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6)
- 2023(14433)
- 2022(12460)
- 2021(11566)
- 2020(9598)
- 2019(22339)
- 2018(21940)
- 2017(42877)
- 2016(22984)
- 2015(25797)
- 2014(25551)
- 2013(24974)
- 2012(22515)
- 2011(20180)
- 2010(19734)
- 2009(17661)
- 2008(16994)
- 2007(14331)
- 2006(12168)
- 2005(10204)
- 学科
- 济(91586)
- 经济(91490)
- 管理(66221)
- 业(63637)
- 企(52805)
- 企业(52805)
- 方法(47279)
- 数学(41136)
- 数学方法(40584)
- 农(26634)
- 财(22181)
- 中国(21513)
- 业经(20846)
- 学(19953)
- 贸(17639)
- 贸易(17635)
- 易(17147)
- 理论(16909)
- 地方(16789)
- 农业(16717)
- 务(14617)
- 技术(14588)
- 和(14553)
- 财务(14547)
- 财务管理(14519)
- 环境(14383)
- 制(13967)
- 企业财务(13775)
- 划(12901)
- 银(11895)
- 机构
- 大学(323461)
- 学院(322133)
- 管理(133044)
- 济(127283)
- 经济(124662)
- 理学(117648)
- 理学院(116418)
- 管理学(114259)
- 管理学院(113691)
- 研究(100121)
- 中国(71777)
- 京(67001)
- 科学(63626)
- 财(55189)
- 农(51529)
- 业大(50652)
- 所(48177)
- 中心(46229)
- 财经(46218)
- 研究所(44634)
- 江(43570)
- 经(42280)
- 范(42183)
- 师范(41780)
- 北京(41094)
- 农业(40676)
- 经济学(38337)
- 院(36788)
- 州(35658)
- 经济管理(35117)
- 基金
- 项目(233223)
- 科学(184389)
- 基金(170515)
- 研究(169460)
- 家(148437)
- 国家(147245)
- 科学基金(127914)
- 社会(107059)
- 社会科(101562)
- 社会科学(101532)
- 基金项目(91193)
- 省(91039)
- 自然(84382)
- 自然科(82443)
- 自然科学(82424)
- 自然科学基金(80928)
- 教育(78572)
- 划(76416)
- 资助(69718)
- 编号(69100)
- 成果(53901)
- 重点(51796)
- 部(51477)
- 发(48925)
- 创(48790)
- 课题(46405)
- 创新(45440)
- 科研(44996)
- 教育部(44452)
- 国家社会(43976)
- 期刊
- 济(127715)
- 经济(127715)
- 研究(87829)
- 学报(51383)
- 中国(51294)
- 科学(47083)
- 管理(46063)
- 农(45836)
- 财(40814)
- 大学(39583)
- 学学(37365)
- 教育(34574)
- 农业(32616)
- 技术(28742)
- 业经(22329)
- 财经(21686)
- 融(20656)
- 金融(20656)
- 经济研究(20558)
- 经(18493)
- 问题(17091)
- 图书(16497)
- 业(16363)
- 科技(15701)
- 理论(15570)
- 技术经济(15517)
- 版(15020)
- 实践(14422)
- 践(14422)
- 商业(14331)
共检索到435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纪
产品内分工将国与国之间基于要素禀赋的"分工边界"从"完整"的产品贯彻到产品内部的工序和流程,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中国当前作为世界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要素禀赋特征对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应用于产品内分工动因研究,并通过中国纺织和机电两个行业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要素禀赋 动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玲 陈妹 赵素萍
本文根据Hausmann(2007)测算了1999-2013年世界上90个经济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并基于"成本发现"理论模型,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了产品内分工和要素禀赋等因素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要素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最大,资本劳动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虽然自然资源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为负,但其与制度质量的交互作用可以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2)产品内分工和FDI可以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3)然而以上因素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出口技术复杂度 产品内分工 人力资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爱平 李湘黔
产品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新的概念、方式和机制,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发展中一个新现象、新问题。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的扩张,解读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国际分工 产品内分工 产品内贸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亮 席艳乐 王贺光
产品内分工理论是近期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中的研究前沿,它脱胎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是面对新的贸易现实而产生的新型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有关产品内分工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一个全面详细的述评。主要包括:产品内分工背景下跨国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产品内分工对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的影响以及产品内分工与区域贸易自由化等几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庆伟 刘琳
农村产业集群是一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形式,本文结合对农村产业集群的研究,以要素禀赋中的生产要素为基础,以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金、技术、土地、社会文化等要素研究对象,对农村产业集群发展中要素禀赋进行定性分析,对我国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提出见解。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农村 产业集群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浩淼 崔日明
本文从要素禀赋结构的视角,分析物质资本、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对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提升的作用机理,采用1992-2013年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的人均资本存量,以及研发强度和人力资本等变量,对其与出口产品价格变量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人均资本、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等对出口产品价值提升有正向的影响,劳均资本与出口产品单位价值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据此,提出了遵循要素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加强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等长期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产品 价格提升 要素禀赋 结构提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鞠建东 林毅夫 王勇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
关键词:
贸易结构 要素禀赋 专业化分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雷达 张胜满
