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1)
- 2023(12012)
- 2022(9846)
- 2021(9030)
- 2020(7807)
- 2019(17627)
- 2018(17291)
- 2017(33723)
- 2016(17862)
- 2015(19630)
- 2014(19071)
- 2013(18742)
- 2012(16548)
- 2011(14311)
- 2010(14008)
- 2009(12711)
- 2008(12378)
- 2007(10600)
- 2006(8869)
- 2005(7641)
- 学科
- 业(84354)
- 济(80526)
- 经济(80447)
- 企(77769)
- 企业(77769)
- 管理(68129)
- 方法(40476)
- 数学(32599)
- 数学方法(32230)
- 业经(28756)
- 财(26559)
- 农(26004)
- 务(21179)
- 财务(21147)
- 财务管理(21125)
- 企业财务(20064)
- 农业(19093)
- 技术(17779)
- 中国(16013)
- 划(14671)
- 和(14029)
- 策(14005)
- 理论(13965)
- 制(13816)
- 贸(12968)
- 贸易(12963)
- 易(12639)
- 企业经济(12350)
- 经营(12247)
- 地方(11759)
- 机构
- 学院(250197)
- 大学(243046)
- 管理(108775)
- 济(108400)
- 经济(106728)
- 理学(95458)
- 理学院(94642)
- 管理学(93366)
- 管理学院(92898)
- 研究(69884)
- 中国(55127)
- 财(48314)
- 京(47850)
- 农(41483)
- 科学(41101)
- 财经(39875)
- 业大(37310)
- 经(36459)
- 江(36355)
- 中心(34116)
- 农业(32809)
- 经济学(32735)
- 所(32269)
- 商学(30588)
- 商学院(30334)
- 经济管理(30271)
- 经济学院(29930)
- 财经大学(29660)
- 研究所(29296)
- 北京(28196)
- 基金
- 项目(175048)
- 科学(142074)
- 基金(131502)
- 研究(127925)
- 家(113088)
- 国家(112074)
- 科学基金(100492)
- 社会(85332)
- 社会科(81293)
- 社会科学(81272)
- 基金项目(70711)
- 省(69570)
- 自然(65499)
- 自然科(64124)
- 自然科学(64111)
- 自然科学基金(63049)
- 教育(58873)
- 划(56620)
- 资助(52181)
- 编号(50185)
- 创(40258)
- 部(39223)
- 业(38893)
- 重点(38538)
- 发(37358)
- 成果(36832)
- 创新(36821)
- 国家社会(36152)
- 人文(34545)
- 教育部(34501)
- 期刊
- 济(112450)
- 经济(112450)
- 研究(63919)
- 管理(43798)
- 财(41439)
- 中国(39380)
- 农(37654)
- 科学(33394)
- 学报(32373)
- 农业(26469)
- 大学(26364)
- 学学(25563)
- 技术(25377)
- 业经(21500)
- 财经(19855)
- 融(18414)
- 金融(18414)
- 教育(17700)
- 经济研究(17341)
- 经(17198)
- 业(16598)
- 技术经济(15342)
- 问题(15153)
- 财会(13896)
- 商业(12530)
- 现代(12517)
- 统计(12121)
- 策(12024)
- 科技(11359)
- 版(11060)
共检索到344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伟贤 范小清
企业的成长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要素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成长问题比单纯的财务指标判断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本文系统构建了企业成长要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成长性企业的不同阶段深入分析了不同要素在不同阶段作用的差异问题,并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别研究了成长性企业的成长判断问题。
关键词:
企业成长 价值要素 判断标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雯 王媚 杨静
平衡计分卡是目前评价企业成长中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的最佳融合体。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建立,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性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以一种新的角度将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原理与企业成长性因素结合起来,以期寻找到判定评价企业成长的最佳指标。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成长性 因素判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秀生 刘伟
文章以2011年前上市的30家创业板信息技术产业公司的财务报表为数据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出衡量企业成长性的综合性指标,并以企业的财务指标为解释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与企业的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对企业的成长性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企业的规模虽然对企业成长性有负面作用,但影响幅度较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琴 武亚新
文章以海尔集团为例,主要运用网络资源来简要评价海尔集团的成长性,并指出了限制海尔集团成长性的因素,最后针对约束成长性的因素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成长性 增长率 零库存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孙延海
伴随投资理性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股民开始了长线投资。选择长线投资股票的主要根据有两点:一是市盈率比较低,二是成长性比较好,两点缺一不可。寻找市盈率比较低的股票比较容易,而寻找成长性比较好的股票则比较困难。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璐 胡江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与深入,我国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的快速衰落表明,企业总体所具有的成长性很差。通过借鉴国外企业成长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国内企业的成长问题进行研究,系统地分析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并提出企业成长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企业成长性 企业成长理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向阳,徐鸿
创业板市场是为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但长期以来,企业的高成长性如何界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成长性企业 作了明确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成长性企业的范畴,最后从行业定位、市场开发能力、技术垄 断及其成果转化与监督、管理的成长性、经营战略和激励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作者对此问 题的看法。
关键词:
创业板 成长性企业 管理的成长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严晨宇
文章采用2006—2010年上市公司主板制造业的数据,按照成长性和自由现金流量进行分类,以资产市值账面比衡量企业成长性,分析面对成长机会企业如何调整资本结构。实证结果表明,高成长性企业倾向于使用更低的负债水平来降低代理成本,即高成长性企业中负债水平与成长性显著负相关;而在低成长性自由现金流量充足的企业中,资本结构与成长性之间的负相关性不显著,未能证实过度投资理论。
关键词:
资本结构 成长性 投资不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青松
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企业成长性的表现,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或具有什么程度的成长性,主要可以从企业家(管理团队)心智结构的开放性、企业组织结构的动态性、企业功能的不断完善等方面得到分析说明。
关键词:
成长性 心智结构 开放性 动态性 功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海峰,吕道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旭 贺璐 周向前 吴兰贞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α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21家建筑业上市公司2008年~2010年的数据作为评价样本,分别用突变级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成长性评价,通过α法得到成长性综合得分,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文章最后对α法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α法 企业成长 评价方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旭 周向前 贺璐
托宾Q理论在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对这种局限性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减少这种局限性的优化加权处理方法,使托宾Q理论在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中更具备适用性。
关键词:
企业成长 优化加权 托宾Q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蓉 安轶龙
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天津市部分科技小巨人企业市场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突变级数理论的科技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性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科技小巨人企业成长性排名并据此作出了必要的经济分析。
关键词:
科技小巨人 成长性 评价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捷
借鉴现在比较通用GEP模型对知识型企业成长型进行评价,考虑到以往GEP模型在设置B系统时主要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其设定指标权重时往往只是简单地进行专家打分等较为主观的方法,缺少客观性,文章则采用基于信息熵的评价方法确定指标实际分值,使得评判结果更具有客观性。
关键词:
知识型企业 GEP 评价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夏楠 朱莲美 鲍新中
本文从财务管控、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三个视角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群效用的最大化与个体遗憾的最小化原理,建立了基于VIKOR方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并对中关村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公司成长性的实际情况相符,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合理有效地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进行判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