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1)
- 2023(14127)
- 2022(12057)
- 2021(11276)
- 2020(9483)
- 2019(21667)
- 2018(21450)
- 2017(40861)
- 2016(22003)
- 2015(24424)
- 2014(24155)
- 2013(23263)
- 2012(20997)
- 2011(18764)
- 2010(18893)
- 2009(17028)
- 2008(16733)
- 2007(14584)
- 2006(12701)
- 2005(11310)
- 学科
- 济(84257)
- 经济(84127)
- 管理(67660)
- 业(59623)
- 企(50522)
- 企业(50522)
- 方法(37447)
- 数学(32374)
- 数学方法(31839)
- 财(25567)
- 农(22961)
- 中国(21767)
- 制(19862)
- 业经(19355)
- 学(17704)
- 环境(16785)
- 务(16088)
- 财务(16029)
- 财务管理(15982)
- 地方(15976)
- 企业财务(15188)
- 农业(15062)
- 理论(14814)
- 贸(14244)
- 贸易(14235)
- 银(13907)
- 银行(13880)
- 体(13874)
- 易(13807)
- 划(13557)
- 机构
- 大学(300704)
- 学院(300430)
- 济(120398)
- 经济(117842)
- 管理(115418)
- 理学(99636)
- 理学院(98467)
- 研究(97548)
- 管理学(96536)
- 管理学院(95968)
- 中国(73977)
- 京(62815)
- 财(59876)
- 科学(58688)
- 所(47185)
- 财经(47175)
- 江(46193)
- 中心(45931)
- 农(44650)
- 经(42887)
- 研究所(42516)
- 业大(42096)
- 范(40723)
- 师范(40329)
- 北京(38670)
- 经济学(37780)
- 院(36376)
- 州(36037)
- 财经大学(35293)
- 农业(34433)
- 基金
- 项目(206267)
- 科学(164748)
- 研究(152911)
- 基金(151910)
- 家(131976)
- 国家(130900)
- 科学基金(113863)
- 社会(98485)
- 社会科(93365)
- 社会科学(93344)
- 基金项目(80675)
- 省(79959)
- 自然(73307)
- 教育(71727)
- 自然科(71553)
- 自然科学(71532)
- 自然科学基金(70231)
- 划(67471)
- 编号(61316)
- 资助(60738)
- 成果(49717)
- 重点(47107)
- 部(46325)
- 创(43651)
- 发(43602)
- 课题(42620)
- 制(42487)
- 国家社会(41498)
- 创新(40848)
- 教育部(40381)
- 期刊
- 济(132181)
- 经济(132181)
- 研究(87472)
- 中国(59680)
- 财(48887)
- 学报(44078)
- 管理(43462)
- 科学(41884)
- 农(40339)
- 教育(35500)
- 大学(35088)
- 学学(32778)
- 技术(27385)
- 农业(27214)
- 融(26677)
- 金融(26677)
- 财经(23339)
- 业经(21305)
- 经(20026)
- 经济研究(19992)
- 问题(17315)
- 版(14962)
- 业(14566)
- 财会(13883)
- 图书(13667)
- 理论(13606)
- 资源(13514)
- 贸(13470)
- 技术经济(13448)
- 科技(13312)
共检索到442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弘 袁源 祁帆 葛倩倩
研究目的:基于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成果,形成对“一般生态空间”的基本认知,通过梳理“三区三线”落地后面临的新困境,探索构建一般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框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一般生态空间位于自然生态空间范围,起到生态保护红线以外“缓冲区”的作用,其结构、格局和功能表现出干预性、破碎化和复合型特征;(2)一般生态空间在“三区三线”落地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管制规则粗放、模式扁平、机制僵化等新困境;(3)结合“两统一”职责,围绕“法律基础—基本原则—实施路径”三方面梳理了一般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框架的构建理念,提出了面向空间关系的延展性、因时因地制宜的精细化、践行两山理论的转向式三点创新视角。研究结论:本文首次界定了国内一般生态空间的内涵,但当前“三线”之外区域的管制思路并不明朗,应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动态跟踪、反馈和调整,建立更综合更立体更弹性的管控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贤金
当前,国家发展已经由以往的"讲规模、求增长"进入了"讲绿色、求生态"阶段。绿色竞争、绿色发展是未来长期、重大发展战略。本文从绿色发展和空间治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的统筹作用,提出了建设"生态国土"、推进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进行"生态经营"等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臧玲 李保莲 王兵
核心提示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是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思路,总结了主要做法,对下一步开展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忠
自然生态空间(以下简称“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既有政策,多侧重于限制开发,从正向激励角度扩大生态空间的政策较少。本文从生态空间的概念与特征入手,探讨了正向激励的可行性,在分析既有激励措施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规范体系建设、健全分级分类实施体系和构建监督反馈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莉 黄伟
财政转移支付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现阶段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能否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间取得适度平衡?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利用空间一般均衡模型量化了转移支付的产出和福利效应。理论机制表明,在地区间存在劳动力流动和产品贸易的条件下,转移支付面临总产出增长和地区间人均公共服务差距缩小的权衡。进一步的政策模拟显示,给定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为地区间人均公共服务差距最小化,则当前的转移支付规模仍远低于理论最优点;而给定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为社会福利最大化,则当前的转移支付规模略高于理论最优点。此外,削弱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的GDP偏好有助于转移支付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最后,降低地区间人口迁移成本和产品贸易成本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下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量化证据。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空间一般均衡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江 张国杰 姚江春
统一用途管制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宏观核心目标。目前自然资源用途管制中仍存在事权划分不清、管制指标维度不一、管制空间重叠、监督评价不足等问题,需从管制逻辑框架和系统构成的层面进行综合研究。逻辑框架法是一种从问题出发,将宏观目标转换为具体目标和措施的有效方法。借助逻辑框架法思路,在分析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建立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宏观目标—具体目标—问题提出—管制措施—评价监管"的逻辑框架关系,同时在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具体措施和评价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臧玲 王兵 白世强
