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4)
2023(13769)
2022(11638)
2021(10923)
2020(9479)
2019(22063)
2018(21872)
2017(41746)
2016(22740)
2015(25858)
2014(25688)
2013(25307)
2012(23400)
2011(20868)
2010(20619)
2009(18770)
2008(18713)
2007(16345)
2006(13835)
2005(11766)
作者
(65356)
(54879)
(54772)
(52118)
(34903)
(26679)
(25011)
(21430)
(20975)
(19528)
(19060)
(18558)
(17645)
(17069)
(17050)
(17047)
(16865)
(16161)
(16028)
(15975)
(13572)
(13421)
(13360)
(12734)
(12377)
(12362)
(12214)
(11980)
(11116)
(11020)
学科
(90547)
经济(90452)
管理(60603)
(57939)
(47030)
企业(47030)
方法(44690)
数学(38622)
数学方法(38070)
(25430)
(22918)
中国(21214)
(20994)
地方(20563)
业经(19346)
农业(17313)
(16223)
贸易(16215)
(15669)
理论(15337)
(14748)
(14712)
财务(14704)
财务管理(14666)
(14192)
环境(13990)
企业财务(13816)
技术(12796)
(11982)
银行(11940)
机构
学院(321034)
大学(320213)
管理(122897)
(121988)
经济(119330)
理学(106926)
理学院(105598)
研究(105114)
管理学(103414)
管理学院(102805)
中国(77607)
科学(69232)
(67231)
(56163)
(55995)
(52972)
(51596)
业大(50401)
中心(50200)
研究所(48892)
财经(45487)
(45452)
师范(44929)
农业(44468)
(41201)
北京(40754)
(38706)
(38327)
经济学(37038)
师范大学(36482)
基金
项目(224572)
科学(176744)
基金(163090)
研究(160206)
(143325)
国家(142157)
科学基金(121861)
社会(99897)
社会科(94498)
社会科学(94471)
(89574)
基金项目(87802)
自然(81600)
自然科(79658)
自然科学(79633)
自然科学基金(78191)
(75578)
教育(74683)
资助(66287)
编号(64792)
成果(51877)
重点(51270)
(49091)
(48619)
(46408)
课题(44759)
科研(44237)
创新(43384)
计划(42161)
教育部(41611)
期刊
(128232)
经济(128232)
研究(83966)
中国(55781)
学报(53884)
科学(49554)
(49479)
(44397)
管理(40860)
大学(40014)
学学(37786)
农业(33781)
教育(32592)
技术(27751)
(23702)
金融(23702)
业经(22412)
财经(21209)
经济研究(19567)
(18243)
(18151)
问题(17722)
(16950)
资源(16921)
图书(15413)
统计(14754)
技术经济(14642)
科技(14618)
商业(14188)
理论(13986)
共检索到451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建峰  王桂玉  张晓萍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心理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者群体内的旅游活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大伟  李诚固  马佐澎  张婧  卢亚昆  胡述聚  
在旅游业发展影响下,丽江古城传统纳西古乐的主体地位迅速地被现代民谣音乐所取代。音乐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音乐的变化折射出地方文化的整体变迁。本文利用观察法、文本分析法对丽江古城的地方音乐形式、表达内容及展演场所进行调查,采用访谈法对音乐表演者、经营者与游客进行了深入的采访。研究发现:在旅游影响下,原本作为本地居民精神伴侣、融入在地方社会生活中的传统古乐转变为服务于游客的各类商业演艺活动,在场所和游客认同方面表现出"不得其所"的特征;而以现代民谣音乐为代表的流行音乐成为丽江古城的主流音乐形式,在丽江古城中"安适其位"。传统古乐建构了丽江古城的独特感,激发了游客的异乡感,现代民谣音乐更加渲染了丽江古城的"小资情调",两种音乐均在游客的情感建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旨在丰富旅游地文化变迁的研究视角,反思旅游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关系,亦是对音乐与地方人地关系研究成果的有益拓展与补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斌  安应民  郑佩  
尽管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如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缺乏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调研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分析为例,介绍和运用了当今国外广泛运用的IPA分析法,即重要性(Importance)及其表现(Performance)分析法(Analysis)。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晨  曾少明  
随着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的兴起,古城镇旅游也已成为热门旅游项目之一一,古城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古城镇旅游中,最具代表的是南方的丽江古城、北方的平遥古城,它们成为全国古城旅游的典型。作为古城旅游开发的先例,丽江呈现了著名的"丽江模式",给全国古城旅游提供了诸多经验,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以丽江古城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旅游意象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重新审视与分析,找出古城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古城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阳  罗燕  徐洁  周丹青  
江南水乡古镇自20世纪80年代开发以来,凭借独特的水乡风貌和文化底蕴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文章以浙江西塘为例,通过建立古镇旅游目的地形象(TD I)指标体系并进行实地调研,使用IPA技术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西塘古镇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中存在的优势指标:古街道、空气质量、古镇保护水平等;劣势指标:河水质量、公共厕所、风俗表演等。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马明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的地形象受到旅游者对目的地熟悉程度的影响。对泰山的研究表明:就总体形象和情感形象而言,旅游者对泰山的熟悉度越高,则形象越积极;就认知形象而言,6个形象因子中有4个因子也呈现出同样的情况。因此,建议目的地管理者从增加目的地信息传播的渠道、力争提高口碑推荐度和重游率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熟悉度,以此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纯阳  黄福才  
