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8)
2023(10120)
2022(8427)
2021(8281)
2020(7210)
2019(16559)
2018(15963)
2017(31791)
2016(16636)
2015(18549)
2014(18387)
2013(17966)
2012(16023)
2011(13598)
2010(13242)
2009(12116)
2008(12064)
2007(10119)
2006(8268)
2005(6897)
作者
(41489)
(34708)
(34610)
(32957)
(22204)
(16473)
(16067)
(13617)
(13094)
(12101)
(11819)
(11611)
(10827)
(10622)
(10620)
(10500)
(10429)
(10116)
(9874)
(9823)
(8359)
(8155)
(8121)
(7994)
(7909)
(7892)
(7547)
(7360)
(6733)
(6709)
学科
(63476)
经济(63413)
(59972)
管理(58567)
(50918)
企业(50918)
方法(37050)
(36644)
数学(33696)
数学方法(33308)
(22015)
财务(21976)
财务管理(21917)
企业财务(21091)
中国(18071)
(16383)
(15647)
财政(13255)
业经(12932)
(12666)
银行(12660)
(11673)
(11111)
保险(11019)
(10879)
金融(10878)
(10754)
(10628)
地方(10584)
农业(10462)
机构
大学(219090)
学院(218471)
管理(95435)
(93951)
经济(92303)
理学(83421)
理学院(82780)
管理学(81626)
管理学院(81227)
研究(59395)
(56249)
中国(52301)
(42184)
财经(41511)
(37921)
科学(32620)
财经大学(31310)
中心(30641)
(30132)
经济学(29891)
业大(27917)
经济学院(27323)
商学(26402)
(26378)
商学院(26208)
(26098)
北京(25633)
经济管理(24921)
(23281)
研究所(23234)
基金
项目(152041)
科学(123121)
基金(115911)
研究(111741)
(98500)
国家(97731)
科学基金(87954)
社会(74977)
社会科(71367)
社会科学(71352)
基金项目(61968)
(57570)
自然(57238)
自然科(56005)
自然科学(55994)
自然科学基金(55043)
教育(52523)
(47987)
资助(47532)
编号(43814)
(35627)
成果(33755)
重点(33337)
(32623)
教育部(32068)
国家社会(31990)
人文(31520)
创新(30522)
科研(30300)
(29964)
期刊
(90010)
经济(90010)
研究(63502)
(51600)
中国(37129)
管理(33674)
学报(26807)
科学(26120)
(25143)
金融(25143)
大学(22556)
学学(21748)
财经(21139)
(20719)
技术(19081)
(17804)
财会(15724)
经济研究(15623)
教育(14691)
会计(14332)
农业(13909)
业经(13310)
问题(11658)
理论(11296)
统计(10927)
技术经济(10772)
通讯(10535)
会通(10514)
实践(10222)
(10222)
共检索到308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沈立  谢志刚  
我国财险公司按照保费规模和资本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的经营和风险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制定行业政策和监管标准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从分析各类公司的定价风险入手,分析不同类别公司之间的风险差异,并尝试使用分层递减的资本标准制定方法,将已赚保费分为[0,20亿)、[20,100亿)、[100亿以上]三个区间,研究发现对应的资本要求分别为30%、22%、15%。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晓静  劳传玲  
我国保监会现行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对于保险公司资本量的测度与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反映保险公司投资资产所具有的风险,迫切需要形成新一代监管制度。投资资产认可标准的确定是计量偿付能力的基础,本文应用风险价值模型度量了资产的某段时间风险价值,并与投资资产认可标准中风险折价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投资资产标准认可不当带来的松弛风险、过度约束风险及其他潜在风险。最后本文围绕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个核心内容,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袁智军  
以风险度量为基础确定偿付能力最低资本标准正成为国际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的趋势。本文以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经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保险风险进行度量,确定对应的偿付能力最低资本标准,并对我国建立以风险度量为基础的偿付能力最低资本标准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华  王丽珍  
利用2009-2014年45家财产险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针对我国产险业资本、偿付能力和风险调整的门限回归联立方程,研究了产险公司资本和风险调整的异质性特征。门限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资本调整的行动临界值分别是167.42%和368.51%,承保风险调整的行动临界值分别是362.94%和189.99%。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虽然在监管高压区监管压力对资本和承保风险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整体而言,资本和承保风险、投资风险的良性作用机制尚未形成;监管中压区公司资本和风险调整的作用机制要优于监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华  王丽珍  
利用2009-2014年45家财产险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针对我国产险业资本、偿付能力和风险调整的门限回归联立方程,研究了产险公司资本和风险调整的异质性特征。门限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资本调整的行动临界值分别是167.42%和368.51%,承保风险调整的行动临界值分别是362.94%和189.99%。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虽然在监管高压区监管压力对资本和承保风险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整体而言,资本和承保风险、投资风险的良性作用机制尚未形成;监管中压区公司资本和风险调整的作用机制要优于监管高压区和监管低压区,各财产保险公司需要实现资本和风险的合理匹配和良性互动,使自身处于"监管适度"的健康环境中。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高志强  
基于风险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框架既可以作为监管机构考量保险公司资本充足性的外部模型,又可以作为保险公司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模型,是保险偿付能力框架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欧洲偿付能力标准Ⅱ和瑞士偿付能力测试为基础,对基于风险的偿付能力框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这一框架进行了介绍,并对几个核心问题展开了进一步探讨。进而,对这一框架对保险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并不具备实行该框架的条件,并建议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向风险模型的转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崔晓东  郑玉华  
