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48)
2023(16837)
2022(14582)
2021(13442)
2020(11355)
2019(26008)
2018(25712)
2017(49772)
2016(26522)
2015(29633)
2014(29506)
2013(29144)
2012(26772)
2011(24176)
2010(23926)
2009(21760)
2008(20849)
2007(17915)
2006(15493)
2005(13434)
作者
(76099)
(63903)
(63132)
(60241)
(40571)
(30621)
(28808)
(25082)
(24206)
(22458)
(21578)
(21568)
(20300)
(20047)
(19713)
(19486)
(18887)
(18712)
(18220)
(18206)
(15754)
(15678)
(15371)
(14602)
(14336)
(14104)
(13959)
(13632)
(12805)
(12408)
学科
(122156)
经济(122038)
管理(74149)
(68398)
(57136)
企业(57136)
方法(53452)
数学(46735)
数学方法(46159)
中国(27032)
(26943)
(26372)
(26319)
贸易(26306)
(26051)
地方(25804)
(25487)
业经(24149)
理论(18365)
(18008)
农业(17984)
环境(17057)
(16972)
(16959)
财务(16886)
财务管理(16856)
技术(15966)
企业财务(15946)
(15809)
金融(15806)
机构
大学(379513)
学院(377297)
(160619)
经济(157465)
管理(147969)
理学(129040)
研究(129011)
理学院(127634)
管理学(125257)
管理学院(124599)
中国(94262)
科学(79132)
(78681)
(69896)
(64316)
研究所(58981)
(58802)
中心(57644)
财经(57266)
业大(55983)
(52868)
(52189)
经济学(49523)
北京(49078)
(48489)
师范(48003)
(47332)
农业(46178)
经济学院(44519)
(42839)
基金
项目(262986)
科学(207169)
基金(192733)
研究(189136)
(168708)
国家(167426)
科学基金(143891)
社会(120328)
社会科(114214)
社会科学(114185)
基金项目(102402)
(101250)
自然(94762)
自然科(92565)
自然科学(92542)
自然科学基金(90868)
教育(86582)
(85722)
资助(79813)
编号(75552)
成果(59992)
重点(59158)
(58277)
(56065)
(54222)
课题(51507)
科研(50994)
创新(50708)
教育部(50143)
国家社会(49923)
期刊
(171029)
经济(171029)
研究(111353)
中国(63060)
学报(60077)
科学(55406)
管理(54049)
(52017)
(51930)
大学(45940)
学学(43689)
农业(36198)
教育(35474)
技术(32887)
(31366)
金融(31366)
经济研究(29331)
财经(28200)
业经(25998)
(24215)
问题(22737)
(21036)
技术经济(19007)
(18532)
国际(18127)
理论(17378)
统计(17247)
科技(17213)
商业(16999)
(16787)
共检索到542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祁明明  李斐  胡严艺  张雅  
针对中欧班列发展的问题,从中国与欧洲、日韩与欧洲各国的贸易特征入手,分析贸易品类、货物流向、货物规模;基于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运输周期构建经济分析模型,测算符合铁路运输经济性的货物特征,以及国际贸易中具备铁路运输经济性的货物总量规模,进而指导中欧班列实现更符合市场规律的高效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青松  
中欧班列是深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亚欧大陆商贸往来重地和中外物流大通道,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将在亚欧大陆铁路运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打造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有利条件,研究了影响中欧班列运输便利化的制约因素等四个方面问题,提出了四条建设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对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青松  
中欧班列是深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亚欧大陆商贸往来重地和中外物流大通道,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将在亚欧大陆铁路运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打造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有利条件,研究了影响中欧班列运输便利化的制约因素等四个方面问题,提出了四条建设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欣欣  
辽宁是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大省,出口贸易额逐年上升,但是出口地理方向相对集中,以亚洲和北美洲国家为主,占全部出口量的三分之二,辽宁省亟须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拓宽出口渠道和出口地区。本文主要探讨辽宁目前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行优势,以及欧洲国家对辽宁农产品存在潜在需求的分析,得出可以利用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推动辽宁省农产品出口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中海   徐莹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2003—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析贸易新通道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且对不同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对大中型城市与货源地城市的促进效应更强,对小型、特大、超大型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并无显著促进作用。时间节约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是中欧班列增进城市经济联系的重要机制。中欧班列开通数量、开通时间与城市经济联系增进呈正相关关系,且开通城市显现出一定的虹吸效应。基于结论提出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镇  邱志萍  
文章基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铁路货运面板数据,将货物发送省份列为源地,货物到达省份列为汇地,借助考虑了省份异质性特征的三维引力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的源地和汇地效应的大小及贸易状态。通过控制实际人均GDP、地理距离、经济规模相似性、地方保护、地理邻近和国际贸易的替代效应等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源地与汇地效应整体上自东向西均不断增大,且汇地效应远高于源地效应;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间贸易,其互动性和协调性不明显,东中西经济板块内的省际贸易仍具备较大的贸易潜力。因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镇  邱志萍  
