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84)
- 2023(18661)
- 2022(15840)
- 2021(14964)
- 2020(12366)
- 2019(28744)
- 2018(28672)
- 2017(55071)
- 2016(29837)
- 2015(33835)
- 2014(34068)
- 2013(33234)
- 2012(30474)
- 2011(27342)
- 2010(27386)
- 2009(25045)
- 2008(24321)
- 2007(21425)
- 2006(18827)
- 2005(16247)
- 学科
- 济(122472)
- 经济(122321)
- 业(84444)
- 管理(81812)
- 企(62839)
- 企业(62839)
- 方法(54559)
- 农(52736)
- 数学(47346)
- 数学方法(46546)
- 农业(35035)
- 中国(30985)
- 业经(30510)
- 财(29906)
- 学(27585)
- 地方(25393)
- 制(23290)
- 理论(21874)
- 贸(19456)
- 贸易(19448)
- 易(18833)
- 技术(18198)
- 和(17975)
- 环境(17544)
- 务(17492)
- 财务(17396)
- 财务管理(17352)
- 银(17238)
- 银行(17194)
- 体(17193)
- 机构
- 学院(420635)
- 大学(418977)
- 管理(165893)
- 济(163601)
- 经济(159898)
- 理学(144304)
- 理学院(142686)
- 管理学(139727)
- 管理学院(138973)
- 研究(137142)
- 中国(103589)
- 京(89394)
- 科学(87120)
- 农(82453)
- 财(73806)
- 业大(68271)
- 所(68215)
- 中心(64373)
- 农业(63478)
- 江(62421)
- 研究所(62313)
- 财经(59157)
- 范(56752)
- 师范(56191)
- 北京(55689)
- 经(53954)
- 州(50204)
- 院(49851)
- 经济学(48398)
- 技术(45049)
- 基金
- 项目(291454)
- 科学(228821)
- 研究(213577)
- 基金(210236)
- 家(183119)
- 国家(181549)
- 科学基金(156273)
- 社会(133200)
- 社会科(125751)
- 社会科学(125716)
- 省(114643)
- 基金项目(111322)
- 自然(102146)
- 自然科(99727)
- 自然科学(99702)
- 教育(98802)
- 自然科学基金(97872)
- 划(96019)
- 编号(89043)
- 资助(86378)
- 成果(71499)
- 重点(64888)
- 部(63889)
- 发(61883)
- 课题(61024)
- 创(59984)
- 创新(55910)
- 科研(55489)
- 教育部(54504)
- 大学(54304)
- 期刊
- 济(181959)
- 经济(181959)
- 研究(118761)
- 中国(84212)
- 农(81104)
- 学报(68592)
- 科学(63009)
- 管理(57738)
- 财(56205)
- 农业(55150)
- 大学(53000)
- 学学(50010)
- 教育(49558)
- 技术(38757)
- 融(34984)
- 金融(34984)
- 业经(34847)
- 财经(27941)
- 经济研究(26752)
- 业(26617)
- 问题(24820)
- 经(23812)
- 版(22494)
- 图书(21401)
- 科技(20198)
- 技术经济(20019)
- 资源(19363)
- 统计(19034)
- 理论(19031)
- 业大(18910)
共检索到611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聂家荣 李贵才 刘青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认知权利理论和协调博弈理论,对原农村集体土地权益分配模式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原农村集体土地权益分配博弈,是城市政府和原村集体及其成员,以国家法律规定的权利边界为基础,在各自的认知权利边界存在重叠、但未能被法定产权有效覆盖的区域,进行利益协调的过程。其中,存在两种权益明晰的模式,一种是城市政府借助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地进行产权安排实现收益边界的明晰,另一种是通过收益分配博弈自下而上推动产权边界的明晰,深圳市城市更新政策的出台正是后者得以实现的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博弈形成各方认可的收益分配方案,进而通过更新改造活动完成空间重构,将收益分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辛一 高伟
由于我国目前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和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等问题在立法和司法上尚无完善的规定,造成近年来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和与土地不能分离的农民房屋的拆迁安置问题,已成为最易产生矛盾的主要社会问题。所以,笔者试图从物权法角度探讨农地征用拆迁中的有关法律问题,从司法角度考察当前征地拆迁中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保护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设想和思考,以期对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保护有所裨益。
关键词:
征地拆迁 土地权益 司法保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玉瑶
为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政策,面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成员权的保护问题,从农民相关权益受损现状、原因着手分析,为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完善权利保护救济机制,做出相关提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由建勋
计划经济时代沿用至今的模糊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土地一级市场征地与二级市场供地之间形成巨大利差,诱导地方政府乐此不彼地过度行使征地权。在国家作为土地权形式上的管理者缺位,农民又无权维护自身土地权益的制度安排下,造成了耕地资源流失的难以遏制。对此,及时进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民能真正维护自己的土地权益,成为从源头上保护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的最佳路径选择。
关键词:
农村 土地产权制度 权益维护 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青贵 王祎
农村集体土地权益配置事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产权和发展权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经营制度惯性等因素引致集体土地权益配置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缺失。重振互助合作文化,健全公平配置的法律保障机制、损害救助与转移机制以及实现配置行为的可归责性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权益配置失衡的制度矫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健雄 郭泽喆
