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0)
- 2023(13013)
- 2022(10993)
- 2021(10177)
- 2020(8731)
- 2019(20091)
- 2018(19561)
- 2017(38218)
- 2016(19813)
- 2015(22277)
- 2014(22047)
- 2013(21581)
- 2012(19830)
- 2011(17678)
- 2010(17399)
- 2009(15974)
- 2008(15117)
- 2007(12760)
- 2006(11147)
- 2005(9942)
- 学科
- 济(101099)
- 经济(100989)
- 管理(54931)
- 业(52534)
- 方法(41023)
- 企(40632)
- 企业(40632)
- 数学(36664)
- 数学方法(36269)
- 地方(23616)
- 贸(23566)
- 贸易(23552)
- 中国(23325)
- 易(22812)
- 农(22504)
- 财(21249)
- 业经(18631)
- 制(17363)
- 学(15441)
- 农业(15019)
- 银(14120)
- 银行(14111)
- 地方经济(13960)
- 融(13922)
- 金融(13920)
- 行(13372)
- 环境(12836)
- 务(12780)
- 财务(12741)
- 财务管理(12711)
- 机构
- 大学(274993)
- 学院(274947)
- 济(130364)
- 经济(128151)
- 管理(108500)
- 理学(93489)
- 理学院(92553)
- 管理学(91172)
- 管理学院(90637)
- 研究(89563)
- 中国(71895)
- 财(58890)
- 京(55040)
- 科学(48585)
- 财经(47079)
- 经(42781)
- 中心(42604)
- 经济学(42133)
- 所(41619)
- 江(39552)
- 经济学院(37847)
- 研究所(37434)
- 农(36599)
- 业大(35456)
- 财经大学(34987)
- 北京(33969)
- 范(33219)
- 院(33117)
- 师范(32946)
- 州(31068)
- 基金
- 项目(185114)
- 科学(147506)
- 研究(138366)
- 基金(137611)
- 家(117536)
- 国家(116603)
- 科学基金(102015)
- 社会(92211)
- 社会科(87511)
- 社会科学(87490)
- 基金项目(73036)
- 省(70260)
- 自然(63794)
- 教育(62584)
- 自然科(62308)
- 自然科学(62296)
- 自然科学基金(61175)
- 划(58485)
- 资助(55974)
- 编号(54909)
- 成果(43040)
- 部(42231)
- 重点(41039)
- 发(40251)
- 国家社会(39124)
- 创(38556)
- 教育部(37449)
- 人文(36960)
- 课题(36534)
- 创新(36190)
- 期刊
- 济(142565)
- 经济(142565)
- 研究(86087)
- 中国(47684)
- 财(45759)
- 管理(39760)
- 学报(33722)
- 科学(33709)
- 农(32324)
- 融(29230)
- 金融(29230)
- 大学(27827)
- 学学(26562)
- 技术(25036)
- 经济研究(24431)
- 财经(23576)
- 农业(21829)
- 业经(20881)
- 经(20383)
- 问题(19850)
- 教育(19592)
- 贸(19270)
- 国际(16958)
- 技术经济(14861)
- 世界(14220)
- 统计(13842)
- 理论(12631)
- 商业(12496)
- 策(12291)
- 现代(12110)
共检索到410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发彬
通常认为,外贸依存度提高,意味着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国际市场,易受到全球经济风波的冲击。以韩国为例,用国际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韩国的总体外贸依存度、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电子及光学设备部门的外贸依存度,结果显示,外贸依存度高,并不意味着韩国经济就易受到了外部的负面冲击。究其原因在于,韩国经济具有消费需求驱动的特征,并且在微观上产品创新以及品牌化策略富有成效。这些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国际投入产出表 外贸依存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锐 赵果梅
在国际分工和全球生产价值链深化背景下,按贸易国内增加值来核算贸易额必将成为贸易新统计标准。为此,本文从贸易国内增加值视角,利用WIOT数据库提供的单区域(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出基于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外贸依存度测算方法。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贸依存度总体上呈迅速上升趋势,其计算结果高于沈氏公式的测算结果,低于传统公式测算的结果;中国具有出口优势的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入WTO之前,中国外贸依存度仅高于美国、日本、巴西、土耳其和印度,与澳大利亚、法国和墨西哥相近,处于适中水平;加入WTO之后,中国大陆外贸依存度持续攀升,至2008年仅低于中国台湾,2009年...
