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8)
2023(10876)
2022(8737)
2021(7875)
2020(6560)
2019(14804)
2018(14458)
2017(28477)
2016(15021)
2015(16732)
2014(16432)
2013(15768)
2012(13681)
2011(11807)
2010(11180)
2009(10203)
2008(9495)
2007(7889)
2006(6454)
2005(5468)
作者
(38932)
(32581)
(32386)
(30959)
(20714)
(15393)
(14726)
(12763)
(12569)
(11227)
(11034)
(10973)
(10245)
(10114)
(9936)
(9780)
(9712)
(9555)
(9413)
(9346)
(7819)
(7761)
(7710)
(7516)
(7376)
(7364)
(6973)
(6919)
(6411)
(6401)
学科
(63923)
经济(63865)
管理(43799)
(43609)
(36198)
企业(36198)
方法(31180)
数学(27994)
数学方法(27620)
(17014)
中国(16746)
(15943)
业经(15122)
(11832)
地方(11815)
农业(11354)
(11249)
贸易(11242)
(10975)
(10212)
财务(10163)
财务管理(10143)
(9718)
企业财务(9602)
(9478)
技术(9465)
环境(9248)
(8800)
理论(8695)
产业(8374)
机构
学院(200693)
大学(200269)
(86649)
经济(85257)
管理(83119)
理学(73278)
理学院(72582)
管理学(71291)
管理学院(70907)
研究(61236)
中国(46046)
(39918)
(37372)
科学(36025)
财经(31105)
中心(29293)
业大(28984)
(28815)
(28663)
(27898)
(27845)
经济学(27406)
研究所(25532)
经济学院(24982)
(24841)
师范(24600)
北京(23805)
财经大学(23541)
(23144)
商学(22540)
基金
项目(147030)
科学(118513)
基金(110140)
研究(107502)
(95300)
国家(94578)
科学基金(83649)
社会(72077)
社会科(68655)
社会科学(68643)
基金项目(58234)
(56663)
自然(53360)
自然科(52254)
自然科学(52246)
自然科学基金(51276)
教育(49454)
(47318)
资助(43648)
编号(42188)
重点(32927)
(32855)
成果(31763)
(31561)
(31273)
国家社会(31272)
创新(29275)
教育部(28994)
人文(28734)
科研(28417)
期刊
(85168)
经济(85168)
研究(53471)
中国(33255)
管理(31137)
(29449)
学报(27874)
科学(27028)
(25388)
大学(22749)
学学(21587)
技术(19526)
农业(17655)
教育(17473)
(15420)
金融(15420)
财经(14893)
业经(14861)
经济研究(14279)
(12851)
问题(12085)
统计(10347)
技术经济(10308)
(9825)
(9677)
商业(9233)
(9074)
理论(9068)
科技(8946)
(8871)
共检索到275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梦根  胡雪梅  
随着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的统计结果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国际可比的购买力平价(PPP)测度工业化发展状况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三部门宏观经济模型框架下,论证了消费与投资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2011年轮ICP分项数据的可得性,构建了基于PPP的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新指标体系。通过对全球七大区域175个经济体和12个最大的经济体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算后发现:工业化进程与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而与人均实际经济资源占有量呈正向变动关系;高收入经济体普遍有着相对较低的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和较高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和人均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冻菊  申童童  
文章基于2017年轮ICP数据,分别使用购买力平价法和汇率法计算1990—2019年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并对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不平等测度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经济体基于汇率的HDI低于基于PPP的HDI,且两类HDI的偏差程度与人类发展指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间接证明了在人类发展指数中同样存在类似的宾大效应。(2)使用汇率法测度全球HDI不平等会将其夸大,尤其会高估高人类发展水平经济体和低人类发展水平经济体之间的差异,而使用PPP数据进行不平等测度,得到的结果更可靠。(3)全球人类发展水平之间不存在α收敛,全样本、中等和低人类发展水平经济体都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一般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会降低收敛速度,居民和非营利机构的最终消费支出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对收敛速度具有提升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戴艳娟  泉弘志  李洁  
本文利用独创的国际平均全劳动法推算了2005年中日各部门购买力平价(简称PPP)。用此方法推算的PPP既可满足基国不变性原则,也可满足矩阵一致性原则。本文推算的中日各部门的PPP主要用于变换可比价格的中日投入产出表。用国际平均劳动法推算的PPP由劳动系数、投入系数和固定资本损耗系数等决定,不会受到工资率、利润率等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更适用于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的转换。用国际平均劳动法推算的PPP与用GK(Geary-Khamis)法推算的PPP对GDP进行转换后发现,用国际平均全劳动法推算的中国实际GDP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雪梅  
2011年新一轮国际比较项目(ICP)把贫困购买力平价作为十大议题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对贫困PPPs进行测度的成果和发现。基于此,文章对贫困PPPs研究的必要性和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志萍  
