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3)
- 2023(13438)
- 2022(11341)
- 2021(10870)
- 2020(9473)
- 2019(21352)
- 2018(21069)
- 2017(40161)
- 2016(21940)
- 2015(24929)
- 2014(24706)
- 2013(24385)
- 2012(22342)
- 2011(20080)
- 2010(20021)
- 2009(18764)
- 2008(19062)
- 2007(16637)
- 2006(14047)
- 2005(12273)
- 学科
- 济(87732)
- 经济(87634)
- 管理(68388)
- 业(64624)
- 企(55372)
- 企业(55372)
- 方法(44274)
- 数学(38471)
- 数学方法(37949)
- 财(34477)
- 农(22884)
- 中国(22812)
- 学(19785)
- 业经(18734)
- 务(18412)
- 财务(18368)
- 财务管理(18306)
- 制(17683)
- 企业财务(17401)
- 技术(17287)
- 地方(16661)
- 理论(16111)
- 贸(15782)
- 贸易(15776)
- 易(15296)
- 农业(14848)
- 银(14148)
- 银行(14109)
- 财政(13979)
- 和(13794)
- 机构
- 大学(314534)
- 学院(311078)
- 济(127388)
- 经济(124876)
- 管理(121042)
- 理学(105066)
- 理学院(103913)
- 研究(102099)
- 管理学(102036)
- 管理学院(101437)
- 中国(76894)
- 财(66161)
- 京(65194)
- 科学(62922)
- 所(51409)
- 农(50275)
- 财经(49763)
- 中心(47363)
- 研究所(46717)
- 江(46273)
- 业大(45709)
- 经(45105)
- 范(41057)
- 师范(40646)
- 北京(40393)
- 经济学(40021)
- 农业(39794)
- 财经大学(36897)
- 院(36442)
- 经济学院(36275)
- 基金
- 项目(209214)
- 科学(165362)
- 基金(153062)
- 研究(151603)
- 家(133227)
- 国家(132136)
- 科学基金(113791)
- 社会(96532)
- 社会科(91532)
- 社会科学(91509)
- 省(81721)
- 基金项目(80958)
- 自然(74015)
- 自然科(72373)
- 自然科学(72345)
- 教育(71127)
- 自然科学基金(71053)
- 划(69169)
- 资助(62372)
- 编号(60830)
- 成果(50051)
- 重点(47439)
- 部(46999)
- 创(45605)
- 发(44101)
- 创新(42830)
- 课题(41742)
- 科研(40883)
- 教育部(40586)
- 国家社会(40233)
- 期刊
- 济(134031)
- 经济(134031)
- 研究(90234)
- 中国(57471)
- 财(56513)
- 学报(49115)
- 科学(44653)
- 农(43951)
- 管理(43540)
- 大学(37624)
- 学学(35310)
- 教育(32995)
- 农业(29795)
- 技术(27666)
- 融(26154)
- 金融(26154)
- 财经(25003)
- 经济研究(22186)
- 经(21447)
- 业经(20627)
- 问题(17806)
- 业(16545)
- 技术经济(15949)
- 版(15763)
- 统计(15256)
- 财会(15127)
- 理论(14505)
- 贸(14461)
- 科技(14420)
- 图书(14366)
共检索到452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葛奇
为什么新冠疫情期间美国财政部采取的财政刺激计划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却未产生类似的结果?这一现象被称为“现代货币与通货膨胀之谜”。学者们试图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价格水平财政理论”加以解释。根据这一理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量化宽松相当于美联储存款准备金与长期投资者所持债券的一种互换,仅改变了基础货币的数量,并不直接影响广义货币的供给。而新冠疫情期间的财政刺激计划是财政部发债并由美联储使用存款准备金直接从公开市场购入,资金通过财政传递机制转变为个人和企业的银行存款,导致广义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单纯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但当量化宽松政策与大量的财政赤字结合在一起时,会在增加基础货币的同时扩大广义货币供给,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尽管政府可以通过增发债券为当前的财政赤字融资,但带来的后果是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升高。财政赤字可以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但是增发的债券需由政府承诺通过未来的预算盈余偿还。本轮美国经历的通货膨胀在根源上是财政性的,是大量政府债务与不断削弱的财政政策框架可信度共同作用的结果。紧缩性货币政策若没有可信的财政安排提供支持,将无法解决这种财政性通货膨胀,相反只会使通货膨胀加速。未来几年,美国仍然存在趋势性通货膨胀风险。后疫情时代,应对通货膨胀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通货膨胀目标不应只是用来指导央行如何关注通货膨胀,而应当成为央行和政府之间的一种协定。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陆成林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长、隐蔽程度高,疫情不仅对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巨大冲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巨大进展,态势不断向好。财政在此过程中,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发挥了巨大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这场人民战争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需求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家昊 周铭浩 马春惠 邹确
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疫情防控任务需求、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诉求需要,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的特点,来选择两者的协调方式,进而分析其在相应的传导机制下所取得的效果,最后根据经济运行现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对未来经济走势做出合理的研判,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实施给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所引发的健康和经济危机,加重了之前业已存在的全球教育危机。联合国及相关发展机构一直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和全球治理的前沿,倡导将教育恢复作为摆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实现经济复苏的关键对策,呼吁所有国家及合作伙伴为人类和地球的未来而投资于教育。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尚未将教育列入财政支持优先事项,公共教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份额下降,教育在应对危机的财政措施中没有受到重视,教育援助在官方发展援助总额中的占比下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我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仍然强调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只增不减”。在后疫情时代,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必要参考借鉴国际社会关于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与政策倡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新教育融资机制,公平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供国际教育公共产品,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闫坤 刘诚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冲击,一季度经济和社会指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在此形势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可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和制度支撑,推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以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守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底线,控制地方债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针对性降低中间品进口关税。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财政 六稳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莹
