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4)
2023(12868)
2022(10870)
2021(9988)
2020(8563)
2019(19926)
2018(19523)
2017(37403)
2016(19909)
2015(22495)
2014(22718)
2013(22263)
2012(20285)
2011(18182)
2010(17944)
2009(16599)
2008(16368)
2007(14374)
2006(12035)
2005(10376)
作者
(57494)
(48497)
(48274)
(45866)
(30372)
(23345)
(22085)
(19178)
(18229)
(17022)
(16382)
(16185)
(15091)
(15048)
(14977)
(14864)
(14814)
(14302)
(13856)
(13765)
(11830)
(11806)
(11738)
(10999)
(10988)
(10687)
(10561)
(10557)
(9717)
(9686)
学科
(88058)
经济(87974)
管理(57583)
(56692)
(47086)
企业(47086)
方法(45399)
数学(39909)
数学方法(39428)
(25573)
(22650)
中国(20277)
业经(20093)
(17905)
农业(17390)
地方(16117)
(15650)
贸易(15647)
(15137)
理论(14718)
(14145)
财务(14104)
财务管理(14069)
(13630)
企业财务(13352)
(13017)
环境(12169)
技术(12160)
(11440)
银行(11399)
机构
大学(292528)
学院(291870)
(119397)
经济(117017)
管理(116401)
理学(102491)
理学院(101361)
管理学(99478)
管理学院(98943)
研究(90810)
中国(66691)
(59067)
科学(57119)
(53179)
(48950)
业大(45133)
(44517)
财经(43809)
中心(43210)
(41578)
研究所(40997)
(39883)
农业(38610)
(38013)
师范(37629)
经济学(37421)
北京(35749)
经济学院(33979)
(32957)
财经大学(32751)
基金
项目(203472)
科学(161580)
基金(149932)
研究(146065)
(130581)
国家(129496)
科学基金(112381)
社会(94537)
社会科(89649)
社会科学(89622)
基金项目(80272)
(79938)
自然(73629)
自然科(72005)
自然科学(71985)
自然科学基金(70731)
教育(68450)
(67078)
资助(60355)
编号(58660)
成果(46371)
重点(45890)
(45464)
(43135)
(42781)
科研(39894)
创新(39852)
课题(39552)
教育部(39401)
国家社会(39335)
期刊
(122161)
经济(122161)
研究(76410)
中国(48034)
学报(46587)
(44642)
科学(42848)
(42046)
管理(39294)
大学(35582)
学学(33833)
农业(30486)
教育(27546)
技术(25509)
业经(21527)
财经(21386)
(20513)
金融(20513)
经济研究(19600)
(18385)
问题(16630)
(15315)
统计(14998)
(14957)
技术经济(14621)
商业(13983)
(13890)
理论(13326)
科技(13065)
资源(12665)
共检索到399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国明  刘美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城乡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是城乡关系演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城乡地域系统理论,从要素视角深入揭示城乡关系的本质与内涵,厘清城乡关系演化阶段及其特征,进而提出其调控机制。主要结论有:(1)城乡关系是城乡人口关系、土地关系、经济关系等关系的集中体现,产生的根源在于城乡之间的功能差异性与互补性,表征是城乡间要素的流动;(2)从分化到融合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演化过程一般分为城乡分化、城乡对立、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4个阶段,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城乡要素流动的类型、方向、方式、强度及自由度等具有明显差异;(3)在经济机制和政治机制的作用下,多种要素的流动不断推动着城乡关系的演进,城乡关系的调控亦应不断完善和优化经济机制和政治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奚建武  
在市郊农村,由于在原有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嵌入了新的一元——外来移民,产生了原住民(主要是当地农民)与外来移民(主要是流动民工)之间的新二元差别,从而形成了当代中国城乡关系中特有的一种新型二元结构——"复合型二元结构"。这种新型二元结构一方面由于其普遍性和梯度型非连续分布,在现时期呈现出阶段性、长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其流动性、动态性、非稳定性的属性,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往往被忽略。尝试借助"复合型二元结构"概念分析城乡关系问题,揭示城乡关系变迁的新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超  曹志冬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之一亚当.斯密关于城乡关系的系统理论阐释及其意义,却被经济地理学者忽视了。自然顺序揭示了城乡关系的本质和初始状态,认为城乡之间是一种基于产业分工而形成的互为市场的互利关系,并强调城镇的增设应该与农村和农业发展成比例。发展经济学家忽视了这种初始状态的意义,经济地理学家侧重于空间分布的解释。城乡关系主要受政策—文化和地理—贸易两组变量的制约与影响。特定的产业保护政策形成的风俗习惯以及地理条件(主要是临海的区位)的先天差异改变了自然顺序,导致反自然的演变结果和趋势。亚当.斯密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贯穿于他对影响城乡关系的地理、经济、文化等诸要素的综合集成研究中,非常值得当代经济地理学家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丽玲  
城乡统筹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进行城乡统筹的前提和基础是把握本地区、本区域内的城乡关系发展状况和联系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统筹城乡发展对策。本文在侧重研究城乡统筹、城乡关联及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从城乡关联视角分析城乡统筹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玉林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政的理念和政策发生了积极的重大转变,但是城乡关系失衡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关涉乡村稳定和发展的诸多要素大量外流或被夺走的趋势未能有效遏制,也因此造成了多数乡村的快速凋敝和多数城市的急剧膨胀。能否彻底打破城市剥夺或挤压乡村的制度惯性,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治宣示付诸实际,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将决定着能否改善中国的城乡社区面貌和整体社会结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1978年以前,农民和乡村对工业化和城市的支持,主要是通过提供农业产品的剩余来为工业化提供积累和降低成本。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2003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城乡“二元经济”的解体,农民和乡村对工业化和城市的支持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农业剩余来支持工业化和城市的比重越来越低,而通过农民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乡村资源(资金和土地等)来支持工业化越来越成为主体。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对城乡关系作了重大调整,使其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本祝  陈爱贞  
