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5)
2023(13749)
2022(12167)
2021(11466)
2020(9667)
2019(22576)
2018(22413)
2017(43631)
2016(23690)
2015(26722)
2014(26540)
2013(25909)
2012(23353)
2011(20718)
2010(20540)
2009(18393)
2008(17461)
2007(14791)
2006(12476)
2005(10281)
作者
(66601)
(55510)
(55034)
(52593)
(35390)
(26732)
(25027)
(22002)
(21122)
(19576)
(18971)
(18464)
(17570)
(17345)
(17232)
(16860)
(16701)
(16672)
(15857)
(15845)
(13732)
(13491)
(13416)
(12650)
(12412)
(12206)
(12175)
(12148)
(11126)
(11059)
学科
(91091)
经济(90994)
管理(66823)
(63450)
(53770)
企业(53770)
方法(47888)
数学(42339)
数学方法(41594)
(23278)
(22045)
中国(21578)
(20991)
业经(19867)
地方(17228)
理论(16763)
农业(15653)
(15447)
贸易(15440)
(15002)
技术(14933)
(14802)
财务(14720)
财务管理(14689)
(14657)
环境(14067)
企业财务(13880)
(13875)
(12725)
(11530)
机构
学院(325494)
大学(325449)
管理(132792)
(123196)
经济(120537)
理学(117129)
理学院(115885)
管理学(113327)
管理学院(112764)
研究(102668)
中国(73341)
(67602)
科学(67464)
(53637)
(52690)
业大(52031)
(50688)
研究所(47033)
中心(47016)
(45110)
财经(44681)
(42179)
北京(41803)
师范(41711)
农业(41682)
(40840)
(38318)
(36844)
经济学(36562)
技术(36412)
基金
项目(237063)
科学(185930)
基金(171645)
研究(169812)
(150689)
国家(149483)
科学基金(128913)
社会(104551)
社会科(99066)
社会科学(99037)
(93639)
基金项目(91291)
自然(87053)
自然科(85063)
自然科学(85042)
自然科学基金(83459)
教育(79541)
(79040)
资助(71872)
编号(69412)
成果(54114)
重点(53063)
(51607)
(49766)
(49591)
课题(47337)
科研(46202)
创新(46187)
大学(44218)
教育部(44074)
期刊
(123493)
经济(123493)
研究(86659)
学报(54410)
中国(53985)
科学(49156)
管理(47213)
(46093)
大学(41033)
(40145)
学学(38871)
教育(36696)
农业(32470)
技术(30873)
业经(21443)
(20926)
金融(20926)
财经(20553)
经济研究(19976)
(17436)
(16780)
图书(16588)
科技(16461)
问题(15948)
技术经济(15757)
(15421)
统计(15075)
理论(15040)
业大(14260)
资源(14245)
共检索到442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伟  陈雪忠  沈新强  
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金枪鱼类(Scombridae)是世界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中国金枪鱼生产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研究和预测金枪鱼渔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美国NASA提供的卫星遥感反演海表温度(SST)三级数据产品和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SPC)提供的有关国际金枪鱼历史捕捞产量资料,分析金枪鱼同SST等海洋渔场环境要素之间的统计关系,建立了金枪鱼渔场的贝叶斯概率预报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回报试验,结果表明太平洋鲣鱼渔场综合预报的准确性达到70%以上,对渔业捕捞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官文江  朱江峰  田思泉  
利用贝叶斯生物量动态模型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资源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不同标准化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内禀增长率(r)先验分布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型能较好拟合日本延绳钓渔业的标准化CPUE,但对中国台湾延绳钓渔业的标准化CPUE拟合较差;当模型单独使用日本标准化CPUE时,评估结果显示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被过度捕捞;若模型单独使用中国台湾标准化CPUE,则结果相反,显示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未被过度捕捞;而当同时使用两个标准化CPUE时,日本标准化CPUE数据获得更大估计权重,因此,评估结果与单独使用日本标准化CPUE的结果类似。(2)当r采用无信息先验时,r估计偏小,而环境容纳量(K)估计则偏大,参数估计不合理;当r采用信息先验时,r与K的后验分布估计相对合理;由于r与K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物量动态模型难于同时有效估计这两个参数,特别是在数据质量较差情况下,因而采用信息先验能提高生物量动态模型参数估计的质量。(3)本研究利用偏差信息准则(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DIC)与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统计量对模型进行了比较,并选择模型S8用于评价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资源状态。评估结果认为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被过度捕捞,既存在捕捞型过度捕捞,也存在资源型过度捕捞,这与资源合成(Stock synthesis version 3,SS3)等模型的评价结果一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超  林琴琴  陈作志  朱江峰  张春月  
