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8)
2023(15731)
2022(13671)
2021(12875)
2020(10677)
2019(24766)
2018(24617)
2017(48103)
2016(25677)
2015(28879)
2014(28747)
2013(28269)
2012(25640)
2011(23051)
2010(22950)
2009(20865)
2008(20202)
2007(17547)
2006(15455)
2005(13162)
作者
(71879)
(60330)
(59515)
(56681)
(37866)
(28916)
(26954)
(23692)
(22756)
(21063)
(20358)
(20067)
(18680)
(18622)
(18402)
(18058)
(17791)
(17693)
(17181)
(16885)
(14710)
(14620)
(14525)
(13952)
(13479)
(13277)
(13205)
(13100)
(12083)
(11844)
学科
(106525)
经济(106400)
(77078)
管理(72322)
(56098)
企业(56098)
方法(49632)
(49044)
数学(43265)
数学方法(42694)
农业(32553)
业经(26683)
(26465)
中国(25857)
(21900)
贸易(21891)
(21499)
(21400)
地方(20609)
(18919)
理论(17384)
技术(16489)
(15990)
财务(15917)
财务管理(15878)
环境(15579)
(15429)
企业财务(15042)
(14487)
(14295)
机构
学院(361871)
大学(361066)
管理(148310)
(147544)
经济(144518)
理学(130247)
理学院(128910)
管理学(126648)
管理学院(126005)
研究(115071)
中国(86524)
(75168)
科学(71042)
(70797)
(64330)
业大(58679)
(55701)
农业(54321)
中心(54058)
财经(52686)
(51375)
研究所(50947)
(48315)
(46858)
师范(46469)
北京(46282)
经济学(44100)
(41630)
(41400)
经济管理(40472)
基金
项目(255098)
科学(201943)
研究(187780)
基金(187008)
(161871)
国家(160509)
科学基金(139533)
社会(119735)
社会科(113220)
社会科学(113192)
基金项目(99911)
(99173)
自然(90547)
自然科(88449)
自然科学(88430)
自然科学基金(86837)
教育(85640)
(82647)
编号(77661)
资助(76315)
成果(60915)
(56960)
重点(56179)
(54033)
(52830)
课题(51322)
国家社会(49456)
创新(49222)
教育部(49040)
科研(48826)
期刊
(157662)
经济(157662)
研究(101995)
(70494)
中国(64116)
学报(55812)
科学(52276)
管理(49815)
农业(48130)
(47692)
大学(43875)
学学(41507)
教育(36865)
技术(31359)
业经(31184)
(29684)
金融(29684)
财经(24824)
经济研究(23231)
(22600)
问题(22391)
(21148)
(18234)
图书(17810)
技术经济(17415)
科技(17295)
理论(17108)
现代(16219)
资源(16202)
实践(15724)
共检索到512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亚胜  程久苗  吴九兴  费罗成  徐玉婷  
基于安徽省金寨县农户的调查数据,选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宅基地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其差异。结果表明:(1)整体上农户退出意愿较高,明显大于退出行为,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呈现整体一致、局部差异的特征;(2)退出意愿是农户处于理想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退出行为是农户处于现实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提高其指令性规范;赋予农户利益诉求机会,同步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开展宅基地价值评估,给予农户足额全面补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亚胜  程久苗  吴九兴  费罗成  徐玉婷  
基于安徽省金寨县农户的调查数据,选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宅基地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其差异。结果表明:(1)整体上农户退出意愿较高,明显大于退出行为,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呈现整体一致、局部差异的特征;(2)退出意愿是农户处于理想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退出行为是农户处于现实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提高其指令性规范;赋予农户利益诉求机会,同步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与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牛星  周惠敏  俞振宁  吴冠岑  
[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从影响农户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层面出发,建立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方法]基于上海市涉农郊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的环境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农户环境感知三个维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禀赋环境感知(0.503)>政策环境感知(0.208)>公共服务环境感知(0.175)。农户对禀赋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三个维度的感知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户的禀赋环境感知路径系数最大,政策环境感知次之,公共服务环境感知的路径系数最小。[结论]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政府在改进宅基地退出有关政策时,应着重注意宅基地退出的经济补偿和退后农户的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保障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知情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子坤  邹伟  王雪琪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鹏飞  张仁慧  赵凯  周升强  
基于安徽金寨县和四川邛崃市1047户农户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截面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作用路径、异质性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运用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可通过增加农户收入、增强农户维权意识和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认知三条路径促使农户退出宅基地;人力资本对不同区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对近郊农村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正向影响最强,其次是远郊农村,对偏远农村影响最弱;运用截面门槛模型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在不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下存在动态转换特征,人力资本跨越门槛值(本文为0.258)后,其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增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注重农村人力资本积累、采用多元化和多组合的宅基地退出政策等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述  郭贯成  王俊龙  
研究目的: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探究风险承载力与政策规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作用机理的区域差异,以期寻求差异化的宅基地退出方案。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符合倒“U”型特征。(2)政策规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引导性规范在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激励时占主导,而模范性规范在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约束时占主导。(3)宿迁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路径包括直接正向影响和以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为中介的间接正向影响,政策规制是退出意愿的负向指标。徐州风险承载力、政策规制均对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苏州风险承载力位于负反馈阶段,政策规制正向影响退出意愿。常州风险承载力对退出意愿负向影响,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的影响路径包括直接负向影响和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为中介的间接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退出程序,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强化农户风险意识,充分考虑农户利益诉求,遵循间接引导性的行动逻辑,促进宅基地退出意愿向行为的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德和  程久苗  吴九兴  费罗成  万亚胜  
