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68)
- 2023(19510)
- 2022(16805)
- 2021(15465)
- 2020(12973)
- 2019(29656)
- 2018(29394)
- 2017(55807)
- 2016(30274)
- 2015(33991)
- 2014(34016)
- 2013(33393)
- 2012(30948)
- 2011(28058)
- 2010(28035)
- 2009(25706)
- 2008(24786)
- 2007(21697)
- 2006(19203)
- 2005(17157)
- 学科
- 济(135911)
- 经济(135767)
- 管理(83534)
- 业(78098)
- 企(63015)
- 企业(63015)
- 方法(54200)
- 数学(47071)
- 数学方法(46454)
- 中国(36482)
- 农(34594)
- 地方(32151)
- 学(29091)
- 业经(29001)
- 财(28796)
- 农业(23430)
- 制(23270)
- 贸(21670)
- 贸易(21655)
- 理论(21020)
- 易(20896)
- 银(20115)
- 银行(20055)
- 环境(20027)
- 融(19866)
- 金融(19858)
- 和(19358)
- 行(19324)
- 技术(19006)
- 地方经济(18011)
- 机构
- 大学(428234)
- 学院(427508)
- 济(175386)
- 经济(171600)
- 管理(164553)
- 研究(150540)
- 理学(141645)
- 理学院(139993)
- 管理学(137339)
- 管理学院(136574)
- 中国(112074)
- 科学(93059)
- 京(92183)
- 财(78377)
- 所(76223)
- 农(72858)
- 研究所(69380)
- 中心(67626)
- 业大(64792)
- 江(63947)
- 财经(62219)
- 北京(58326)
- 范(58111)
- 师范(57479)
- 农业(56871)
- 经(56558)
- 院(54963)
- 经济学(52752)
- 州(51322)
- 经济学院(47168)
- 基金
- 项目(290850)
- 科学(228279)
- 研究(211810)
- 基金(209432)
- 家(183412)
- 国家(181876)
- 科学基金(155516)
- 社会(133159)
- 社会科(126129)
- 社会科学(126096)
- 省(114387)
- 基金项目(110543)
- 自然(100867)
- 自然科(98553)
- 自然科学(98529)
- 教育(98068)
- 自然科学基金(96714)
- 划(96384)
- 资助(86418)
- 编号(86256)
- 成果(69979)
- 重点(65519)
- 发(64941)
- 部(63541)
- 课题(60494)
- 创(59973)
- 创新(56016)
- 科研(55331)
- 国家社会(54668)
- 教育部(54381)
- 期刊
- 济(198866)
- 经济(198866)
- 研究(128902)
- 中国(88297)
- 学报(69421)
- 农(66221)
- 科学(63408)
- 管理(62390)
- 财(58776)
- 大学(52696)
- 教育(51500)
- 学学(49590)
- 农业(45565)
- 技术(39878)
- 融(38105)
- 金融(38105)
- 经济研究(32233)
- 业经(32188)
- 财经(30543)
- 经(26330)
- 问题(25478)
- 业(23473)
- 图书(22162)
- 技术经济(21508)
- 科技(20310)
- 版(19818)
- 统计(19732)
- 理论(19417)
- 商业(18981)
- 资源(18744)
共检索到644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曲泽静 张慧君
推动长三角经济带经济体互动合作和协同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经济辐射作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古典贸易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要素流动的经济意义,构建博弈模型对长三角经济带参与主体安徽和江苏两省要素流动、产业互动的内在机理进行阐述。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流动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途径,现实中江苏、安徽两省要素流动较多表现为单向输入与接受的过程,安徽省存在明显劣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 唐洪雷
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对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执行绩效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讨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质量水平,以复合系统模型、耦合模型为研究方法,围绕自然生态、生态投入、生态治理效率和生态产出4个研究要素,建立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评价体系,进而构建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和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同状态,研究的23座城市中有11座城市处于一般协同,而其他12座城市处于低度协同,各城市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较高。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 唐洪雷
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对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执行绩效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讨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质量水平,以复合系统模型、耦合模型为研究方法,围绕自然生态、生态投入、生态治理效率和生态产出4个研究要素,建立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评价体系,进而构建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和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同状态,研究的23座城市中有11座城市处于一般协同,而其他12座城市处于低度协同,各城市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较高。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湖斌 齐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合系统理论和耦合度模型,本文首先构建了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2001-2016年的数据,对长三角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区域内协同度、区域间协同度进行了具体计算。最后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演化规律和空间协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提升1. 051个百分点。同时两个子系统对协同发展的贡献机制并不一样,上海市、浙江省的情况正好和江苏省相反。在空间协同发展特征上,整体协同度伴随着区域内地区之间协同度的趋同性而逐步提升,体现出良好的协同发展特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湖斌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采取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法,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巍
近年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演变备受学界关注。文章应用非参数的生产前沿方法,将投入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相对要素深化三个部分,采用1996-2013年25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了它们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程度,解释了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近年来都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生产率决定了经济格局;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高于资本深化,纯技术效率对资本生产率的贡献高于技术进步和劳动深化;作用于劳动生产率的纯技术效率和资本深化以及作用于资本生产率的技术进步和劳动深化的低下拉开了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无论是作用于劳动的还是作用于资本的技术进步,都限制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巍