近年来,渔业资源管理由单鱼种管理模式逐渐向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发展,但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这方面的模式研究以及应用还很少。依据印度洋金枪鱼渔业委员会(Indian Ocean Tuna Commission, IOTC)、Fishbase等公开数据库和文献,首次尝试构建了基于印度洋金枪鱼渔业19个主要物种的体长结构多物种生态系统模型LeMaRns,并模拟物种及生态系统结构在4种渔船作业方式、不同捕捞水平下的变化。结果表明,捕捞会造成种群生物量下降,还会影响种间关系,进一步导致其他物种的种群生物量发生变化。大型鱼类指数(large fish indicator, LFI)和平均最大长度(mean maximum length, MML)对延绳钓最为敏感,2个指标的减小表明生态系统中大个体鱼类的比例下降,小个体鱼类的比例上升,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渔业管理中应着重考虑。捕捞对生态系统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不同作业方式对不同种群的影响不同,在渔业管理中应根据不同作业方式,考虑不同捕捞水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设置的捕捞情境下生态系统中无种群处于崩溃状态,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在假设当前捕捞努力量两倍的情况下,相对种群生物量分别为0.6~0.7、0.6~0.7、0.7~0.8和0.6~0.7,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4个种群处于健康状态。最后,为了更好地将LeMaRns模型应用于大洋生态系统,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对LeMaRns模型进行结构性改进以更好适应实际情况,开展食物网调查和生物学研究以确保数据准确,纳入环境因素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蓬蓬  田思泉  麻秋云  戴黎斌  
根据1950―2016年的渔获量数据及1955―2016年的单位捕捞努力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数据,采用贝叶斯状态空间剩余产量模型框架JABBA(Just Another Bayesian Biomass Assessment)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了渔船效应、CPUE数据尺度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对于不同时间跨度下CPUE数据的选择比较敏感。当选用时间跨度为1979―2016年的CPUE数据且考虑渔船效应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2016年大眼金枪鱼的资源量为812 kt,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为163 kt,远高于同年渔获量86.81 kt,其资源量具有82.50%的概率处于"健康"状态。当总允许可捕量为69.45~104.17 kt时(2016年渔获量的80%~120%),未来10年大眼金枪鱼的资源量仍高于B_(MSY)(达到MSY所需的生物量)。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资源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回顾性问题,捕捞死亡率和资源量分别存在被低估和高估的现象。将来需要在模型结构设定、CPUE数据选择及模型参数的先验分布设置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晓明  戴小杰  田思泉  许柳雄  
中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是中国围网渔业最主要的作业海域。由于渔场存在年际间的剧烈变动,掌握渔场时空变动的预报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通过上海开创公司围网2011–2014年的渔捞日志数据,从Ni?o3.4指数和TAo数据(海洋表面温度和海表风)获得的海洋环境变量,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渔场变动和渔场环境变动的规律;寻找合适的预报因子和延迟数;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在2011–2014年各月海洋环境分布图和渔场中心分布图中,发现渔场中心的变动和风场、温度场变动都有明显的关系。在时滞相关分析中发现:(1)中心渔场经度和180°E与165°E平均纬向风速异常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79和0.82,前者滞后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嘉容  杨晓明  田思泉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一种高度洄游的中上层鱼类,其分布受环境影响明显, 利用海洋环境的变化对其栖息地分布进行预测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2015-2017年盛渔期中国大陆地区渔船在南太平洋的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数据,结合同时期海洋环境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获得了2015-2016年盛渔期(5-8月)长鳍金枪鱼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以及各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并据此计算出2017年盛渔期其潜在栖息地分布,然后叠加同年真实渔业数据对各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由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发现,25°S以北区域最适宜长鳍金枪鱼栖息的海表温度为28.4~30.6 ℃、300 m水深温度为13.2~17.6 ℃、海表面盐度为35.6~36.7、海表风场南北分量为-1.6~5.8 m/s,25°S以南区域分别为17.8~23.4 ℃,12.2~16.9 ℃,35.2~36.0,-0.7~4.9 m/s,总体相似。