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8)
2023(10677)
2022(9245)
2021(8708)
2020(7740)
2019(18031)
2018(17785)
2017(35138)
2016(18907)
2015(21448)
2014(21434)
2013(21270)
2012(19421)
2011(17089)
2010(16892)
2009(15649)
2008(16042)
2007(13978)
2006(11739)
2005(10415)
作者
(52160)
(43749)
(43607)
(42099)
(27730)
(21134)
(20166)
(17124)
(16408)
(15673)
(14898)
(14788)
(13737)
(13713)
(13698)
(13579)
(13561)
(13043)
(12556)
(12423)
(10853)
(10642)
(10628)
(10032)
(9984)
(9947)
(9677)
(9612)
(8775)
(8678)
学科
(75264)
经济(75188)
管理(56911)
(54194)
(45635)
企业(45635)
方法(40482)
数学(36536)
数学方法(36117)
(28760)
(21845)
税收(20394)
(20226)
(18818)
(18788)
财务(18746)
财务管理(18703)
企业财务(17634)
中国(17065)
(15275)
业经(14186)
(13514)
贸易(13511)
(13159)
(13109)
地方(12980)
农业(12439)
(11752)
(11471)
银行(11448)
机构
学院(263202)
大学(262293)
(108617)
经济(106492)
管理(104461)
理学(90643)
理学院(89761)
管理学(88236)
管理学院(87753)
研究(79834)
中国(63046)
(60366)
(52889)
科学(48696)
财经(46125)
(41667)
(40969)
(39840)
(39030)
中心(38874)
业大(38288)
研究所(35403)
财经大学(34134)
经济学(33995)
北京(32537)
农业(32398)
经济学院(31098)
(30459)
(30375)
师范(30119)
基金
项目(176379)
科学(139048)
基金(130048)
研究(126990)
(112720)
国家(111827)
科学基金(97139)
社会(81044)
社会科(77020)
社会科学(76997)
基金项目(69285)
(68511)
自然(64019)
自然科(62531)
自然科学(62514)
自然科学基金(61402)
教育(58926)
(57499)
资助(54008)
编号(51739)
成果(41371)
(39808)
重点(39470)
(36686)
(36506)
科研(34978)
教育部(34478)
创新(34432)
课题(34058)
国家社会(33884)
期刊
(109139)
经济(109139)
研究(77196)
(52333)
中国(43491)
学报(39748)
科学(35002)
管理(34840)
(34668)
大学(29856)
学学(28560)
农业(23255)
技术(22809)
(22658)
金融(22658)
财经(22280)
教育(20100)
(18853)
经济研究(18728)
(18656)
会计(17680)
业经(16979)
财会(16897)
(15809)
问题(14880)
税务(14055)
统计(13524)
技术经济(13226)
(13128)
理论(12612)
共检索到377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陶勇  
按照"资产/负债观"的收益理念,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表现为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本文从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和再确认环节对暂时性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归纳了"资产/负债观"下的暂时性差异与"收入/费用观"下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异同。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陶勇  
按照资产负债观的收益理念,会计收益(即会计利润)与应税收益(即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表现为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暂时性差异。本文从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环节对暂时性差异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归纳了资产负债观下的暂时性差异与收入费用观下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异同。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陈仕清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废除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依据,从资产与负债的定义出发,强调在每一会计期间确认和计量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所引发的未来期间所得税的流入或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贞  任汝娟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负债观对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影响日益明显,而资产负债观要求信息能以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最相关的方式在财务报表中反映。本文基于这一观点,通过辨析现行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指出现行会计处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结合例子提出相应的会计处理意见。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琳  刘君  
新会计准则已将资产负债观的收益核算理念全面渗透到所得税会计核算中。本文以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为前提,在对资产负债观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暂时性差异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确认、计量和列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序谨  
中国会计合并报表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之差异,主要在于是否计算由合并报表产生的商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合并报表的理论还不完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叶敏  
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先确定有关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然后确定所得税费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基于资产负债表观,只有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得到完整、公允反映的基础上,有关的所得税费用才能完整、公允地反映。本文欲就资产负债表观在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会计处理中的运用做出说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慧萍  
资产负债表日后需要调整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资产负债日之前已经存在一项与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该诉讼已经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原来的预计负债变成了现实义务,需要调整原来的预计负债。(2)企业的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日之前未提减值,在资产负债日后有新的证据表明,该项资产发生了减值,或者资产负债日后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已经计提了某项资产减值,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重新调整。(3)资产负债表日前已经销售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又退回来了,这时需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耿建新  朱友干  
我们在学习新会计准则时,一般都会将所得税准则置于重要的位置。而在解释所得税会计准则时,经常被提到但是并没得到清楚解释的问题是新所得税准则中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笔者拟以实际账务处理的方式对此进行解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永鹏  刘辉  
一、引言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有三方面的特性:公允性、反映真实性、估计性。SFAS157(2006,9)和SFAS159(2007,2)以及FASB和IASB都极力倾向于在金融工具和一些特定的项目采用公允价值。其中SFAS159允许和鼓励企业在金融资产和负债中采用公允价值。SFAS159中认为在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比历史成本计量更具有相关性,因为公允价值反映的企业现金流量而不是过去的交易。在SFAS159中认为,历史成本在评价企业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伟  蒋砚章  
近些年我国学术界对"资产负债观"这一概念的使用频率很高,而且在对这一概念的解读和使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从历史渊源出发,探讨了"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真实内涵以及正确使用方法;论述了"资产负债观"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会计计量的关系。提出如下观点:目前会计理论研究面对的已经不再是"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之间的对立,而是"资产负债的交易计量观"与"资产负债的市价计量观"之间的对立,更严格地说,是"资产负债的交易计量观"与"资产负债的混合计量观"之间的对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永鹏  
公允价值会计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上的一种会计计量方式,其会计目标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资产减值会计建立的基础是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会计理念的不同导致现行的资产减值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负债观在某些方面是分离的。所以有必要将资产减值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在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统一。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应当将资产减值会计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之上,按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期末价值,并将其计量的差额应当记入"资本公积——资产重估"当中,即直接记入资产负债表,而不是利润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增业  刘远  
"产融结合"是近年来国内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追逐的目标。在膨胀的资产负债表支持下,不少企业集团除了直接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外,还控股或参股了不少金融机构,范围涵盖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租赁等多种金融业务,甚至不少企业集团由此组建了金融板块(金融投资公司或资本服务公司)。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投资于不同的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股权以获取投资收益,是不是产融结合?为什么这类看似有利于股东利益的举措却遭到市场质疑?本文基于资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陆静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会计和税务对收益的规定有很大的差别,非一般意义上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运用传统递延法和债务法有局限性。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资产负债观逐渐取代了收入费用观,衍生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暂时性差异,我国也在所得税准则中提出运用此方法。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如何对传统方法在长期股权投资运用的局限性进行改善方面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