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00)
2023(19731)
2022(16597)
2021(15540)
2020(12989)
2019(29458)
2018(29280)
2017(55770)
2016(30261)
2015(33698)
2014(33476)
2013(32564)
2012(29415)
2011(26164)
2010(25995)
2009(23866)
2008(23465)
2007(20290)
2006(17704)
2005(15572)
作者
(84332)
(70303)
(69809)
(66541)
(44789)
(33620)
(31700)
(27370)
(26592)
(24998)
(23863)
(23713)
(22192)
(22178)
(21672)
(21422)
(20889)
(20802)
(20162)
(20077)
(17292)
(17221)
(17043)
(16151)
(15716)
(15697)
(15563)
(15560)
(14036)
(13913)
学科
(120287)
经济(120145)
(105756)
管理(98332)
(94346)
企业(94346)
方法(55543)
数学(45433)
数学方法(44793)
(36959)
(36630)
业经(35633)
中国(30684)
(25897)
财务(25817)
财务管理(25778)
农业(25497)
(25346)
技术(24866)
企业财务(24475)
理论(23227)
(22697)
地方(21731)
(20930)
(20558)
贸易(20550)
(19990)
(19395)
(19057)
(18601)
机构
学院(421848)
大学(417585)
管理(169973)
(167960)
经济(164444)
理学(147067)
理学院(145501)
管理学(142999)
管理学院(142192)
研究(135557)
中国(101923)
(87779)
科学(83408)
(79154)
(68804)
(66725)
财经(63114)
业大(62458)
(62148)
中心(61888)
研究所(60645)
(57599)
北京(54823)
(54398)
师范(53871)
农业(53697)
经济学(50102)
(49840)
(49826)
财经大学(46933)
基金
项目(289025)
科学(228792)
研究(213923)
基金(209864)
(182099)
国家(180512)
科学基金(156851)
社会(134983)
社会科(127899)
社会科学(127867)
(113857)
基金项目(111029)
自然(101606)
自然科(99316)
教育(99293)
自然科学(99292)
自然科学基金(97525)
(94846)
编号(87674)
资助(85332)
成果(70089)
重点(64347)
(63616)
(62237)
(61594)
课题(60072)
创新(57610)
国家社会(55636)
教育部(55021)
科研(54937)
期刊
(184442)
经济(184442)
研究(122149)
中国(79762)
管理(66056)
(63683)
学报(63606)
(63443)
科学(59961)
教育(50431)
大学(49535)
学学(46787)
农业(43919)
技术(41133)
(35302)
金融(35302)
业经(32682)
财经(30896)
经济研究(28896)
(26637)
(24546)
问题(23744)
技术经济(22345)
科技(20689)
现代(19842)
(19829)
商业(18994)
理论(18929)
财会(18811)
图书(18567)
共检索到613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立新  
从战略决策的认知视角看,在位企业应对突破性技术变革的战略行为通常基于管理者对不确定环境的认知。据此,本文从威胁认知与机会认知的二维分析观点出发,结合企业创新实践构建了基于管理者威胁认知与机会认知的能力重构路径研究框架,阐明了在位企业开展能力重构活动的动因、过程与结果,从认知与行为层面揭示了在位企业在应对技术变革活动方面的差异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红志  张玉利  
突破性技术变革的频率正在不断加快,而主导企业在技术范式的转换过程中却经常绩效下滑甚至被新进入企业替代。借助最近影像产业发生的数码技术突破性变革,本研究通过定性分析揭示了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从技术投资和技术能力两个角度考察了主导企业适应技术变革的方式,强调指出综合考虑多个视角对研究技术变革带来的竞争含义的重要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黎黎  方世建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出现对企业的生存环境和技术基础产生巨大的冲击,在位企业应对突破性创新时一般有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两种策略。当突破性创新已经发生,在位企业只能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特点被动地适应技术变革。当突破性创新有可能发生时,在位企业会从战略视角作出预期,采取灵活性的投资策略,主动地适应突破性创新的冲击。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投资模型,对在位企业适应突破性创新的两种不同策略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算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国红  王瑜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为中国后发企业提供了创新追赶的重要机会。本文运用2015~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实证新技术变革背景下,公共知识溢出和合作知识溢出对后发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及中介作用机制,以及知识惯性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技术变革背景下,两种知识溢出对后发企业突破性创新均具有正向影响,知识深度在公共知识溢出与突破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知识宽度在合作知识溢出与突破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知识惯性负向调节公共知识溢出与知识深度间的关系,但在合作知识溢出与知识宽度间无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从知识溢出视角为新技术变革背景下中国后发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瑶   张光宇   杨诗炜  
面对未来颠覆性创新的市场冲击,在位企业如何突破“创新者窘境”,实现能力进阶至关重要。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富士胶片反颠覆实践为例,基于“认知—行动—结果”思维逻辑,探讨管理者认知形成、管理者指导组织集体行动以及资源能力进阶的过程机制。结果发现:在位者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形成管理者认知,借助意义建构过程实现个体认知到组织认知的跨越,进而指导企业实现竞争能力转向,以抵御外部危机。探索期,在技术创新驱动型管理者认知指引下集体形成颠覆性技术自主突破型组织主导逻辑,进而采取资源拼凑行动构建资源整合能力;转型期,在市场利益获取型管理者认知指引下集体形成技术相关业务拓展型组织主导逻辑,进而采取资源编排行动构建资源延伸能力;强化期,在市场利益强化型管理者认知指引下集体完成市场拓展深化型组织主导逻辑演化,进而采取资源协奏行动形成资源再构能力。由此,构建企业能力进阶路径模型,为在位者积极应对未来市场冲击,突破传统能力刚性束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梁阜  李艳娟  
技术突破性创新是数字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而组织容错能力为解释技术突破性创新提供了新视角,但现有研究却鲜少探讨组织容错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性创新。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与情绪事件理论,以478位数字企业管理者为调研对象,从数字战略柔性与探索性知识搜索视角解析了组织容错能力对技术突破性创新的影响边界与路径。结果显示:组织容错能力对技术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性知识搜索在组织容错能力与技术突破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高数字战略柔性能够强化组织容错能力对探索性知识搜索的积极作用,进而增进技术突破性创新,而低数字战略柔性却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企业技术突破的实现条件,为数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瑾  于妍惠  
