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55)
2023(19288)
2022(16083)
2021(15165)
2020(12719)
2019(29347)
2018(29099)
2017(55430)
2016(30722)
2015(34494)
2014(34502)
2013(33219)
2012(30142)
2011(27023)
2010(27028)
2009(24449)
2008(24045)
2007(21278)
2006(18367)
2005(16282)
作者
(85256)
(70874)
(70616)
(67175)
(45211)
(34016)
(32102)
(27767)
(27104)
(25472)
(24155)
(23830)
(22478)
(22427)
(21898)
(21827)
(21301)
(21168)
(20413)
(20227)
(17539)
(17521)
(17171)
(16408)
(15869)
(15844)
(15799)
(15739)
(14222)
(14087)
学科
(118534)
经济(118406)
(104829)
管理(96561)
(93880)
企业(93880)
方法(57762)
数学(47877)
数学方法(47066)
(35564)
(35359)
业经(34511)
中国(33221)
理论(26028)
(25962)
财务(25877)
财务管理(25841)
农业(24592)
(24553)
企业财务(24525)
教育(24206)
技术(23811)
(21880)
(20502)
地方(20347)
(19435)
贸易(19427)
(19173)
(18886)
(18589)
机构
学院(427102)
大学(425924)
管理(169477)
(162977)
经济(159415)
理学(147264)
理学院(145645)
管理学(142772)
管理学院(141957)
研究(135921)
中国(98331)
(90857)
科学(84798)
(75679)
(68804)
(67229)
业大(63507)
(63334)
中心(61664)
研究所(61358)
(61356)
财经(61254)
师范(60837)
北京(57145)
(55899)
农业(54020)
(50785)
(49658)
师范大学(49179)
技术(49112)
基金
项目(291075)
科学(231554)
研究(216013)
基金(210401)
(182513)
国家(180836)
科学基金(157114)
社会(134402)
社会科(127250)
社会科学(127218)
(115366)
基金项目(110565)
教育(105723)
自然(103070)
自然科(100784)
自然科学(100760)
自然科学基金(98953)
(97796)
编号(89595)
资助(87115)
成果(72438)
重点(65607)
(65128)
课题(63240)
(62015)
(61970)
创新(57319)
教育部(56549)
科研(55565)
项目编号(55324)
期刊
(174558)
经济(174558)
研究(126046)
中国(83497)
教育(71439)
管理(65488)
学报(64650)
(62444)
(61165)
科学(60421)
大学(50842)
学学(47000)
技术(44678)
农业(43703)
(31629)
金融(31629)
业经(31047)
财经(29983)
经济研究(27394)
(25750)
(25015)
问题(22324)
技术经济(21966)
职业(20018)
(19778)
科技(19691)
图书(19493)
统计(19323)
现代(19144)
财会(18896)
共检索到617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书芹  王东强  
根据质性研究的推理,发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驱动机理主要包括:政府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推力不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缺失,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的导向性作用不明显。为此,应以生态"三螺旋"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宏观调控、校企之间相互沟通、行业协会居中协调的相互参与、相互渗透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伟平  
政府干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五方面理论基础,即交易费用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三重螺旋理论、激励理论和政府治理理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涉及企业、学校和政府三个主要层面。政府作用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构建包含四方面内涵:企业需要是激励机制构建的逻辑起点、内容选择是激励机制构建的"物质"基础、政策设计是激励机制构建的制度支撑、机构安排是激励机制构建的组织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永春  李慧  
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校企不能实现有效合作是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职业院校迫切需要企业参与其教学和科研,企业也有参与职业教育的真实意愿,而我国的财力状况更存在给予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可能性。因此,国家财税机关应该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可采取的措施有允许企业加计扣除相关费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实习基地收入免税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相应的概念模型,提出财税政策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激励路径和效应,并通过横向多维分组对比进行财税政策效果评价,设计完善我国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财税政策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慧  林永春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及实施仍存在缺乏可操作性,对企业激励不足,约束弱化、监督乏力等问题。为调动企业参与职教的积极性,我国应借鉴相关理论,制定更清晰的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强化政策约束,同时加大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春生  张宇  柴彦辉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多种形式,既包括企业内教育,也包括校企合作。企业规模过小、外部劳动力市场专业人才供给充足,以及受培训者的流动性过高都会减少企业参与的行为,这些方面决定了我国企业现在的内外条件并不利于参与职业教育。当前制定政策应当遵循“分门别类,因势利导”的原则,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手段,可以重点激励具有创新精神的小型工业企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童卫军  范怡瑜  
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本文以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为逻辑起点,基于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提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四种模式,即:"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之"学校主体"模式、校企共同体之"企业主体、学校主导"模式、教育型企业之"企校一体"模式、现代职教集团之"多元主体"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丹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通过财力、人力以及心力投入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并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双元制"提供的用工选择平台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核心动力;政府的有力支持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推力;完善的制度设计与质量体系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建构中,必须加强制度的系统化设计,以保证系统要素的有效联动;同时,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重视,切实提升校企合作效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立彦  孙善学  
企业参与是职业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由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活动存在明显的正外部性,有必要由政府通过财税政策手段进行干预。从实践来看,各国政府主要采取直接补贴、税收优惠、培训征费和政府采购等手段来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活动。我国政府目前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财税政策主要有税收优惠和培训征费两大类,存在立法缺位、制度安排不够细化、激励手段较少、缺乏针对小企业和弱势群体的优惠政策等问题。为有效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应从细化和落实相关政策规定,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激励手段,丰富税收优惠形式和税种以及健全财税政策管理等方面予以改进和完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宪明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职业院校和企业自身都是十分有利的。但目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动机不强。造成我国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激励机制的缺失。为此,应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经济激励政策;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协调机构,规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军梅  唐锋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世界闻名,其成功的关键是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而我国正面临"如果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德国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动因、企业资格、企业培训条例、培训程序四个方面对"双元制"职业教育展开论述,以提供部分借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晓芳  顾少波  黄欣  
股权激励是完善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 90年代开始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在国内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时至今日 ,在激励方式和效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中 ,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非常繁多 ,容易引起混淆。因此 ,本文对股权激励中的员工持股计划、经理层持股及股票期权三种主要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研究 ,为股权激励的具体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卫红   刘颖   张爱美  
本文从激励对象和激励模式异质性双重视角,以2010—2020年上市高科技企业为样本,探究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和激励效果。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会增大管理层权力,使其更有动力追求个人利益,对创新产出有不利影响,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基于二者共同作用,股权激励与创新产出呈非线性关系,具体表现随着高管股权激励占比的增加,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相比于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模式有更好的创新激励效应,二者组合模式的创新激励效应存在拐点,当限制性股票激励数量占比大于0.59时,组合模式才发挥正向激励效应。机制分析表明高管股权激励通过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有影响,核心员工股权激励通过研发投入转化影响创新产出;管理层风险偏好这一情境因素对股权激励促进创新产出的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邢福俊  
现代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 ,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这种人力资本的潜能 ,是每个公司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来说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人力资本问题将会越来越成为制约一个公司滚动式、超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为了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进一步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实现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的创新 ,从一个企业的长远角度出发 ,结合国内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操作实践 ,我认为 ,在企业中实施企业股票激励模型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潘娴  徐文学  刘兰  
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存在的问题(1)薪酬结构不合理,缺乏中长期激励手段。现有激励模式中的考评要素很多都缺乏合理的、与企业价值密切挂钩的依据,且只注重短期激励手段,势必造成经营者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2)薪酬评价标准不科学,不能完全反映经营者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