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5)
2023(15324)
2022(12856)
2021(12097)
2020(9889)
2019(22776)
2018(22244)
2017(41739)
2016(22197)
2015(24971)
2014(24620)
2013(24512)
2012(22785)
2011(20864)
2010(20349)
2009(18524)
2008(17912)
2007(15317)
2006(13461)
2005(12168)
作者
(62681)
(52577)
(51936)
(49448)
(33410)
(25236)
(23764)
(20546)
(20217)
(18339)
(18038)
(17835)
(16607)
(16596)
(16205)
(16191)
(15576)
(15195)
(15041)
(14949)
(13119)
(12631)
(12549)
(12023)
(11759)
(11704)
(11371)
(11246)
(10568)
(10285)
学科
(102986)
经济(102897)
管理(60032)
(56129)
(43700)
企业(43700)
方法(41971)
数学(37492)
数学方法(37019)
中国(31819)
(27246)
地方(27123)
业经(21736)
(20402)
(19572)
贸易(19552)
(18980)
农业(18546)
(18019)
环境(17124)
(16659)
(15903)
(15477)
(15402)
银行(15386)
(15249)
金融(15247)
地方经济(15087)
(14954)
技术(14381)
机构
学院(311684)
大学(311606)
(136626)
经济(134146)
管理(121016)
研究(113027)
理学(103933)
理学院(102747)
管理学(101062)
管理学院(100474)
中国(87209)
科学(67603)
(67481)
(58826)
(55972)
中心(51897)
研究所(51094)
(49659)
财经(46992)
(45677)
业大(43545)
(43039)
北京(42937)
(42612)
经济学(42509)
师范(42211)
(41584)
农业(38535)
经济学院(38281)
(36510)
基金
项目(215326)
科学(171669)
研究(158518)
基金(157777)
(138099)
国家(137016)
科学基金(117857)
社会(103326)
社会科(98200)
社会科学(98176)
基金项目(82707)
(82424)
自然(74357)
自然科(72551)
自然科学(72529)
教育(71890)
自然科学基金(71200)
(70305)
资助(64589)
编号(62673)
(51553)
成果(49644)
重点(49345)
(48487)
(44895)
国家社会(44188)
课题(43717)
创新(42118)
教育部(41562)
发展(41333)
期刊
(149249)
经济(149249)
研究(92592)
中国(65627)
学报(45590)
管理(45564)
科学(44929)
(44788)
(43110)
大学(35118)
教育(33331)
学学(32792)
农业(31596)
技术(29199)
(28955)
金融(28955)
经济研究(24643)
业经(24249)
财经(22880)
(19924)
问题(19912)
(18341)
资源(17928)
(16777)
技术经济(15962)
统计(15930)
世界(15661)
图书(15661)
国际(14983)
(14491)
共检索到472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丹  封志明  刘登伟  
本文厘定了基于流域尺度的水资源负载指数概念,以《中国水资源分区》为基础,采用ARC/INFO软件,统计分析了一级、二级和三级流域分区的水资源负载指数,定量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与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全国水资源负载指数属于Ⅲ级水平,水资源利用程度中等,开发潜力较大;从一级流域分区、二级流域分区到三级流域分区,负载指数空间分布逐步细化,开发潜力低的地区范围从黄淮海地区逐渐向松辽河流域和西北地区扩展;三级流域分区尺度,全国71.4%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开发潜力大,居住着全国33.2%的人口,而45.9%以上的人口聚集在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潜力有限的15.4%的土地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娄华君,毛任钊,夏军,冯艳芳  
地表水与地下水是水资源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体在地表与地下介质中的运移和储存方式不同,在水资源评价中所采用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各异。中国第一轮水资源评价中,仅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一项,不同部门评价计算的结果年资源总量差达1000×108m3/a[1](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1/8左右),这个数据相当于中国正在组织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的总调水量的一倍以上。作者认为在中国第一轮水资源评价中,地表水采用流域分区进行评价,地下水则采用水文地质单元的分区方法进行评价,是引起中国水资源总量误差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自然界的四水转化关系十分复杂,分别采用地表水流域评价法或水文地质单元评价法,都无法避免水资源总量评价的误差问题。论文通过研究提出中国水资源三级评价分区方案,在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采用一二级按流域分区与地表水系统取得一致,三级按地下水单元分区的方法,解决中国新一轮水资源评价的误差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喜明  吴普特  陈晓兵  冯浩  
根据三川河流域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多年平均降雨量,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蓄水指标,确定了该流域的雨水资源化指标,计算了其雨水资源潜力,并对研究流域的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三川河流域雨水资源的理论潜力为20.680 2亿m3;可实现潜力为20.065 1亿m3,占理论潜力的97.03%,其中就地利用、叠加利用和异地利用方式分别占可实现潜力的10.98%,83.83%和5.19%;现实潜力为112 819.66万m3,占可实现潜力的56.23%,其中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各占0.69%,16.61%和82.70%。从流域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来看,三川河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斌  陈午  许新宜  王红瑞  韩冬梅  
