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0)
- 2023(16593)
- 2022(14157)
- 2021(13041)
- 2020(11054)
- 2019(25510)
- 2018(25284)
- 2017(47574)
- 2016(25859)
- 2015(29404)
- 2014(29753)
- 2013(29189)
- 2012(27171)
- 2011(24613)
- 2010(24706)
- 2009(22600)
- 2008(22431)
- 2007(20096)
- 2006(17490)
- 2005(15869)
- 学科
- 济(109559)
- 经济(109425)
- 管理(72589)
- 业(69823)
- 企(55649)
- 企业(55649)
- 方法(46506)
- 数学(40623)
- 数学方法(40077)
- 农(31685)
- 中国(31098)
- 地方(27449)
- 财(27081)
- 业经(24618)
- 学(21912)
- 制(21399)
- 农业(21194)
- 贸(20293)
- 贸易(20280)
- 易(19610)
- 银(18031)
- 银行(17981)
- 融(17401)
- 金融(17398)
- 理论(17253)
- 行(17238)
- 环境(16852)
- 和(16485)
- 技术(16394)
- 务(16384)
- 机构
- 学院(369965)
- 大学(367176)
- 济(148848)
- 经济(145544)
- 管理(139665)
- 研究(124727)
- 理学(119353)
- 理学院(117952)
- 管理学(115749)
- 管理学院(115048)
- 中国(95057)
- 京(77846)
- 科学(77832)
- 财(69573)
- 农(64766)
- 所(63745)
- 中心(58805)
- 江(57679)
- 研究所(57505)
- 业大(56165)
- 财经(54338)
- 农业(50785)
- 范(50048)
- 师范(49497)
- 经(49105)
- 北京(48975)
- 州(46372)
- 经济学(45058)
- 院(44978)
- 技术(41234)
- 基金
- 项目(244221)
- 科学(191025)
- 研究(178729)
- 基金(174339)
- 家(152188)
- 国家(150846)
- 科学基金(128926)
- 社会(111753)
- 社会科(105796)
- 社会科学(105765)
- 省(98302)
- 基金项目(92374)
- 教育(83285)
- 自然(83124)
- 划(81890)
- 自然科(81184)
- 自然科学(81162)
- 自然科学基金(79702)
- 编号(73810)
- 资助(71198)
- 成果(60082)
- 发(56343)
- 重点(55507)
- 部(53268)
- 课题(51726)
- 创(51029)
- 创新(47702)
- 科研(46996)
- 国家社会(45709)
- 教育部(45458)
- 期刊
- 济(168953)
- 经济(168953)
- 研究(107296)
- 中国(78719)
- 农(59548)
- 学报(58405)
- 财(55346)
- 科学(53069)
- 管理(51052)
- 大学(44250)
- 教育(44231)
- 学学(41451)
- 农业(40418)
- 技术(34842)
- 融(34808)
- 金融(34808)
- 业经(29527)
- 财经(26556)
- 经济研究(26284)
- 经(22822)
- 问题(22583)
- 业(21642)
- 图书(19212)
- 技术经济(18252)
- 版(18142)
- 统计(17472)
- 商业(17327)
- 贸(17222)
- 理论(17040)
- 科技(16997)
共检索到559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小春 李清彬
云南省现实状况的不佳和旅游文化差异化发展模式的认识让我们反思区域追赶战略,并引入要素适宜度(FAD)的理念来重新审视云南省的协调发展战略。在要素适宜度的概念和理念基础上,从区域要素和非区域要素的角度梳理云南省的要素禀赋条件,提出云南省的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调整为云南省内部的要素适宜度最优化,具体努力方向应为最优化要素适宜度和改善要素禀赋条件,并依此提出了几条相应战略路径。
关键词:
云南 要素适宜度 经济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彩霞 孙海清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及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2006—2016年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之前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波动,2012年之后耦合协调发展逐渐稳定趋向良好(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62);云南省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显著,普洱市与昆明市耦合协调发展良好,怒江州与迪庆州耦合协调发展较差,其他州(市)都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因此,云南省应注重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合理开发林产品;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失调衰退的州(市)协调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智国
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演进受相互间胁迫和约束机制制约,如何促进其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选取指标体系构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指数,建立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以确定和识别云南省近15年来两系统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云南两系统协调发展度呈缓慢上升趋势,环境保护严重滞后。预测显示,未来的协调发展度呈倒"U"型,在2025年达到最大值,但因环境保护仍严重滞后,未来的协调发展仍面临重大挑战。
关键词:
协调发展度 资源环境 社会经济 云南省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莉 夏涛
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达到城乡协调的目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城市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现代化要素向农村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城市高素质人才下乡等途径,促进城乡互补与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要素向城市流动,主要表现在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促进土地要素在各交易主体之间流转两个方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高萍 黄玲青
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东莞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中高职衔接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文章在分析东莞中高职衔接现状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内涵建设、课程设计、现代学徒制培养和协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抢抓发展机遇、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积极应对挑战、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等促进中高职全面、深层对接的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 东莞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韩京伟 刘凯