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是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总结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实践探索中遇到的各类保护区交叉重叠、用途管制审批和执行缺乏法定依据、统筹保护与发展关系难度较大、自然生态空间补偿机制缺失、信息平台之间缺乏横向联通和信息共享等问题,进而结合国家机构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出明确保护区边界并进行确权登记、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健全自然生态空间保护法律机制、统筹生态空间保护的刚性和弹性管理、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成果信息共享机制等一系列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全国层面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乃至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自然生态空间 用途管制 管制规则 鹤壁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梦黎 仵晓萱 胡雯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效率的均等化是新时代的战略要求。本文运用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配置机制进行探索,把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以及配套户籍政策、土地政策、转移支付政策的分析嵌入考察人口空间流动的一般均衡理论框架,深入分析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相关政策的多维度影响,不仅从公平维度考察均等化水平,同时也从效率维度关注经济发展、总体福利均等化水平。研究发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对经济增长和总福利都有一定正面影响,同时从帕累托指数看,使劳动力不过度集聚于东部发达地区;优化户籍政策是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居民的整体福利与推动经济增长,也便于人口分散化发展;而将生产性用地变动和转移支付变动倾斜于西部地区,无论是对整体经济发展还是帕累托指数改善都有较大正面作用。为此,应保障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注重产业和经济的支撑作用,协同推进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方舟 杨雨濛 陈昊
研究目的:分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理论基础和改革诉求,引入针对潜在主观心理的自由家长制政策助推思路,探讨新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存在着全域覆盖、刚性强化、弹性提升、协调统筹和配套完善5大改革诉求,针对自由家长制理论中心理账户、固有印象、损失厌恶、延后决定、架构误导和过于乐观等潜在主观心理特质,可以通过层级矩阵、环境塑造、损失放大、实时反馈、默认选项和机制补漏等影响路径,探讨优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改革方向。研究结论:未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可以探讨借鉴自由家长制理论,通过构建层级用途管制、营造用途管制氛围、扩大奖励惩罚差异、提供实时用地监测、优化管制协议设计和配套完整实施机制进行优化改革,"助推"实现提升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域覆盖度、刚性合理度、弹性有效度、实施协调度和体系完善度的政策目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金志丰 张晓蕾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落实"两统一"职责的关键实施路径,也是推进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省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是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指导市县细化国土空间管制的重要层级,统筹设置其架构尤为重要。本文在梳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实需求及特点的基础上,对省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内涵及基本架构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征学 祁帆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不同空间的用途管制,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实行"空间用途管制",标志着用途管制从平面的土地正式走向立体的空间、从割裂的单要素管制迈向"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综合管制、从耕地和林地保护通向生态空间管制。2017年,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全面完成,长
关键词:
用途管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夏陈红 翟国方
德国作为空间规划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其用途管制制度一直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文章在梳理德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的框架结构,分析用途管制制度在总量控制与计划管理、空间准入与实施许可、规划监测与预警机制等环节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德国在立法、立项、资金支持、空间监测、可持续发展与气候保护等领域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经验,希望能为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完善提供可借鉴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志鑫
研究目的: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政策是否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需求与挑战,寻求相应的应对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政策不仅具有转化为法律制度的需求,而且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管制要素从生态环境转向生态空间,管制权利从旁落转向衡平,管制体系从管理转向治理。研究结论:在借鉴国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律应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将"自然生态空间"概念及其用途管制政策转换成具体法律制度的应对路径:(1)树立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空间的法律理念,以支撑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构建;(2)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以保障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相关机制的顺利运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李宪文 刘康
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需要加以严格保护和管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生活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些地区不合理的城乡建设和农业开发,导致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功能破坏、生态系统退化。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冬敏 姜建明 金艳花 周宇
本文通过分析分区用途管制规则的意义、现状和问题,提出其制定思路:首先,确立涵盖总量、计划、边界、功能、效能的五个管制维度;其次,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管制分区,构建由主导功能、正负面清单、“用途分区—用地分类”二维表、刚性弹性区分、动态更新要求等组成的分区用途管制规则制定模式;最后,通过“集成、细化、补充”的方法,形成具体条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