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1)
- 2023(17854)
- 2022(15523)
- 2021(14587)
- 2020(12271)
- 2019(28247)
- 2018(27828)
- 2017(55043)
- 2016(29547)
- 2015(33264)
- 2014(33265)
- 2013(32494)
- 2012(29973)
- 2011(26920)
- 2010(26861)
- 2009(25017)
- 2008(24577)
- 2007(21664)
- 2006(19055)
- 2005(16982)
- 学科
- 济(115022)
- 经济(114864)
- 管理(90031)
- 业(86243)
- 企(71184)
- 企业(71184)
- 方法(55887)
- 数学(49319)
- 数学方法(48713)
- 财(34988)
- 中国(31520)
- 农(31060)
- 制(30808)
- 银(26979)
- 银行(26832)
- 业经(25690)
- 行(25284)
- 贸(22379)
- 贸易(22364)
- 融(22146)
- 金融(22142)
- 务(22050)
- 财务(21969)
- 财务管理(21917)
- 易(21771)
- 地方(21596)
- 学(21521)
- 企业财务(20813)
- 农业(20304)
- 理论(19330)
- 机构
- 大学(415331)
- 学院(413203)
- 济(170346)
- 管理(167118)
- 经济(166669)
- 理学(143756)
- 理学院(142293)
- 管理学(139899)
- 管理学院(139138)
- 研究(132991)
- 中国(109067)
- 京(86762)
- 财(85234)
- 科学(77564)
- 财经(67165)
- 所(64372)
- 中心(62733)
- 农(61504)
- 江(61370)
- 经(61142)
- 研究所(57947)
- 业大(57570)
- 北京(54695)
- 经济学(52381)
- 范(51780)
- 师范(51336)
- 财经大学(50238)
- 州(49566)
- 院(48517)
- 农业(47831)
- 基金
- 项目(278154)
- 科学(220237)
- 研究(206200)
- 基金(204041)
- 家(175171)
- 国家(173729)
- 科学基金(151414)
- 社会(131293)
- 社会科(124574)
- 社会科学(124546)
- 基金项目(107345)
- 省(106734)
- 自然(97806)
- 自然科(95517)
- 自然科学(95496)
- 教育(95477)
- 自然科学基金(93786)
- 划(89728)
- 资助(85365)
- 编号(84272)
- 成果(68721)
- 部(62739)
- 重点(61394)
- 发(57674)
- 创(57596)
- 课题(57463)
- 教育部(54780)
- 制(54128)
- 国家社会(54007)
- 创新(53730)
- 期刊
- 济(182876)
- 经济(182876)
- 研究(128508)
- 中国(78159)
- 财(66058)
- 管理(61079)
- 学报(58971)
- 科学(55217)
- 农(55161)
- 融(54356)
- 金融(54356)
- 大学(46583)
- 学学(43970)
- 教育(43031)
- 农业(36365)
- 技术(35759)
- 财经(33427)
- 业经(29112)
- 经济研究(28924)
- 经(28388)
- 问题(23465)
- 理论(21439)
- 实践(19530)
- 践(19530)
- 技术经济(19383)
- 贸(19255)
- 统计(18677)
- 图书(18434)
- 现代(18393)
- 版(18030)
共检索到616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邓晓霞 孙英隽
本文以我国2004~2014年的上市银行非平衡数据及宏观经济数据为基础进行五个层次的实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确实存在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机制,宽松(紧缩)货币政策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下降);(2)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存在非对称性,一是表现在紧缩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下降幅度高于宽松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抵御能力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3)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存在异质性,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受资本充足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规模等银行微观特征因素的影响;(4)宏观经济环境会弱化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裕坤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学术界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的探讨。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28家商业银行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采用价格型还是数量型的货币政策代理变量,都显示出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银行的风险承担;同时银行的风险承担具有顺周期性,且会受到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等异质性特征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 传导渠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0年间的经济金融数据,应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立场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受市场结构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影响。这说明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来看,货币政策并非中性,我国应将货币政策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其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以促进经济金融稳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流闻 彭静静
本文通过利用我国24家商业银行2004-2012年面板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问题。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风险承担渠道即我国货币政策影响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2)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也依赖于银行资本充足率、自身特征以及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基于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 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菁 黄隽
基于我国72家商业银行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选择上的风险承担代理变量,运用GMM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完整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看是存在的,且受宏观经济和微观银行特征影响: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行为上,而非负债选择行为;另一方面,银行资产风险承担上升会引起信贷投放增加,而负债风险承担增加会鼓励信贷投放减少。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角度看,货币政策非中性。因此,我国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货币政策设计时,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洋
通过构建基准模型,验证了当前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有效性和内在联系。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变动能够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进而作用于实体经济。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发挥作用时,其影响方向是相同的,但前者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更大。应关注银行微观特征异质性,降低其内部特征可能给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带来的抵消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异质性 GMM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晓庆 郝丽风
