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4)
2023(10991)
2022(9001)
2021(8636)
2020(7012)
2019(16000)
2018(15372)
2017(29887)
2016(15742)
2015(17511)
2014(17153)
2013(16609)
2012(14833)
2011(12521)
2010(12134)
2009(10876)
2008(10545)
2007(8570)
2006(6892)
2005(5616)
作者
(38656)
(32691)
(32354)
(30908)
(20649)
(15402)
(14892)
(12702)
(12369)
(11220)
(10924)
(10914)
(10144)
(9883)
(9817)
(9814)
(9742)
(9464)
(9155)
(9073)
(7793)
(7580)
(7530)
(7471)
(7384)
(7286)
(6929)
(6832)
(6338)
(6279)
学科
(58949)
经济(58866)
管理(49288)
(48718)
(38915)
企业(38915)
方法(31144)
(30570)
数学(28485)
数学方法(28131)
中国(19218)
(16983)
(16025)
财务(15990)
财务管理(15935)
企业财务(15217)
(14987)
财政(13147)
业经(13055)
(12275)
银行(12272)
地方(11874)
(11457)
(11422)
保险(11330)
农业(10911)
(10601)
(10555)
贸易(10547)
(10319)
机构
学院(202041)
大学(200314)
(86163)
管理(84765)
经济(84608)
理学(73883)
理学院(73271)
管理学(72143)
管理学院(71759)
研究(57747)
(50776)
中国(49604)
(38582)
财经(36961)
(33771)
科学(32289)
中心(29645)
(28346)
财经大学(27763)
经济学(27617)
业大(26627)
(25720)
(25474)
经济学院(25233)
北京(23229)
研究所(22764)
商学(22701)
(22527)
商学院(22516)
经济管理(22387)
基金
项目(143914)
科学(115653)
研究(107910)
基金(107292)
(91411)
国家(90618)
科学基金(80674)
社会(71730)
社会科(68083)
社会科学(68067)
基金项目(56748)
(55741)
自然(50915)
教育(50098)
自然科(49819)
自然科学(49807)
自然科学基金(48898)
(46079)
编号(43238)
资助(43203)
成果(33196)
(32767)
重点(31768)
(30988)
国家社会(30490)
(30184)
教育部(29272)
人文(28930)
创新(28927)
课题(28711)
期刊
(85198)
经济(85198)
研究(60569)
(44461)
中国(36496)
管理(29200)
学报(25321)
科学(24400)
(23147)
金融(23147)
(22409)
大学(21319)
学学(20503)
技术(18510)
财经(18068)
教育(16714)
(15336)
农业(15141)
经济研究(14556)
业经(13890)
财会(12464)
会计(11192)
问题(11150)
理论(10209)
统计(9868)
技术经济(9585)
实践(9291)
(9291)
(9255)
(9119)
共检索到289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穆怀中  张文晓  沈毅  
随着城市化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现有养老保险制度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其关键在于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不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进行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财政支付的可行性。文章在省级统筹计发方案基础上,设计了养老保险分层平均全国统筹与分比例全国统筹两大类型及六种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全国统筹财政"双补贴"机制(收支缺口补贴与福利损失补贴),构建了养老保险财政支出适度水平模型,选择财政负担可行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方案。研究发现,分比例全国统筹类型(替代率10%中央统筹,替代率20%省级统筹)具有财政支付的长期可持续性。随着财政实力的提升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缩小,可以逐步提高中央统筹的比例,最终自动实...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益  陆颖  
2022年1月我国实施以余缺调剂为目标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全国统筹调剂制度能否可持续运转?会产生多少财政责任?这关系着养老保险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计量和精算模型分五种情况研究全国统筹调剂制度的可持续性:第一,不引入任何政策干预;第二,实施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征缴率等参量改革;第三,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第四,全国统筹调剂制度调整为上缴累计结余;第五,实施所有参量改革、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并上缴累计结余。研究结果表明,当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全国统筹调剂制度上缴累计结余等改革政策协同实施,全国统筹调剂制度可实现可持续发展,财政压力将大大减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益   屈君桥  
我国于2022年1月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在基金统支环节,待遇资金拨付存在“逐级拨付”和“直接拨付”至县级专户两种模式,两者不同点在于中央政府拨付至县级专户的资金是否经由各省级和各市级专户,理论上对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保费征缴行为与财政负担有不同程度影响。本文通过构建计量与精算模型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如果仍实行省际余缺调剂的全国统筹模式,2023—2050年累计财政负担为734万亿元;第二,“逐级拨付”模式不会改变征缴率,但累计财政负担较余缺调剂模式略微降低;第三,受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影响,在“直接拨付”模式下,省级和市级政府产生消极征缴保费的道德风险,累计财政负担较余缺调剂模式和“逐级拨付”模式均有所增加;第四,引入激励相容机制或延退政策均会降低“逐级拨付”和“直接拨付”模式下的累计财政负担,对“逐级拨付”模式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在全国统筹进程中应首选“逐级拨付”模式,如果选择“直接拨付”模式,应激励地方政府征缴保费并适时引入参量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连芬  刘德伟  
全国统筹是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最高层次。基本养老保险从省级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是解决省级统筹中诸多弊端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分析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指出相比省级统筹,全国统筹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了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路径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刘儒婷  胡鹏  吕珊珊  
2010年10月,全国人民翘首期盼的《社会保险法》终获通过。该法案中明确规定了在全国要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被赋予了法律效力。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参差不齐给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全面实施带来诸多问题,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势在必行。但实现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结合当前中国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通过三个步骤最终实现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行性方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益  杨悦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减弱,财政压力逐年加重,而《"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即从中央调剂制度转向全国统收统支制度。这一制度转变能降低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吗?文章运用计量模型和精算模型分析发现:第一,在仍实施中央调剂制度的情况下,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将从2021年的2 586.53亿元增加至2050年的142.77万亿元,累计财政负担为1 255.94万亿元;第二,如果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收统支,在中央政府不采取严格监管措施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征收行为将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征缴率会下降16.1个百分点,虽然2023年及以前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至少下降82.34%,但2024-2050年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上升12.12%-184%,累计财政负担提高21.74%;第三,若进一步提高征缴率,当征缴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累计财政负担比实施全国统收统支制度时下降1.11%。