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0)
- 2023(15426)
- 2022(13544)
- 2021(12804)
- 2020(10595)
- 2019(24668)
- 2018(24198)
- 2017(46581)
- 2016(25096)
- 2015(28163)
- 2014(27701)
- 2013(27107)
- 2012(24894)
- 2011(22045)
- 2010(21661)
- 2009(19425)
- 2008(18344)
- 2007(15463)
- 2006(13213)
- 2005(11053)
- 学科
- 济(100078)
- 经济(99977)
- 管理(69766)
- 业(64821)
- 企(53242)
- 企业(53242)
- 方法(46555)
- 数学(40691)
- 数学方法(40128)
- 农(27703)
- 地方(24494)
- 中国(24301)
- 财(23019)
- 业经(22007)
- 学(21646)
- 农业(18919)
- 贸(17301)
- 贸易(17288)
- 易(16700)
- 理论(16373)
- 环境(15790)
- 和(15715)
- 制(15305)
- 技术(15068)
- 务(14754)
- 财务(14684)
- 财务管理(14653)
- 企业财务(13790)
- 划(13664)
- 融(12669)
- 机构
- 大学(341556)
- 学院(340988)
- 管理(137555)
- 济(131283)
- 经济(128402)
- 理学(120662)
- 理学院(119251)
- 管理学(116987)
- 管理学院(116363)
- 研究(111157)
- 中国(80305)
- 京(71804)
- 科学(70960)
- 财(57378)
- 所(53852)
- 农(53496)
- 业大(52196)
- 中心(51501)
- 研究所(49738)
- 江(47724)
- 范(47370)
- 财经(47352)
- 师范(46939)
- 北京(44489)
- 经(43176)
- 农业(41777)
- 院(41515)
- 州(41196)
- 经济学(38760)
- 师范大学(38291)
- 基金
- 项目(248083)
- 科学(195428)
- 研究(180901)
- 基金(179997)
- 家(156981)
- 国家(155707)
- 科学基金(134589)
- 社会(113231)
- 社会科(107113)
- 社会科学(107086)
- 基金项目(97201)
- 省(96728)
- 自然(89096)
- 自然科(86982)
- 自然科学(86959)
- 自然科学基金(85321)
- 教育(83444)
- 划(81726)
- 编号(74482)
- 资助(72900)
- 成果(58386)
- 重点(55216)
- 部(54082)
- 发(52878)
- 创(51424)
- 课题(50351)
- 创新(47938)
- 科研(47540)
- 教育部(46534)
- 大学(46321)
- 期刊
- 济(137575)
- 经济(137575)
- 研究(95494)
- 中国(58972)
- 学报(54002)
- 科学(50466)
- 管理(48050)
- 农(48042)
- 财(42607)
- 大学(41245)
- 教育(38724)
- 学学(38687)
- 农业(33653)
- 技术(30327)
- 融(24032)
- 金融(24032)
- 业经(23855)
- 财经(21640)
- 经济研究(21588)
- 图书(18918)
- 问题(18527)
- 经(18415)
- 资源(17525)
- 业(17079)
- 科技(16860)
- 版(16133)
- 理论(15646)
- 技术经济(15456)
- 现代(14942)
- 发(14542)
共检索到475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凤阳 王子强
以历史街区的景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图式的角度,总结苏州地区视觉图式要素,探讨其在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区别于常见的三大景观空间类型,本文提出图式视角下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大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类型,并通过传统图式符号景观化方法的总结,分别对四大景观空间的组织进行讨论,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视觉图式 历史街区 景观空间组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耀志 罗曦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视觉方面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寒山寺景区为例,探讨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新的可行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视觉影响评价 寒山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湘东 易秋丽 马建武 许可 李晓策 刘莹莹
苏州古城区河网密布,水源丰富,在水景观环境日益严重的今天,通过评估水质后改造水景,实现生态建设,以服务自然服务社会。现以苏州古城区水系中桃花坞第二直河南北方向河段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调研与分析,对该处进行初步的水环境评价,再根据自然生态、文化传承与人的需求原则,进行后期的景观改造,达到改善环境,服务当地居民的目的。还通过对这一地区民生、民情以及环境现状的调查,结合古往今来桃花坞地区的历史渊源,对这一地区中沿桃花坞河及内城河一带进行生态、经济、人文3个方面的改造尝试,希望能从河道景观改造出发,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状况起到一定的改善和提升。
关键词:
桃花坞 水景观 生态研究 景观改造 苏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勇 崔景 倪烨昭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承载着多元主体的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其空间品质是环境质量与精神感知关系的相互映射。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从物质空间、历史文化以及心理感知3个维度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空间品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路径、变量路径效应与满意度的关系特征、居民满意度特征,最后分析3个维度满意度差异性的成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苑 邓峰
历史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类型,其更新过程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文章从空间生产理论入手,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分析了更新前后社会结构以及街区空间类型的变迁过程,认为这一过程在消解了街区原有传统社会关系的同时,构建了另一种开放的社会结构体系,由此产生新的空间生产需求并反映在空间景观的改造之中,这在本质上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最后提出控制空间使用主体的替代,促进街区的渐进式更新是一种较适宜的历史街区更新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曦 张芳
我国城市中封闭主导的街区阻碍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加剧了破碎化,限制了更新改造。在开放街区的政策背景下,需要增加滨水街区的开放程度,采用有区别的策略应对不同性质的滨水街区。本文基于城市用地分类将滨水街区分为完全开放、适度开放和不适开放三种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街区设计了相应的更新策略:拆围开放、缩小街区、内部联通、分割和置换,从而增加滨水地段中开放街区的比例,增强街区中滨水空间的开放程度,为滨水空间更新创造良好的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舒涵 王长松
运河遗产空间蕴含丰富景观资源,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成基于景观的地方意象,其中,声音景观作为感知地方与空间的关键路径,对于遗产保护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索了运河遗产空间内感知主体对于声音景观的感知、偏好和行为,研究发现:(1)从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和功能结构来看,位于不同街区位置的空间类型与声音景观的感知和偏好直接相关,越靠近运河河道,感知主体的积极情感相对越强烈,京杭运河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音景观提供了相对积极的感知空间。(2)环境功能一定程度影响了感知主体对该地声音景观类型的心理预期,从而决定了对声音元素的情感偏好。在同一街区的不同地点,感知主体受环境与心理作用的影响,对不同声音景观元素的感知程度和偏好程度不同。(3)不同声音类型对感知主体情感偏好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中应重视对于声音景观的建设和维护,为运河遗产空间内历史街区的空间规划实践提供参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敏 汤虞秋 陶卓民
