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0)
2023(15645)
2022(12889)
2021(11848)
2020(9994)
2019(22304)
2018(22193)
2017(43026)
2016(23024)
2015(25704)
2014(25020)
2013(23955)
2012(21286)
2011(18748)
2010(18529)
2009(17236)
2008(16226)
2007(14109)
2006(12127)
2005(11101)
作者
(60093)
(50241)
(50216)
(47944)
(31982)
(23818)
(22907)
(19421)
(19134)
(17584)
(16991)
(16854)
(15673)
(15661)
(15583)
(15391)
(14919)
(14912)
(14530)
(14424)
(12409)
(11990)
(11981)
(11624)
(11394)
(11284)
(11059)
(10964)
(9993)
(9789)
学科
(87045)
经济(86927)
管理(69189)
(65562)
(53968)
企业(53968)
方法(39067)
数学(34195)
数学方法(33757)
(26955)
(26418)
中国(24965)
(21820)
业经(21481)
农业(17504)
(17280)
(17240)
贸易(17231)
财务(17222)
财务管理(17184)
(16853)
(16412)
银行(16395)
企业财务(16317)
(16054)
金融(16050)
(15609)
地方(15174)
(15157)
理论(14728)
机构
学院(308526)
大学(307075)
(130429)
经济(127891)
管理(121605)
理学(104949)
理学院(103967)
管理学(102207)
管理学院(101633)
研究(98271)
中国(77627)
(62787)
(62234)
科学(55643)
财经(49743)
中心(47531)
(46595)
(46549)
(45363)
(45282)
业大(42845)
研究所(42107)
经济学(41132)
(38356)
师范(37961)
北京(37871)
财经大学(37229)
经济学院(37121)
农业(36030)
(35911)
基金
项目(211259)
科学(168631)
研究(158598)
基金(155494)
(133955)
国家(132866)
科学基金(116120)
社会(103567)
社会科(98299)
社会科学(98281)
(82070)
基金项目(81871)
教育(73927)
自然(72971)
自然科(71339)
自然科学(71325)
自然科学基金(70033)
(68656)
编号(65089)
资助(62335)
成果(52154)
(47708)
重点(47374)
(45246)
(45118)
(44106)
课题(43802)
国家社会(43790)
创新(42277)
教育部(42026)
期刊
(139304)
经济(139304)
研究(89548)
中国(58921)
(50349)
管理(45152)
学报(43039)
(43011)
科学(40669)
大学(34469)
(34062)
金融(34062)
学学(32524)
教育(32382)
农业(29083)
技术(27420)
财经(24875)
业经(23747)
经济研究(22755)
(21355)
问题(18662)
(15805)
国际(15154)
(15084)
理论(14508)
(14258)
财会(13879)
现代(13705)
技术经济(13626)
商业(13510)
共检索到453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高焰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而制约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资本账户管制在短期内却不能取消。本文以国际货币具体职能的实现为依据,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指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资本账户的管制不形成阻碍。同时,通过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计价货币选择中的国际接受性和吸引力;利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其境外流通量;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以拓展境外人民币的使用途径;以政府积极推动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储藏价值等措施,能够在资本账户管制状况下,促进人民币实现更高阶段的国际化目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斌  徐奇渊  
本文分析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上的套利交易活动以及离岸与在岸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在于套利和套汇,但与一般套汇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内地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持续干预下的人民币小幅渐进升值,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套利空间不会因为套利活动增加而收窄。这意味着,在人民币离岸市场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将更具有其紧迫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荣海  杜林丰  
加入SDR后,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必然存在交互作用。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可以运用在岸人民币市场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利率平价理论测算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进行风险测度。研究发现,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分析人民币供求需要在全球金融市场范围内来讨论。整体而言,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具有波动聚集效应。人民币加入SDR以来,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波动率呈下降趋势,资本账户开放风险趋于稳定。但是,POT模型中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的ES估计值变大,说明期望波动率上升,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风险复杂化,平均波动率变化增加。现阶段,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出现的风险,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之间的平衡,有序化解、处置突出的风险点,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实现国家金融安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炳才  田青  
资本账户项目众多,各种金融市场的深度和管理水平不同,不一定都能够完全开放。由于本币项下的资本账户开放没有风险,因此,可以选择任何项目进行突破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利弊已有很多讨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对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仍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以利于人民币国际化顺利推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公衍照  
资本账户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但人民币国际化不能成为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依据。盲目加快资本账户的开放,不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有限,而且有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面对全球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的现实,放弃资本账户完全开放的目标,坚持开放和管制的相机抉择,加快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完善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自2009年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推进。随着海外人民币的增多,国外经济主体需要通过投资活动使其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这就要求国内的金融市场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其中资本账户开放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资本账户的开放会对宏观经济管理产生不确定影响,所以需要把握好开放的力度与节奏。要坚持主动性、渐进性与可控性原则,最大程度降低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荣海  李亚波  
本文基于2001Q1—2015Q1的季度数据,结合利率平价理论、占比法和FH条件,计算了中国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再运用经典的"货币锚"模型在面板数据基础上,分2001Q1—2009Q4与2010Q1—2015Q1两个阶段,讨论了资本账户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货币锚"地位的影响。本文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与中国有密切经济往来国家的隐性"货币锚",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账户会强化这一关系。其次,在2010Q1—2015Q1期间,人民币汇率对样本国家货币汇率影响呈现出负向关系。再次,在2001Q1—2015Q1期间,中国名义资本账户与实际资本账户一样,均没有显著变化,中国仍然是一个资本账户高度封闭的国家。实际资本账户曾经在2004—2011年期间,有超过名义资本账户的迹象。最后,尽管中国对实际资本账户开放进程持稳健态度,但资本账户开放速度加快有利于提升人民币隐性"货币锚"地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荣海  李亚波  