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主动战略选择。本文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厘清逆向研发外包过程中,在对本土/国际双重创新网络嵌入演化的不同阶段,企业自身知识结构与组织学习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在逆向研发外包过程中,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的初级阶段以及在国际创新网络嵌入的初级和高级阶段,企业知识宽度和深度及其探索式和利用式组织学习方式共同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条件组态;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的高级阶段,企业探索式学习及其知识宽度和深度共同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条件组态,企业的知识宽度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核心条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旭东  李随成  黄聿舟  
在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如何提高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其持续成长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合作关系理论和创新能力理论,构建关系学习影响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286家新创企业的有效调研数据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外部供应商共享信息和共同解决问题正向影响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新创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这种影响关系;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正向影响其突破性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钰婷  高山行  
本文构建两种非市场战略(企业绿色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与突破性创新之间关系的整合性研究框架,探讨二者对知识获取和知识利用影响的差异化路径关系,以及知识管理在非市场战略和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利用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165份配对调研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绿色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均对突破性创新有正向影响;企业绿色管理对知识获取的作用更大,企业社会责任对知识利用的作用更大;知识获取在企业绿色管理和突破性创新间起到中介作用,知识利用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突破性创新间起到中介作用。通过构建生物医药企业绿色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框架,呼吁增加对环境和社会创新的关注,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提高和重塑创新优势提供了关键的实践指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杰  游达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发优势的削弱,突破性技术创新成为新兴小企业挑战大企业的利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制度的层面上,根据企业组织为适应突破性技术创新应具备的特点,通过分析传统一元化组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阐述了内部孵化器、研发子公司柔性组织、项目负责人制、风险俱乐部、联盟开发、直接并购等基于二元组织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企业可通过对成功创新企业的系统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实施创新组织结构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促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孙辉  
基于协同追赶视角,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剖析技术和生态双元“卡脖子”情境下科技领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主要通过原创技术追赶(第Ⅰ类)和引进技术追赶(第Ⅱ类)两种战略,在技术和市场上缩小与国外领先企业的差距,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主要的创新形式;两类科技领军企业分别通过“技术架构源头突破”和“技术授权自研突破”的模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通过“技术联盟对冲突破”的模式破解技术生态封锁,两类企业都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兼容突破”的模式降低商业生态掣肘;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存在和快速进步有效促进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持续获得知识更新,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则加速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快速提升产品性能;在协同追赶突破性技术创新进程中,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不仅承载起“双链”链长的使命担当,还通过“技术互补融通突破”的模式关联起“四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稳健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裴旭东  薛花  王伯英  黄聿舟  
整合组织动机和期望确认理论,从购买动机视角探讨企业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的驱动机制。将购买动机分为效率动机、规范趋同动机和模仿趋同动机,阐述购买动机对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影响的微观机理。以198家购买过云计算技术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购买动机与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间的关系,并检验满意和认知锁定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购买动机正向影响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满意和认知锁定在购买动机与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各购买动机的中介作用路径呈现差异化。其中,效率动机的作用路径被满意和认知锁定部分中介,模仿趋同动机的作用路径被满意部分中介,规范趋同动机的作用路径被认知锁定部分中介。研究结论打开了企业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的“黑箱”,对于企业深入理解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的驱动机制,促进突破性技术在持续采用过程中发挥真正价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海运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加强知识管理对实现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对已经积累的知识予以管理,提高将不同来源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并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的获取、整合、扩散、创新这四个层面揭示了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知识积累机制。知识的存量、增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并转化成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量揭示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能力培育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缪小明  赵晖  
不断涌现的突破性创新对在位企业及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已经引起企业界及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抽取突破性创新影响因素中动态性特点较强的部分建立分析模型,并以结构方程为工具进行验证性检验,对我国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应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