本文基于现有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成果,从形象构成的角度,建立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型,并以张家界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综合形象的形成源于旅游者对目的地认知和情感属性的评价,情感形象在认知形象和综合形象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信息来源和旅游者的旅行经历等刺激因素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因素;旅游者的性别和年龄对目的地形象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庆雷  廖春花  明庆忠  
本文在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循环经济理念在旅游业中的体现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区管理体系。并以丽江古城旅游区为例,具体分析了丽江古城旅游区的概况及其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丽江古城旅游区管理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永德  白丽明  苏振  
缺乏合理测量方式,单纯依靠文脉分析是制约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与实践的最大瓶颈之一。针对这一现实,本文借鉴艾特纳与瑞奇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结构法与非结构法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提出定性与定量测量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系统方法与步骤。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鹏熠  
基于文献回顾,笔者从目的地形象视角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形成机理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旅游目的地品牌知名度、品牌质量、品牌信任、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构成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关键结构维度,并且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目的地形象作为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前置因素的效应也得到了支持;所测试的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资产水平具有差异性。这些结论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理论建构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尹丽  颜欣  田良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运用挖掘数据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属性与特征,已成为研究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相关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三亚为例,以知名旅游网站蚂蜂窝的文本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使用ROST CM6软件对游记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获取游客对三亚感知的相关信息。了解游客真实体验与感受,探讨影响旅游感知满意度的因素,并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清燕  白凯  杜涛  
健康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旅游和健康本源上存在密切联系,近年来已成为旅游学及其交叉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旅游地如何促进旅游者健康体验、幸福感甚至社会福祉,是亟待回答的学理和实践命题。基于此,文章将旅游地日常生活与旅游者健康体验联系起来,以丽江古城客栈主与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明晰旅游情境中日常生活对于旅游者主观健康体验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1)旅游地从空间、时间、社会实践3个维度营造了特定时空中的生活新范式与典范形态,建构了环境、日常生活与健康交互新面向;(2)旅游地日常生活为旅游者提供了物质、社会和心理多重资源,形成了生理、心理和精神、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三维康复性意义结构;(3)旅游地日常生活的康复性意义是在旅游者与旅游地复杂性、动态性关联中建构的,并从生产与消费两端对康复性意义进行共同塑造与整合。研究从微观层面的日常生活出发,以实证分析回应了旅游、日常生活、健康体验之间的互动关联,为深入理解旅游的意义提供了新思考,也为旅游业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现实指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其付  
以丽江古城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对其旅游房地产开发的过程、市场潜力以及开发带来的保护压力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认为控制遗产地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关键是严格执法;在目前遗产管理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好房地产开发的范围和力度,使其不危害到遗产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海  邓颖颖  皮君  
旅游目的地形象反映的是旅游目的地的内在竞争力,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行为选择。本文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运用竞争力对比评价法,选取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夏威夷作为标杆,找出"短板",探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研究表明,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的关键不在于海南自身的旅游资源,而是与之相伴的开发现状。应该通过加强旅游资源供给、提高全岛居民文化素养、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水平,以及调整政府营销战略等措施,科学制定和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长期发展规划,以期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而提高其国际旅游竞争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晓梅  寸露  朱竑  
研究援引"东方主义"与地理想象的相关理论,以云南丽江为案例地,运用国内外主流媒体与旅游宣传片《丽江欢迎你》等文本,深入剖析西方与中国内部等"他者"如何建构丽江的旅游形象以及"我者"丽江如何回应这种旅游想象。研究结论有:(1)西方社会对丽江的旅游想象基于东方主义话语;中国内部对丽江的地方建构基于国家政治符号与自我东方主义的视角。(2)"我者"丽江通过《丽江欢迎你》的宣传片,在响应与抵制的矛盾中尝试揭开丽江神秘化、女性化、现代化的面纱,建构中西融合、独具民族特色的"自我"形象。研究在理论上补充了自我东方主义中"自我"与"东方主义"的边界及其动态演化过程,也为丽江旅游形象的宣传与重构提供了实践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