近年来,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正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正向和负向两种影响;资本监管通过对银行行为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在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和货币政策关系的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资本监管的背景下探讨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资本监管 货币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婷婷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逐渐从传统信用拆借演变为类信贷业务,一些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实施监管套利、风险资产出表,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原有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形成干扰,甚至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使用25家A股上市银行2008-2018年数据,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同业业务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上,同业业务能够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强化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上述影响并同时对于不同银行伴有异质性。实证结论验证了理论推演的假设:同业业务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具有强化作用;同业业务对大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有限,但对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分析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中小银行对货币宽松与否更为敏感,其同业业务发展程度与货币宽松情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监管政策应当更加关注银行体系分层结构下的同业业务发展引导,尤其是对于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应当逐步引导同业业务占比较高银行压缩同业资产,鼓励商业银行业务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项后军 郜栋玺 陈昕朋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与其他传导渠道紧密相连,若没有事先对这一渠道进行识别,将会对该渠道的研究带来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解决了这一渠道识别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图较为全面地对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多个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考虑渠道识别后,实际上应该用来衡量银行贷款渠道的实际利率IR系数符号为正,这与国内部分文献同样使用实际利率IR但却作为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且未经渠道识别)的结果符号相反。(2)实际利率越低于政策利率,银行利率追逐的激励就越大,银行风险承担越高。但是,引入渠道识别后经对比分析,发现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TGAP)系数的绝对值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若未经渠道识别,我们对于利率追逐机制(尤其是考虑数量型货币政策后)的作用效果会有所低估。(3)总的来看利率追逐机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但其重要性的绝对程度小于国外;此外类金融加速器作用机制越明显,银行风险承担越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玉婵 钱利珍
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入手,总结了风险定价模型效应、逐利锦标赛效应、思维定势效应和中央银行沟通反馈效应等四条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渠道,并以2004~201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即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了银行的风险承担;随着存款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提高;同时中国银行的风险承担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具有显著顺周期特征。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 风险承担 顺周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博慧 唐熙
货币政策工具与银行高管薪酬水平会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效率形成综合影响。笔者利用中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季度财务数据,使用动态非线性效应面板模型,按货币政策工具类别、政策松紧倾向、高管薪酬水平等对上述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高管薪酬之间呈现正U型非线性关系;在利润空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低薪酬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率相对较高,但当利率下调而利差空间缩小时,高薪酬银行会出于对原有利润的维持而增加风险承担,从而提升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率。银行风险承担与高管薪酬共同影响下,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信贷传导效率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田勇 贺雅兰
基于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模型,对我国已上市的26家商业银行2004—2016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者之间的互动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受制于经济发展、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个体特征,如资产收益水平、流动性比率、投入产出效率等,尤其是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资本充足率不同的商业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应健全资本充足评估及风险预警机制,适时调整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建立更加严格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有效促进货币政策传导,增进货币政策效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项后军 高鹏飞 曾琪
监管部门多次强调,银行要提高对不良贷款考核的容忍度,表明疏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已成为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问题的重要方面。对此,本文考察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阶段传导环节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研究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梗阻效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提高了银行风险偏好水平,且风险偏好的提升会使银行有更强的信贷反应。第二,银行流动性囤积显著抑制了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偏好的促进作用,显著弱化了高风险偏好银行的信贷行为。第三,“梗阻效应”在区域性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刻画出银行普遍进行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形成的“梗阻效应”,为了破解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困局,应更加重视银行流动性囤积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影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志超
本文研究了货币政策目标与银行业风险承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了央行——银行业两者博弈对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影响,博弈后的结论是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与银行业风险承担相互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越大、央行规定的存贷款利差越大,银行业越是有风险承担倾向。为对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构建了联立方程实证模型。选取64家银行2002-2013年间的季度数据,采用GMM-HAC回归估计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的结果支持了模型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业风险承担 传导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双建 田国强
本文创新性地构建能够刻画银行竞争强度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整情形的四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系统考察货币政策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传导机制,并重点分析银行竞争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机理。紧接着,本文使用2007~2017年我国151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经验结果显示: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诱使银行承担更多风险,意味着我国存在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且不同银行主体间其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地,研究发现银行竞争加剧会与货币政策相叠加,放大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据此,本文认为在深化银行业市场化体制改革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过程中需密切关注银行风险承担状况,把握好改革节奏和调控力度,避免银行承担过高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