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6)
2023(14087)
2022(11725)
2021(10925)
2020(9231)
2019(21091)
2018(20682)
2017(39748)
2016(20879)
2015(23336)
2014(23080)
2013(22341)
2012(20022)
2011(17459)
2010(17349)
2009(15743)
2008(15445)
2007(13627)
2006(11571)
2005(10381)
作者
(54988)
(46148)
(45926)
(43404)
(29422)
(22081)
(20976)
(17954)
(17353)
(16259)
(15501)
(15367)
(14463)
(14421)
(14023)
(13962)
(13691)
(13534)
(13264)
(13165)
(11096)
(11093)
(10975)
(10721)
(10190)
(10150)
(10111)
(10054)
(9095)
(8966)
学科
(90655)
经济(90558)
(88900)
(81144)
企业(81144)
管理(75833)
方法(44112)
数学(34857)
数学方法(34462)
(30455)
业经(30094)
(29087)
(27283)
贸易(27271)
(26593)
(22389)
财务(22349)
财务管理(22309)
企业财务(21063)
农业(20449)
中国(20341)
技术(19227)
理论(17336)
(16768)
(15760)
(15544)
(15357)
地方(14880)
(14555)
(13038)
机构
学院(293295)
大学(284872)
(128968)
经济(126785)
管理(122551)
理学(106123)
理学院(105205)
管理学(103725)
管理学院(103183)
研究(83606)
中国(67773)
(59242)
(56757)
财经(47728)
科学(46398)
(43972)
(43477)
(42746)
中心(40561)
经济学(39477)
业大(39170)
(38648)
经济学院(36064)
财经大学(35345)
商学(34776)
(34646)
商学院(34465)
研究所(34393)
北京(34296)
经济管理(33609)
基金
项目(194846)
科学(156628)
研究(147876)
基金(144179)
(122381)
国家(121255)
科学基金(108118)
社会(97017)
社会科(92235)
社会科学(92216)
(76762)
基金项目(76343)
教育(68233)
自然(68217)
自然科(66761)
自然科学(66748)
自然科学基金(65623)
(62132)
编号(60099)
资助(57995)
成果(45814)
(44125)
(44036)
重点(42887)
(41924)
国家社会(40702)
(40595)
创新(40424)
课题(39562)
人文(39299)
期刊
(138863)
经济(138863)
研究(81564)
中国(50565)
(50343)
管理(49826)
(39389)
科学(35103)
学报(34161)
技术(30369)
大学(28537)
农业(27591)
学学(27157)
教育(26301)
业经(25886)
(24642)
金融(24642)
财经(23517)
经济研究(21927)
(20605)
(20374)
问题(19556)
技术经济(17271)
(17265)
国际(17011)
财会(16105)
商业(15221)
现代(14833)
世界(14460)
统计(13503)
共检索到426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怡  王玉  曹利军  
本文从贸易中介视角,将出口进一步分为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使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对"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再次检验。研究发现,从整体出口来看,中国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问题,但是问题主要来自直接出口企业,间接出口企业不存在明显的悖论问题,并且直接出口企业的出口率也与生产率呈负向关系。因此,本文认为要想使中国企业摆脱生产率悖论问题,主要应对直接出口企业采取相关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文星  朱丽霞  
依据新新贸易相关理论,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法测算异质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研究其对出口率以及出口选择的作用机理。据测算,我国在2005年后出现向"生产率悖论"转化的趋势;并且,用最小二乘回归和逻辑回归对全国、行业以及省际数据的检验结果证明了该悖论的普遍性。基于此,本文依据演化经济学分析思路,指出中国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根本上是由企业技术和制度的路径依赖所致,具体表现为企业出口决策的自增强效应,以及政策、市场环境等非经济因素对企业出口所造成的外部冲击。文章进一步指出寻找路径依赖的扭转点以解除低效率锁定需要企业和国家政策多方面的努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蕾  尹翔硕  
本文从贸易成本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由于国内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因此在国内市场经营的固定贸易成本甚至超过出口固定成本。本文拓展了Melitz(2003)的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基于logit(probit)模型,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制造业整体样本及纺织服装制造业样本进行检验,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市场选择的主要因素。国外市场更低的销售费用促进了企业出口,不同市场的贸易成本差异会对企业市场选择有重要影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坤  侯维忠  刘璐  
近年来,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中国企业贸易行为的前沿问题,且所得结论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多争议。本文试图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从对比不同贸易状态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累积分布曲线和线性实证模型两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线性模型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从累积分布曲线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生产率的差异是动态变化的,且受企业规模、外部融资约束度、企业年龄和企业所有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从实证中发现,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规模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问题,不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安虎森  皮亚彬  薄文广  
文章基于Melitz(2003)的经典模型,分析了进入成本和市场规模对异质性企业市场进入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两国完全对称时,高生产率企业同时进入国内国外市场,而低生产率企业仅进入国内市场;当本国市场规模较小、进入成本较高时,只有高生产率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低生产率企业则被迫放弃国内市场而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内销企业。在考虑了市场规模和进入成本的非对称性后,生产率"悖论"得到了解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逯宇铎  戴美虹  
