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15)
- 2023(16541)
- 2022(14433)
- 2021(13326)
- 2020(11179)
- 2019(25557)
- 2018(25070)
- 2017(48416)
- 2016(26233)
- 2015(29179)
- 2014(28911)
- 2013(28313)
- 2012(25727)
- 2011(23067)
- 2010(22718)
- 2009(20436)
- 2008(19761)
- 2007(16718)
- 2006(14336)
- 2005(11988)
- 学科
- 济(103296)
- 经济(103167)
- 管理(75346)
- 业(70474)
- 企(58688)
- 企业(58688)
- 方法(51277)
- 数学(44676)
- 数学方法(44082)
- 中国(27229)
- 财(26791)
- 农(26590)
- 学(23725)
- 业经(22564)
- 地方(20157)
- 贸(18159)
- 贸易(18151)
- 农业(18114)
- 理论(17983)
- 易(17583)
- 务(17236)
- 财务(17165)
- 财务管理(17138)
- 制(16656)
- 环境(16643)
- 企业财务(16274)
- 技术(16092)
- 和(16079)
- 划(14465)
- 银(13698)
- 机构
- 大学(370643)
- 学院(367838)
- 管理(147690)
- 济(143578)
- 经济(140466)
- 理学(130336)
- 理学院(128844)
- 管理学(126298)
- 管理学院(125653)
- 研究(120212)
- 中国(85948)
- 科学(78184)
- 京(77994)
- 农(63565)
- 财(62993)
- 业大(60288)
- 所(59293)
- 研究所(54973)
- 中心(54540)
- 财经(52356)
- 江(50595)
- 农业(50402)
- 北京(48077)
- 范(47971)
- 经(47902)
- 师范(47394)
- 院(44357)
- 经济学(43565)
- 州(41174)
- 经济学院(39508)
- 基金
- 项目(267270)
- 科学(209887)
- 基金(195547)
- 研究(187424)
- 家(173010)
- 国家(171639)
- 科学基金(147656)
- 社会(119112)
- 社会科(112960)
- 社会科学(112930)
- 基金项目(104758)
- 省(103691)
- 自然(99380)
- 自然科(97110)
- 自然科学(97082)
- 自然科学基金(95327)
- 划(88546)
- 教育(86252)
- 资助(79930)
- 编号(74776)
- 重点(59900)
- 部(58083)
- 成果(57874)
- 发(55762)
- 创(55476)
- 科研(52034)
- 创新(51812)
- 课题(50723)
- 计划(50146)
- 教育部(49542)
- 期刊
- 济(144512)
- 经济(144512)
- 研究(100962)
- 学报(64821)
- 中国(61315)
- 科学(57327)
- 农(55612)
- 管理(50939)
- 大学(48571)
- 财(47200)
- 学学(46241)
- 农业(38390)
- 教育(36177)
- 技术(30300)
- 财经(24883)
- 融(24607)
- 金融(24607)
- 业经(24055)
- 经济研究(23681)
- 经(21276)
- 问题(20509)
- 业(19526)
- 科技(18868)
- 版(18405)
- 图书(17499)
- 业大(17345)
- 资源(16867)
- 技术经济(16800)
- 理论(16651)
- 商业(16338)
共检索到503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智轩 胡宏
虽然国内外大量研究探讨了居住环境与健康关系,但较少将城市地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结合,从理性行为角度分析居住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的影响机制。论文引入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框架,以中国居住空间分异的特殊性为切入点,以南京为实证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居民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对居民身体活动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传统社区、单位社区、保障房社区、城中村和商品房小区的居民社会经济特征和健康活动存在明显差异。影响居民健身意向和健身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为知觉健身行为控制强度感知。消减居民健身的主观限制,包括为其提供健身设备、公共健身资源和对健身进行补贴,可提升其健身活动水平。研究结果可为通过改善建成环境进行健康行为的主动干预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殷一鸣 胡宏
既有城市居住分异与居民健康的研究多以居住区的缓冲区作为研究范围,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健康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研究居住分异视角下居民活动空间健康资源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社区居民在活动空间的健康资源可获得性比其居住空间有所提升;传统社区居民在活动空间内享有健康资源优势,而保障房小区居民的健康资源相对匮乏。改善城市居民健康公平的政策需依据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活动特点,改善其活动空间的健康资源分布。
关键词:
健康资源 建成环境 活动空间 社区类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姜玉培 甄峰 孙鸿鹄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培育健康活动行为和营造健康活动环境是提升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多学科研究热点。论文围绕健康水平、日常活动、活动环境之间实际影响关系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并以南京为例,依托多源数据识别具有健康效应的日常活动与活动环境特征,进而提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1)具有健康效应的日常活动以工作、休闲两大类型活动为主,并集中在活动频率、出行方式、出行时长等维度,以正向促进为主。日常活动的正向健康效应体现在活动机会、慢行和公共交通出行上,负向健康效应则体现在活动出行时长上。(2)具有健康效应的活动环境涉及居住地、活动地两大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空间位置、出行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维度,正向促进和负向抑制均较显著,同一活动环境因子影响更为复杂。具有正向健康效应的活动环境因子主要为居住地区位综合便利性、道路连通性、地铁出行便利性、设施环境密集性,及活动地具有在居住邻里程度的便利性、绿色空间的丰富度和经济价值上;而具有负向健康效应的活动环境因子主要为居住地地铁出行便利性,及活动地具有在居住邻里程度的便利性、区位综合便利性、步行便利性和经济价值上。(3)面向健康的城市居民日常活动与活动环境优化,可从增加日常活动健康效益获取的时空机会、充实并联通促进健康的活动环境网络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丽 张晓杰
基于S市407名居民的调查,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对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个体规范对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递增;主观规范通过个体规范及感知行为控制对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意向产生间接正向影响;结果认知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及主观规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伟
城市居民环境行为的形成受到环境敏感度、环境知识和价值观的影响,这些因素通过主观规范和态度等中介变量对环境行为意图和环境行为产生作用。针对山东省内大中城市居民的调查结果表明,环境知识不仅影响居民的环境敏感度,而且直接影响环境态度,是环境行为最重要的前置变量;环境敏感则通过外部规范压力、内在态度和行为控制感影响环境行为意图;环境价值观能直接影响居民的环境态度。因此,城市居民环境行为的激发应以环境知识和敏感度为基础,进而形成全社会范围内的环境行为。
关键词:
环境行为 环境敏感 环境知识 行为意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君茹 王宇
