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2)
2023(10034)
2022(8481)
2021(7867)
2020(6703)
2019(15547)
2018(15103)
2017(30506)
2016(15512)
2015(17501)
2014(17352)
2013(16931)
2012(15347)
2011(13576)
2010(13255)
2009(12194)
2008(12010)
2007(10294)
2006(8546)
2005(7488)
作者
(40773)
(33887)
(33771)
(32278)
(21968)
(16257)
(15544)
(13262)
(13210)
(11911)
(11796)
(11462)
(10936)
(10480)
(10407)
(10387)
(10177)
(9850)
(9674)
(9576)
(8427)
(8117)
(7819)
(7769)
(7765)
(7709)
(7402)
(7093)
(6741)
(6654)
学科
(69203)
经济(69132)
(48154)
管理(46474)
方法(41457)
(39675)
企业(39675)
数学(37378)
数学方法(37023)
(21815)
银行(21669)
(20253)
(19224)
(19066)
中国(17596)
(15611)
金融(15610)
(14378)
业经(13703)
(13255)
财务(13223)
财务管理(13193)
企业财务(12625)
(12227)
贸易(12216)
(11718)
理论(11419)
(11414)
制度(11401)
业务(11032)
机构
大学(218515)
学院(215595)
(97000)
经济(95351)
管理(93653)
理学(81566)
理学院(80922)
管理学(79810)
管理学院(79405)
研究(59230)
中国(57900)
(48322)
(42460)
财经(39694)
(36462)
经济学(32499)
中心(31919)
科学(30971)
财经大学(30450)
(30212)
经济学院(29714)
(27405)
业大(27106)
商学(26162)
(26027)
商学院(25957)
北京(25727)
(25266)
(25041)
银行(24874)
基金
项目(149685)
科学(121659)
基金(114966)
研究(109916)
(97089)
国家(96359)
科学基金(86987)
社会(75079)
社会科(71519)
社会科学(71503)
基金项目(60613)
(55707)
自然(55600)
自然科(54421)
自然科学(54411)
自然科学基金(53483)
教育(51409)
资助(47856)
(46759)
编号(42583)
(35136)
重点(32765)
成果(32642)
国家社会(32403)
教育部(31843)
(31832)
人文(31190)
(30086)
创新(29763)
大学(29594)
期刊
(90626)
经济(90626)
研究(65460)
(40100)
金融(40100)
(37605)
管理(32891)
中国(32441)
科学(25731)
学报(25591)
(21796)
大学(21683)
学学(20849)
财经(20409)
技术(18855)
(17175)
经济研究(15243)
教育(14452)
业经(13633)
农业(12647)
理论(12642)
统计(12408)
问题(12286)
实践(11542)
(11542)
(11335)
技术经济(10944)
商业(10574)
决策(10284)
财会(10159)
共检索到307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莲丽  郭立宏  李建勋  杨涛  
基于证据理论,文章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建立用于证据信息量生成的信度函数、评价指标以及适用于信用风险的证据合并规则,通过理想化系统思想和遗传算法实现合并权值的求解,并给出测度方法的演算步骤和各参数对测度精度的影响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获得一个量化的信用风险测度值,且拥有84.6%以上的判别精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小明  
文章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评级研究中涉及的各种信用测度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对现有各种评级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等做了必要的比较研究。文章认为目前我国信用风险评级测度方法研究存在模型研究与指标体系研究相脱节的现象,指出信用风险评级研究应该综合考虑风险分析、模型研究、指标体系研究,并给出了建立信用风险评级模型的基本设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云  李秀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宗益  胡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方法。主要介绍内部评级法的含义及其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使用要求,重点分析内部评级法的内部评级模型计算出的关键指标和其他相关指标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高扬  王林  
本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自上而下压力测试模型进行了设计,基于Z-Shift转换矩阵进行压力结果的细化和向下传导。相较目前主流的WilSon压力测试模型,本研究在体系上增加了风险等级转移思路,使得相关测试结果的分析维度更丰富,结果更全面。本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资本管理能力,满足监管要求具有一定现实参考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四军  袁鹏  冯岑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是以信贷专家分析和主观判断为主,存在许多缺陷,难以量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文章尝试运用寿险精算中的死亡率模型测度商业银行客户违约率,分析客户信用等级与违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测算贷款的预期违约损失,揭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发生的数量规律。根据某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在信用平稳状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主要依赖于模糊评估方法,但是在信用突变状态下,模糊评估方法存在着功能局限。对此,文章给出了基于信息熵与物元可拓理论的熵权物元可拓方法,构建了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并进行了测度模型的实证分析。文章认为,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优势在于,通过物元可拓理论与信息熵理论相融合的熵权物元可拓方法,使得信用突变状态下信用风险的测度结果具有较好的平滑性与客观性,提高了信用风险测度结果的精确度,很好地解决了信用突变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测度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惠晓峰  孙嘉鹏  
论文使用信用矩阵对选自某商业银行的贷款的样本组合进行了风险测度。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参数,建立起符合该银行实际情况的信用矩阵模型,得到了样本组合1年期市场价值的分布,并计算出分布的方差、标准差和7个不同置信度下的百分位水平值,以及所有单笔贷款的风险值,从而完成了样本组合风险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样本组合进行了总风险分析、边际风险分析和风险收益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样本组合给出了具体的信贷决策建议。最后,对信用风险模型的优势及其对改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的现实意义做出了评价。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德香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社会中介和服务体系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尚未建立等。应大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尽快完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信用中介和服务体系、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以加强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有效管理其信用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文  朱天星  徐明圣  
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限额管理、贷款定价、绩效考核以及监管资本等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介绍了信用风险评级的背景、评级指标分类以及模型,介绍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形成的背景、基本框架和内部评级的基本要素。在介绍信用风险评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几个模型的基础上,运用AHP、差别分析等方法分别构建了个人消费信贷以及农户贷款信用风险评分模型;介绍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特点以及模型开发步骤,并基于Logistic回归以及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构建上市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模型,最后介绍了上述模型的验证和校准方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鹏  吴冲锋  陈江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晓  李佳  
基于经济下行背景,本文研究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资产证券化有助于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并且这种缓解作用在非上市银行与规模较低银行中更为显著;按不同微观特征分组后发现,若银行资产流动性、资本规模、盈利性越低,及风险资产占比越高,资产证券化越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因此监管当局应逐步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空间,并规范业务主体行为,防止对资产证券化功能的过度使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清  刘树林  
以商业银行贷款数据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多元判别和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实证检验表明这三种方法都能较准确地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资料进行预测。对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不同样本的总体预测精度分别为83.4%、72.05%和68.14%。三种方法对五类不同样本的预测存在相同的趋势,即对正常类和损失类样本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对中间三类样本的预测准确率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