基于异质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约束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出口企业选择加工贸易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表明,生产率较低、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加工贸易从事出口;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对应后的数据、利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和工具变量ivprobit模型估计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大、生产率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选择加工贸易。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提高加工贸易强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红军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生产率和出口沉没成本是影响企业出口的两个重要因素,因而凡是影响企业生产率和出口沉没成本的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出口产生影响。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将影响企业出口的因素具体拓展为: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年龄、企业的劳动力结构、国内市场的竞争状况、企业的地理位置和产业集聚水平等。要扩大出口企业数量和企业出口规模,应对这些影响企业出口的具体因素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本文从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企业生产率测算方法、企业生产率测算关键数据的选择以及企业价格指数缺失处理四个方面讨论企业生产率的测算问题。随着企业异质性理论发展和企业数据库的应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从宏观层面逐渐转向企业层面。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不同。宏观层面生产率研究主要是分析TFP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原因,并不强调从微观加总得到总量TFP增长率。(2)面板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胜满  杨筱姝  
在中国的出口部门中,低生产率企业的自发出口行为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不符。以贸易距离作为企业出口成本的代理变量,将所有权结构和贸易方式引入标准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研究该"悖论"。大量"纯出口企业"是造成该悖论的主要原因,该类企业贸易距离低于一般出口企业,且大量存在于加工贸易部门和外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通常只负责产品的生产、加工或组装,存在事前的销售渠道,而外资企业同样存在事前的销售经历,即这2类企业的出口贸易距离均由于自身的异质性特征而被缩短,在此条件下,出口成为低生产率企业的自发选择。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必然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荣  胡赛  
文章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将融资约束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进而研究不同贸易方式中企业出口比重变化在融资约束和企业生产率上的差异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出口比重提高有助于降低融资约束。(2)低生产率的企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以一般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实证研究采用海关数据和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假设。中国出口企业主要通过出口比重的边际调整来最大化融资约束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得失,因此若想通过"出口学习效应"更快成长,政府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即松解融资约束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荣  胡赛  
文章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将融资约束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进而研究不同贸易方式中企业出口比重变化在融资约束和企业生产率上的差异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出口比重提高有助于降低融资约束。(2)低生产率的企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以一般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实证研究采用海关数据和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假设。中国出口企业主要通过出口比重的边际调整来最大化融资约束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得失,因此若想通过"出口学习效应"更快成长,政府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即松解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觅  余淼杰  Madhura Maitra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建萍  辛大楞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出口-生产率关系的多元情形,通过对Melitz和Redding(2015)分析框架的拓展,揭示了"出口生产率悖论"条件下一国的贸易利益。即使出口企业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贸易开放也显著提高了行业平均生产率水平和一国总贸易利益,但是在"Melitz情形"下的总贸易利益大于"悖论情形"。我们通过对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统计数据库数据,检验了出口-生产率关系的多元情形对中国贸易利益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显著悖论行业内企业是否出口的决策可能成为抑制中国贸易利益持续提升的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杰  金岳  
出口到底给中国企业生产率带来何种作用效应,既有文献的结论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在着重考虑已有文献并未考虑到的企业TFP测算方法、企业进口以及出口贸易方式这3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检验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结果发现:除了纯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外,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仍呈现自我选择效应;从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习"效应,这为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所具有的促进效应提供了支持证据;从出口密集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生产率损失"或"生产率抑制"效应,这又反映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可能具有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检验结果及其解释,为理解出口对中...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悦羚  张洪胜  
中美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降低了中美双边贸易的政策不确定性。本文采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方法研究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和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降低后,(1)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值和出口量显著提高,出口价格则显著下降;(2)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出口值和出口量都出现显著增长,一般贸易出口价格显著下降;(3)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值和出口量都显著增长,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出口价格都出现下降;(4)外资企业生产率显著提高,而且会通过出口增长促进生产率提升。本文启示,构建稳定的外贸环境是稳定外贸增长的重要途径,当贸易摩擦加剧时可以通过加快国内改革对冲不确定性上升带来的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