论文根据全国水资源分区和生态功能区划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水资源三级区生态功能内涵研究,采用空间叠置法对水资源三级区图和生态功能三级区图进行叠加处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水资源三级区生态功能确定规则,得出全国各水资源三级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然后,依据水资源三级区生态功能,确定了基于生态功能的各水资源三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现状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合理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地区合理性程度低于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合理性程度低于南部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书民  于智媛  
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宜农荒地资源、旱作农田、灌溉农田、降水量、地表径流的地区分布和空间对应关系,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对几种主要灌溉方式的节水效果和节水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进一步利用有关数据对研究区的旱作地膜覆盖增产潜力、节水扩灌潜力、地下水开发潜力和地表水开发潜力进行了核算和评价。应当遵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缓解各地区之间、各产业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农业生产与生态之间的用水矛盾;并且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推广旱作地膜覆盖,建立村级合作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鼓励通过节水扩大灌溉面积,适度开发地下水和地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浩  邵明安  吴普特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以小流域为单元 ,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不同雨水利用形式的基础上 ,提出雨水资源化理论潜力、可实现潜力和现实潜力三种不同潜力 ,并探讨了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计算原理和办法 ,结合设立在黄土高原的11个国家攻关试验区小流域 ,初步提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办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柯  何凡能  席建超  
本文从风能资源的丰富度、稳定度、人文环境对风能资源开发适宜度和自然环境适宜度等四个方面,分别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有效风能密度、风能可用时数、人口密度、森林郁闭度四项量化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陆地10m高度风能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中北部、东北平原南部、山东和辽东半岛,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和海南的沿海地带,风力资源优越,环境因子限制小,是风能规模开发潜力最高的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呼伦贝尔高原、新疆东部和西北克拉玛依地区、东北平原、河北北部和东部沿海(除了最高潜力地区)为次高潜力区;大兴安岭、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江苏大部、安徽中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雷  鲁春霞  吴映梅  李江苏  黄园淅  程晓凌  
流域是地球陆地表层生态系统最为发达的地域组成单元。作为流域生态系统发育的关键要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决定着包括人文系统在内的整个流域生态系统发育的基本走向和命运。中国是世界上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且在建的水电大坝工程有数十座。2008年中国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强度已经达到了25.9%,高出全球同期平均水平9个多百分点。其中淮河、海河和黄河三大流域的开发强度值为最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能力已荡然无存。受流域水资源结构、需求变化、资源开发环境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未来中国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强度应保持在35%左右为宜,其中水资源的开发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秦大庸  罗翔宇  陈晓军  王浩  
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途径的分析,定量计算了2020水平年的节水潜力;根据工业和城镇用水情况,定量描述了远景污水处理回用水量;以水资源可利用量作为潜在能力,从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实际调控角度,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供水量预测,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认识到:要在整体上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现状并使局部区域有所改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远景向黄河中上游补水,并通过换水支持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是必要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宁宁  粟晓玲  周云哲  牛纪苹  
定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可为有效调控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消除水资源超载区提供依据。从水资源承载力新内涵出发,构建"量—质—域—流"的四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评价等级标准。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指标间存在耦合关系等特点,采用可考虑指标间耦合关系的EFAST算法计算权重,结合可处理评价不确定性问题的联系熵模型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黄河流域为例,计算得权重与熵权法进行比较,对2015年流域61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EFAST算法计算权重比熵权法更合理;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Ⅰ级(极高)、Ⅱ级(较高)、Ⅲ级(中等)、Ⅳ级(较低)和Ⅴ级(极低)的地市数量占评价总地市数的比例分别为0、4.9%、18.1%、63.9%和13.1%,其中Ⅳ级和Ⅴ级分布在除青海省外的其他省区的地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蓓蓓  鲁春霞  张雷  