为了更好地引导城镇居民的家庭节能行为,促进中国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城镇居民节能行为的心理动因理论模型。运用描述统计、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节能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家庭节能意愿是导致其实施节能行为的最直接心理动因,居民的节能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是节能行为的间接驱动因素。此外,用能习惯对城镇居民节能行为起到了调节作用。
关键词:
家庭节能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用能习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李兆睿 宋昌耀 陆文励 张琪
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期,人员流动受到严格限制,实地旅游活动受到极大影响,虚拟博物馆、云旅游、虚拟景区等形式得到快速发展,虚拟旅游能否促进甚或一定程度替代疫后实地旅游的发展成了广受关注的研究话题。文章以虚拟旅游体验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引入虚拟旅游体验和疫情效应这两个变量,对虚拟旅游体验向实地旅游行为转化的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虚拟旅游体验、知觉行为控制、主观效应可以显著影响虚拟旅游者的态度,但只有虚拟旅游体验和虚拟旅游者的态度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实地旅游意向;(2)虚拟旅游体验是促进实地旅游意向转化最重要的因素;(3)虚拟旅游者的态度在虚拟旅游体验转化为实地旅游意向的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中介效应;(4)疫情效应并不能显著影响虚拟旅游者的态度,也无法促进虚拟旅游者向实地旅游行为意向转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劳可夫 吴佳
本文主要探索外部因素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机制。首先参考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的假设模型,然后根据假设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了问卷调查;最后本研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909份样本数据进行了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并用AMOS17.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和假设模型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消费态度、绿色消费主观规范和绿色消费知觉控制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显著,绿色消费主观规范和绿色消费知觉控制对绿色消费意向影响显著,而绿色消费意向对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显著;但是绿色消费态度对绿色消费意向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永青
本文应用计划行为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借助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态度和创业环境对创业倾向有显著影响,个人背景、个人特质通过创业态度进而影响创业倾向。因此,要提升大学生创业倾向,进而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积极培育个人特质,建立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大学生 创业倾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蒋丽芹 赵彦彦
企业伪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CSR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消费者对企业伪善的响应过程具有复杂性,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通过528个样本数据分析中国情境下企业伪善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有直接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则是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企业伪善 消费者 购买意向 计划行为理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谭艳艳 汤湘希
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基础,会计诚信的建设立足于会计人员高标准的伦理道德水平。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采取情景实验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我国会计人员的伦理决策现状以及影响其伦理决策的因素。结果发现,在被调查样本中,只有60%左右的会计人员能做出符合伦理标准的决策,其中,态度和主观规范对他们的伦理意向有显著影响,认知行为控制对伦理意向的影响程度视情景性质而定。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伦理意识和规范意识的教育,同时应注重组织伦理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
会计诚信 伦理决策 计划行为理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敬俊 权锡鉴 葛珊珊
本文以宁波市和青岛市322份高铁乘客问卷为样本,通过建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铁乘客选择行为模型,提取影响选择行为意向的因子,运用回归分析对数据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个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个人直觉行为控制对高铁乘客选择意向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乘客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的差距直接影响着高铁乘客的行为选择。因此,高铁企业要通过广泛宣传,品牌化运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注意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弹性价格,提供特色服务,满足乘客社会、经济属性的异质化,以促使异质性高铁乘客选择意向的形成。同时,不断提高体制内治理水平,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而树立良好铁路运输企业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旌 谢欢艳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引入乡愁、返乡政策宣传效果、返乡手续操作难度3个变量,探究了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新冠疫情背景下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意向模型。选取137个在外务工人员为样本,运用Mplu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返乡态度、感知返乡行为控制对返乡意愿有正向影响,乡愁对返乡意愿有间接的正向影响,返乡手续操作难度对返乡意愿有间接的负向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婧 陈天
中国的高密度居住空间具有人与公共资源矛盾凸显、疾病扩散风险、个体健康要求增加等相关健康的多方面挑战。面对这样的背景,通过格林模式的指导,将医疗建筑学研究层面的循证设计(Evidence-based Design)应用于规划层面,通过住区规划布局分析、社会学因子影响、外部空间物理环境性能、流行病学评估四个方面的研究,构建健康视角下循证规划(Evidence-based Planning)——高密度住区规划应用研究框架。该研究框架能够促进居民健康的规划导向,在既有高密度住区现状中总结现状规律、发现规划问题、提炼关联模型、建立策略体系,并用于指导未来的规划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彬彬 孙虹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旅游专业学生酒店业从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同时增加实习经历这一变量验证其对酒店业从业的意向。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和实习经历均对旅游专业学生的酒店业从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态度最为显著;感知行为控制与旅游专业学生的酒店业从业意愿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