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6)
- 2023(14873)
- 2022(13047)
- 2021(12121)
- 2020(10193)
- 2019(23574)
- 2018(23185)
- 2017(45193)
- 2016(24454)
- 2015(27206)
- 2014(26971)
- 2013(26555)
- 2012(24035)
- 2011(21441)
- 2010(20910)
- 2009(18762)
- 2008(17917)
- 2007(15307)
- 2006(12776)
- 2005(10673)
- 学科
- 济(94136)
- 经济(94034)
- 管理(68915)
- 业(66436)
- 企(55424)
- 企业(55424)
- 方法(48796)
- 数学(42945)
- 数学方法(42358)
- 农(25020)
- 财(23825)
- 中国(22894)
- 学(21347)
- 业经(20886)
- 地方(17880)
- 农业(16949)
- 贸(16654)
- 贸易(16645)
- 理论(16274)
- 易(16175)
- 务(15878)
- 财务(15806)
- 财务管理(15778)
- 技术(15600)
- 制(15208)
- 企业财务(15017)
- 环境(15001)
- 和(14820)
- 划(13506)
- 银(12828)
- 机构
- 大学(339311)
- 学院(337822)
- 管理(137050)
- 济(131071)
- 经济(128354)
- 理学(120988)
- 理学院(119650)
- 管理学(117335)
- 管理学院(116725)
- 研究(108707)
- 中国(77525)
- 科学(70598)
- 京(70399)
- 财(57520)
- 农(57370)
- 业大(54780)
- 所(53589)
- 研究所(49774)
- 中心(49716)
- 财经(47908)
- 江(46503)
- 农业(45362)
- 范(44165)
- 经(43927)
- 师范(43667)
- 北京(43186)
- 院(39941)
- 经济学(39338)
- 州(37837)
- 财经大学(36276)
- 基金
- 项目(246960)
- 科学(194583)
- 基金(180511)
- 研究(176028)
- 家(158692)
- 国家(157423)
- 科学基金(135801)
- 社会(110910)
- 社会科(105212)
- 社会科学(105184)
- 省(96777)
- 基金项目(96594)
- 自然(90864)
- 自然科(88804)
- 自然科学(88781)
- 自然科学基金(87169)
- 划(81801)
- 教育(81654)
- 资助(74303)
- 编号(70703)
- 成果(55310)
- 重点(55155)
- 部(54181)
- 发(51639)
- 创(51472)
- 科研(48127)
- 课题(48010)
- 创新(47993)
- 教育部(46388)
- 大学(45969)
- 期刊
- 济(130496)
- 经济(130496)
- 研究(91438)
- 学报(58076)
- 中国(56662)
- 科学(52227)
- 农(50366)
- 管理(47838)
- 大学(43930)
- 财(42971)
- 学学(41612)
- 教育(35728)
- 农业(35434)
- 技术(29610)
- 融(23101)
- 金融(23101)
- 财经(22461)
- 业经(22153)
- 经济研究(21204)
- 经(19182)
- 业(18149)
- 问题(17252)
- 科技(17052)
- 图书(16946)
- 版(16636)
- 技术经济(15993)
- 理论(15605)
- 业大(15410)
- 资源(15199)
- 统计(14882)
共检索到460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中合 刘明浩 吴智泉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快速增长,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许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解决能源问题过程中,除加大能源供应外,更应注重能源的节约。在开展能源节能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准确把握节能潜力的分布和大小,因此,节能潜力测算在节能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是节能潜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生产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通过计算区域各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要素替代弹性的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测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测算了北京市2010年的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各行业的能源要素与非能源资本要素之间存在微弱的替代关系,能源要素与劳动力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
关键词:
节能潜力 生产要素 替代弹性 要素价格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月玲 叶阿忠
本文从要素替代弹性视角实证分析1996~2010年间我国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与要素价格扭曲引起的技术选择偏差。结果发现:(1)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出资本技能双重偏向性特征,资本偏向性程度的加深不仅加大了对技能劳动的替代,更加剧了在分配上对劳动的掠夺性;(2)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投入存在适度匹配。资本深化并不排斥非技能劳动,但随着非技能劳动投入持续负增长,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匹配失当,技术无效率持续陷生产于不经济区域内;(3)资本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都富有替代弹性,尤其是资本对技能劳动替代严重,这是要素价格扭曲下的技术选择偏差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的就业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章上峰 董君 许冰
总量生产函数是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研究基础,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设定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从生产函数模型中要素替代弹性和产出弹性的隐含假设出发,系统研究了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本文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的上下限为[0.8,1.5],且呈现向1收敛的趋势;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拓展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变参数形式,可以较好地刻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Cobb-Douglas生产函数、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和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的生产率核算结果趋于一致。本文研究为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章上峰 董君 许冰
总量生产函数是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研究基础,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设定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从生产函数模型中要素替代弹性和产出弹性的隐含假设出发,系统研究了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本文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的上下限为[0.8,1.5],且呈现向1收敛的趋势;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拓展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变参数形式,可以较好地刻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Cobb-Douglas生产函数、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和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的生产率核算结果趋于一致。本文研究为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提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美艳 张宝生 李忻颖 王敏
