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47)
2023(18636)
2022(15803)
2021(14853)
2020(12479)
2019(28493)
2018(28110)
2017(54517)
2016(29372)
2015(32948)
2014(32755)
2013(32544)
2012(29711)
2011(26376)
2010(26450)
2009(24443)
2008(24234)
2007(21450)
2006(18763)
2005(16322)
作者
(84360)
(70670)
(69916)
(66730)
(44641)
(33845)
(31694)
(27576)
(26562)
(25167)
(23886)
(23801)
(22348)
(22114)
(21801)
(21394)
(21022)
(20816)
(20203)
(20103)
(17414)
(17280)
(17072)
(16246)
(15809)
(15717)
(15636)
(15633)
(14217)
(14114)
学科
(119430)
经济(119293)
(109694)
管理(97426)
(91202)
企业(91202)
方法(55699)
(49542)
数学(45931)
数学方法(45353)
(43544)
业经(35116)
农业(32906)
中国(30258)
(26835)
财务(26762)
财务管理(26702)
(25419)
企业财务(25384)
(23552)
地方(22772)
技术(21916)
理论(21487)
(21085)
(20417)
(19926)
贸易(19918)
(19389)
(19009)
(18711)
机构
学院(419158)
大学(414606)
管理(170808)
(168131)
经济(164672)
理学(148225)
理学院(146729)
管理学(144242)
管理学院(143476)
研究(132898)
中国(102739)
(86920)
科学(83820)
(83189)
(80231)
业大(66714)
(66636)
财经(63943)
(62402)
农业(61954)
中心(61827)
研究所(60424)
(58280)
北京(53733)
(51624)
师范(51138)
(49771)
经济学(49771)
(47910)
财经大学(47204)
基金
项目(287445)
科学(226915)
基金(210152)
研究(209161)
(182771)
国家(181153)
科学基金(157221)
社会(132798)
社会科(125697)
社会科学(125662)
(113184)
基金项目(111851)
自然(103211)
自然科(100784)
自然科学(100758)
自然科学基金(98955)
教育(94809)
(93689)
资助(85887)
编号(85579)
成果(67444)
重点(63421)
(63363)
(60975)
(60953)
课题(57101)
创新(56505)
科研(55189)
国家社会(54793)
教育部(54098)
期刊
(187138)
经济(187138)
研究(117752)
中国(78849)
(77682)
(68910)
学报(66732)
管理(63214)
科学(61766)
农业(52880)
大学(51065)
学学(48592)
教育(38321)
技术(36729)
业经(35936)
(35720)
金融(35720)
财经(31293)
经济研究(27932)
(27518)
(26788)
问题(25069)
技术经济(21585)
(21208)
科技(19902)
资源(19606)
图书(19532)
财会(19444)
现代(19429)
理论(18784)
共检索到609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丽  黄天齐  
促进农业资源的利用,发挥农业资源的正外部性效应,是我国建立生态农业的重点内容,但目前我国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的财政激励制度并不完善。基于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外部性理论的运用为起点,从激励机制的视角研究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财政制度,可为我国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制度选择提供参考。为此,文章结合外部性理论和激励理论,分析了农业资源利用的外部性效应以及采用财政激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比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所的采取制度,总结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在促进农业资源利用中的共同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正外部性的财政激励路径,具体包括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元聪  晏小刚  
农业保险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的属性以及农业保险提供者与农业保险正外部性的分享者在利益上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市场主体不愿意主动去提供农业保险这种准公共物品。为了增加农业保险这种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就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对农业保险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加以规范,并通过完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对农业保险正外部性的提供者予以激励,从而平衡协调正外部性的提供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利益,以保证农业保险正外部性供给的持续性,从而促进农业保险的长足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新华  韦向阳  
农业保险的"三高"(高风险性、高赔付率、高亏损率)特征及其"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没有政府对农业保险参与各方的激励就难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随着在农业保险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现行财政激励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本文在论述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财政激励的机理基础上,评价了我国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各项财政激励政策,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政策的完善作进一步的探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新华  
农业保险的"三高"(高风险性、高赔付率、高亏损率)特征及其"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没有政府对农业保险参与各方的激励就难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随着在农业保险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现行财政激励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本文在论述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财政激励的机理基础上,评价了我国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各项财政激励政策,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政策的完善作进一步的探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熊志刚  安秀梅  
本文利用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在补贴总量隐形约束、地区发展趋同背景下,财政分权体制、空间异质性财政竞争、专项转移支付等因素影响农业保险产出的计量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发展农业保险的财政激励问题。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民生"支出偏好在农业保险领域并不明显;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财政分权共同作用促进农业保险发展,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保险市场发展显著影响地方农业保险发展,但存在非线性关系。应完善对地方政府的制度性激励体系,以培育农业保险市场作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直接目标,关注地区空间异质性应优先于农户需求差异性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思慧  赵曙东  
利用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对政府财政激励、资源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激励、资源能力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减免类政策激励效果优于补贴类政策效果,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在"国有企业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强化企业自身竞争力,调整和完善财政激励方式和激励对象,这将是增强企业创新行为的有效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志刚  安秀梅  