要素市场价格扭曲是我国"外向型"发展战略的重要特征。基于二元边际分析和产品内分工视角,本文研究了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产品内分工地位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要素市场存在严重的负向扭曲,扭曲对于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形成了制约作用,但对于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起到了促进作用。企业产品内分工地位的提高及其与要素价格扭曲的交互作用会显著促进扩展边际的增长,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则不显著。新时期"外向型"发展战略有其合理性,前提是不断提高企业分工地位,而非继续依靠要素市场价格扭曲。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 刘渝琳
本文将外部性因素引入了要素禀赋理论的探讨中,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里昂惕夫悖论”存在的原因,以及基于外部性的资源禀赋理论对中国贸易战略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鉴别了“真要素禀赋”和“伪要素禀赋”的差异,并指出以“伪要素禀赋”为依据是“里昂惕夫悖论”存在的根源,而在“真要素禀赋”的基础上,“里昂惕夫悖论”是不存在的。最后,提出了政府应将行业外部性纳入考虑,寻找“真要素禀赋”来发展国际贸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部性 “真要素禀赋” “伪要素禀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为 黄玖立
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而国际生产分割则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国际生产分割分配效应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国际生产分割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假说。我们利用200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国际生产分割的上升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且这种负向效应与中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地位密切相关;(2)国际生产分割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随着中国资本积累进程不断减小,呈现明显的"U型"趋势。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地区、时间样本的异质性、不同度量指标与不同样本影响后仍然稳健。
关键词:
国际生产分割 劳动收入份额 要素禀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何琼隽
本文从理论范式进步的角度,考察要素禀赋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与理论框架拓展之间的关系。由于经济全球化不同于自由贸易的基本假定,政府干预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不可缺少因素,因而需要恰当地将代表政府干预的变量因素嵌入到以自由市场为制度特征的国际贸易纯理论框架,使贸易模型更能贴近当今国际经济现实。本文选定国家竞争战略为这一变量因素,作为国家利益冲突本质特征函数的变量;假设"北方"、"南方"两国,分别拥有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两种要素禀赋,前者是可以通过市场获得的要素,后者则是指一国在全球市场中采取竞争战略等非市场机制所获得的要素;再进一步地,假定北国是无形要素丰裕的国家,南国是无形要素不丰裕的国家。于是,本文得...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方静 张静
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生产贸易数据,检验理论机制部分提出的研究假设,并对决定城市质量分工的要素禀赋机制与本土市场效应机制进行甄别检验。实证研究发现,"高收入城市出口并进口高质量产品"的假设成立,影响城市质量分工的要素禀赋机制与本土市场效应机制同样有效。以上结论在加入城市土地价格后和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分样本检验中仍保持稳健。研究结论表明,高收入城市的要素禀赋优势和本土市场规模优势对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龙珠 耿玉德
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贸易量巨大,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国际木质林产品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在日益扩大的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中,两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及贸易争端。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森林经营制度,而中国还面临着国内资源匮乏、大量依赖原材料进口的现实问题。通过不同类别的数据对中美木质林产品进行比较,并基于要素禀赋论,探讨中美木质林产品的产业要素优势,研究结果显示:中美木质林产品的出口结构不同,双方具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根据总产出和劳动力参与度,中国相对美国的产出其劳动生产率较低;根据资本劳动比值,中国在产品生产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而美国属于资本密集型生产;根据劳动者技能进行的劳动力分层数据可知,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低端化程度较高。综上所述,尽管在总额和增速上中国是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木质林产品出口面临对外依赖性较高、劳动力密集、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因此从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角度未来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应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出口集中度,加强森林经营,丰富林业资源为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学锋 王备
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多要素投入和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差异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分析企业进口中间投入品及其产品转换行为对企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影响。结论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进口中间投入品;企业会根据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调整进口种类的数量与规模,发生产品转换行为;通过进口产品转换,中间投入品生产要素流动引起企业要素密度的变动,最终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经验研究显示,进口中间投入品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40个百分点,进口产品转换则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26个百分点。企业通过进口的二元边际提升资本密度,但扩展边际的作
关键词:
进口 中间投入品 产品转换 要素密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学锋 王备
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多要素投入和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差异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分析企业进口中间投入品及其产品转换行为对企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影响。结论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进口中间投入品;企业会根据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调整进口种类的数量与规模,发生产品转换行为;通过进口产品转换,中间投入品生产要素流动引起企业要素密度的变动,最终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经验研究显示,进口中间投入品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40个百分点,进口产品转换则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26个百分点。企业通过进口的二元边际提升资本密度,但扩展边际的作用要大于集约边际。因此,通过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减少企业中间投入品进口及其进行产品转换的外部政策约束,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并进而改善整个经济体的生产与贸易结构,最终推动中国贸易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
进口 中间投入品 产品转换 要素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