本文介绍了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开放经济理论的基石———购买力平价及实际汇率的相关实证检验方法。以发达国家双边汇率作为样本数据进行检验 ,发现在样本期间足够长、样本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 ,PPP假设成立。此外 ,由于实际汇率对PPP的均值复归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 ,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建立非线性汇率动态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对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ICP),中国曾在2005年的调查中提供了11个城市的数据,用以估计中国当时的购买力。2010年,国务院批准中国首次全面参加新一轮ICP活动(即此次2011年的测量),在全国开展调查。当年10月还成立了中国国际比较项目部际协调小组,由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忠文  洪涓  
本文通过对依据购买力平价方法对各国及世界经济增长评价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了IMF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的中国GNP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及排序的不准确性。提出中国要加强购买力平价测算的研究工作,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中国自己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公式和模型,以对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NP进行准确测算,促进我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永东  王军  
作为国际金融核心的汇率决定理论,始终是国际金融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意义在于它能揭示决定和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一国的货币当局制定正确的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众多的汇率决定理论当中,影响最大的应用最广的是购买力平价学说。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人们也对购买力平价学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献非常多,其结论可概括如下:短期内,购买力平价是不成立的。这是因为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它能很快地反映新的信息,而商品的价格具有粘性,它的调节则相对较慢,所以购买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省初  
要比较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沿用的办法是根据官方汇率将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折算成同一种货币单位(如美元)。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汇率不能充分反映各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和比值,因而按汇率换算无法反映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既能直接比较,又能反映实际情况,统计学家们提出采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方法。用购买力平价法进行国际项目的比较,其核心是计算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这项计算分为两步:(1)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黄亚钧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购买力平价的内容,第二部分分析和归纳围绕购买力平价说所产生的各种理论解释框架,第三部分讨论购买力平价的实际意义。一购买力平价(PPP)是关于均衡汇率如何决定的理论。购买力平价又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个国家货币交换比率的变动取决于这两国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或者说,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能力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说的理论基石是“单一价格规律(Law of 0ne price)。单一价格规律认为,在产品空间移动成本和信息成本为零的竞争市场,各国的产品市场应该按照世界均衡价格定价。用p_i和p_i~*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的i种产品的价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温建东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来看,汇率水平由国内外相对物价水平决定。将之运用于中国这样的外贸市场多元化且高速增长的转轨经济,需要进行三项修正:用多边相对价格变动替代双边价格变动、计算生产率差异、考虑关税减让和税收制度变化的影响。本文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约为4.56元人民币/美元。但是,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只是跨国比较福利和生活水平的指标,不能作为确定汇率水平是否合适的依据,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应当是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2002年,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为7.52元/美元。1991至1993年的实践证明,钉住一篮子货币可以更好地稳定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文朗  
在西方汇率理论体系中,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无疑是颗璀璨的明珠。自20年代产生以来就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该理论的不足之处亦不言自明,本文试图通过扩展的PPP理论,并将它与货币供给理论相结合,从更深的层面,更多的方面来探讨汇率的形成与决定,使理论在解释与指导实践时更合理、更科学。 一、传统理论:物价是决定汇率的唯一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保林,冒小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雪成  
本文基于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ICP)设定的参考购买力平价(PPP)和亚太地区的数据,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对使用参考PPP对更高层级PPP和最终PPP测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考察。通过对参考PPP的梳理发现,其与经济现实的匹配性还存在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应在加强对参加经济体现实情况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时修订。通过对比不使用参考PPP与使用参考PPP的更高层级中国PPP测算结果的变动情况发现,参考PPP的使用对部分小类、中类、大类的PPP测算结果有较大影响,但是对GDP总量PPP的影响有限。因此,ICP一方面应加强与参加经济体统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优化参考PPP的设计,另一方面应借助现代技术优化数据采集范围和效率,缩小对参考PPP的使用,以此从基础上优化PPP的整体测度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