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5)
2023(13726)
2022(11917)
2021(11155)
2020(9253)
2019(21327)
2018(21175)
2017(40777)
2016(21760)
2015(24507)
2014(24284)
2013(23684)
2012(21426)
2011(18887)
2010(18374)
2009(16350)
2008(15379)
2007(13056)
2006(10978)
2005(9050)
作者
(60379)
(50290)
(49847)
(47371)
(31906)
(23984)
(22636)
(19956)
(19088)
(17541)
(17170)
(16739)
(15672)
(15637)
(15488)
(15049)
(15035)
(15005)
(14288)
(14265)
(12305)
(12077)
(12068)
(11468)
(11264)
(11015)
(10922)
(10896)
(9985)
(9916)
学科
(87318)
经济(87226)
管理(64729)
(62578)
(52540)
企业(52540)
方法(44918)
数学(39716)
数学方法(39188)
(23813)
中国(21103)
(20952)
业经(19873)
技术(18611)
(17505)
农业(16420)
地方(16310)
(15057)
贸易(15052)
理论(14684)
(14645)
(13947)
财务(13872)
财务管理(13845)
环境(13500)
(13463)
企业财务(13130)
(12756)
(11948)
(10915)
机构
大学(301753)
学院(300775)
管理(126206)
(118800)
经济(116348)
理学(111368)
理学院(110242)
管理学(108219)
管理学院(107683)
研究(93299)
中国(67131)
(62366)
科学(58814)
(50823)
业大(46372)
(45584)
(44446)
中心(43403)
财经(42626)
研究所(41084)
(40641)
(39108)
(38842)
师范(38472)
北京(38441)
农业(35712)
经济学(35552)
(34676)
(33216)
经济管理(32805)
基金
项目(220258)
科学(174358)
基金(161082)
研究(160945)
(139717)
国家(138607)
科学基金(120850)
社会(101553)
社会科(96387)
社会科学(96360)
基金项目(86329)
(85841)
自然(79591)
自然科(77788)
自然科学(77770)
自然科学基金(76349)
教育(74522)
(71928)
资助(65895)
编号(65730)
成果(50596)
(48675)
重点(48640)
(46597)
(45995)
课题(43828)
创新(43428)
科研(42383)
教育部(42165)
国家社会(41773)
期刊
(118301)
经济(118301)
研究(81463)
中国(51086)
学报(46545)
管理(44490)
科学(43633)
(40336)
(37554)
大学(36096)
学学(34101)
教育(32562)
技术(30104)
农业(29041)
业经(20426)
财经(19709)
(19512)
金融(19512)
经济研究(18937)
(16752)
科技(16097)
技术经济(16040)
图书(15897)
问题(15387)
理论(14716)
(14362)
(13756)
实践(13664)
(13664)
资源(13238)
共检索到409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单明广   党萌萌   熊雪芬   梁璐沂   刘磊   刘彬   钟志  
振动测量是保障结构安全和良好状态的基本手段。高精度的振动测量可为结构设计、安装调试、健康管理等振动试验提供精确的输入与响应测试。相较于传统的振动测量手段,振动视频测量技术将相机的全部像素转化为高精度振动传感器,利用视频图像方式让人们肉眼可视结构在物理世界的真实振动形态,具有非接触、全视场、高空间分辨率、灵活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文主要介绍了视频振动测量技术的系统构成与测量过程、当前主要方法和相关技术最新进展,并总结了视频振动测量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存在的优势。通过分析与对比,肯定了视频方法是解决振动测量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对传统测量方法的有力补充,随着相关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视频振动测量方法将具有越来越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任张晨  袁向荣  刘辉  董湘婉  徐旻杰  
针对两不等跨连续梁的试验模型,通过视频采集设备录制梁的振动视频,并采用Matlab软件将其振动视频分解成图像,对一系列的图像运用多项式拟合法进行亚像素边缘检测,对由视频得到的梁边缘时域信号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连续梁的前三阶振型和频率。将得到的结果与Midas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及传统检测结果比对表明,基于视频图像技术的振动分析有较高的精确性。结合规范讨论了计算冲击系数时的频率选择。结果表明:当计算跨中正弯矩效应时冲击系数应该按照《桥规》采用基频计算,在计算中支座负弯矩效应时冲击系数应采用第2阶频率进行计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单明广  熊雪芬  刘彬  钟志  
为了对物体产生的微弱振动频率进行测量,该文提出了基于视频放大的非平稳微振动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摄像机拍摄物体振动视频并将微振动可视化,进而从视频中提取物体振动频率信息。具体地,首先采用基于灰度空间的欧拉视频放大(Euler video amplification based on gray space, EVM-GS)方法将视频中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弱振动放大到人眼能够明显观察的幅度;然后通过基于灰度值帧差的最佳分析区域选择算法确定分析区域,对该区域使用空间滤波对视频图像去噪以及减小待处理数据量;最后使用基于S变换的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non-stationary signal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 transform,NSS-S)提取振动频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能将微振动可视化,并实现非接触式的无损测量,所测振动频率结果准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欧哲扬  吴忠鑫  张泽鹏  TWEEDLEY James  董世淇  王兆国  高东奎  刘敏  邢彬彬  田涛  
