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38)
2023(16101)
2022(13870)
2021(12983)
2020(10868)
2019(25223)
2018(24667)
2017(48570)
2016(25689)
2015(28851)
2014(28717)
2013(28313)
2012(25788)
2011(23072)
2010(22853)
2009(21310)
2008(19843)
2007(17251)
2006(14836)
2005(13149)
作者
(71279)
(59086)
(58568)
(55821)
(37713)
(28295)
(27037)
(23207)
(22746)
(20961)
(20245)
(19752)
(18669)
(18427)
(18287)
(18028)
(17679)
(17339)
(17030)
(16880)
(14405)
(14361)
(14263)
(13553)
(13420)
(13122)
(12988)
(12836)
(11786)
(11426)
学科
(100635)
经济(100521)
(74507)
管理(74143)
(61923)
企业(61923)
方法(50412)
数学(44532)
数学方法(43979)
中国(31830)
(30067)
金融(30065)
(28824)
银行(28791)
(28646)
(27644)
(25627)
业经(22511)
(22145)
地方(20013)
(19887)
财务(19814)
财务管理(19776)
(19446)
(19287)
贸易(19269)
企业财务(18848)
(18755)
理论(18218)
农业(17056)
机构
大学(357214)
学院(354283)
(146462)
管理(145235)
经济(143391)
理学(125675)
理学院(124437)
管理学(122252)
管理学院(121630)
研究(113271)
中国(96166)
(73948)
(70003)
科学(66460)
财经(56717)
中心(55110)
(54571)
(51896)
(51705)
业大(50189)
研究所(49594)
(49452)
北京(46643)
经济学(45312)
(43268)
师范(42867)
财经大学(42829)
(41258)
经济学院(41095)
(41069)
基金
项目(244267)
科学(192993)
基金(179826)
研究(178883)
(154980)
国家(153739)
科学基金(134082)
社会(113772)
社会科(108066)
社会科学(108037)
基金项目(95423)
(93530)
自然(87772)
自然科(85818)
自然科学(85797)
自然科学基金(84247)
教育(82243)
(78690)
资助(75234)
编号(72773)
成果(57663)
(54549)
重点(53805)
(50991)
(50672)
课题(48583)
教育部(47643)
创新(47591)
科研(47091)
国家社会(46834)
期刊
(151509)
经济(151509)
研究(107682)
中国(63523)
(53401)
(52378)
金融(52378)
管理(52129)
学报(51969)
科学(48402)
(45729)
大学(40701)
学学(38518)
教育(33594)
农业(30813)
技术(30492)
财经(27997)
经济研究(24748)
业经(23760)
(23756)
理论(19745)
问题(19206)
实践(18029)
(18029)
技术经济(16825)
图书(16593)
商业(15586)
科技(15549)
现代(15461)
统计(15367)
共检索到519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权  
金融市场所提供的风险分担机制对于一个货币联盟的稳定至关重要。近年来的实证研究对各种类型的货币联盟(包括构想中的货币联盟)的金融市场风险分担水平进行了测度。金融市场风险分担功能体现在对国家内部地区间不对称冲击的平滑以及对国际间不对称冲击的平滑。国际风险分担水平远低于国内风险分担水平,这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具有内生性不完善的特征。风险分担可能以全球金融市场为主要渠道,也可能以区域金融市场为主要渠道,这与区域金融一体化程度以及区域成员产出相关性有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文章以2001至2005年为样本区间,考察了我国公众的资产替代行为是否构成了股票市场交易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性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当股票市场交易规模扩大时,公众出于交易的需要,会将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和现金替代为股票交易客户保证金,并导致M1流通速度增加,这就说明公众的资产替代行为确实影响到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这就意味着,人民银行在考察股票市场交易对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性的影响效应时,其切入点应集中于对资产替代行为的分析。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马勇  王莹曼  
本文基于国内97家商业银行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货币政策及其稳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政策利率降低和货币政策波动性增加都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2)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越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银行,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风险承担行为相对更为激进;(3)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效应在不同的经济金融周期形势下具有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在宽松货币环境、信贷扩张期和经济下行期的作用,要分别强于紧缩货币环境、信贷紧缩期和经济上行期;(4)在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更加激进的银行风险承担行为;(5)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加强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这说明基于“双支柱”的组合式调控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货币政策无法兼顾多重目标的不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礼伯  
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联盟迅速增长,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工具。文章从联盟的本质分析了联盟低稳定性的根源,从动态的视角分析了联盟稳定性的内涵与价值,并提出联盟稳定性管理的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伟忠  黄炎龙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严格以通货膨胀为目标,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市场的膨胀、资产价格的波动,都不断地冲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由此引发学术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本文以具有变参数特征的动态金融景气指数(DFCI)为工具,考察了DFCI对CPI和金融稳定性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扩展前瞻性中央银行利率反应函数,将包含资产价格信息的DFCI纳入反应函数,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行为,并拓展直接以资产价格为操作目标的泰勒准则作比较。实证表明:在扩展形式的前瞻性利率反应函数中,DFCI变量统计显著,包含资产价格的DFCI要比不包含资产价格的D...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邢毓静  