关键词:
贸易国内增加值 外贸依存度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鹏
近些年来,我国出口飞速增加,从而引起了我国贸易依存度的急剧上升。从短期来看,虽然贸易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则会损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对我国贸易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并且出口依存度也出现了过高的情形。因此从长期来看,依靠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要想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必须从内需入手,这样可以降低贸易依存度,从而减少我国以后可能面临的经济体系风险。
关键词:
贸易依存度 经济增长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秋菊 杨权
文章从贸易增加值角度重新分析欧元区进出口贸易的中国增加值及中欧双边投资对各国人均GDP的影响。门槛效应显示,欧元区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越大、进口贸易的本地增加值越大以及出口贸易的本地增加值越小越有利于本国经济增长。同时,随着失业率的降低和欧元区最终需求产品的本地增加值与中国增加值比值趋于平衡(降低),欧元区最终需求产品的中国增加值对欧元区人均GDP的负向作用有所缓解。研究结论显示,加强中欧经贸合作,尤其是增加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增加值对欧洲经济复苏和稳定增长的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清晨 郑乐凯
目前,制造企业产业链正逐渐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本文使用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法,将出口品中的外国要素剔除后测算各国各产业的真实出口规模,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糅合制造和服务产业的出口经济复杂度指数,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出口经济复杂度对经济增长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经济复杂度水平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该结论依然稳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对外贸易方式亟待升级,对外贸易模式应逐渐从过分追求贸易的"量"向"质"转变,提高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联动协调发展,提升本国出口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国姣 杨来科
在全球生产网络和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按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核算可解决"统计幻象"问题,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拉动程度。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增加值视角,利用WIOD数据库考察基于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中印外贸依存度,并对其进行行业结构解析。结果表明:中国外贸依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印度外贸依存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两者计算结果均低于传统外贸依存度测算的结果。增加值比例效应对中印外贸依存度的影响效应为负,说明中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强度不断增大。中印均由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建清 郑雨楠
笔者利用多国增加值贸易模型,基于从OECD-WTO数据库获得的最新数据,对中美、中韩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状况分别进行重估。结果表明:总值法扭曲了中国贸易状况,加深了不必要的贸易摩擦。2001年~2011年,增加值法统计的中国出口额平均占传统值的73%,即削减了中国的庞大出口。同期的中国各双边贸易净额均存在高估。总值法对中美、中韩真实贸易净额年均高估程度分别达250%和31%,增加值法缩小了中美、中韩贸易失衡程度,其中多数行业真实贸易净额与传统值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尹燕 张宇青 周应恒
本文使用1992—2011年我国各地区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面板VAR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依存度间的长短期和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有结论如下:农业产出增速与对外贸易依存度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均衡关系上体现为相互促进;对外贸易依存度存在误差修正机制,其波动受到农业产出波动影响,农业产出增速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机制不存在,其短期波动不受对外贸易依存度波动影响;从长期看农业产出增速波动被对外贸易依存度解释的概率非常小且稳定,而对外贸易依存度波动被农业产出增速解释率会随着时间推移增加;农业产出增速给对外贸易依存度带来的冲击为负,而相反的冲击效应持续为正。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睿
贸易依存度和收入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倒"U"关系是否存在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尽量避免对倒"U"关系的争论,而是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贸易依存度和收入增长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贸易依存度、收入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从长期动态来看,贸易依存度和收入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变化有着显著的正向冲击,且持续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从短期动态来看,贸易依存度和收入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贸易依存度对环境污染的波动性贡献最大。
关键词:
贸易依存度 收入增长 VAR 二氧化硫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康宁 邵 军 李大升
在开放经济中,对外贸易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贸依存度就是用来衡量经济增长对进出口贸易的依附程度,并显示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对江苏外贸依存度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一实证研究,并透视出其中的联系。
关键词:
外贸依存度 GDP 相关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龙少波 张军
文章利用ARDL模型以及边限协整方法,就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边限协整关系,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的上升都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率形成正向的提升作用,但外资依存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外贸依存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这可能是长期以来,FDI不仅仅为中国提供了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金,而且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技术创新,从而为长期的经济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有关。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戴枫 周天怡
构建了多国模型中双边增加值贸易的解构模型,并利用2016年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增加值贸易及总值贸易的数据,结合中美贸易失衡的扭曲程度指标的构建与测算,从总体和结构两个层面对中美增加值贸易进行了失衡分析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还原了中美双边贸易的真实状态。结果显示,总体上,双边总值贸易失衡比增加值贸易失衡平均每年高估了20.17%;美国出口中的回流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出口中的回流比重则是逐年上升;自2010年起中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率逐渐下跌,而国内增加值率开始上升,这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在改善。结构上,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增加值贸易以顺差为主;制造业的双边总值贸易失衡比增加值贸易失衡平均每年高估了96.30%,并且中国主要制造业部门对美国的增加值贸易出口均小于总值贸易出口,这说明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需要继续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在新兴服务部门,美国相对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而在建筑业和一些传统服务部门,中国相对美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明 张红霞
本文剖析了贸易增加值度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指出增加值贸易和贸易增加值分析路径的差异。然而在贸易增加值的计算中,增加值率作为对生产与收入关系的一种关键度量,只是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来处理,这样就无法全面解释为什么我国的增加值率明显偏低。为此,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框架,对增加值率的内涵及其比较静态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增加值率的高低不只反映技术,也受到各种分配因素的影响。一国增加值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努力,也同样与现有的国际分配体系及制度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增加值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且持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国际分工背景下技术与分配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增加值率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向晨 徐清军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以关境、总值为基础的传统国际贸易核算方式受到挑战,世贸组织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提出了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目前国际上已形成OECD和世贸组织的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等五大数据库。中国学者将加工贸易从国内生产中分离出来,提出一套测算中国出口增加值的方法论,建立了适合研究中国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通过贸易增加值核算数据库,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探寻转型升级的规律,为新一轮开放找准着力点,同时利用该方法和有关数据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制订一套全面的、能够充分反映全球价值链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的国际贸易核算体系当然最好,但制约因素也很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枫 刘瑞翔
文章采用假设抽取的方法厘清了双边增加值贸易统计的三种主流指标,并结合生产侧与消费侧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核算指标,对现有增加值贸易理论和方法研究进行了补充。通过对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增加值贸易进行重新测算、比较和分解,发现在中美贸易中,美国的消费性功能大于生产性功能。单纯计算消费侧的贸易差额高估了中美贸易不平衡,而单纯计算生产侧的贸易差额又低估了中美贸易顺差,只有将生产侧与消费侧相结合才能更客观地反映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状况。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美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生产侧的比重在上升,而消费侧的比重在下降。在行业层面,中国初级产品的增加值更多的是包含在工业制成品中为美国的消费环节而非最终生产环节所吸收;在制造业内部,传统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消费侧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较为缓慢,技术密集型部门基于消费侧的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在服务业部门,中美增加值贸易一直为逆差,但是在2013年和2014年,中美在最终品服务贸易环节的增加值贸易为顺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