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75)
- 2023(17354)
- 2022(14096)
- 2021(12829)
- 2020(10585)
- 2019(24052)
- 2018(23585)
- 2017(44262)
- 2016(23790)
- 2015(26447)
- 2014(26267)
- 2013(25425)
- 2012(23319)
- 2011(20876)
- 2010(20757)
- 2009(18759)
- 2008(18061)
- 2007(15826)
- 2006(13960)
- 2005(12576)
- 学科
- 济(102365)
- 经济(102258)
- 管理(63206)
- 业(61393)
- 企(47151)
- 企业(47151)
- 方法(39206)
- 数学(34357)
- 数学方法(33881)
- 农(32732)
- 中国(32524)
- 地方(26665)
- 业经(25186)
- 财(22854)
- 农业(22264)
- 学(19317)
- 制(19135)
- 银(17182)
- 银行(17139)
- 贸(17130)
- 贸易(17116)
- 融(16874)
- 金融(16867)
- 发(16742)
- 行(16598)
- 易(16532)
- 理论(15555)
- 环境(15511)
- 技术(15199)
- 体(14372)
- 机构
- 学院(326953)
- 大学(325190)
- 济(134553)
- 经济(131788)
- 管理(123732)
- 研究(114961)
- 理学(106093)
- 理学院(104877)
- 管理学(102802)
- 管理学院(102183)
- 中国(86995)
- 京(69586)
- 科学(69514)
- 财(61205)
- 农(58485)
- 所(56984)
- 中心(53245)
- 研究所(51634)
- 江(50564)
- 业大(49734)
- 财经(47861)
- 农业(45325)
- 范(45127)
- 师范(44611)
- 经(43545)
- 北京(43356)
- 院(42108)
- 经济学(41003)
- 州(40008)
- 经济学院(36863)
- 基金
- 项目(223992)
- 科学(177487)
- 研究(165053)
- 基金(161967)
- 家(141664)
- 国家(140451)
- 科学基金(120854)
- 社会(106120)
- 社会科(100571)
- 社会科学(100547)
- 省(89181)
- 基金项目(84991)
- 自然(76319)
- 教育(76314)
- 自然科(74628)
- 划(74609)
- 自然科学(74608)
- 自然科学基金(73246)
- 编号(66772)
- 资助(64752)
- 成果(53894)
- 发(52901)
- 重点(51003)
- 部(48591)
- 课题(47192)
- 创(47169)
- 国家社会(44645)
- 创新(44047)
- 科研(42641)
- 发展(42117)
- 期刊
- 济(151831)
- 经济(151831)
- 研究(97567)
- 中国(73506)
- 农(55835)
- 学报(52098)
- 科学(48283)
- 管理(47351)
- 财(46529)
- 教育(41539)
- 大学(40710)
- 学学(38113)
- 农业(38051)
- 融(32095)
- 金融(32095)
- 技术(31033)
- 业经(27160)
- 经济研究(24397)
- 财经(23349)
- 问题(20239)
- 经(20204)
- 业(19650)
- 版(16346)
- 图书(16184)
- 科技(15576)
- 技术经济(15545)
- 统计(15075)
- 贸(15066)
- 商业(14542)
- 资源(14274)
共检索到500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泓 柳秋红 肖怡然
城乡一体化和协调发展是以城乡之间的要素交换、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前提条件的。在城乡二元结构条件下,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受到严重制约,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当前,应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进一步健全市场配置城乡要素的机制;大力促进农村组织创新,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关键词:
要素流动 比较优势 城乡一体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巍 张云军
本文按照衡量城乡一体化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进行定性评价,明显感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差距 农村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丹 汪文瑜
本文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在对城乡一体化程度测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东中西及东三省四大区域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影响因素分析;运用VAR模型对全国城乡一体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城乡一体化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城乡经济、人口、社会生活和资源环境一体化对各区域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中国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协整、互为因果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慧迪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城乡流通一体化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至关重要。伴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全球疫情的蔓延,我国出口弥补国际市场供给不足,贸易顺差持续改善,国内经济逐渐恢复。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循环视角,从商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方面阐述城乡流通市场发展现状,从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城乡收入来源及收入水平差距、城乡消费习惯及消费水平差距、城乡受教育程度和信息渠道差距等方面探讨城乡流通差距成因,最终从产业结构升级及产业转移、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商贸流通数据化和智能化发展、城乡民生资源分布等角度对城乡流通一体化协调发展给予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充分流通和循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受祜
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农业部门本身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历史任务,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全局上来统筹和解决。城乡一体化准确地反映城市和乡村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城乡联系的层面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现代化 城市化 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恩毅 胡罡 徐晓飞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城镇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才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空间 城乡一体化 协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国 李智慧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国 李智慧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990—2002年间的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作者发现,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运行,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下降了近50%。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协调发展 长三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添洋 张颖 张坤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乡经济差距也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全面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此,本文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实证分析农村电商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电商能够显著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且这一影响作用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具体表现为“农村电商—技术要素流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电商—资本要素流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提出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覆盖水平,优化政策支持鼓励要素流动,加强城乡市场合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传勇
本文采用一阶差分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劳动流动性增加、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加大以及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提升等都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农村劳动力的投入增加、农村税收加重、农村存款快于贷款增长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抑制作用,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晋军
生态村是运用农业生态工程原理与技术,适时调整生产结构,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建立一个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村的发展就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最终目标就是做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为社会留下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
生态村 城乡一体化 协调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莉 夏涛
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达到城乡协调的目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城市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现代化要素向农村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城市高素质人才下乡等途径,促进城乡互补与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要素向城市流动,主要表现在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促进土地要素在各交易主体之间流转两个方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开泳 陈田 袁宏 王丽艳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各级城市都开始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应该及时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文章在阐述新时期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的新认识基础上,认为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应该秉承“系统分析,全面协调;扬长补短,发挥优势;统筹城乡,引导与调控兼顾;产业、空间、生态战略并重”的观点,全面掌握研究区域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有步骤、有重点地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针对双流县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和外在发展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稳步推进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北部带动与圈层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和重点突破战略”,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协调发展战略 双流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