商贸物流系统是由众多构成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复杂的系统实现协调发展,必须要有相适应的机制来约束各构成要素,本文通过分析该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的形成条件,将商贸物流系统协调发展机制分为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并通过分析各机制特征,提出机制构建的措施。
关键词:
商贸物流 系统 协调 机制 构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应用技术性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在日益增大。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管旸 吕斌
为准确认识云南省各市(州)域水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以及水资源因素对市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从水资源禀赋和供给的差异出发,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7-2014年云南省各市(州)域水资源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发现:(1)以禀赋为水资源评价指标时,全省协调度最低的市(州)域是经济最发达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2)以供给为水资源评价指标时,发达地区的协调度较高而欠发达地区较低,二者的空间分布呈现高度的相关性;(3)以(2)相对于(1)的空间差异来看,水资源状况之于经济发展状态的一致性及支撑力在发达地区得到了提高,但在不发达地区却不变或下降。因此,水资源实际上是云南区域间协调发展的不利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管旸 吕斌
为准确认识云南省各市(州)域水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以及水资源因素对市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从水资源禀赋和供给的差异出发,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7-2014年云南省各市(州)域水资源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发现:(1)以禀赋为水资源评价指标时,全省协调度最低的市(州)域是经济最发达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2)以供给为水资源评价指标时,发达地区的协调度较高而欠发达地区较低,二者的空间分布呈现高度的相关性;(3)以(2)相对于(1)的空间差异来看,水资源状况之于经济发展状态的一致性及支撑力在发达地区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红松
协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稳定和谐状态,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在内的种种社会关系,并由此形成了人们活动于其中的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等基本领域在内的社会整体领域,以及同样存在于其中的城市和乡村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结的子系统。协调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协调好城乡关系是当务之急。当代中国社会各领域之间和城乡之间面临着特殊的现实境遇,必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促进各领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
协调 发展理念 落实 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宛青 肖钊富
茶文旅协调发展是促进农文旅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云南30个茶叶重点县的茶文旅产业数据,对其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协调发展机制。研究表明:云南30个茶叶重点县的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茶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排前6位的依次是景洪市、腾冲市、思茅区、澜沧县、勐海县、勐腊县;茶文旅三系统和三类双系统呈现不同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其中,茶-文化-旅游三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濒临失调情况居多,但景洪市、腾冲市、思茅区、澜沧县达到了中级协调;旅客周转量、茶产业政策、茶叶专业合作社、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等市场、政策、技术方面的因素对耦合协调发展有极大影响。据此,各县需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焱 胡雪枝 唐婷 冯璐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2个子系统出发,构建12个准则34个指标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应用变异系数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Moran’s I指数,实证分析云南及16个州市脱贫户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个子系统基本同等重要;(2)2个子系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生态环境增速高于经济社会,大多数州市属于生态环境滞后型;(3)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多为中度协调;(4)空间集聚性增强,区域差异有缩小趋势。因此,应通过提升医疗养老保障力度,提高人口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关注富裕州市脱贫户生计,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等,不断推进云南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焱 胡雪枝 唐婷 冯璐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2个子系统出发,构建12个准则34个指标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应用变异系数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Moran’s I指数,实证分析云南及16个州市脱贫户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个子系统基本同等重要;(2)2个子系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生态环境增速高于经济社会,大多数州市属于生态环境滞后型;(3)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多为中度协调;(4)空间集聚性增强,区域差异有缩小趋势。因此,应通过提升医疗养老保障力度,提高人口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关注富裕州市脱贫户生计,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等,不断推进云南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