本文基于2001Q1—2015Q1的季度数据,结合利率平价理论、占比法和FH条件,计算了中国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再运用经典的"货币锚"模型在面板数据基础上,分2001Q1—2009Q4与2010Q1—2015Q1两个阶段,讨论了资本账户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货币锚"地位的影响。本文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与中国有密切经济往来国家的隐性"货币锚",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账户会强化这一关系。其次,在2010Q1—2015Q1期间,人民币汇率对样本国家货币汇率影响呈现出负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乔书亚.艾森曼  李丽丽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这篇报告回顾了中国金融改革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并展望了未来几年中国将面临的挑战。报告认为,中国是出口导向型增长的范例:实践中探索、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实施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但其中存在着隐蔽的巨大成本和一定程度的扭曲。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战略很成功,但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瓶颈阶段。国际金融危机迫使中国开启再平衡之路,这也正是目前中国努力实现的。本刊编辑部编译了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这篇报告,供广大金融界人士研究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路遥  刘尧成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处于关键时机,而这也是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环节。该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美国、英国、日本和瑞士四个重要的国际货币国家1995—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对当前的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国际经验。分析发现:首先,稳定的宏观经济状态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坚实基础;其次,货币币值的提升,有助于增强货币的国际化地位;再次,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要逐步放开对于直接投资流入的管制,对于直接投资流出管制放开的同时要注重监管;最后,证券组合股权的流入、金融市场对内对外的全面开放、金融深化的推进,都能够提升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基于上面的结论,我们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逸闻  戴淑庚  
本文对人民币资本账户管制的政策强度和有效性进行实证评测,以综合评价当前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实际开放状况。结果显示,我国资本账户的实际开放水平较高,管制政策在限制资本交易和流动方面的强度有所下降,但仍能有效发挥宏观稳定功能。结果的时变特征显示出,政府在资本管制领域更重视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选择更市场化的方式对待资本流动规模的变化,这有利于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改革进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严佳佳  郭明华  何乐融  
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呈现出波浪形前进的发展特征,对根本性制约因素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本文通过构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影响因素模型,发现资本管制并不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而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才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遭遇瓶颈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比较借鉴日本、德国在本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经验,本文从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市场发展两方面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歆怡  刘方  
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双向互动影响。结果表明:1)人民币计价份额、进口结算份额的提升会降低经常账户顺差,而人民币出口结算份额上升将扩大经常账户顺差,整体上人民币计价职能的影响大于结算职能的综合影响;反过来,经常账户顺差扩大抑制人民币进出口结算和计价份额的提升,即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2)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之间的双向影响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3)经常账户失衡与人民币不同货币职能之间的影响趋势及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经常账户由“顺”转“逆”或“顺逆交替”将成为常态,未来经常账户逆差与资本金融账户顺差模式可能成为人民币深度国际化后的货币循环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阙澄宇  黄志良  
文章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方法,从制度环境视角实证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制度环境下,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放松管制对货币国际化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第一,在考虑制度环境的背景下,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当制度质量较低时,资本账户开放并不利于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随着制度质量的提高,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由负变为正;第二,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放松管制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方向不同,且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这一影响效应的变化也各不相同,在制度环境较差的情形下,直接投资开放程度的提升不利于货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制度环境的改善则可以降低这一负向效应甚至可能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证券投资开放程度提升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与直接投资相反,而金融衍生品投资开放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中国在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不断加强国内制度环境建设,保持制度质量的提升与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相协调、相匹配,同时审慎放松对不同类型资本的管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春  蒋一乐  刘郭方  
近期的全球冲突凸显了以外汇储备为支撑的资本账户自由兑换的脆弱性和风险。当前人民币在岸和离岸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有限、在岸金融体系开放程度不高,较难满足中国经济双循环下多样和全球化的金融需求,以及全球对人民币作为支付和储备货币不断增长的需求。在资本账户不宜全面开放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可以构建一个高水平、全开放、包含境内和境外两部分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体系来满足这些需求,利用境内外力量共同推动该体系的市场建设,从而风险更可控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这一体系的境内部分因受中国管辖,可建立全开放和全球最佳实践的金融基础设施和监管体系,以便于中国人民银行对离岸人民币进行流动性和金融稳定性调控,保证人民币的全球定价权。主动构建境内人民币离岸金融体系是中国资本账户不宜全面开放时的权宜之计,离岸和在岸需进行风险隔离,并通过离岸和在岸的良性互动、统筹协调和逐渐融合,最终实现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全面和高水平的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