分为贸易便利时间和物流时间,通过研究发现,贸易时间与贸易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物流时间比贸易便利时间的影响更大。此外,贸易时间对时间敏感产品贸易的影响,比时间不敏感产品更加显著。
关键词:
东亚地区 贸易 贸易时间 引力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