保险公司有不同的利益主体,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公司效率,而投保人和监管机构关注的核心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那么效率与偿付能力是否存在冲突,或者说,监管机构的偿付能力约束是否影响公司效率以及影响程度究竟如何,是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金融中介的视角,考虑不同利益主体,把偿付能力作为一产出指标,通过分析该指标的介入对效率的影响来研究偿付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实证研究中,引入DEA的扩展模型—RAM,因为相对于DEA,RAM能更全面地反映保险公司的相对效率,所得到的效率值具有严格单调性,而且能处理指标出现负值的情况,这对于不多的样本特别具有吸引力;在检验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效率差异时,考虑到RAM方法得到的效率值是一个序数概念而不是绝对数量,本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方法进行检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苏晋  徐景峰  熊璐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持续趋同,其本质特征是引入公允价值,其中财务报告准备金采用负债最优估计加风险边际方法评估,这是负债迈向"公允"的重要一步。本文基于新会计准则和欧盟偿付能力II的视角,利用二元模型,以一款两全保险产品为例进行分析,采用资本成本法、分位数法和情景对比法计算风险边际。结果表明,由于不同评估目的下资本的定义比较模糊,加之缺少评级机构,因此国内目前应用资本成本法的条件不成熟;而情景对比法反映"小概率"事件对准备金的影响,适用性较差;分位数法较为稳定,适用于传统寿险产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珍  李秀芳  
本文利用34家产险公司的面板数据,建立局部联立调整模型对资本与组合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本增加使产险公司能够承担更多风险,但风险一定程度内的变化并不会导致增资压力。检验影响资本和风险调整的因素发现,保费增长是导致资本增加的主要因素,规模发展对资本要求的必然性掩盖了我国产险公司盈利能力差的现状;偿付能力充足的公司改变资本和风险的速度大于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我国的保险监管执行力有待提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蔡颖  
虽然很难对某一家具体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给出精确的最佳比例,但国际保险实务界确实存在着有关险资最优资本结构的实践标准。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监管部门开始酝酿新的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强化保险公司的财务基础,提高对多种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和国际保险同业在再融资方面的不同,发现目前我国保险企业的还难以做到从优化资本结构的高度来主动规划再融资行为。在业务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国内保险公司一方面要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资本占用少的业务,保持偿付能力稳定;另一方面也要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提前计划未来的资金需求,做好再融资规划。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县华  王云波  
本文基于Campagne(1961)模型,利用中国非寿险行业2009~2012年公开披露信息数据,对中国"偿一代"中所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标准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偿一代"中关于最低资本要求的比率落在本文的估计区间内并偏最小值近一些。这表明现行标准是偏激进的,但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2)以自留保费为分母计算的赔付率并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赔付率与承保风险状况。以已赚保费为分母计算出来的最低资本需求比率要比以自留保费为分母计算出来的结果平均高3.5个百分点。(3)正态分布条件下估计出来最低资本需求比率要比Beta分布条件下的结果高,平均要高出近3个百分点。本文的研究是中国保监会公布"偿二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景丽英  李子国  
一、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 能力的原始数据库的建立 1.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选择。考虑到数据的易得性,选取我国21家财产保险公司进行偿付能力的对比,分析偿付能力的优劣势,为公司进一步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2.原始数据库的建立。在2002年《中国保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亮  贺栋  
偿付能力是保险企业的生命线,是保险业监管的核心。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全球性的偿付能力危机,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的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浪潮。因此重新审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改革和完善其监管效率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现状,重点从财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桦   赵桦  
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内容,以高效率、低成本为主要特征的保险科技是新时代实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中国2016—2020年56家产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实证检验保险科技与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保险科技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产险公司偿付能力提升。这可能是因为保险科技能够针对传统保险业务的痛点对症下药,驱动产险公司高水平发展,具体表现为偿付能力的提高;门槛回归显示,保险科技正向促进产险公司偿付能力增长过程中受到金融数字化和监管成本的门槛收敛调整;异质性分析表明,保险科技发展对不同属性产险公司偿付能力存在不对称影响,对中资产险公司和所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产险公司偿付能力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所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低的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外资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甚至表现出了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保险科技对于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提升作用在金融监管的参与下有所降低,反映出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与保险科技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错配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保险科技对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驱动作用,本文建议,未来要积极推进保险科技发展,同时将资源适度朝向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倾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闲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性是保险监管的内容之一,但是这一信息却往往不被投保人所获知,造成保险供给(保险公司)和保险需求(投保人)两方信息的不对称。本文以保险公司存在偿付能力风险为基本假定,以累积性预期理论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构建保险需求和供给模型,分析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险需求的变化及其对保险供给和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当偿付能力信息不对称时保险市场会出现市场失灵,导致投保人利益受损和保险公司缺少降低偿付能力风险的动机。因此,加强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并且降低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是提高保险市场效率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