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0)
- 2023(12666)
- 2022(10935)
- 2021(10263)
- 2020(8812)
- 2019(20731)
- 2018(20617)
- 2017(39844)
- 2016(21557)
- 2015(24470)
- 2014(24488)
- 2013(23930)
- 2012(21958)
- 2011(19611)
- 2010(19722)
- 2009(18305)
- 2008(17915)
- 2007(15867)
- 2006(13388)
- 2005(11553)
- 学科
- 济(91983)
- 经济(91896)
- 管理(61495)
- 业(57548)
- 企(47709)
- 企业(47709)
- 方法(46725)
- 数学(42003)
- 数学方法(41293)
- 中国(23251)
- 农(22791)
- 财(21703)
- 地方(18019)
- 业经(17894)
- 学(17492)
- 贸(15702)
- 贸易(15696)
- 理论(15411)
- 易(15212)
- 农业(15075)
- 务(14262)
- 财务(14197)
- 财务管理(14158)
- 制(14137)
- 和(13559)
- 企业财务(13372)
- 环境(13336)
- 技术(12806)
- 划(11854)
- 银(11800)
- 机构
- 学院(307127)
- 大学(304924)
- 济(122484)
- 管理(121662)
- 经济(119734)
- 理学(106058)
- 理学院(104897)
- 管理学(102661)
- 管理学院(102100)
- 研究(97312)
- 中国(71503)
- 京(63860)
- 科学(61724)
- 财(53701)
- 农(49437)
- 所(48345)
- 业大(47021)
- 中心(46198)
- 江(44797)
- 研究所(44315)
- 财经(44019)
- 范(39989)
- 经(39971)
- 师范(39581)
- 北京(39366)
- 农业(39156)
- 经济学(37237)
- 州(35764)
- 院(35629)
- 经济学院(33833)
- 基金
- 项目(213074)
- 科学(167961)
- 基金(154062)
- 研究(152730)
- 家(134389)
- 国家(133318)
- 科学基金(115439)
- 社会(95645)
- 社会科(90701)
- 社会科学(90670)
- 省(84832)
- 基金项目(81825)
- 自然(76882)
- 自然科(75176)
- 自然科学(75157)
- 自然科学基金(73742)
- 教育(72496)
- 划(71407)
- 资助(64143)
- 编号(62606)
- 成果(48967)
- 重点(48130)
- 部(46719)
- 发(45337)
- 创(44230)
- 课题(43210)
- 科研(41323)
- 创新(41302)
- 教育部(40054)
- 大学(39726)
- 期刊
- 济(125553)
- 经济(125553)
- 研究(81775)
- 中国(52863)
- 学报(46221)
- 科学(43469)
- 农(43099)
- 财(42431)
- 管理(42188)
- 大学(35275)
- 学学(33381)
- 教育(32212)
- 技术(30323)
- 农业(29530)
- 融(22292)
- 金融(22292)
- 业经(21274)
- 财经(20860)
- 经济研究(20581)
- 问题(18151)
- 统计(18062)
- 经(17880)
- 业(16439)
- 策(16413)
- 技术经济(16147)
- 决策(14970)
- 资源(14504)
- 版(14498)
- 商业(14217)
- 科技(13673)
共检索到427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史宜 曹俊 朱骁
以城市天际线形态的景观美学内涵为研究对象,在总结了城市天际线对于城市审美感知和城市风貌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之后,尝试从边际轮廓、空间形体和视觉感受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天际线形态的景观美学构成。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城市天际线形态的美学评价模型,并以典型城市为案例阐述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分析方法。本文所阐述的城市天际线形态的美学构成和评价框架,不仅有助于城市空间美学内涵的理解和辨析,而且对于城市设计中面向城市空间美学形象的优化引导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天际线 美学 评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建华 潘蕾
滨海天际线是展示滨海城市"边沿"空间形态的标志性景观,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滨海区超强度开发正在日益削弱这种景观意象。本文针对烟台滨海天际线存在与面临的问题,结合其历史人文和自然地貌构成特点,对其滨海天际线进行层次划分与解析,探讨了烟台滨海天际线各层次结构与景观效果的协调组织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严军 王飞 蔡安哲 申世广
选取彰显南京"山水城林"特色的玄武湖东岸立面景观为研究对象,以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法对其景观天际线进行分段与分层提取,依此进行分形维数的计算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分形理论可以为滨水景观评价提供量化工具。通过多维度分维对比,量化分析滨水立面层次及景观天际线节奏,得出植物分维是景观天际线的主导因素,建筑对景观天际线影响较大。以期为滨水立面景观优化、滨水景观设计和区域城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饶映雪 戴德艺
天际线景观组织研究是提高城市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它应建立在对城市自然环境认识的基础上,并遵循层次原则、协调原则、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原则及个性原则。以南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天际线景观的构成要素、层次及特征,提出了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天际线景观组织目标及途径:调整建筑物与天际线山体背景的布局关系,塑造天际线多样性与识别性;调整山体天际线峰谷与建筑天际线峰谷关系,塑造天际线变化性与节律性;调整建筑物高度、密度、体量与天际线背景的关系,塑造天际线整体协调性;控制天际线景观视线网络,增强天际线景观可视性。
关键词:
城市天际线 自然环境 城市设计 南安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迎春 张玉坤
基于分形理论,论述城市天际线的分形特征。然后通过计盒维数法,计算国外部分城市和我国主要城市天际线的分形维数,并从时间演变、城市风格、天际线采集方式和美学四方面分析城市天际线维数的变化规律。最后从分形理论角度,初步提出城市天际线监测评价和规划控制设想。
关键词:
分形 城市天际线 维数 计盒维数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万校基 李海林 龚燕燕 林海龙
针对现有主题排序偏主观、高维数据复杂难处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邻传播聚类和天际线算法的主题排序方法。结合关键词重要性和近邻传播聚类算法自适应获取文献初始核心主题,借助平均相似性系数进一步对初始主题簇进行二次近邻传播聚类。以簇中心代表关键词的篇均被引量和篇均下载量为主题热度表征指标,利用天际线算法获取主题天际线集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实现主题排序。对中国知网2010—2020年与供应链相关的期刊文献进行数据处理和挖掘时发现,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供应链领域研究主题及其热度,不仅可为相关科研人员的科学选题提供指导意见,也可为相关期刊的精准选稿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易行健 戴艳娟 许华杰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天际线图与诱发效应模型,分析各消费品相关制造业的供需结构并测算消费品相关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对总产出的贡献,为消费品相关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第2个10年后,中国消费品相关制造业部门的供给结构开始逐渐落后于国内消费需求。此外,假设2016年进口相关消费品中到2020年和2025年分别有40%与70%可以由国内进行替代生产,诱发模型的测算结果表明总产出可以分别增加1. 3%与1. 8%。并且,从估算的生产诱发系数可知,1单位的进口替代可以增加8. 01个单位的总产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迎 周波 任茜 车玲
