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9)
- 2023(11915)
- 2022(10140)
- 2021(9700)
- 2020(8351)
- 2019(19297)
- 2018(19317)
- 2017(36379)
- 2016(19555)
- 2015(21822)
- 2014(21876)
- 2013(20613)
- 2012(18201)
- 2011(15905)
- 2010(15671)
- 2009(14346)
- 2008(13856)
- 2007(11930)
- 2006(10189)
- 2005(8753)
- 学科
- 济(69983)
- 经济(69889)
- 管理(67334)
- 业(56457)
- 企(50969)
- 企业(50969)
- 方法(34177)
- 数学(29583)
- 数学方法(29159)
- 财(25789)
- 制(18470)
- 中国(18089)
- 农(17911)
- 业经(16652)
- 务(15503)
- 财务(15438)
- 财务管理(15387)
- 企业财务(14583)
- 体(14136)
- 理论(13309)
- 学(12845)
- 地方(12671)
- 银(12399)
- 银行(12382)
- 划(12329)
- 技术(12268)
- 和(11753)
- 行(11629)
- 农业(11387)
- 策(11163)
- 机构
- 大学(252860)
- 学院(252261)
- 管理(106465)
- 济(100738)
- 经济(98506)
- 理学(90851)
- 理学院(89977)
- 管理学(88609)
- 管理学院(88088)
- 研究(78377)
- 中国(61787)
- 京(52462)
- 财(52204)
- 科学(46380)
- 财经(39621)
- 中心(38575)
- 江(38234)
- 农(37022)
- 所(36855)
- 经(36229)
- 业大(35556)
- 研究所(33317)
- 北京(32033)
- 范(31941)
- 师范(31577)
- 经济学(30153)
- 州(29694)
- 财经大学(29670)
- 院(29503)
- 农业(28701)
- 基金
- 项目(175341)
- 科学(139756)
- 研究(130913)
- 基金(128140)
- 家(110837)
- 国家(109936)
- 科学基金(96325)
- 社会(83736)
- 社会科(79411)
- 社会科学(79389)
- 省(68846)
- 基金项目(68050)
- 自然(61897)
- 教育(61765)
- 自然科(60533)
- 自然科学(60516)
- 自然科学基金(59418)
- 划(57758)
- 编号(53087)
- 资助(51144)
- 成果(42506)
- 部(39626)
- 重点(39295)
- 创(37672)
- 发(36569)
- 课题(36470)
- 创新(35162)
- 国家社会(34887)
- 教育部(34722)
- 制(33870)
- 期刊
- 济(109278)
- 经济(109278)
- 研究(72838)
- 中国(53130)
- 财(45256)
- 管理(42293)
- 学报(35507)
- 科学(33699)
- 农(31644)
- 教育(31117)
- 大学(28586)
- 学学(26684)
- 技术(25282)
- 融(22638)
- 金融(22638)
- 农业(21157)
- 财经(19758)
- 业经(17993)
- 经(17051)
- 经济研究(16988)
- 问题(13525)
- 财会(13243)
- 业(12819)
- 技术经济(12349)
- 会计(11907)
- 理论(11731)
- 版(11719)
- 图书(11655)
- 科技(11613)
- 统计(11489)
共检索到374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蔡琛
新一轮中国预算改革启动十多年来,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改革有效提升了公共资源的边际配置效率,实现了政府行政成本的有效约束。当前预算绩效管理日益体现出考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结合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现实,可以将绩效考评主体划分为内部(政府财政部门和各资金使用者)和外部(立法监督机构与社会公众)两个维度来加以考察。其原因在于,内部考评主体与外部考评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内部考评主体和外部考评主体之间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从内部考评主体角度,需要充分考虑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亚荣 廖洪
随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逐步开展,政府绩效审计评价已成为当前理论和实务界探讨较多的领域,评价指标的设置和评价方法的选取更是焦点。本文在回顾近年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预算这一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政府部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
政府部门 绩效审计评价 预算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进杰 贾英姿
绩效预算范畴的界定,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层面展开,第一是一种新式预算理念,即在现有法律框架和政治程序下,利用预算追求财政管理效率、效果和有效性的理念。第二绩效预算是一种模式,以实现财政资源宏观控制、优化财政资源结构配置、高效和有效使用财政资源的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衡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建彪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据,主张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植入"绩效"理念,实行预算管理绩效改革。同时提出了改革的重点内容:预算编制采用"联合确定基数法"分配预算控制数;预算审批以战略为导向、以绩效为基准的审批原则;预算执行提高预算调整的机会成本;决算编报重在预算执行情况差异分析;预算报告旨在增强绩效信息透明度。
关键词:
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绩效改革 委托代理理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泽彩 胡志勇
随着"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序推进,在实践中越来越呈现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诸多弱协同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研究、制度设计、服务实践等方面。借鉴国外协同性改革的实践经验,应以"结果导向、成本核算、绩效评价、激励约束、信息公开"等为抓手,推进在政府绩效管理框架下进行协同改革、加强立法保障、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促进政府财务报告的应用、严格政府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建立健全现代政府管理会计,以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增强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产出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政府会计 改革协同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肖鹏 代龙涛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84个地级市2000—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地方政府行政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可以显著提升地方政府行政绩效;机制分析发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而提升地方政府行政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社会公共服务质量较好、地方财政压力水平较小地区的地方政府行政绩效影响更加明显。本文研究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效显著,但改革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旧存在,未来改革应从绩效理念、绩效评价和绩效监督出发,强化预算绩效的民生导向,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杰刚
正确理解和把握政府绩效预算管理的内涵,是推动我国绩效预算改革的基本前提。相较于以投入为主的传统预算,绩效预算管理的核心要义包括五个主要方面。一、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理念绩效预算在管理理念上与传统预算的根本区别,在于以绩效作为管理的基本导向,即预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笑霞