文章基于2000—2020年的数据,构建包含资本、能源和劳动三要素的一般要素增强型的嵌套CES生产函数,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对要素间的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程度进行精确测度。结果表明,国家和区域层面资本和能源的替代弹性均小于1,表明能源与非能源要素可替代程度偏低。从要素效率增长率来看,能源效率增长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效提升潜力巨大;劳动效率增长率最快,但逐年下降,与劳动力价格日益攀升有关;资本效率下降,下降速度趋于平缓。从技术进步偏向来看,国家和区域均表现为资本偏向、能源和劳动节约型,对资本的偏向程度均不断降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要素替代弹性、价格加成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价格加成的测算方法,并使用中国1978~2013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并且显著小于1;资本深化和价格加成均使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而且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但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为了缩小要素收入分配的差距,有必要合理引进外资,适度减少进口,增加出口,鼓励自主创新。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价格加成 要素替代弹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郝枫 盛卫燕
要素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对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替代弹性时间序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0.23~0.55),改革时期基本呈上升趋势;目前劳动增强型技术表现出资本偏向,构成近期我国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范丽霞 李谷成
基于VES生产函数,结合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中国28个省份1978—2010年的农业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对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资本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明显大于劳动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978—2010年间农业资本对劳动的平均替代弹性为1.529,农业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促进了农业增长;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替代弹性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农业资本—劳动替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凯 雷钦礼 席晶
为分析在不同的要素替代弹性下,包含习惯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否仍然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率越高,储蓄率便越高"的现象。本文采用CES生产函数对Cuadrado等(2004)和席晶等(2013)的模型进行修正,并运用数值模拟发现:无论要素替代弹性等于1还是小于1,经济都具有唯一的均衡点以及动态转移的运行趋势是一致的。当要素替代弹性等于0.8时,技术进步带来当期消费的增加不会导致经济出现长期的负增长和负储蓄现象。此时,若要储蓄率满足最终随着经济增长率加快而上升,同时满足在趋于均衡路径的过程中不断攀升,仅要求习惯形成
关键词:
习惯形成 要素替代弹性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凯 雷钦礼 席晶
为分析在不同的要素替代弹性下,包含习惯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否仍然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率越高,储蓄率便越高"的现象。本文采用CES生产函数对Cuadrado等(2004)和席晶等(2013)的模型进行修正,并运用数值模拟发现:无论要素替代弹性等于1还是小于1,经济都具有唯一的均衡点以及动态转移的运行趋势是一致的。当要素替代弹性等于0.8时,技术进步带来当期消费的增加不会导致经济出现长期的负增长和负储蓄现象。此时,若要储蓄率满足最终随着经济增长率加快而上升,同时满足在趋于均衡路径的过程中不断攀升,仅要求习惯形成强度大于0.23即可。
关键词:
习惯形成 要素替代弹性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段杰鑫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将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分解为直接替代效应和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1978—2015年中国物流产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界于0与1之间,资本和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仍以价格因素为驱动的直接替代效应为主,诱致型技术进步对物流产业替代弹性的影响较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福霞 杨冕 聂华林
在能源战略中,作为投入要素的能源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其他生产要素替代,且这种替代效应对未来能源节约将发挥何种作用,已引起学者们较多的关注。基于1978年-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资本存量及劳动力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在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因果关系的前提下,计算了能源与非能源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同时,考察了各投入要素技术进步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对能源消费有一定冲击作用;在样本期内,能源与资本、劳动力之间的平均替代弹性分别为0.49、1.03,且各投入要素技术进步差异具有收敛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慧慧 雷钦礼
本文构建了我国1980—2011年的标准化要素增强型能源CES生产函数模型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通过将4方程供给面系统转化为单方程后再采用DE非线性最优化算法的方法估算我国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率及要素替代弹性。结果表明:1(KE)L嵌套的CES生产函数形式结构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2我国能源与资本的工程替代弹性估计值为0.345,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2.6%。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明益
构建了一个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4种能源投入要素及时间趋势变量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1979—2009年山东省各能源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及技术进步差异。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能源要素投入系统存在中性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山东省各能源要素的产出弹性逐年提高,按其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电力、石油、煤炭和天然气;1979—2009年期间煤炭与石油、煤炭与电力、石油与电力以及天然气与电力的替代弹性均大于1,石油与天然气的替代弹性虽然小于1,但自2000年后逐渐增大;山东
关键词:
能源替代 能源产出 产出弹性 替代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