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5)
- 2023(9696)
- 2022(8378)
- 2021(7715)
- 2020(6576)
- 2019(15232)
- 2018(14764)
- 2017(28246)
- 2016(15072)
- 2015(17129)
- 2014(16816)
- 2013(16024)
- 2012(14198)
- 2011(12344)
- 2010(11996)
- 2009(10356)
- 2008(9693)
- 2007(8116)
- 2006(6479)
- 2005(5153)
- 学科
- 济(59935)
- 经济(59883)
- 管理(41470)
- 业(39048)
- 方法(33643)
- 企(32608)
- 企业(32608)
- 数学(30672)
- 数学方法(30094)
- 农(14525)
- 财(14397)
- 中国(12971)
- 业经(11895)
- 理论(11189)
- 地方(11182)
- 教学(10953)
- 学(10551)
- 农业(9878)
- 贸(9878)
- 贸易(9875)
- 环境(9712)
- 务(9690)
- 财务(9649)
- 财务管理(9623)
- 易(9610)
- 技术(9513)
- 企业财务(9158)
- 和(8744)
- 划(8110)
- 制(7924)
- 机构
- 学院(202713)
- 大学(201916)
- 管理(82900)
- 济(80011)
- 经济(78506)
- 理学(73617)
- 理学院(72858)
- 管理学(71334)
- 管理学院(70957)
- 研究(59384)
- 中国(42825)
- 京(40241)
- 科学(37882)
- 财(34014)
- 业大(32092)
- 农(31543)
- 中心(29396)
- 财经(28851)
- 江(28146)
- 所(27433)
- 范(26930)
- 师范(26605)
- 经(26467)
- 研究所(25555)
- 农业(24933)
- 经济学(24522)
- 北京(23871)
- 技术(22779)
- 经济管理(22766)
- 经济学院(22411)
- 基金
- 项目(151489)
- 科学(120481)
- 基金(110604)
- 研究(109532)
- 家(96405)
- 国家(95659)
- 科学基金(84139)
- 社会(69923)
- 社会科(66599)
- 社会科学(66579)
- 省(60684)
- 基金项目(59169)
- 自然(55440)
- 自然科(54268)
- 自然科学(54256)
- 自然科学基金(53258)
- 教育(53237)
- 划(50648)
- 资助(44823)
- 编号(43555)
- 重点(34279)
- 部(33647)
- 成果(33064)
- 创(32286)
- 发(31763)
- 创新(30232)
- 课题(30056)
- 科研(29762)
- 国家社会(29496)
- 教育部(29322)
共检索到270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詹泽慧 吕思源
区别于传统讲授式课堂,STEM课堂具有学科融合性、真实情境性、项目承载性,然而如何对其展开评价一直是个难题。作为循证评价的重要方式,课堂观察可为STEM教育质量评估提供可靠的教学实践证据与衡量标准。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国际典型的六套STEM课堂观察协议(RTOP、OTOP、UTOP、TDOP、COPUS、PORTAAL)发现:在构成要素上,各协议均体现了基于科学探究、先验知识、沟通合作、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概念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与元认知能力的认知目标,倡导自主、民主、互动的课堂文化氛围;在应用情境上,虽然所选协议能够从教学策略、课堂动态、师生互动等方面改善教学,但普遍存在观测学生学习行为不足、忽视技术作用、难以表征实践操作等问题。据此,本文基于探究共同体理论和TPACK框架将STEM课堂解构为教学存在、社会存在、技术存在三个维度,统摄STEM课堂观察的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STEM课堂观察的L-PST双罗盘模型;基于评价设计、证据收集、评价实施三环节构建STEM课堂观察评价的三维矩阵,为教师和研究人员理解STEM课堂、选取适切的观察视角与评价工具、实施STEM课堂教学评价提供思路和借鉴。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胡艺龄 张启迪 吴忭
STEM课堂作为STEM教育价值实现的载体,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由于从教学理念到实践模式均区别于传统课堂,STEM课堂的整合型跨学科特征使得其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以来自不同省市和地区的18节STEM课堂实录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RTOP量规的整体性评价与基于弗兰德斯编码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对课堂的教学实施特征及互动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以提炼出优质课堂的实践模式。研究发现:优质课堂中的教师在观念指向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采用了培养多元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注重师生课堂话语交互表征的有效性,以及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具备一定的学习成效证据意识。上述结论为当前STEM课堂在教学实践的改进上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文森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入手,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情境和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师生间的互动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必要的练习和及时反馈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伟洲
一、变化与进步随着大众对英语教学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课题的分享呈现出三个"提高":一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提高,教师端庄的教态、标准的语音、漂亮的板书、明快的简笔画,给人一种亲切感;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导入环节 情感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光亮
教学督导课堂观察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广泛采集课堂中生成的各类信息,经过分析、比较、判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与评价,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本文对课堂观察的特点、组织实施以及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学督导 课堂观察 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廖英 张月丽
采用课堂观察法分析三个外籍教师口语课堂的教学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外教对中国文化和学生缺乏了解,导致外教授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提出如下建议:要求中国大学英语教师定期听外教的课;要求外教对课堂内外做出详细明确的教学要求;要求外教定期参加外语学院的教研活动;规范外教的考试形式,加强学生对外教教学的评价。
关键词:
