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2)
- 2023(12455)
- 2022(11067)
- 2021(10412)
- 2020(8734)
- 2019(20335)
- 2018(20062)
- 2017(39334)
- 2016(21059)
- 2015(23580)
- 2014(23400)
- 2013(22758)
- 2012(20488)
- 2011(18147)
- 2010(17641)
- 2009(15771)
- 2008(14843)
- 2007(12369)
- 2006(10497)
- 2005(8391)
- 学科
- 济(81751)
- 经济(81667)
- 管理(59697)
- 业(56432)
- 企(47381)
- 企业(47381)
- 方法(43106)
- 数学(37401)
- 数学方法(36886)
- 农(21215)
- 财(20032)
- 中国(18886)
- 业经(18178)
- 学(16946)
- 地方(15950)
- 理论(14512)
- 农业(14490)
- 贸(13842)
- 贸易(13838)
- 务(13488)
- 易(13432)
- 财务(13419)
- 财务管理(13389)
- 技术(13182)
- 环境(13125)
- 和(13011)
- 企业财务(12684)
- 制(11924)
- 划(11361)
- 银(9999)
- 机构
- 学院(288022)
- 大学(287808)
- 管理(121141)
- 济(110163)
- 经济(107823)
- 理学(106900)
- 理学院(105787)
- 管理学(103820)
- 管理学院(103308)
- 研究(88103)
- 中国(63082)
- 京(59498)
- 科学(56597)
- 财(48219)
- 业大(43700)
- 农(42424)
- 所(41624)
- 中心(40854)
- 财经(40512)
- 范(38670)
- 江(38620)
- 研究所(38618)
- 师范(38307)
- 经(37075)
- 北京(36711)
- 农业(33243)
- 院(32892)
- 经济学(32501)
- 州(32107)
- 师范大学(31197)
- 基金
- 项目(211178)
- 科学(166936)
- 基金(154288)
- 研究(153871)
- 家(133760)
- 国家(132691)
- 科学基金(115770)
- 社会(96763)
- 社会科(91752)
- 社会科学(91728)
- 基金项目(83444)
- 省(82662)
- 自然(76848)
- 自然科(75069)
- 自然科学(75052)
- 自然科学基金(73674)
- 教育(71013)
- 划(69235)
- 资助(63398)
- 编号(63028)
- 成果(48422)
- 重点(46431)
- 部(46285)
- 发(44427)
- 创(44052)
- 课题(41895)
- 创新(41003)
- 科研(40834)
- 教育部(40043)
- 大学(39647)
- 期刊
- 济(110236)
- 经济(110236)
- 研究(76610)
- 学报(44027)
- 中国(43994)
- 管理(41485)
- 科学(41431)
- 农(37239)
- 财(35273)
- 大学(33964)
- 学学(32073)
- 教育(29757)
- 农业(26711)
- 技术(25715)
- 业经(19747)
- 财经(18293)
- 融(17906)
- 金融(17906)
- 经济研究(17236)
- 经(15489)
- 图书(15136)
- 问题(14635)
- 科技(14193)
- 理论(13989)
- 技术经济(13411)
- 资源(13287)
- 实践(13105)
- 践(13105)
- 业(12954)
- 版(12901)
共检索到385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臻真 唐宏峰
在视觉媒体的作用愈发显著的今天,采用绘画、碑刻、摄影、视频等视觉形式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古往今来的游历现象,是具有突出意义的。根据游历者的出游动机与活动类型等差异,吴必虎将人类有史以来进行过的游历活动分成了两大类:探索性游历与体验性游历。探索性游历是以生存、知识等领域的外部拓展为出游目的的一类游历活动,其重点在于获得更多资源,如探索未知大陆、长距离贸易、拓殖与外交、或带有扩张意图的宗教传播等;
关键词:
探索性 体验性 基于视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珊蕙 吴必虎
游历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反映了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所呈现的出行行为及其探索-体验过程~(3);游历的记录是游历发展演进的历史证据,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探险历程、地理认知、审美过程与精神体验,以个人亲历与私人记录方式建构的世界的呈现。其中,游记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游记不仅记录了游历者的旅途见闻,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沿途及目的地的地理、社会、经济、文化信息。游记主要包括文学与地理学两种视角,从地理学视角来看,游记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地理文献,
关键词:
文化线路 唐诗之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必虎 黄珊蕙 钟栎娜 谢冶凤