本文在分析中国煤炭资源空间赋存格局和1952年~2005年中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时空格局演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省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历史、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依据开发潜力指数(EP)法对中国煤炭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将中国各省区的煤炭资源开发潜力分为4个级别:①开发潜力大的有甘肃、云南、安徽、贵州、山西、宁夏、新疆、青海、陕西和内蒙古共10个省区,其开发战略主要为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建立大型煤炭基地;②开发潜力较大的有重庆、河北、黑龙江、河南和山东共5个省区,其开发战略主要为接续传统衰老矿区的生产能力,整合资源,关闭小矿井,适度开发大中型矿井,稳步扩大生产规模;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  孙才志  邹玮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并进而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能力的衡量。海岛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研究是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旅游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基于海岛相对独立的地域特征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特点,本文选取资源价值、开发现状、区位交通、环境容量、经济效益五大潜力子系统共26项评价因子。采用投影寻踪模型结合AHP层次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中国的12个海岛县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横向研究。结果表明,普陀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排在12个海岛县之首,长岛县则排在最后。总体而言,南方海岛旅游开发潜力水平明显好于北方海岛县;地处经济发达区域海岛县的旅游开发潜力好于经济欠发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玲  
文章综合考虑水资源的供给、利用、管理以及污染情况,采用灰色关联熵法客观赋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权重,构造支持指数和压力指数并通过支持-压力耦合机制测度水资源承载力,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从支持角度识别水资源承载力的障碍因素。考察了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水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对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进行区域划分,综合评价中国省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研究发现:(1)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承载力区域WRCC状态划分结果差异较大。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青海和宁夏的水资源承载力都处于超负荷状态,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海南以及新疆的水资源承载力非常接近警告线,其余省份的水资源承载力存在过剩。(2)总体而言,考察期内30个省份的平均水资源承载力指数为“V”型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平均支持指数为“V”型变化,但呈下降趋势;平均压力指数为“倒V”型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平均压力指数的变化大于平均支持指数。(3)地下水供水总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以及供水总量/常住人口数量是限制水资源承载力提升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柯  何凡能  
从资源丰富度、稳定度和保障度3个方面,分别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和有效日照天数3项量化因子,利用多指标评分法对中国陆地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青藏高原大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和内蒙中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最适于进行大规模光电开发;②甘肃中部、新疆、青海东部和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西部、河北与宁夏北部、四川西部,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也适于规模化的太阳能发电;③东北东部和北部、华北平原北部、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大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以及新疆北部,太阳能可小规模或季节性开发利用;④其余地区太阳能资源比较贫乏,规模性开发潜力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君  
旅游资源群是指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某一类旅游资源单体的集群,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是区域旅游资源系统组成的基本单位,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本文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结合陕西旅游资源普查最新数据,利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从陕西区域空间整体上分析了各大类旅游资源群的空间结构特征,计算了其各自的开发潜力,并从区域间和区域内以及类型等方面对旅游资源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旅游资源群中开发潜力较大的位于西安、咸阳、杨凌和延安四地,因此开发应以西安、咸阳和杨凌这三个区域为中心,实现“西—咸一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