诱饵式远程水下视频技术(baitedremoteunderwatervideo,BRUV)是一种用于记录鱼类相对丰度和物种行为的监测技术,具有无破坏性、成本低且易于复制、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多种栖息地的资源调查与评估,但目前其研究应用在国内尚属空白。本文系统分析总结了BRUV的研究进展,并对BRUV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结果建议BRUV采用前向视角结构可得到更大的视野;轻巧且易于使用的GoPro相机更适合于光线充足的浅海海域(<40m)调查;调查时饵料建议采用类似沙丁鱼的油性鱼类,有利于对肉食性鱼类的诱集;BRUV使用前,可通过观测物种数和丰度的累计曲线来确定其合理部署时间,通常底层BRUV60min的部署时间已足够。BRUV记录期间,所见到的某一个物种的个体最大数量(MaxN)是BRUV表征物种相对丰度时广泛使用的度量指标。本文可为国内利用BRUV技术开展鱼类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为BRUV在我国无破坏性海洋生物调查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海洋牧场鱼类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熙莹   刘恒   苏淑妍   司景磊  
随着视觉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科技进步,无接触式猪体体尺检测相关的硬件设备和技术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视觉感知升级为三维立体视角,相应的设备也从黑白相机更新为深度设备。设备类型通常决定了基本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法,然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大多聚焦具体的算法细节,难以满足实际的工程需求。本文以视觉传感器类型为核心,概述了无接触式猪体体尺测量方面不同的工程部署方法,总结了设备使用方法、采集数据的环境条件和方式等,同时对猪体体尺测量的5个三维点云技术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了目前研究的优缺点、提升空间以及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案,最后展望了深度学习与三维点云技术相结合的研究难点。通过对比发现,深度设备和三维点云技术是未来工程应用的方向,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分割、点云补全、关键点检测等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无接触式猪体体尺测量技术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夏勇  邢伯斌  应鹏飞  
汽车轻量化是汽车产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任务。新型车身材料的广泛使用在有效降低车身质量的同时,对汽车碰撞安全分析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车用材料在典型碰撞工况下其应变率覆盖准静态到1000 s~(–1)范围。然而中应变率加载过程诱发振铃效应掩盖了车身材料的真实力学响应。本文依次介绍无激振系统设计、中高应变率杆式系统和单一模态响应的三类传感器技术原理和应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菲  王春耀  王学农  蒋维栋  李彦峰  
【目的】研究果实在激振力作用下脱离枝干的运动规律、果实振动脱落时的加速度和脱落惯性力,为振动式果品收获机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果树振动装置进行了杏果侧枝振动落果试验,采用高速摄像仪对分离过程进行了跟踪拍摄,通过Phantom控制软件对图像进行跟踪、捕捉、分析和计算,探寻杏果实在脱离枝干过程中瞬时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杏果实脱离枝干过程中瞬时速度的变化表现为增大-减小-匀速运动-杏果实与枝干完全分离,杏果实与所在枝干的相对瞬时速度最大达到1.723m/s,杏果实的脱落加速度最大为4.270×102 m/s2,脱落惯性力最大为5.124N。【结论】脱落惯性力是杏果实脱离枝干所需的最小作...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谢辉  李广建  
【目的/意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网络飞速发展,对传统的推荐技术提出了新挑战。为了开展进一步研究,厘清种类与方法十分必要。【方法/过程】分析了传统互联网推荐系统、信息物理方法以及机器学习方法三大类推荐系统。通过研究代表性的论文,比较了常见推荐算法模型的优缺点。【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很难找到一种"万能的"模型,使移动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在实时性、准确性和多样性等关键特征取得满意的结果。移动社交网络推荐技术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将是多种模型的综合运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应彪  赵学观  徐丽明  侯兴杰  