"游"和"历"是中国甲骨文时代就分别保有实物记录的古老词素,其"出行"和"时空过程"的基本语义长期保持稳定。由此二词素构成的"游历"一词在历史资料中出现时间也很早,且其基本涵义同样经久不衰。游历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活动形式,反映了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所呈现的出行行为及其探索-体验过程。人类奔赴异地进行探索与体验的游历活动,具有丰富的考古和文献记录。文章试图建立游历研究的探索性框架,并概括为:(1)基于大量旅行叙事记录初步整理及语源学分析,提出游历是人类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至今的在旅途与目的地的新知探索与异地体验活动这一定义;(2)将郑和-哥伦布大航海、英美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识别为影响游历发展的3个主要节段,并提出工业革命后半段(1770-1841年)是探索性游历转向体验性游历的指示性时期;(3)将各种游历的载体和动机归纳为生拓、生易、生思、生业、生悦5种型式,并发现这些型式之间存在某种层次性;(4)从知识溢出与学科发展角度提出游历发展对地理学和旅游学的重大促进作用,并为现代旅游学的出现提出了溯源性解释;(5)从个体人格发展和全球地缘结构演化角度,重申了游历发展对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地图的重要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必虎
一、游历作为学术研究对象与主体学科演替:从探索性游历到体验性游历游历是人类最基础、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类基于个体行为但却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活动,即人类在旅途与目的地的外部世界探索(exploration)与深刻身心体验(experience)的一系列活动,它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在整个人类历史都普遍存在,共同构筑起了一类重要的学术研究对象,即游历研究。如果我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志强
在清末立宪改革的浪潮中,学者型法律官员董康曾接受清政府的委派,考察当时被认为西化改革获得很大成功的日本法律制度,董康着重考察了裁判、监狱两项,尽管在日本仅仅8个月的短暂时期,但对董康的法律思想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文章以董康的日本游历为例,结合其赴日考察前后思想、认识的变化,分析东亚共同体建设所需要的认识因素、理论基础以及前景发展共识。
关键词:
董康 东亚共同体 日本 监狱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小波
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是思想史的构建,旅游学作为新兴学科,在"思想史"上还无法与传统经典学科相比,也是学科地位不高的一种表现。吴必虎教授提出游历的概念及其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学科发展意义。"游历是人类最基础、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类基于个体行为但却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活动,即人类在旅途与目的地的外部世界探索(exploration)与深刻身心体验(experience)的一系列活动",在游历的五生型式(生拓、生易、生思、生业、
关键词:
旅游学科 思想史 《舆地纪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小杰 王璐瑶
本文基于新收入准则,以视觉中国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视觉内容行业维权活动和销售业务收入确认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于维权收入,视觉中国维权诉讼活动频繁,应当在法院发布裁决书时确认营业收入;对于销售收入,应当在客户获得视觉内容素材使用权的时点或授权时间和预期使用寿命孰短的时段内确认收入;若销售合同包含多个单独履约义务,应当以公允价值为标准,将合同总收入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依据商品或服务的性质在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段内分别确认收入。本文据此对视觉中国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视觉内容 商业模式 收入确认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静
通过分析传统视觉信息检索技术的局限,阐述了基于内容检索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比较C-BIRD、MARS、VideoQ等4个典型检索系统的基础上,从数据模型、索引方式、主要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指出了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视觉信息 内容检索 数据模型 算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素洁 黄楷伊 董玉洁
目的地视觉形象及其属性间的关系结构是目的地形象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与照片分享网站Flickr中的中国相关照片为例,对中国目的地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的内容与属性在照片中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中国目的地投射形象属性中位列前3的核心属性为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建筑,而国际游客感知到的中国目的地形象属性中位列前3的核心属性为生活方式、人、自然风光。(2)在海外推广网站投射的中国目的地形象中,人-自然风光、自然风光-建筑属性常组合在一起,而国际游客感知到的中国目的地形象中,人-生活方式、人-自然风光、生活方式-自然风光属性常组合在一起。(3)相比于海外推广网站展示的照片,国际游客在Flickr网站上分享的中国相关照片中不同形象属性组合更加丰富。(4)海外推广网站中展示的照片在地理区域分布上大体均衡,而国际游客在Flickr网站上分享的关于中国的照片在地理区域分布上差异较大,主要聚焦于京沪及部分西南地区。最后,本文对我国未来的视觉旅游形象营销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房敏 涂涛
