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23)
2023(17874)
2022(15415)
2021(14651)
2020(12311)
2019(28451)
2018(28525)
2017(54839)
2016(29902)
2015(33721)
2014(33962)
2013(33082)
2012(30217)
2011(26993)
2010(27205)
2009(25077)
2008(24695)
2007(21565)
2006(19033)
2005(16962)
作者
(84160)
(69829)
(69485)
(66406)
(44251)
(33372)
(31570)
(27296)
(26448)
(24929)
(23646)
(23463)
(22316)
(22070)
(21644)
(21538)
(20739)
(20717)
(19941)
(19899)
(17384)
(17118)
(16935)
(15985)
(15735)
(15495)
(15493)
(15441)
(14112)
(13782)
学科
(113226)
经济(113064)
管理(90746)
(84033)
(70137)
企业(70137)
方法(52397)
数学(45846)
数学方法(45251)
(42807)
中国(33645)
(32336)
(29114)
业经(25940)
(23578)
(23011)
财务(22926)
财务管理(22859)
企业财务(21668)
地方(21598)
农业(20810)
(20747)
银行(20699)
(20666)
(20007)
贸易(19998)
理论(19898)
(19654)
(19476)
(18657)
机构
大学(418654)
学院(416495)
(167340)
经济(163712)
管理(162836)
理学(140413)
理学院(138909)
研究(137226)
管理学(136466)
管理学院(135695)
中国(104287)
(89062)
(88230)
科学(82944)
(68249)
财经(66694)
(64654)
中心(62208)
(61721)
研究所(61336)
(60520)
业大(60286)
北京(56391)
(54081)
师范(53534)
经济学(51196)
农业(50358)
(50267)
财经大学(49571)
(48939)
基金
项目(279374)
科学(219354)
研究(207029)
基金(202123)
(175216)
国家(173772)
科学基金(149448)
社会(129924)
社会科(123058)
社会科学(123028)
(108665)
基金项目(106587)
教育(96498)
自然(96134)
自然科(93872)
自然科学(93845)
自然科学基金(92136)
(91227)
编号(85267)
资助(83543)
成果(70348)
(62486)
重点(62265)
课题(58961)
(58540)
(57838)
创新(54027)
教育部(54000)
(53710)
国家社会(53379)
期刊
(183739)
经济(183739)
研究(128070)
中国(83293)
(71861)
学报(64282)
管理(61068)
(58050)
科学(57979)
教育(50029)
大学(49975)
学学(46884)
农业(39437)
(37906)
金融(37906)
技术(37238)
财经(33206)
业经(29891)
经济研究(29630)
(28360)
问题(24139)
理论(20434)
图书(19796)
(19479)
技术经济(19359)
(19205)
科技(18695)
实践(18489)
(18489)
财会(18380)
共检索到620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璟莉  
一、财政体制的核心指标:财政收入满足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轮改革和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渐趋稳定。1994年财政分税制体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稳定区间,财政体制改革对于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全国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欧林宏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历来注重集权与分权,其效果并不理想。当前我国经过几次重大改革后,财政效率得到了提升,今后我国应该确立以财政效率为目标的改革战略,合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预算内外、各级财政之间的关系,结合分税制和公共财政建设,以保障我国财政体制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子达  
本文主要分析2006年以来河北省各级次政府间的财政收入变动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河北省省本级财政收入集中度较低,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省本级有必要集中一部分财力,便于对下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推进全省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赵大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是当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总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了构建以"辖区财政责任"为核心的分税分级财政的构想,即建立辖区财政体制。该体制是一种立体的分级模式,不同于注重本级财政的平面分级模式,更适合我国以"中央决策,地方执行"为基本特征的国家治理架构,也更有利于国家"五位一体"建设的全面贯彻落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勇  
财政是有"魂"的,财政的"魂"就是财政理念,财政的理念是财政的价值观,是财政的宗旨。财政理念对财政行为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深刻地约束和推动着财政的进步。现代财政理念集中体现为"法治、民主、公共、效益"四种基本观念凝练现代财政理念应该寻找财政最核心的价值观念,财政的核心理念应该基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彬  杜两省  
营改增后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不等于全国财政收入减少,试点阶段短期内营改增对全国财政收入甚至有增加的效果。当然,这一效应会迅速趋弱,中期会减少税收,长期又会增加税收。利用ARIMA模型评估的2014年减税效应只有755亿元,全面扩围年减税效应估计不超过2300亿元;用OLS估计2014年营改增效应是减少税收3833.33亿元,全面扩围估计形成减税效应11420亿元。由于营改增后地方税收失去营业税主体税种,因此,中央应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注重建立激励相容的财税体制,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分成比例。调整后的分税制应该继续保持一定的弹性,不宜采取全国"一刀切"模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美涵  
本文从我国财政收入体制的实质、特征和改革路径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剖析。指出一国财政收入的实质,是一国政府怎样去筹集收入,筹集多少,用什么形式去筹集和向谁收入等大问题。特别是从我国财政收入的总量、结构和增速三个层面,概括了我国财政收入体制具有大而失度、多而繁杂和快而失序等三大特征。进而又提出了"多用税、广用债、深减费"的改革路径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是下一步整个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改革的基本趋向是建立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地方分级财政。其目的在于理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实现地方财政职能。本文认为,地方财政体制改革需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赋予省一级适度的调控权,二是体制确定力求规范,三是合理调节省以下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据此,本文就如何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如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地方税体系建设和地方税种划分、地方财政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志勇  
分权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词。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分权",不仅是"行政系统内"的分权,更重要的是"经济系统间"的分权,即对市场的分权,如逐步放开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经济以及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改造等等,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各种分权中,财政分权又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正是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使各地方成为相对独立的财政主体,有了与自身利益紧密结合的经济目标,促进了地方间的经济竞争与财政竞争,才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财政理论更新和发展,首要问题是必须重新认识财政职能。作者结合中西方财政理论,提出了新的财政职能范围,即在满足"四个层次"的社会公共需要的同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发挥调控作用。判断财政职能作用的大小,必须看财政宏观调控的运用和力度。作者指出,应改革财政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其调控作用。目前的任务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财政改革步伐,积极推行税利分流和分税制等项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金峰  
城市作为一国人口主要聚居地和经济增长的极点,在国民经济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城市要保持活力,需要城市财政通过合理的渠道汲取必要的收入,对城市公共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生产要素的流动及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充分的条件。城市财政在整个财政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而逐步显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园晨  徐亚平  
财政体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支,进行财政管理中,划分各级政权之间的权、责、利关系的制度。文章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着重分析了自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财政“分灶吃饭”体制向地方包干财政体制演变的原因、作用及利弊,提出了“八五”期间改革地方财政包干制,为实现分税制准备条件的设想,强调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事权与财权相适应,中央与地方财权关系应经常调整的大原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戴罗仙  
税费改革极大地影响着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收入规模及其投资规模和结构,使义务教育投资更依赖于县(市)级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而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县级财政无法承担义务教育投资与财政收支、经济同步增长的重大责任。因此,伴随着税费改革和农村经济政策改革措施的实施与落实,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措施应该是改革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将义务教育发展责任上移,实行建立以中央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新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春兰  管永昊  
2002年以来所推进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肩负着统筹城乡发展、理顺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使命,同时又作为"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的探路先锋。当前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体制的适应性问题和新旧两种体制并行的矛盾摩擦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适时审慎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明确省和市、县的职责权限,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借鉴浙江经验,调动市县两个积极性;逐步推进"省直管县"从财政向行政的过渡;建立合适的监管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