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0)
- 2023(15934)
- 2022(13982)
- 2021(13143)
- 2020(11015)
- 2019(25764)
- 2018(25506)
- 2017(49342)
- 2016(26707)
- 2015(30195)
- 2014(30095)
- 2013(29559)
- 2012(27075)
- 2011(24008)
- 2010(23921)
- 2009(21554)
- 2008(20668)
- 2007(17689)
- 2006(15298)
- 2005(12589)
- 学科
- 济(106241)
- 经济(106058)
- 管理(74971)
- 业(70852)
- 企(57755)
- 企业(57755)
- 方法(51717)
- 数学(45760)
- 数学方法(44983)
- 农(29785)
- 中国(28065)
- 财(25864)
- 地方(25105)
- 业经(23001)
- 学(22317)
- 农业(20233)
- 理论(18367)
- 贸(17198)
- 贸易(17188)
- 环境(16789)
- 制(16735)
- 易(16606)
- 务(16321)
- 和(16315)
- 技术(16236)
- 财务(16220)
- 财务管理(16184)
- 企业财务(15234)
- 划(14371)
- 银(13239)
- 机构
- 学院(367657)
- 大学(366328)
- 管理(148816)
- 济(140622)
- 经济(137322)
- 理学(130338)
- 理学院(128859)
- 管理学(126138)
- 管理学院(125484)
- 研究(116886)
- 中国(84754)
- 京(77163)
- 科学(75101)
- 财(62953)
- 农(57652)
- 所(57024)
- 业大(56356)
- 江(55196)
- 中心(54461)
- 研究所(52437)
- 财经(51297)
- 范(50001)
- 师范(49528)
- 北京(47476)
- 经(46675)
- 农业(45026)
- 院(43288)
- 州(43241)
- 经济学(41763)
- 师范大学(40081)
- 基金
- 项目(263294)
- 科学(207571)
- 研究(191325)
- 基金(190326)
- 家(165296)
- 国家(163932)
- 科学基金(142492)
- 社会(119470)
- 社会科(113042)
- 社会科学(113008)
- 省(104811)
- 基金项目(101838)
- 自然(94552)
- 自然科(92351)
- 自然科学(92330)
- 自然科学基金(90609)
- 教育(89257)
- 划(87037)
- 编号(79066)
- 资助(78468)
- 成果(62078)
- 重点(58606)
- 部(57280)
- 发(55555)
- 创(54444)
- 课题(54060)
- 创新(50769)
- 科研(50385)
- 教育部(49240)
- 大学(49041)
- 期刊
- 济(146639)
- 经济(146639)
- 研究(101538)
- 中国(66578)
- 学报(56990)
- 科学(52681)
- 管理(52001)
- 农(51263)
- 财(47967)
- 大学(43671)
- 教育(42552)
- 学学(41055)
- 农业(35853)
- 技术(34691)
- 业经(25709)
- 融(25668)
- 金融(25668)
- 财经(23408)
- 经济研究(23000)
- 问题(20447)
- 经(19901)
- 图书(19827)
- 资源(18465)
- 业(18371)
- 科技(17676)
- 技术经济(17502)
- 统计(17350)
- 版(17271)
- 理论(16682)
- 现代(16170)
共检索到515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樊传浩 仲伯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低,不能满足低保户最低生活需求,过高又不利于激励低保户的再就业,可见低保标准的确立十分关键。因此,文章对江苏省2007年调整后的13个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优选模型,认为在调整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支出,据此文章又对13个城市当期和未来三年的低保标准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曹艳春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升。本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建议: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施行分层梯度式“低保”标准以及建立互动支持系统,促进“低保”受益者就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艳春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让低收入者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因此,低保标准也必须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动态提高,每年根据上年平均工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增长率进行定期调整;施行分层梯度式“低保”标准;建立互动支持系统,推动“低保”家庭就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春应
为探讨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差异,以协调生活水价改革与居民承受能力的矛盾,本文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2000年-2007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费支出负担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减轻的趋势;需水收入弹性随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最低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没有得到满足,低收入户的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处于警戒位置,中高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生活水价及居民承受能力的分析,认为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对生活水价承受能力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江苏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霞 路正南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实现途径,低碳城市是伴随着低碳经济提出的发展目标。对及时、准确掌握城市经济运行状况、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确保低碳经济系统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研究科学、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综合运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等相关理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克服了多指标评价中主观确定权重的缺陷。利用主成分投影法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尚卫平
文章首先论证了用塞尔(Theil)指标测度收入不平等性在我国有很大的适应性,并利用实际资料计算的塞尔指标时间序列动态地分析了近几年江苏省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缩减江苏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
可支配收入 塞尔指标 时间序列 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毛明华 吕莹璐
分析了常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常州市城市贫困阶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群体特征及其社会救助状况;讨论了社会救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
城市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社会救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芳东 吴江 徐敏
采用1996—2008年江苏省各县(市)人均GDP经济指标,计算并分析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整体空间特征,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描述自1996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县域经济发达的区域周边县域经济也往往较发达,反之亦然,并且空间发展格局呈现显著的集聚模式,且集聚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并成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地区则成为圈状结构的外围地带,且这种空间格局的分布状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对不同年际M...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咏馨 季峰
居民平均可支付房价与当期住房平均价格的比率决定了当地居民的平均支付能力。住房平均支付能力是检验住房平均价格是否超出了居民的平均经济承受能力、市场是否过热及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关键性指标。由于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房地产市场的行情不同,各地的支付能力也未必相同。居民平均支付能力的研究旨在度量各地房地产市场行情,为管理部门及时提供监管市场的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华坚 赵晓晓 张韦全
低碳产品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促进城市居民低碳产品消费行为对我国建设低碳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个体心理因素、外部情境因素以及人口统计因素3个方面对城市居民低碳产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遴选和构建。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得出了三方面影响因素中的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居民 低碳产品 影响因素 消费意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海波
本文运用Panel-data模型对1999-2002年江苏省城市居民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地区因素和时间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得到江苏省南北地区差异对居民消费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江苏省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1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已经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总理朱镕基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持有非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宇珺 龚晓莺
适度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能有效缓解低保群体贫困问题,低保标准制定的关键在于测算方法。为了克服已有研究在方法选取、赋权、动态调整方面存在的主观性缺点,实现测算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文章遵循多组合测算方法、客观性确定机制、动态化调整机制的原则,构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客观赋权动态组合测算模型,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上海,通过实证测算对该模型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全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科学测算及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艳 濮励杰 张健 朱明 陕永杰 王海燕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选取反映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的21项评价指标,构建了以非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数(NREI)、经济可行性指数(EI)和非社会可接受性指数(NSI)为评价指数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三角模型,对无锡市区2001—2009年土地持续利用状态及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①三角模型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面具有可行性;②无锡市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由2001年的相对差可持续发展为2009年的强可持续,趋势由一般可持续转变为很强可持续,说明无锡市区土地利用日趋合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查奇芬 廖继广
保障性住房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热点,为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但是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依旧相对滞后,供给与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矛盾,为了认清并解决这些难题,文章先对保障性住房的概念、理论基础及现状进行研究,然后结合保障性住房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保障性住房供需缺口巨大且供需结构存在不平衡的现状,最后为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