2) 25°S以北区域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排名依次为海表面温度(因子平均贡献率31.3%)、海表面盐度(30.1%)、300 m水深温度(29.2%)、海表风场南北分量(9.4%),在25°S以南区域依次为海表面温度(60.7%)、海表面盐度(22.4%)、海表风场南北分量(10.6%)、300 m水深温度(6.3%);在25°S以南区域的,最重要性因子为海表面温度(平均贡献率大于60%),且显著高于以北区域的31% ;在25°S以北区域,3个主要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差异较小,平均贡献率都在30%左右。3) 模型的综合预测结果准确率在30%~85%之间,具体以中适生区的预测准确率较高,高、低适生区预测率相对较差,原因可能与模型和数据有一定关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浩  许柳雄  周成  朱国平  王学昉  
金枪鱼围网渔业是现代金枪鱼渔业中捕捞效率最高的方法,研究围网沉降性能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围网捕捞效率。利用2011年9—12月金枪鱼围网渔船"金汇7号"在中西太平洋作业时所收集的数据,实验分析了围网沉降深度(H)与放网时间(T),放网速度(V0),括纲(L)及跑纲(L1)的投放长度,10、60和120 m 3个水层流速(V10,V60及V120)等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评价了各因子对沉降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具中部沉降深度与时间的关系为H=-0.000 2 t2+0.408 6 t+1.809 9(R2=0.999 3);(2)沉降速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男  官文江  李阳东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因其经济价值、分布广泛,成为世界各国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对长鳍金枪鱼进行渔场预报研究,可以提高捕捞效率和渔获产量,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了2006—2014年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生产数据,结合海洋表层的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等3个环境因子,运用一元非线性指数模型按月份建立了各环境因子的印度洋长鳍金枪鱼单因子栖息地适应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后,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综合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并根据2016年印度洋渔业生产数据及相应海洋环境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ArcGIS对栖息地指数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对渔场预报准确率约为90.56%,各HSI等级下平均预报准确率为87.46%,对于HSI等级4和5(I_(HSI)>0.5)等较高HSI值渔区所代表的中心渔场,其平均准确率为71.82%,考虑到I_(HSI)>0.5的产量平均比重达69.35%这一事实,说明所建立的HSI模型对印度洋长鳍金枪鱼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利明  任士雨  张敏  隋恒寿  
为了提高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场预报模型的准确率,本研究利用13艘中国延绳钓渔船2013—2019年的渔捞日志数据和对应的海洋环境数据(海表面风速、叶绿素a浓度、涡动能、混合层深度和0~500 m水层的垂直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以天为时间分辨率、2°×2°为空间分辨率、以数据集的75%为训练数据建立了k最近邻(KNN)、逻辑斯蒂回归(LR)、分类与回归树(CART)、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Stacking集成(STK)渔情预报模型,以25%的测试数据进行模型性能测试、比较。结果表明:(1)STK(由KNN、RF、GBDT模型集成)模型的大眼金枪鱼渔场预报性能较KNN、LR、CART、SVM、ANN、RF和GBDT模型有所提高且相对稳定,上述模型对应的准确率和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分别为81.62%、0.781,79.44%、0.778,72.81%、0.685,74.84%、0.717,73.67%、0.702,67.70%、0.500,80.96%、0.780和78.13%、0.747;(2)STK模型预测的中心渔场与实际中心渔场基本吻合,主要在5°N~10°N,33°W~43°W海域附近;(3)影响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场分布的海洋环境因子主要有300 m水层的溶解氧、500 m水层的盐度、海面风速和混合层深度,相对重要性分别为13.24%、9.12%、9.12%和8.81%。研究表明STK模型对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场的预报准确率较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胜龙  张忭忭  唐宝军  化成君  张胜茂  范秀梅  戴阳  冯春雷  