信息社会的发展使视觉素养愈发受到重视,对国内视觉素养研究热点、发展脉络进行总结分析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共词分析法提取了国内首篇视觉素养研究文献出现以来的热点方向,归纳了基本问题、现状与培养策略、实践路径和评价标准等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并以内容分析法分别对四个领域的主要观点、理论和实践方法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为推进视觉素养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视觉素养 共词分析 内容分析 视觉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玮
伴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旅游历史街区所蕴含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内涵在不断缺失。本文选取南京夫子庙作为典型个案,实证分析不同游览吸引因子在旅游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中的分布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外来文化元素不断植入、城市旅游快速发展中的空间生长与挤压等,使街巷空间的原生态环境发生蜕变,南京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所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和地域文化传承功能正在受到挑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徐孝婷 朱庆华 何晨晨
近年数字人文一直是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重点,但很少有研究通过分析数字人文作者履历信息来比较国内外该研究方向上的共性和差异。文章分析112份履历(国内45份,国外67份),首先比较作者所在机构和国家分布特征,其次借助Nvivo11从学科背景、研究技术手段、研究方向三个角度进行编码,分析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的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在学科背景上,国内数字人文作者学科分布和跨学科相对集中,国外作者表现较为丰富和多元化;在研究技术手段上,国内外差异较小,多关注编程语言、基本研究方法以及工具的使用;在研究方向上,有关数字人文技术、数字人文与多学科应用以及图博档与数字人文的研究,国内外存在相似性,国内还较多关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数字人文有关的高等教育。结合分析结果,对国内数字人文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运来 李跃东
虽然老年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旅游市场之一,但我国在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开拓方面仍然存在很大欠缺,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老年人旅游动机的深入了解。鉴于国内缺乏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本文在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文本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老年人旅游动机进行了再次归类。研究发现大陆老年人旅游动机分布不均衡和多元交叉性,追求美与异动机和身心健康动机共占总动机量60%以上。思乡动机最微弱,这与以往很多国内学者的认识不同。进一步对比研究表明大陆老年人最普遍的旅游动机与台湾及国外老年人有所不同(其主要旅游动机为休闲放松),大陆老年人旅游存在爱国主义动机,这一点与国外、台湾地区老年人都不同。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动...
关键词:
老年人 旅游动机 内容分析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小凡
地理学是以地貌综合体空间分布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发展学科,可根据地表物质视觉要素、演变行为等指标,确定区域环境内地域性常量的基本发展规律,并以此为条件帮助政府或相关企业建立具有品牌特色的文化旅游地。该学科囊括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专业知识,具有极强的交叉性及综合性,但在地质特征方面,则一贯保持较强的区域性,一个固定环境下的地理品质不能适应所有地域区间,因此为保证旅游地品牌的独特性,必须针对不同的地域性特征进行逐一的视觉性交互考察。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现阶段旅游地品牌视觉交互设计的重点已经由地域特征构建转变为完整地貌性质的考察。根据过往经验可知,新时期地理学的发展对特征地貌信息的确定,且整个研究过程极为注重描述地理学领域的专业知识。这种方法虽然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地品牌难以直入人心的问题,但却忽略了视觉交互设计对地域性特征发展的影响,这也是区域性地貌因素总是受到发展限制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英杰 查小春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对洪涝灾害等级的划分,研究了渭河下游地区历史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方面的减灾措施。研究表明,渭河下游地区历史时期的洪涝灾害,尤其是特大洪水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渭河下游地区的农田、农作物和粮食产量等均产生有重大的影响。为此,各代王朝积极采取一系列防洪减灾措施,如修筑水利工程、完善的仓储体系等,以减少洪水带来的农业灾害损失及影响。这为在当前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