政府内外部的公共受托责任关系是确定政府绩效评价主体的基本依据。具体而言,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关系链中不同层次的委托人及其代表均应构成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在西方,许多国家已经构建起合理的多元化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但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仍然较为单一。为此,我国应当根据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具体要求,并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从而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佳鹏 王红梅
哪些因素及其何种组合会对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产生决定性影响?相关实证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从组织外部、组织内部、组织间关系三个层面出发,构建一个包含五个前因条件的理论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015—2018年31个省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复杂因果关系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提升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效需兼备理念认同和能力经验,并且存在水平合作模式和权威引领模式两种路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组态效应与发展环境对地方官员和预算单位行为选择的非线性影响有关。研究结论对于从组态视角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质增效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文盛 何忍星
2022年年底,县级政府需要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如何有效驱动县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实践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基于TOE模型建立了基层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影响因素研究框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选取38个县级政府,探究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驱动县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产生良好成效的组合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因素并不能构成良好改革成效产生的必要条件;(2)“组织-环境驱动型”和“技术-环境驱动型”两种组合路径都能产生良好的改革成效,呈现了“殊途同归”的特征;(3)环境因素在两条组合路径中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组织因素与技术因素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替代关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彭锻炼 左武
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已成为各国政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由于我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原因,目前在我国推行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还存在诸多难点,如制度约束与路径依赖、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绩效预算信息匮乏和绩效评价主体不清等。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建立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确立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目标取向,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设置和配套改革,达到推行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
绩效预算管理 绩效评价 新公共管理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孙克竞
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框架分析是以公共部门"理性人"和制度契约假设为理论研究前提,突出组织实施系统构建、部门预算分析员设置、绩效信息审计约束等制度体系创新,同时配合以必要的技术手段,使政府部门能够在科学的制度保障下,在产出、效率、结果和生产率四种不同层次绩效评定间进行理性选择,并最终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以提高支出绩效水平为根本目标的现代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
部门预算 绩效管理 框架分析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孙克竞
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是在公共财政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遵循政府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而对我国政府公共部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提出的客观要求。其中理论框架构建、制度设计创新、技术手段要点是这项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以上改革框架的分析设计,将为未来我国政府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的搭建和改革实践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指导。
关键词:
部门预算 绩效管理 框架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明 欧阳华生
政府实行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绩效预算。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预算不符合理财要求,"财政悖论"现象十分突出,财政支出效率亟待提高,预算办法不符合建立绩效预算要求,绩效评价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政府评价资源整合力度有待于加强。从实际情况看,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宜采取"流程再造,整体设计,积极试点,分步实施"的推进思路,进一步做好预算资金编制环节的绩效管理工作,对财政支出进行流程再造,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总体框架,全面规划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以重点项目预算为突破口,建立规范的项目绩效预算,切实整合政府资源,提高评价结果的公信力,改革和完善与公共财政建设相配套的其他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毅
政府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经历了外部控制、传统内部控制和产出结果控制三个发展阶段。新的产出结果控制系统将预算控制的重点从"过程"、"规则"转向"产出"和"结果",体现出明显的绩效管理特征。其成功实施要求对传统的会计控制、实物控制、采购控制及审计控制手段进行绩效改革。
关键词:
政府预算 预算管理控制 绩效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调查分析
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政策演进与双重逻辑——中央和省级政府双向互动的政策实践视角
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融通研究——基于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的视角
基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的改进
美国政府绩效预算对我国预算绩效改革的启示
绩效预算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的有效性分析——基于制度关联性的视角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中国预算绩效管理论坛(2017)绩效预算与政府治理专题研讨会召开
基于TOE框架的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关键因素分析——以中国西部两省为例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升了政府治理效率吗?——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