以青果巷历史街区为案例,通过认知地图法研究居民的集体记忆。研究结果表明青果巷历史街区的空间感应发展阶段为成长阶段。青果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中,道路、边缘、节点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当下性和动态性;区域、标志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连续性。最后青果巷历史街区居民集体记忆的影响因素中主观因素"拥有青果巷的生活经历"、客观因素"主干道附近的建筑/事物"、中介因素"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了解青果巷历史街区"对居民的集体记忆影响最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苏彦 徐坚
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收集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媒体《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和《城市商报》在1995-2013年间有关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报道,通过描述性编码、解释性编码和主题提炼的定性内容分析的方法梳理了文本数据,并借助SPSS软件运用对应分析法研究了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旅游发展过程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平江历史街区作为较为典型的城市历史街区,其旅游发展过程经历了探讨阶段、整治阶段、旅游开发初级阶段和旅游深度开发阶段;整治阶段主要是对历史街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确保历史街区内一定规模的原住民,提高街区内居民的生活条件;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的推广贯穿于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初级阶段和深度开发阶段;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文化挖掘则是历史街区旅游深度开发的核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曼琦
一条历史街道的风貌特色是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历史建筑、街道界面的所有元素在内的景观要素。围墙作为建筑与城市街道对话的媒介,既要起到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作用,还要对体现历史街区风貌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历史建筑融入城市的屏障。因此如何体现历史街区的围墙风貌、并且更好地形成历史建筑与城市间丰富的关系,是历史地段风貌保护工作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以武康路为例,对历史地段的围墙进行分析与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妍 徐永战 陆磊
如何保护历史街区形态,延续城市记忆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南通寺街—西南营片区为例,首先针对街区中开放空间进行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问卷调研,发现街区中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传统街区的发展要求。然后,以街区形态再生为目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接下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再生策略,如社区参与策划、人性化设计、功能多样性、街区文化网络等,使街区形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开放空间形态 再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钱树伟 苏勤 郑焕友
基于"地方依恋"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SCI)模型"基本理论,通过构建顾客地方依恋与购物满意度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采用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苏州观前街历史街区型购物场所顾客地方依恋对购物满意度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满意度、购物抱怨及购物忠诚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效应;②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满意度具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购物抱怨的直接负向影响显著、通过顾客购物满意度对购物抱怨具有间接的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③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忠诚度的直接影响及以购物满意度为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均为显著。最后提出了增进观前街与顾客之间人地情感联结关系,以提高顾客游憩及休闲购物满意度的主要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奇峰 蔡天抒
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是20世纪初潮汕华侨打工经济回流与外商投资共同推动城市化的结果。随着城市中心漂移,其商业垄断地位渐失,物质结构与社会结构双向老化。房屋产权细碎化,预期收益不稳定,使得地方财政与市场资本的空间生产均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新区,旧城则被负向循环锁定。小公园街区从改善居住条件到追求城市土地收益,经历了"见缝插针"式的独栋危房改造、"成片配套"式的居住组团建设、"大拆大建"式的空间生产三个改造阶段,最终政绩效应与市场利益的契合使小公园街区的改造沦为权力和资本主导下以土地效益为目标的城市开发活动。本文从小公园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的困境出发,讨论了保护规划预期与实际开发博弈的深层矛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文伟 梅艳霞 郭慧慧
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景观格局软件(Fragstats3.3)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宁波市鄞州区的首南街道、钟公庙街道、中河街道城市景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宁波市鄞州区的城市结构特点,将研究区的城市景观分成8类。对研究区城市景观的空间组成、空间属性、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GIS对研究区的绿地景观进行生态影响范围的分析。结果表明:首南街道公共建设景观和农业景观斑块面积比例最大,基本满足其作为鄞州区行政中心的城市职能,城市生态环境水平较高;钟公庙街道工业景观较复杂,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产业调整以及旧城改造是提升其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中河街道居...
关键词:
空间结构 绿地空间 宁波市鄞州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LBS数据的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化空间分布研究——以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历史街区建筑立面“二次轮廓”的视觉量化研究——以安徽屯溪老街为例
基于地方性视角的历史街区商业化程度量化研究——以西安市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
基于话语权的历史街区更新公众参与研究——以福建长汀店头街为例
PPGIS视角下景观价值感知与游览路线的关系探析——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旧石材再利用研究——以徐州回龙窝历史街区改造为例
基于网络评论文本分析的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使用评价研究——以杭州为例
基于地方人文资源的城市街区景观美学营造
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为例
优雅地老去: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的景观复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