因此,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国家应重视地方政府征收行为的变化,并尽快制定奖惩机制、提高征缴率,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益  杨悦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减弱,财政压力逐年加重,而《"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即从中央调剂制度转向全国统收统支制度。这一制度转变能降低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吗?文章运用计量模型和精算模型分析发现:第一,在仍实施中央调剂制度的情况下,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将从2021年的2 586.53亿元增加至2050年的142.77万亿元,累计财政负担为1 255.94万亿元;第二,如果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收统支,在中央政府不采取严格监管措施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征收行为将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征缴率会下降16.1个百分点,虽然2023年及以前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至少下降82.34%,但2024-2050年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上升12.12%-184%,累计财政负担提高21.74%;第三,若进一步提高征缴率,当征缴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累计财政负担比实施全国统收统支制度时下降1.11%。因此,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国家应重视地方政府征收行为的变化,并尽快制定奖惩机制、提高征缴率,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能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董才生  常成  
从城乡、体制、区域三个视角构建多维二元结构分析框架,透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发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自建立起就深受多维二元结构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多重二元分割的局面。而当前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在突破城乡与体制结构的束缚后,其困境集中体现为区域二元结构的限制。鉴于此,应从设计合理统一的制度参数、明确中央与地方责任划分、平衡区域间利益关系和理顺组织管理体制等方面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秉文  
长期以来,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为县市级,未能实现省级和全国统筹。文章分析了统筹层次较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历次实施省级统筹的标准、方案和全国统筹的实施路径。文章认为,直到2019年才具备实现省级统筹客观条件,实施的是统收统支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全国统筹方案的本质是全国统筹调剂制度,相当于延续和更新了2018年实施的中央调剂制度,是全国统筹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制度安排符合实际情况,但实现统收统支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文章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地方财政对养老保险投入的“长效”机制与“长期”机制的关系、地方财政负担与深挖养老保险制度潜力的关系、部分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的关系,以及统筹层次低产生的影响与历史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信  
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大多数农民工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都没有养老保险,因此农民工的参保率非常的低。这样的现状极大的影响到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实现。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存在的问题,也分析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实现全国统筹的路径,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边恕  李东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需要把握全国统筹的内在要求,同时选择阻力较小的统筹方案。在统筹方案选择上,应考虑渐进式方案带来的政策固化风险与调整成本,以统筹实施时点划分不同的保险待遇计发办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路径。在分析地方政府利益博弈、合理制度参数与给付标准设定等统筹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从多途径分担历史债务、建设垂直化管理的社保经办机构、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等方面入手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关博  王雯  
实现全国统筹是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韧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基本制度承重、社会支持、技术保障和国际经验借鉴方面,中国已经充分具备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基础条件。但在提高统筹层次和央地责任再配置过程中,将带来地方责任主体约束效应弱化、参保约束松弛、地方待遇攀比等一系列风险,有可能严重影响制度稳健运行。建议在科学界定全国统筹内涵的前提下,采用"两步走方式"推进全国统筹。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统一制度结构和基本规定为前提,以财务风险共担为目标,以基金统一管理为准绳,以全国范围内部分基金共济为基础,形成全国统筹制度框架。再用10年左右时间,深化制度整合,清晰主体权责,推动基金统收统支,全面完成全国统筹改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海宁  
笔者根据恩格尔系数对生活水平的划分,结合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以保障老年"基本生活"为目标,以基本养老保险给付适度水平评价为基础,构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指数化调整方案,考察现行城乡三种基本养老保险方案给付水平及其近年调整的适度性。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给付水平近年稳中略升且始终高于"基本生活"需求,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不仅现期保障能力低于"基本生活"需求且缺乏适当的调整方案;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方案设计水平可保障老年农民"基本生活",但由于缺乏调整方案而保障能力呈下降趋势。据此,为了推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则应以保障目标——"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构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益   聂韬  
2022年1月1日,我国启动实施余缺调剂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养老保险“五统一”,但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还未统一。随着全国统筹政策的推进,在全国范围内是继续维持差别缴费率还是统一缴费率,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借鉴税收领域的拉弗曲线,构建计量与精算模型,从基金可持续性与财政责任视角研究发现:(1)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与实际缴费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处的政策缴费率为27.6%。(2)如果继续维持差别缴费率,余缺调剂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可实施至2041年,2024—2050年累计财政责任为7 423 524.546亿元。(3)如果统一缴费率,余缺调剂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仍可实施至2041年,2024—2050年累计财政责任为6 488 988.037亿元,相较于差别缴费率,累计财政责任下降12.6%。(4)进一步引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在统一缴费率的情形下,2024—2050年累计财政责任下降14.1%—54.4%。(5)执行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收统支制度,在统一缴费率并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情形下,相较于全国统筹制度,2024—2050年累计财政责任下降3.3%—9.2%。综上,在基金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为缓解财政压力,应推动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全国统一,并逐步推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收统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卢建平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保障措施尚未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正由低向高艰难推进。全国各地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计发办法和计发基数、待遇水平均存在一定差异,短期内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重大的阻力与困难,可以尝试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责,改革养老保险计发制度和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将养老保险机构改为垂直管理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