文章基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铁路货运面板数据,将货物发送省份列为源地,货物到达省份列为汇地,借助考虑了省份异质性特征的三维引力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的源地和汇地效应的大小及贸易状态。通过控制实际人均GDP、地理距离、经济规模相似性、地方保护、地理邻近和国际贸易的替代效应等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源地与汇地效应整体上自东向西均不断增大,且汇地效应远高于源地效应;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间贸易,其互动性和协调性不明显,东中西经济板块内的省际贸易仍具备较大的贸易潜力。因此,东部省市应优化出口结构,内陆省市积极吸收东部产出,加强铁路设施建设,推动市场经济法规建设和地方政府简政放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本文采用1985~2008年中国省际双边铁路货运贸易数据发现,省际铁路货运贸易模式是,各省的铁路货运贸易以本省及周边市场为主;在跨区域贸易上,铁路货运一直从内陆净流向沿海。这种省际贸易模式根植于省际铁路货运同时具有内需导向和外需导向。外需导向的省际贸易主要受外贸的影响,外贸的省际铁路货运贸易弹性是0.1;内需导向的省际贸易主要受国内贸易成本的影响,铁路里程的省际贸易弹性是-1.1,省内铁路货运贸易量是省际铁路货运贸易量的9.7倍。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揭示了中国在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省际贸易也融入或被纳入全球经济循环,产生为外贸而进行内贸的省际贸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侯传璐  覃成林  
省际贸易对于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促进全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省际贸易网络的研究却很薄弱。本文从网络分析的角度,基于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分析了中国省际贸易的网络特征,并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省际贸易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省际贸易网络覆盖范围广且层次分化明显,省际贸易流向及规模不平衡;在省际贸易网络中,已形成了华北及东北子网络、华东及华中子网络、华南及西南子网络、西北子网络;各省区市的省内贸易、煤炭生产量、四大区域战略、各省区市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因素对省际贸易网络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其中的积极影响因素,控制消极影响因素,促进省际贸易网络发展,为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袁航  夏杰长  
本文基于1994—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中欧班列开行为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开行中欧班列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开行中欧班列有助于加速要素流动、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从而能够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沿海地区,开行中欧班列能够显著抑制内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当统一品牌之后,开行中欧班列对经济发展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中欧班列高效运行全面带动区域经济充分、协调、平衡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勤林  余川江  罗宸  
精准评估中欧班列对地区出口贸易的净效应,是客观评价长江经济带中欧班列建设效益及指导新时代"陆海统筹"开放路径探索的重要前提.利用中国29个省域地区(不含河南、西藏)2005年~2017年季度数据,经倾向得分匹配处理后,采用多期DID和DDD方法实证了中欧班列开通这一历史事件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全国及其他类型区域,长江经济带中欧班列开通对所在地区出口贸易量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政策效应显现有1个季度的滞后期;中欧班列开通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位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对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出口促进作用呈现梯度递减趋势;中欧班列开通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出口的促进作用来源于地区的"自贸试验区"改革属性,而受到"水陆"联运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亚珍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时又是我国出口贸易三个主要的区域市场之一欧洲市场的主体。当前,美国经济减缓,日本经济下滑,我国与欧盟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欧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同时两个经济体之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鉴于欧盟经济非单一的国别经济,本文试将欧盟分成若干经济板块,联系各个板块的特点分析中欧贸易摩擦状况,进一步探究目前贸易摩擦频发的经济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袁庆达  江静  李金龙  
通过对国外关于选择物流运输服务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中欧班列始发城市铁路港货源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Location Quotient(LQ)模型和海关数据计算了6个典型中欧班列线路的货源吸引力。本文为中欧班列运营方科学提高线路的竞争力提供借鉴,认为政府在推进中欧班列未来发展时,可以考虑减少目前过多的始发城市布局,将着力点放到大力推进港口服务和线路运营两个维度上,通过推进跨国铁路货物运输相关国际合作协议的签订和落地保证中欧班列运行的稳定性,通过简化和优化始发铁路港的通关规则和流程提高中欧班列国际货物运输的竞争力,通过始发铁路港设施设备的改造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同时,也为定量分析中欧班列货源吸引力的理论工作者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民  刘一鸣  
以前中国与欧洲地区和北美地区贸易都主要以海运方式进行,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中国与欧洲可进行陆上贸易。中欧班列作为新丝绸之路的贸易大通道,自开行以来保持了快速的增长趋势。分析2018年上半年中国与欧洲各国的贸易数据发现,中国与欧洲各国贸易额分布比较平均。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对比中国同欧洲和北美洲的贸易数据发现,2018上半年中欧贸易额增速超过了中国同北美地区的贸易增速。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进一步验证了中欧贸易吸引力正在上升。最后得出结论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快速增加,中欧贸易额加速增长,表明中国同欧洲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在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中欧贸易将迎来一个加速增长期,中欧班列在中欧贸易中的作用也将日益重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福红  万能  王林  郭进利  
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货运高铁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物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客运高铁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超网络方法,建立中国高铁物流超网络模型,分析高铁超网络的静态特性及鲁棒性,识别出高铁物流超网络中的关键站点及线路。研究发现:超网络建模不仅可以评价站点的重要性,而且可以评价线路的重要性;基于超网络关联矩阵的动态最短超路径算法,可以动态地量化、识别、预测高铁物流网络中节点和线路的鲁棒性指标。这些研究成果可对未来货运高铁配送中心的选址及可靠性管理发挥指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