[目的]为厘清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意愿—行为的转化机理,以期为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借鉴已有研究,在农户分化的基础上,引入计划行为理论并将其进行修正,利用金寨县43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转化机理。[结果]不同类型农户退出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非农收入占比较高与较低农户之间意愿—行为转化所受影响总体呈相反趋势。非农收入占比较低的农户退出意愿向行为转化过程中,政府作用和社会效应减弱,更加关注自身能力的可行性;而非农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意愿—行为转化过程中则淡化了自身需求和政策感知,更加重视社会示范效应和政府作用。自身禀赋条件是退出基础,决定着政府作用与社会示范效应的效用大小,农户意愿与行为的转化机理为:减少自身禀赋条件约束,增强外部效应。[结论]应适当提高退出补偿,改善农户退出后居住环境,完善退出后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加强政策宣传,形成良好的退出环境,增强社会示范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俞振宁  邱纪东  夏楚瑜  
研究目的:梳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实证研究,基于农户认知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检验,促进宅基地退出政策完善和研究发展。研究方法: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结果:基于38篇文献、115个效应值、21 559个农户样本,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服务评价、市民化感知和所有权认知的正向影响,同时受到风险预期和祖业观的负向影响;在影响程度方面,行为态度、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相对较强,市民化感知较弱;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欠发达地区的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和所有权认知的影响比发达地区强,而服务评价影响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立宅基地退出政策设计、执行、评估、宣传及配套保障的完善流程和分类治理体系;探索多种方式促进宅基地改革与农户祖业观等非正式制度的融合;欠发达地区需更重视农户的资源禀赋状况和宅基地认知水平,发达地区要更注重提升政策执行水平;更多视角的影响因素和异质性来源探索是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星   周惠敏   吴冠岑  
基于长三角地区实地调查,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受偿方式选择的影响路径,进一步探讨了财产价值认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财产价值认知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11.85%;(2)农户分化会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对城镇房屋置换补偿方式的选择,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一次性货币补偿选择,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7.05%和12.70%;(3)相比较于远郊区,近郊区农户分化对宅基地财产价值认知和退出意愿都更加强烈,两个区域农户在受偿方式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建议政府通过拓宽宅基地退出后农户的就业渠道、加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以及制定多元化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等措施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宏龄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双增"趋势对资源利用与耕地保护的挑战,从宅基地功能角度出发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阶段宅基地承载着生活居住、风险保障、归属承继、支持生产、情感寄托及资本化等多重功能。由于持有宅基地的情形存在差异,宅基地在各种类型农户家庭中所发挥的功能也因此各有不同,进而形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倡导宅基地退出需针对不同持有情况区别对待。从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来看,安居工程、风险保障和资金补偿是构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需考虑的重点问题,其中如何确保农户的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新华  蔡俊  
研究目的:检验感知价值、可行能力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及其代际差异。研究方法:渐进适应模型和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第一,感知价值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户退出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而"弊大于利"的感知对农户具有负向作用;而且,"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作用存在代际差异。第二,可行能力的提高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在感知价值和退出意愿之间起着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也存在代际差异。研究结论:提高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改革的认同感和感知价值、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可行能力、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代际差异需求以实施差别化的农村宅基地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韦彩玲  蓝飞行  宫常欢  
作为处于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经济主体,农户和政府的行为选择是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综合权衡的结果。基于在广西农村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等传统观念以及"祖宅意识"降低了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在城市生产生活的稳定性和保障性较弱的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意愿较低,还有的农业转移人口由于不确定远期利益得失而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对此,地方政府一方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价值理性,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并通过有效利用集体土地彰显宅基地退出带来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引导农户合理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要坚持"量力而行""因时因地制宜""多举并行"的工具理性,不但要在补偿标准上尽量满足农户的现实需求,更要以持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和程度以及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生产生活质量为重心,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新华  
现行的户籍制度黏附着城乡差别化的入学、住房、养老保障等权利配置功能,严重制约着农村宅基地的社保功能向资产功能转化,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基本假设,并运用加入控制变量的"双差"分析法,以重庆(实验地区)和武汉(控制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户籍制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时间哑变量和地区哑变量的交叉项(即户籍制度改革效应)通过了1%的正显著性检验,说明户籍制度改革对实验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使得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比例增加了37%;而且在户籍改革力度较大的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对较大。另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晋洪涛  刘巧娜  
结合农户对宅基地的功能认知,分析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风险感知以及风险态度如何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发现:在宅基地功能认知上,农户普遍认为宅基地保障价值高于资产价值;农户大都认为宅基地退出存在风险,且风险感知程度越高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对于资产风险,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保障风险感知程度更高;农户的风险偏好态度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基于此,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应高度关注宅基地保障功能,平衡保障和资产功能之间的关系,降低农户对宅基地退出风险的感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军书  翁晓宇  
以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的历史考察与法律解读为研究起点,分析透视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百村调查"得出结论:补偿是否合理、公平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关键;货币补偿中要"以高于商品性住房的价格进行补偿",实物补偿中要"以高比例进行房屋面积置换"是大多数农户的心理预期。针对调查结论,政府在鼓励和引导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过程中,要把制定完善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宅基地退出的动力机制以及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