"三权分置"思想发端于承包地,而后针对宅基地阐发,体现出在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全局改革中的理论兼容和制度弹性。当前,"三权分置"研究呈现块状化特点,有必要开启全景视角,审视和应对推行"三权分置"可能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为此,可在自物权和他物权二分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体系再解构为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担保权三个层次,结合对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三类主要农村集体土地特殊性的分析,提炼能够反映、重构和化简农村集体土地生产关系复杂性的立法思路。具体而言,所有权是原权利,农村集体土地的次级权利和各项权能均由其衍生。作为次级权利,使用权的实现包括初次分配和复次流转两种形态。担保权是次级权利的延伸,其存在基础是使用权的可流转性。立法远景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代理人"均应逐渐过渡为一元化,国家应克制对所有权的僭越以及垄断同类土地市场的冲动,方能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名实相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表明,复次流转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去身份化和对价化;通过物权化方式保护复次流转取得的权利是可行路径,使用权流转的行政管制逐步退出是大势所趋。若以强化农村集体土地的担保属性为立法意旨,则其复次流转取得权利的物权化立法方向务必坚持,今后立法的关键在于创设符合规律的、科学的担保权利实现方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惊鸿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背景下,集体经济面临组织性质、土地所有权属性和集体与成员间产权关系的多重变革,对集体土地权利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集体经济组织性质历史变革为基本线索,探讨现阶段集体经济组织由"政社合一"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集体土地所有权由兼有准公权与私权属性向单一私权属性回归,集体成员土地权利由一般用益物权向股权转化的逻辑链条。依据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集体土地权利保护制度完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远索 周爱华 杨广林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从分析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情形入手,依据各主体对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不同诉求,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圈定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在此基础上,依次设计了五大利益主体应有的权利,由此全面构建了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体权利格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祝之舟
农村新增集体成员和原有集体成员一样,都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都有权承包集体土地、享受集体土地承包权益。新旧《农村土地承包法》均对此有所规定。但实践表明,基于利益驱动和制度漏洞,相关法律规范并未得到很好地实施,没有合理实现新增集体成员的土地权益。保障农村新增集体成员的土地权益,应当实施"增人有权益、减地有规则"的政策,建立土地保障和货币保障并行的实现机制,同时明确农户内部的成员权益传承机制。
关键词:
新增集体成员 土地权益 实现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澄
为进一步拓展城市高质量发展空间,深圳积极探索存量土地再开发,在土地征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整备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土地整备过程中创设利益统筹政策。本文重点对该政策实施中各方主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岳隽
在深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未完全厘清征(转)地补偿关系的原农村土地通过城市更新或土地整备等方式直接进入了城市土地二次开发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在土地产权关系不明晰的情况下,当前的二次开发模式又各自为政,出现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巨大矛盾。为解决上述问题,从深圳原农村土地在二次开发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空间的形成入手,对比研究了不同二次开发模式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面的主要差异。从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的视角,提出了实施利益总量调控、统一拆迁补偿指导标准、统筹平衡调控手段的三大基本策略,突出各类政策工具的组合和协调使用,统筹有序推动深圳原农村土地的二次开发,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发展的整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政 冯宇
在深刻阐释农民土地权益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变革下的农民土地权益变迁过程,提出了基于"产权结构-要素流动"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农民土地权益主要包括土地生存权和土地发展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历史变迁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以上两种权益逐步实现的过程。农民土地权益的最终落实有赖于土地产权明晰和土地自由流转改革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峥嵘 杨省庭
法律经济学认为,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追求效率最大化为目的。农村集体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要使其在农村市场化建设中产生应有的经济价值,应当以其权属形式的特殊方式,在建立好现行市场法治的框架内,进行新的模式构建,有效整合并且自由流通。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分离,农民对集体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私产化"。
关键词:
法律经济学 土地权流转 公平与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晓睿 曾雅婷
本文以集体土地所有制的特征为切入点,对农村妇女土地问题进行了讨论,将农村妇女土地问题分为真问题与伪问题两类,并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调研地区未发现真妇女土地问题;通过对成员认定与股权管理规则的明确,可解决部分伪妇女土地问题;未来需在正视农村妇女土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在集体产权改革过程中重视性别平等、细化并明确规则,鼓励农民家庭中的财产转移与分配等方式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提供保护。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淦
"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复杂的土地权利类型,我们抱持怎样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解读新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历史变迁轨迹,分析农村土地权利的变化及背后所体现的法律意义上的正当性,进而提出对现阶段出现的农村土地权利应有的一个价值取向。
关键词:
土地权利 历史变迁 正当性 农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