城市景观格局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动态演变的研究能够从景观的角度加强人类对于城市巨复杂系统的理解。随着GIS技术和空间预测模型的逐渐成熟,使得对于城市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的研究成为可能。以内江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通过GIS技术与CA模型的松散耦合,构建了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预测了2020年研究区域景观格局的演变。研究表明,CA模型能够模拟内江城市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该研究区域的最佳栅格大小为60m×60m,2.875个模型循环对应真实时间的1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凤云 李俊英 史萌 谷清媛 梁亚男 姚鹏
城市公园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以沈阳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林缘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应用美景度评估法,对所选样地的62张照片进行景观美学质量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景观美景度与植物群落结构间的数量化回归模型。建模结果表明:影响沈阳城市公园林缘植物景观美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有乔木树种比例、乔木平均胸径、草坪盖度。研究结论对公园林缘景观构建及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林缘景观 美景度评价 回归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文益君 周根苗 张晓蕾 吕勇
借鉴国内外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自然性、奇特性、多样性、神秘性和环境协调性5个方面16个评价指标。首次尝试使用粗糙集的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的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模型。以湖南龙山森林公园为案例,进行基于粗糙集的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模型运算,得出5个景区的景观美学指数,药王景区6.657,铁狮坪景区6.529,飞水涯景区5.868,茶竹景区5.783,白马湖景区4.216。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庚鸿 王一茹 刘铁冬 龚文峰 林世平 陈翀
【目的】研究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动态特征与城市空间布局关系,为海口市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合理配置、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和高质量绿化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口市2008—2020年4期遥感数据和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研究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状态与演变监测模型(State-and-Evolution Detection Models,SEDMs),通过公园绿地空间评价(公园可获得性水平与可达性水平),探究城市环境与公园绿地的空间配置关系。【结果】2013—2017年社区公园和历史名园的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其他类型公园无明显演变特征;2008—2020年海口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各类型绿地发展不平衡且建成区居民公园绿地保持稳定增长;海口市建成区东部和北部的大型公园可达性较高且辐射范围较广;西部和南部的公园数量较少、辐射范围小且可达性差。【结论】海口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由复杂化趋于景观破碎化和局部规则化,景观空间结构由离散非连续布局向局部中心集聚式布局发展,绿地植被总体趋势向高集聚空间、高质量绿化模式发展。图5表5参26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南 鲍妍驰
从景观美学的角度,以地方人文资源为背景,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景观美学营造的本质与方式。城市街区景观美学营造的本质是激发街区使用者的集体潜意识以进行景观创作;城市街区景观美学的营造方式包括街区景观的肌理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色彩内涵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体验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历史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文化之美营造和街区景观的艺术之美营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冬环 姚成旺
根据系统景观美学原理,采用B IB-LCJ法对国内外49个城市滨河区景观进行审美测量,求得公众等4个群体分别对每一景观的审美态度-Z值。通过特尔菲专家问卷调查,确定影响城市滨河区景观美学质量的要素及类目,应用数量化理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4个群体的理想景观模型。提出景观单要素以水体、堤岸等对景观的美景度影响作用突出;在要素的组合作用上,有些要素呈负相关,如植被与水体,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可以提升景观的美景度。从而为景观规划在选择最佳类目、合理进行要素组合设计以优化景观结构、提升景观美学质量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景观规划 审美测量 美学质量 滨河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鑫霞 亢新刚 杜志 包昱君
【目的】阐明景观要素对长白山地区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质量的影响,探究研究区森林景观的合理构建技术。【方法】以影响近景景观美学质量的13个景观要素为评价指标,采用SBE法对研究区内的30处林内景观进行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美景度值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结果】在13个景观要素中,针阔比、树干形态、通视性、下木盖度、郁闭度是影响研究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偏相关系数t检验结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复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达极显著水平(F=10.999)。【结论】针阔比<30%、树干通直、通视性好、灌草覆盖度高、郁闭度为≥0.7~<0.9的森林景观具有最高喜好度。
关键词:
森林景观 质量评价 SBE法 抚育技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东风 李志明
借鉴西方景观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振兴发展理论,构建了基于景观介入城市区域发展的"钻石模型"理论框架。当前城市区域的发展理念应从可持续发展这一底线思维转向振兴发展这一高层次的发展需要,着力于生态、公平、经济、复兴要素的平衡,构建面向从宜居到文化复兴的城市区域发展目标。借助这一理论框架对当前中国的一些城市区域发展实践进行了检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钻石模型"的规划应用、生态与人的发展平衡、建立全社会知识行动体系、构建多层次自然和文化景观网络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