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23)
2023(16231)
2022(13800)
2021(12975)
2020(10976)
2019(25218)
2018(25170)
2017(48627)
2016(26503)
2015(30129)
2014(30384)
2013(29608)
2012(27640)
2011(24853)
2010(24899)
2009(23234)
2008(23032)
2007(21114)
2006(18216)
2005(16226)
作者
(75756)
(63657)
(63317)
(60496)
(40400)
(30202)
(29081)
(24661)
(24028)
(22997)
(21476)
(21454)
(20288)
(20001)
(19996)
(19831)
(19203)
(18773)
(18494)
(18317)
(15860)
(15744)
(15610)
(14566)
(14345)
(14204)
(14153)
(14140)
(12892)
(12715)
学科
(103613)
经济(103472)
管理(80378)
(73353)
(60846)
企业(60846)
方法(47264)
数学(41612)
数学方法(41070)
(31506)
(30321)
中国(28172)
(24768)
业经(23052)
地方(20982)
(20388)
贸易(20380)
(20199)
(19851)
农业(19172)
(19135)
财务(19055)
财务管理(19007)
(18258)
银行(18216)
企业财务(17992)
理论(17358)
(17356)
(17204)
金融(17196)
机构
学院(374746)
大学(373238)
(152971)
经济(149556)
管理(143477)
研究(123939)
理学(122405)
理学院(121112)
管理学(118886)
管理学院(118196)
中国(96285)
(78114)
(75682)
科学(74448)
(62447)
(62140)
中心(59177)
(58848)
财经(58507)
研究所(55811)
业大(54989)
(52906)
农业(48992)
北京(48662)
(48011)
师范(47486)
经济学(46840)
(46136)
(45142)
财经大学(43103)
基金
项目(246804)
科学(193897)
研究(182526)
基金(177640)
(154022)
国家(152721)
科学基金(131182)
社会(114323)
社会科(108306)
社会科学(108280)
(97763)
基金项目(93335)
教育(85704)
自然(84433)
自然科(82465)
自然科学(82440)
(81868)
自然科学基金(80964)
编号(75614)
资助(73374)
成果(62709)
重点(55620)
(55151)
课题(53177)
(52505)
(51321)
创新(48043)
(47971)
教育部(47418)
科研(47341)
期刊
(169799)
经济(169799)
研究(110102)
中国(77591)
(61162)
学报(56956)
(56827)
管理(53323)
科学(51338)
大学(43903)
教育(43511)
学学(41172)
(39018)
金融(39018)
农业(38063)
技术(35254)
财经(29136)
业经(28048)
经济研究(26725)
(25007)
问题(22306)
(19637)
(18504)
统计(18086)
(18073)
图书(18053)
理论(18011)
技术经济(17870)
(16468)
实践(16252)
共检索到565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根庆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逐步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渠道的传导对社会经济起着主导作用。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为主线,全景介绍各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体系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体系建设的影响,认识到金融创新就是增加了经济主体资产组合中新的可选资产,进而引申更多更复杂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质。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要有动态时空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洪娟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操作性角度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货币在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的作用机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建荣  刁永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高铁梅  王金明  
目前 ,我国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多为定性分析 ,只有少数的定量分析文章也多为静态分析。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建立了动态的季度变参数模型 ,对 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在不同时点的动态影响进行测算 ,从而描述了我国IS -LM曲线的动态特征 ,进而得出了近两年来通货紧缩时期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结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生柳荣  何建勇  
近年来,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着力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聚焦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逐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本文基于银行业经营视角,从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功能特点出发,阐述分析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六大传导机制,并探讨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实施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最后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卫国  徐家杰  邵兵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苑治亭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苑治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货币化、信用化和市场化的进程。而这一切,必须有适合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和有效的传导、调控机制作保障,否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明华  
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有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途径,但国内学者对于不同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技术,对我国从1994年第一季度至2003年第一季度期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找出M1、LOAN和GDP以及M2、LOAN和GDP之间的稳定关系,证明了目前在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渠道而不是信贷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  封思贤  
基于Bailliu和Fujii(2004)提出的分析框架和2005~2015年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效率。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传导效率不高;长期传导效率高于短期传导效率;短期传导效率的发挥不依赖于汇率,而主要依赖于货币政策等非汇率因素对价格的作用程度。本文建议,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建设步伐、强化对国际资金流动的监管、不断优化国内货币供给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组合是提升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效率的重点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建南  
本文分别从金融市场的角度以及微观主体对利率弹性的角度,通过央行基准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关系;利率与资本市场利率的关系;利率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利率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以及利率与企业投资的关系做了一些分析与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及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晓青  
:1998年以来,中央银行实施了一系列货币扩张政策,然并未达成预期,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货币传导机制存在障碍。鉴此,应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约束机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灵活倾斜政策扶持出口,加快货币市场发展,提高央行调控能力,在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推行消费信贷,抓住有利时机,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运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娟  
对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以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为载体进行的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货币政策在国际间的传导方式是公开的,其对他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间接的、双向的。这就要求货币当局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促使各国在货币政策上进行协调与合作,以尽可能地保证一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共同福利的最大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夏斌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需要探讨的是,中央银行调控的政策意图如何有效地传导并实现货币、信贷的预期调控目标。该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无法有效传导的表现,分析了传导机制失效的原因,并指出了央行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樊元  段宇鹏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进行传导,但国内的学者对于这两种渠道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存在一定分歧。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2001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结合ADF平稳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实证方法进行量化分析,证明了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货币渠道而非信贷渠道对实体经济量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