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7)
2023(14925)
2022(12741)
2021(11798)
2020(10294)
2019(23890)
2018(23445)
2017(45693)
2016(24671)
2015(28301)
2014(28485)
2013(28220)
2012(26054)
2011(23236)
2010(23629)
2009(22146)
2008(21706)
2007(19096)
2006(16554)
2005(14554)
作者
(70610)
(59372)
(59369)
(56519)
(37714)
(28516)
(27095)
(23273)
(22335)
(21312)
(20028)
(19877)
(18866)
(18782)
(18478)
(18331)
(17666)
(17521)
(17092)
(16897)
(14737)
(14651)
(14601)
(13536)
(13469)
(13347)
(13024)
(12906)
(12123)
(11640)
学科
(122198)
经济(122087)
管理(76537)
(71505)
(59971)
企业(59971)
方法(56435)
数学(50737)
数学方法(50031)
(37885)
中国(27316)
(27116)
地方(25370)
业经(22556)
(22229)
(21137)
财务(21075)
财务管理(21011)
(20200)
企业财务(19952)
(18783)
贸易(18775)
(18127)
农业(18068)
理论(17372)
(16072)
(15227)
环境(15217)
银行(15195)
(15127)
机构
学院(357978)
大学(357171)
(156229)
经济(153212)
管理(140914)
理学(122443)
理学院(121162)
管理学(118823)
管理学院(118174)
研究(115867)
中国(87887)
(76811)
(72923)
科学(69319)
财经(58629)
(58177)
(54944)
中心(53736)
(53192)
(53141)
研究所(52399)
业大(50889)
经济学(49235)
北京(45489)
经济学院(44288)
(43453)
财经大学(43300)
师范(43019)
农业(42973)
(41458)
基金
项目(237316)
科学(187860)
基金(174294)
研究(170778)
(150957)
国家(149749)
科学基金(130198)
社会(109861)
社会科(104319)
社会科学(104292)
(92782)
基金项目(91686)
自然(85143)
自然科(83277)
自然科学(83257)
自然科学基金(81787)
教育(80642)
(77459)
资助(73628)
编号(68347)
成果(54889)
重点(53447)
(53314)
(50237)
(49176)
课题(47016)
教育部(46443)
科研(46055)
创新(45980)
国家社会(45608)
期刊
(169410)
经济(169410)
研究(104116)
中国(65673)
(65290)
学报(52647)
管理(51864)
科学(48764)
(47806)
大学(40591)
学学(38720)
技术(34029)
教育(32058)
农业(32023)
(30511)
金融(30511)
财经(30183)
经济研究(29289)
(25879)
业经(25234)
问题(21722)
统计(21630)
技术经济(19992)
(19344)
决策(17706)
(17352)
(17302)
财会(16883)
商业(16748)
(16277)
共检索到524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旭明  
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在长期均衡方面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在短期均衡上存在相互关系。财政收入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能够促进财政支出的增长,但是这种积极作用是逐渐形成,并不能迅速发生效果。为了保证财政收支效果,促进经济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长来  
既有研究认为科技活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文章借助VAR模型,对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拨款增加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联关系,但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往年经济增长速度对当前年度经济增长速度的强烈影响,表明了经济增长速度具有一定的刚性。基础研究和公共技术研发活动的持续性,导致了财政科技拨款的持续性,从而在实证中表现出往年财政拨款增加速度对当前年度财政拨款增加速度具有显著正关联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林榜  孙小静  游光荣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和国内总产值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冲击对GDP的作用较弱,GDP冲击对财政收入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呈先上升又逐步下降的趋势,第10年对财政收入波动的贡献值为82.7%。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武靖州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并伴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扩张。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和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将这三者纳入同一框架下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我国2012-2016年省级数据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在引入土地财政因素后,发现地方债务驱动的地方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务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和利益耦合,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摆脱经济发展对地方债务和土地财政依赖。为此,应充分认识到经济持续发展不应建立在债务扩张的基础之上,持续关注由地方财政缺口和债务增长带来的金融风险,并适时调整土地供给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天奕  
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是理论界一直探讨的课题。本文采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STR),对我国1978~2010年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TR模型所产生的拟合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动态特征基本相同,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非线性关系,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间转制动态特征。若民生财政支出负增长率高于14.85%,则经济增长率下降;若民生财政支出增长率大于18.87%,则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柳欣  王晨  
通过构建名义GDP、财政支出、M2、CPI这样四个变量的增长率的VAR模型,对我国内生经济增长下财政与货币政策产生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在经济衰退时,如果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财政政策,势必导致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但如果政府基于收入-支出模型或IS-LM模型使用财政、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其结果也很有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或滞胀。最后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邵腾伟  冉光和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Wald系数约束检验,对我国财政收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短期内,财政收支、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财政收支、经济增长是货币供给增加的Granger原因;但从长期看,财政收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显著。因此,结合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通胀预期的实际,应将财政政策与货币供给政策配合使用,即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要搭配,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要相搭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卫星  
高增长、内需不足和高投资是中国宏观经济的显著特征。本文从财富效用和财政收支结构视角进行建模分析发现,政府消费份额越低和资本在效用中权重越大,经济增长率越高;而政府转移支付份额和政府收入税率对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高增长并不等价于高社会福利。计量检验显示,经济增长率在长期中可由投资、政府消费、政府投资、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税收来解释,其短期波动则主要可由投资和政府投资来解释,本文所建理论模型可用来解释中国宏观经济的显著特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晓兰  金博涵  李铮  
财政可持续性要求硬化地方预算约束、保持财政收支之间互动性,本文采用面板VAR模型基于2007-2015年省级层面的财政收支数据,分析省级政府的财政收支互动关系,从而寻求加强收支互动关系来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的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总体来看,地方财政自有收入同公共财政支出之间并不存在互动关系,反而转移支付的增加会显著增加政府开支;第二,税收收入的增加会促进地方政府的支出膨胀倾向而其减少未必会降低政府的开支;第三,非税收入的变动不影响公共财政支出,但政府却会通过寻求非税收入的扩张来减轻支出增加的压力;第四,分样本的实证表明,财政自给度是决定收支互动关系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给出的政策启示是通过完善财政分权制度和财政管理规则去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增强我国地方财政自给度和财政收支互动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韦有周  林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也出现了外部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文章根据1980-2008年间中国与他国相关数据,采用瑟尔沃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国际收支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总体上并没有受到国际收支的约束。据此,文章提出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文章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根据1978-2006年中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支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最优化理论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收支进行了经验研究。通过MATLAB计算可知,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47200亿元、172040亿元和331460亿元,最优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为77868亿元和81984亿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董根泰  
本文采用ARDL模型边限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1952~2010年财政收支历史数据,结果发现分税制改革对我国财政收支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分税制前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均呈现"收支互相影响"双向因果关系;分税制后国家财政呈现"以收定支"单向因果关系,地方财政却呈现"以支定收"单向因果关系;中央财政无论是分税制前还是分税制后都始终呈现"收支相互独立"无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海林  
金融风险财政化不仅会对财政支出形成压力,直接造成财政赤字缺口的拉大,而且还会助长金融市场上各类行为主体的机会主义心理,持续酝酿更深层次的金融风险。由此宏观经济风险必然会被大幅度地向上推动,使得各类经济主体的风险增大,从而经济增长亦因此而受到抑制。这个论断不仅得到模型的证明,而且还可以得到基于中国1978~2007年间数据协整分析的支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伟光  肖晶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抗风险能力、安全性与稳健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