本文利用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财政分权体制、空间异质性财政竞争、专项转移支付等因素影响地方农业保险产出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地方政府发展农业保险的财政激励问题。实证结果显示:地方"重投资、轻民生"支出偏好在农业保险领域体现并不明显;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并未对农业保险财政投入形成"挤出效应",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分权共同促进了农业保险发展;保险市场发展程度显著影响地方农业保险发展,但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国家财政优惠政策和企业自身融资方式作为当前企业技术研发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2013—2017年922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阶段影响,结果表明:在研发创新的不同阶段,财政激励效应和融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财政补贴激励效应集中在研发投入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呈现下降趋势;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不断上升,并在成果转化阶段集中凸显;股权激励和债权激励在研发投入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激励效应显著,并且股权激励效应大于债权激励效应。同时,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财政激励在各周期保持了正向激励效应,其中财政补贴效应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税收优惠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效果更显著;融资激励中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效应一致,但股权融资在企业衰退期各阶段展现了创新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略强于股权激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治  
财政与金融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资金配置方式,具有较强的功能互补性,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解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而导致农村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的困境。目前,我国财政与农村金融的关系呈现出分裂和扭曲的非正常状态,存在着财政激励缺位或者过度的问题。应当通过建立财政激励适度原则、市场化原则、开放性原则,不断完善奖励与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损失的分担和补偿、农业保险的扶持、农业贷款担保的扶持等方面的制度措施,构建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法律保障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天添   王慧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通过探索性案例的组态研究范式,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展开研究,检视了定向财政激励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当前,相较于“雨露均沾”式的传统财政激励,“扶优扶强”式的定向财政激励更能够发挥政策边际溢出效应;同时,定向财政激励可通过强化现金流韧性,引导链主企业采用供应链金融等权益性投资,促进供应链资本溢出,并通过对链内优质资产并购重组,实现供应链高端整合,从而为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据此建议进一步深化定向财政激励内涵,强化政策激励力度,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天添   王慧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通过探索性案例的组态研究范式,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展开研究,检视了定向财政激励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当前,相较于“雨露均沾”式的传统财政激励,“扶优扶强”式的定向财政激励更能够发挥政策边际溢出效应;同时,定向财政激励可通过强化现金流韧性,引导链主企业采用供应链金融等权益性投资,促进供应链资本溢出,并通过对链内优质资产并购重组,实现供应链高端整合,从而为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据此建议进一步深化定向财政激励内涵,强化政策激励力度,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洋林  储德银  张长全  
本文在理论阐释财政补贴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基础上,运用2010~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补贴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的效应。研究表明:第一,财政补贴虽激励了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但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第二,研发费用对创新产出具有不稳健的激励效应,且非国有企业财政补贴激励效应较为显著,但其效应低于国有企业;第三,财政补贴总体上有利于企业创新产出,但该激励效应在国有企业并不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元聪  谭鑫  
地票交易作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之间矛盾的有效尝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其具有的正外部性也日渐显现。为了激励地票交易的正外部性,就需要不断创新经济立法,在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国家适度干预原则下,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完善农民权益保护制度、地票持有人权益保护制度以及地票交易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子英  周小昶  
市场一体化建设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其中产品市场统一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本文手工搜集1999—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数据,以母公司在异地设立子公司的行为来测度资本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性;借助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的“自然实验”,研究了财政激励对资本要素市场整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得税分享改革降低了地方发展企业的税收分成,于是地方政府放松了对国有资本的管制,地方国有企业在异地设立子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该效应与税收分成的比例完全吻合,改革后地方所得税分成比例为40%,因此,只有那些地方政府持股比例大于40%的地方国有企业才显著增加了跨地区投资;地方财政对国有企业依赖度越大,政策的刺激效应越大,并且跨省投资显著多于省内异市投资;这种投资行为不仅显著改善了资本回报率,而且增加了地方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本文的研究拓展和丰富了关于要素市场整合的研究,在当前税制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为建设统一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钱金保  邱雪情  
文章从激励差异视角重新考察"撤县设区"的财政收支效应。基于广东的区划改革和转移支付政策实践构造一个"准试验"样本,样本期内既有"撤县设区"案例,也涉及省财政对县区激励性转移支付政策的重大调整,因而能够区分二者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分析过程包括两步,首先,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D-DID)方法,发现"撤县设区"降低了县区财政收支增速;其次,依据激励性转移支付政策变化构建三重差分(DIDID)考察"撤县设区"政策效应的产生机制,发现财政激励差异是导致"撤县设区"政策效应的原因。文章为检验"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如何影响当地发展提出一种识别机制,并发现激励落差是导致"撤县设区"影响财政收支的背后机制,而"撤县设区"本身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