和谐的城乡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但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对农村发展产生了排挤效应,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竞争关系。而农村在这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的发展速度要远远滞后于城市,城乡关系极不协调。因此,政府在扭转政策倾斜的同时,应切实解决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问题,缓解城乡间的不对称竞争关系,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王文静  
基于我国城乡关系演进的特征,应用博弈方法对我国城乡关系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土地流转制度对城乡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农产品价格比是城乡关系的核心问题,而原有的城市偏向政策导致了农村在城乡分工合作中处于不利地位,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以及农业免税及补贴政策,确实能够提高农村在城乡合作中的利益分享,但却更容易使城乡关系发展为竞争而非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芳名  
文章构建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要素错配模型,测算并分析我国2002—2019年不同层面的城乡要素配置协调性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逐年向好趋势,要素配置基本实现协调发展;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严重,但在2014年之后有所好转。从演变态势来看,31个省份的城乡要素配置呈现不断优化态势,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已基本实现初级协调,但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仍然较为严重;华东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华中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错配较为严重,其余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变化较为平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芳名  
文章构建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要素错配模型,测算并分析我国2002—2019年不同层面的城乡要素配置协调性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逐年向好趋势,要素配置基本实现协调发展;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严重,但在2014年之后有所好转。从演变态势来看,31个省份的城乡要素配置呈现不断优化态势,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已基本实现初级协调,但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仍然较为严重;华东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华中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错配较为严重,其余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变化较为平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冯永泰  
城乡分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通过乡村城市化城乡又将走向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和拓展、城乡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变革与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由于制度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城乡融合发展还面临着发展制度的区隔性、要素流动的单向性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偏向性等现实问题。要立足于中国城乡关系实际,着眼于未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基础,以深化城乡产业融合为关键,以提升乡村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奚建武  
在城市郊区农村,由于在原有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嵌入了新的一元,产生了原住民(主要是当地农民)与外来移民(主要是流动民工)之间的新二元差别,从而形成了当代中国城乡关系中特有的一种新型二元结构——"复合型二元结构"。这种新型二元结构一方面由于其普遍性和梯度型非连续分布的客观存在,在现时期呈现出阶段性、长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其流动性、动态性、非稳定性的品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往往受到忽略。因此,本文尝试用"复合型二元结构"概念分析城乡关系问题,揭示城乡关系变迁的新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耿国阶  王亚群  
在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下,城乡关系是影响和理解70年乡村治理演变逻辑的重要维度。70年来,城乡关系先后经历了城乡分离、城乡失衡、城乡融合发展三个历史性阶段,"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先后成为主导城乡关系基本格局的战略性安排。具体到乡村治理演变上:"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使乡村以人民公社为组织载体的集体化治理成为"城乡分治"的逻辑延伸,党、政、社、经高度合一的整体性控制和动员成为该阶段乡村治理的支配性逻辑;1978年后,因应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政村治"体制逐渐建立,党政社经相对分离,但计生、粮款征收、维稳等刚性任务压力较大,压力型体制和乡村治理的行政化逻辑成为主导逻辑;2006年以来,伴随农业税取消、大规模"以工补农",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逐渐成型,传统任务压力大幅减轻,压力型体制向"三治合一"体系的转变,行政化逻辑向公共服务逻辑的转变,成为乡村治理演变的必然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涛  李同昇  芮旸  李献波  
以陕西省为例,在对近20年城乡关联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测度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其城乡关联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显示:①1990年以来,陕西省城乡关联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经历了同步发展到拮抗的演变过程;②陕西省道路、邮电通信、环保和教育卫生设施建设水平变化与城乡关联度变化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城乡关联度变化仅是能源给水设施建设水平变化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③陕西省城乡关联度变化一直受到自身及道路、邮电通信、环保和教育卫生设施建设水平的影响,且后者的方差贡献逐渐增大,其中道路设施建设水平的方差贡献率在第5期(即1994年)超过了其自身的贡献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杜志雄  张兴华  
农村的发展情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察,其中之一就是城乡关系的发展状况。城乡关系从理论上讲,就是反映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二元(城市现代工业与农村传统农业并存的结构)经济社会结构问题。因此,农村发展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逐渐弱化以致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