外籍教师 教学特点 课堂观察法 教学评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鹤 马云鹏
探究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自主精神的有效模式之一受到我国中小学广泛重视,并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但是,当前中小学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评价却处于"无标准""、无证据化"状态,影响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本文立足于实践,以教学主体为核心将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探究主体(Subject)、探究互动(Interaction)、探究资源(Resource)、探究能力(Ability),构建了SIRA课堂观察模式。该模式简单、实用、易操作,可用于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课堂观察 SIRA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天泉 蔡万春
文章根据教育部教学评估的要求,建立以院系督导专家、学生为评价主体的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到高等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关键词:
教学质量 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指标体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江路华
本文以一所小学的课堂观察、访问为基础,从中了解当前课堂管理的现状,透视教师的课堂管理理念,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文倡导以"松而不散"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堂管理,并相应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松而不散 课堂管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欣悦 石伟平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是教学改革与实施的重要依据,而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师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理解。本研究通过对三个不同专业的三年制高职理实一体化课堂的观察,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呈六阶段螺旋上升,过程循环递进,阶段层层叠套,学生在学习阶段及学习行动上呈现多种特征。同时发现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存在基本操作技能熟练,但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联结;认知加工有赖于实践支持,且学习活动层次有待加深;问题解决能力层次尚浅,问题发现意识缺乏以及师生互动有效性不高,双向互动作用有待强化等问题。由此,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需强化理实联结与转化,构建知行融合的学习活动;遵循学生认知特点,科学优化学习活动结构;解构完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关注师生主体间性,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以及加强实践活动支持,深化产教融合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行为 课堂观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王可帆 李亚伟
知识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上,其对知识建构的影响成为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本文基于知识建构和翻转课堂的理论从教学平台、教学互动以及学习者三个方面分析了翻转课堂对知识建构的影响,引申出目前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平台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对翻转课堂认识不够、学习者自主性和活跃性都不够高等,并从教学平台、教师和学习者三个方面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知识建构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高巍 王莉娟
PORTAAL是美国最新研发的大学STEM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可用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行为。研发者运用PORTAAL在欧美多所大学STEM课堂上观察记录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PORTAAL评分高的教师,表现出更强的教学能力,高分教师更频繁地使用PORTAAL评价系统的21个要素,更显著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学业质量提升非常明显。基于对PORTAAL的阐释与研究,我国大学教学评价尤其要从如何促进主动学习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多维度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并彰显评价的诊断与反馈功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坚 高华 张文珊
将专业化课堂观察中的LICC范式引入职业教育的课堂,在任务单形式行动导向教学的职业教育课堂中,对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了实证性案例的观察及分析。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提出行动导向教学应当是职业教育教学坚持的方向之一,并对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做了探讨。
关键词:
行动导向 课堂观察 职业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燕
课堂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教师则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关注课堂,源于教师的使命在于课堂教学、在于促进学生成长,没有了课堂,教师与学生成长就都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在过去很多年中,听评课作为关注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可否认,如今的听评课轻专业性真实性、重程式化过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朱光明
2007年6月6日上午,哈佛大学教育学院Eleanor Duckworth教授访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为与会近四十名师生展示了一堂题为“拥有奇妙思想”的别开生面的小型互动式研讨会(workshop,另译工作坊,强调参与、互动)。Duckworth教授曾任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的助理七年,是一位著名教育学者。她的这一学术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在动手、观察、参与、对话中生成课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