通过模型分析环境变量对延绳钓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评估适宜垂直活动空间对大西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的作用。首先采用回归分析检验环境变量对延绳钓渔获率(由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fishing effort,CPUE)表示)的影响显著性,结合时空变量,采用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模型分析各变量对大眼金枪鱼CPUE非线性作用。模型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和时空变量对热带大西洋延绳钓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大西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的高渔获率月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任中华  陈新军  方学燕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金枪鱼种类之一,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根据2009~2011年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在东太平洋海域(20°N~30°S、85°W~150°W)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以渔获产量、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季度分别建立了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并用2012年各月实际作业渔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东太平洋...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原作辉  杨东海  樊伟  张胜茂  
根据2017年7-12月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卫星AIS数据及海表温度数据,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中的莫兰指数及局部空间自相关中的热点分析方法,得到了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中心渔场位置及变动情况,并提取了中心渔场处海表温度范围。结果表明:1)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努力量存在空间自相关并呈显著聚集分布模式,所得热点区域可以作为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中心渔场。2)各月均存在多个中心渔场,其中8月中心渔场范围与7月大致相同,部分中心渔场存在向北扩张或向外扩大的趋势; 9月最大中心渔场东移,出现在180°附近,其它渔场较之前有不同程度的扩散或缩小; 10-12月中心渔场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170°~180°E及155°W附近海域,且单位渔区捕捞努力量大于7-9月。3)中心渔场处不同海表温度范围主要与金枪鱼鱼种有关:155°W、20°N夏威夷群岛附近冷舌区,主要分布着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海表温度为25. 5~27. 5℃; 10°S~10°N暖池区域,主要为大眼金枪鱼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海表温度为28. 0~30. 3℃;赤道南部冷暖锋面交汇处,主要为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海表温度为25. 0~29. 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生  蒋汉凌  戴小杰  
长鳍金枪鱼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发展对象,根据2008至2010年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ALB)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海表温度特征。结果表明:以尾数统计时,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纬度位置为15°~40°N和10°~45°S,该区域渔获尾数占总渔获80%以上。高CPUE渔区主要位于25°~40°N和10°~40°S,其南北分布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北半球冬季时多分布于北太平洋,夏季时多分布于南太平洋。2008-2010三年间渔业资源丰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2009年在北太平洋以及2010年在南太平洋的高CPU...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晓怡  周为峰  樊伟  李圣法  
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是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通过计算以渔获量为权重的经度和纬度的加权平均值即渔场重心和利用空间距离分析方法,分别对1967-1987年、1988-2004年两个时间段的印度洋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场重心的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和各月渔场重心空间聚类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渔场重心在年内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大眼金枪鱼月重心变化1-4月向西北移动,5-8月向东南方向移动,9-12月向东北方向移动;黄鳍金枪鱼月渔场重心变化1月向西北移动,2-4月向西移动,5-8月份向东南移动,9-12月份向东北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的洄游规律。渔场重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利明  陈新军  许柳雄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data of bigeye tuna measured from the longlining ground of the Central Atlantic Ocean from Jun.2001 to Oct.2001,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igeye tuna's maturity stages of the gonad,feeding intensity,species composition of prey,sex ratio,fork length distribution,relationships b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