据初步测算,疫情影响之下,2020年全年财政增速保持在0-2%难度很大,财政收支缺口预计将达6.6-7.2万亿,赤字率大概率"破3",GDP增速"保6"难度较大,过度增债扩支、CPI上涨、PSL工具运用、非税收入暴增等可能引发潜在财政风险。基于此,财政应充分立足国家治理的视角,合理调控当前保障疫情所需、近期弥补收支缺口、远期熨平经济风险,综合运用适度增债扩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财政金融互动、强化风险管控等多重手段,切实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同时,专注高质量发展与民生幸福,为财政适度松绑,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财政影响 应对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韩博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基于当前疫情发展信息,初步评估其对2020年财政收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财政减收增支在1.2—1.7万亿元之间,做好今年的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因此本文提出,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债务"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赤字率和债务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收入侧的潜力,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安排能力,努力谋求2020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力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六稳",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财政减收 赤字率 财政收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晓云 杜崇珊 李成威
美国是医疗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发达经济体中唯一没有实现全民医保的国家。其医疗体系特别是医保制度的不完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尤为凸显。文章梳理了美国的百年医改历程,并在国际比较基础上总结其医疗体系的特点,探究美国医改屡遭失败的原因。美国医疗体系失灵折射的是其文化和制度在构建社会安全网络上的失效。与之对比,我国应有文化和制度自信,在医改中要避免类似误区,注重整体规划设计,确保各部分协调运行,防止制度碎片化;还应构建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的制度设计在确保最低收入阶层能获得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同时,又可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也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芬 李犁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仍需各级政府主动出击,全力应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本文以盘锦市为例,从三次产业、"三驾马车"以及三大收入等方面全方位揭示了新冠疫情对财政经济的影响,从宏观经济数据、调查问卷和财政收支等方面分析了财政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最后提出了强化各种政策组合、挖掘财政自身潜力及争取上级部门更大支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财政经济影响 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章玉贵 徐永妍
文章分析了美联储在2020年3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冲击,而推出"零利率+无限量QE"的政策组合等救市方案的背景、特征与市场反应。论述了美联储应对新冠疫情的救市方案已突破了传统货币理论的限制。并结合现代货币理论的兴起及其政策主张的分析,论证了美联储的救市方案事实上在推行现代货币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基于现代货币理论的救市方案,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却可能带来严重的中长期风险。我国决不能引入现代货币理论作为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必须严控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卢春天 刘萌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度互联却又脆弱的现代世界系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运用新制度主义的世界社会理论来对目前欧盟在疫情应对和防控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超越研究中的国家中心主义或欧盟中心主义,与欧洲研究中的"社会学转向"产生共鸣。文章从世界社会理论视角出发,在更广泛的世界社会背景之下分析欧盟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和防控,通过"同构"过程来分析欧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三个阶段,并从"脱钩"说明欧盟在疫情应对过程中显现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扩散"机制可知,欧盟应在加强医疗保健治理的集中化、强化信息和数据安全以及增加卫生保健系统的弹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强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警醒我们,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能遭遇不可预见的风险,因而增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应对能力将成为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课题。近年来兴起的韧性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选择。韧性经济理论源于人们对于生态世界观和非线性认知的加深,目前已经形成分析突发性危机的工程型韧性经济与持续性变化的生态型韧性经济两种研究路径。本文在介绍、分析韧性经济理论的来源与内容的基础上,运用韧性经济理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认为我国经济将经历一个短暂反弹、短期下调、长期向好的发展路径。最后提出发展韧性经济不仅可以降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可以更为有效地应对其他类型的危机,而发展我国韧性经济需要采取认知经济发展的非线性、重构经济风险来源、选择长期韧性经济发展路径等方法。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韧性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汉祥 汪子昊
经济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企业能否具有良好的财务韧性对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能够率先实现业绩复苏的企业为样本,运用定性比较研究方法对财务韧性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财务韧性的形成机制并非唯一而是殊途同归,梳理出“非集权下的周转能力互补配合机制”与“集中归核下的单项周转能力支撑机制”两种主要的财务韧性形成机制;同时,深入讨论了财务韧性形成机制中的触发效应与配合效应,并且对相关被认为是可以无差别自由选择的财务策略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在财务韧性形成机制中的财务策略具体配合关系。
关键词:
财务韧性 形成机制 定性比较分析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长革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经济恢复和平稳增长。与以往两次经济下行及其相应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同,本轮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外力干扰导致经济停摆、有效需求遭到抑制所致,只要疫情结束,经济运行自然会恢复正常。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再次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而应该以疫情防控和"纾困"为主,在稳定公共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公共消费支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白彦锋 李泳禧
虽然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全球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但也面临着人口密度高、医疗资源绝对数低、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等问题,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其造成了极大威胁。由于"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落实以及特区政府在应急预警、顶层协调、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努力,澳门并未出现新冠肺炎集中爆发的现象。本次疫情使澳门经济的重要支柱——博彩业和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和自身巨量的财政储备,特区政府仍有充足的资金实现一系列稳定就业、刺激经济的政策,其中不乏有颇具特色的水电费补贴计划、带薪培训计划等。对澳门一系列政策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与借鉴,有助于完善我国大陆地区应急机制与应急财政。
关键词:
应急财政 公共财政 应急机制 财税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