近年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演变备受学界关注。文章应用非参数的生产前沿方法,将投入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相对要素深化三个部分,采用1996-2013年25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了它们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程度,解释了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近年来都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生产率决定了经济格局;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高于资本深化,纯技术效率对资本生产率的贡献高于技术进步和劳动深化;作用于劳动生产率的纯技术效率和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巍
近年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演变备受学界关注。文章应用非参数的生产前沿方法,将投入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相对要素深化三个部分,采用1996-2013年25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了它们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程度,解释了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近年来都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生产率决定了经济格局;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高于资本深化,纯技术效率对资本生产率的贡献高于技术进步和劳动深化;作用于劳动生产率的纯技术效率和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季磊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提出使得海上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海上贸易的交易平台,港口也已经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主体。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长三角港口群为例,分别从广义港口与狭义港口角度,借助VAR模型,分析港口与各自经济腹地协同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与经济腹地地区生产总值存在着关联性,但是广义港口与经济腹地的关联性不如狭义港口强;而广义港口与经济腹地的发展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协同效应,港口需要与经济腹地进一步协同发展,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长三角港口群 经济腹地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思宇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和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城市经济韧性、流通效率协调发展水平以及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韧性和流通效率水平地区分布不均衡,其中东部城市发展水平较高,西部较低,核心区域城市耦合协调度较高,其次是中心区,外围区较低,磨合耦合和中度协调类型城市占比较大。耦合协调度呈现空间正相相关,整体显著性逐渐减弱,集聚类型以“高-高”和“低-低”为主,热点区域城市多于冷点区域,极化效应减弱。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推动流通业创新技术和绿色经济转型、加强社会参与和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方能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协同发展 长三角城市 经济韧性 流通效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红莉 谭辉平
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长三角地区的高职教育高度重视协同发展,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导向,主要采取了制度化保障、均衡化发展、集群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等策略。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广东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密切服务产业结构转型需求,以创新为动力,以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平台,以良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保障,并进行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正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经济社会体系结构性问题,表现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收人分配、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等方面;发展不充分主要是经济社会体系总量水平问题,表现在市场竞争、质量效益、有效供给、制度创新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这种情况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由哈尔滨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柴攀峰 黄中伟
利用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从长三角22城市之间的经济能级、经济联系以及产业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评论。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正在逐渐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化模式转变,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和以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京为次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总体上可划分为上海凝聚团、南京凝聚团和杭甬凝聚团三大凝聚子团。研究认为,通过组团式协同实现"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助推整个城市群系统向更为有序的宏观自组织结构演化。
关键词:
城市群 协同发展 空间格局 长三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春梅 朱舜
宁西铁路与京沪铁路沪宁段相连接,促成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陆桥经济带形成。双陆桥经济带在长三角经济的极化和辐射以及长三角经济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是泛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协调发展的"动力轴"。双陆桥经济带发展对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亚欧大陆桥 泛长三角经济区 空间结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泉 白冬梅 邹成东
借助引力模型,筛选与合肥市经济联系强度高于整体均值的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创新经济4个方面出发,构建长三角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度评价模型分析长三角12市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特征,并根据层级的不同分别展开探讨。结果表明:合肥市在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对接长三角的潜力,但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内部动力;合肥市与安徽省内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弱,且在整体上呈现为低协同状态;2014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同度一直处于不协同状态,各城市在各分项指标上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1)发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带头作用,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发展;(2)优先发展副中心城市,加快都市圈交通建设;(3)完善副中心城市数字化对接政策,打造新型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