从振动技术原理出发,介绍了国内外振动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研究进展;从农作物播种、种子加工、果实收获、农业物料定向排序等方面,总结了振动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农业物料在振动作用下的排序及定向原理。研究认为,由于农业物料种类繁多,外观特征复杂,形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物理参数难于测定,给振动力学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增加了难度,应加大对农业物料的优化设计和物料力学特性的基础性研究,建立振动力学和数学模型。总之,振动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物料特性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作物播种、收获、种子定向排序、施肥、耕作等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为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玉琼  赖钟雄  郭志雄  詹梓金  
总结了近40a来茶树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器官培养、细胞与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遗传转化,及其在茶树快速繁殖、遗传改良、种质保存、次生物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并初步分析了茶树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慧明  周德群  曹杰  葛世龙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将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分类的基础上,侧重于从技术供给、技术扩散、技术实施的效应等方面评析可再生能源、碳捕捉与储存两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的不足并结合中国的实际给予相应的启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蓬勃   梁健亲   程天宇   吕飞   丁玉庭  
为解决日本鲭捕捞后极易出现的品质劣化问题,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日本鲭产品的食用需求,国内外研究者采用微冻、冰温、冻藏、冷海(盐)水和流化冰等低温保鲜技术以及添加保鲜剂、涂膜、电解水、外加电场、低温等离子体和高压处理等辅助技术对日本鲭资源进行质量控制,并对其致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低温保鲜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控制鱼体品质劣化、延长产品货架期的目的,但单独使用这些技术的保鲜效果并不理想;将其与低温保鲜辅助技术联用后,不仅可以有效延长日本鲭产品的货架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产品的风味和感官特性。然而,日本鲭捕获后仍然会受到鱼体中内源酶、体外微生物和氧化作用等致腐因素的多重影响,进而导致腐败。研究表明,应充分了解日本鲭的致腐原因,以便针对性地采取保鲜措施来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本文系统综述了日本鲭低温保鲜及其辅助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鱼体的致腐因素进行了深入总结,以期为日本鲭资源有效的质量控制与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祝燕  
精准培育的理念已经渗入到森林培育的各个环节。切根作为干扰根系最为重要的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切根可以划分为芽苗切根、苗期切根和起苗后切根等3种类型,把平截、扭根、侧方修根、盒式修根等称为苗期切根,是狭义切根范畴。结合苗木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造林效果,综述每一类型的切根对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影响。以辐射松为代表的主根发达树种,通过芽苗切根、苗期的平截和扭根,抑制根系顶端优势,从而降低苗木高生长,促进侧根发育,形成发达、紧凑的根系,调整苗木地上和地下比例,最终提高苗木造林效果。以花旗松为代表的慢生常绿树种,侧根较为发达,切根效果不一。苗木平截和扭根后,内源激素、矿质营养、碳水化合物、水分等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曲映红  陈新军  陈舜胜  
鱿鱼属头足类,盛产于我国东海地区,海洋头足类加工和药物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近30年来,中国鱿鱼加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鱿鱼的加工研究也逐渐深入,冷冻鱿鱼片、调味鱿鱼丝、鱿鱼米饭和鱿鱼调味料等加工制品的产量与种类不断丰富,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及有效功能成分,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功能调节和降血脂血压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利用与制品开发也品种繁多。鱿鱼已成为功能食品和新型海洋药物开发和利用热点而备受人们青睐。介绍了鱿鱼食品加工与副产物加工技术的现状,并分别从鱿鱼内脏、皮、墨汁、眼和软骨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面介绍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鱿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青  曹文广  
动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体内,外源基因随机整合或定点整合(打靶)在染色体基因组上并得到表达和遗传的生物技术。该技术自发现以来,在畜牧业、医药产业、环境保护以及新型生物材料等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慢病毒载体导入法、精原干细胞法、锌指核酸酶介导的基因打靶、RNA干扰介导的基因沉默等新的高效转基因技术进行了概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