纵观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自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立的固定汇率制在70年代初崩溃以来,欧元的产生,欧洲货币联盟的创立,可以说是全球货币体系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了。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断加剧的今天,欧洲货币联盟的产生,必然会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云峰  
本文以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从经典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校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长期稳定性特征,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其即期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利率的外生性削弱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调节作用;基于VEC模型的短期Granger因果检验,支持货币量、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欣  雷霖  靳亚阁  
该文基于我国2000年1月~2016年12月相关经济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标,然后通过对货币供给、房地产价格及金融稳定性变量构建SVAR模型,分析了货币供给增加对房地产价格和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房地产价格上升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该文的研究结论是:总的来说,货币供给增加会使房价上升,房价上升又会使金融稳定性下降,以及货币供给增加会使金融稳定性先上升后下降,但总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这就说明,货币供给增加不仅会通过房地产市场间接使金融稳定性下降,还会直接使金融稳定性下降。最后该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及严控房价过快上涨政策等,不仅有利于管控房价水平,也有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欣  雷霖  靳亚阁  
该文基于我国2000年1月2016年12月相关经济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标,然后通过对货币供给、房地产价格及金融稳定性变量构建SVAR模型,分析了货币供给增加对房地产价格和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房地产价格上升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该文的研究结论是:总的来说,货币供给增加会使房价上升,房价上升又会使金融稳定性下降,以及货币供给增加会使金融稳定性先上升后下降,但总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这就说明,货币供给增加不仅会通过房地产市场间接使金融稳定性下降,还会直接使金融稳定性下降。最后该文认为,我国现阶段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羽  李黎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所关心的热门话题。由于目前对于金融稳定的内涵缺乏一个广泛可接受的定义,从而无法建立起考察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的一致的分析框架,有关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相互作用机制难以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金融不稳定说来定义金融稳定,从金融机构危机、货币危机和资产价格冲击三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饶勋乾  
利用金融条件指数(FCI),分析金融风险预警与货币稳定的关系。因为FCI既可以作为衡量金融风险的指标,进而作为金融风险预警指标来预测金融风险,又可以用来研究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而影响到货币稳定。因此,通过构建FCI指数并验证其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旨在论述金融风险预警与货币稳定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浩  
文章构建了证券法信息公开制度的传染性模型,对证券市场的负面信息造成损失的传染性进行研究,利用我国1992~2011年宏观金融数据计算证券市场的部门传染乘数和总传染乘数测度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认为证券法信息公开制度对证券市场本身以及整个金融系统会产生较大传染性,由于乘数作用的存在,负面信息的传播甚至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但这种传染性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同时金融系统中不同部门的传染性也存在较大差别,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部门传染性和总传染性相对较低,较高的储蓄额保证了证券市场的稳定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珺  
随着我国金融环境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体系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潜在因素。研究探析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有助于完善现有的金融脆弱性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针对性的金融监管框架,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理论和现实层面的重大意义。国内外影子银行体系虽然存在差异,但在本质上都是以资产证券化为基础,并具备信用创造的功能,完成了对传统银行体系部分功能的复制。然而,影子银行体系采用的高杠杆操作和对短期流动性的依赖,既造成了其自身的不稳定性,又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对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存在性和影响方式与国外的差异性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对其评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杨  
本文认为,货币危机对经济的危害极大,建立判断货币稳定性的预警体系十分重要。在这一体系中,相关指标的选择对其预报的性能起着关健作用。本文选择了6项,即外汇储备、贸易条件、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信贷扩张和公共开支。根据指标的变化状况,政府和有关部门可采取措施,防范和消除货币危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星  钟玉琴  
文章主要研究欧洲信用衍生产品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的发行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文章对CDO的发行量、市场波动率及欧洲6月期无风险利率与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关系采用联合极值的方法,建立泊松计数模型,并做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中介之间的联动效应会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CDO发行量仅与负的联合极值显著正相关,表明CDO发行量越大对金融稳定性冲击越大。CDO发行量与正的联合极值不相关,说明CDO对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作用有限。此外,信息不对称程度及无风险利率也会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